准备好教案才能让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位学生,教案在完成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与时俱进,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全集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全集的教案篇1
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 下载1 下载2 下载3 下载4 下载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教学例1
1、例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1)麦堆底面积:
=3.14×4
=12.56(平方米)
(2)麦堆的体积:
12.56×1.2
=15.072(立方米)
(3)小麦的重量:
735×15.072
=11077.92
≈11078(千克)
答:这堆小麦大约重11078千克.
3、教学如何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谈想法.
(2)教师补充介绍.
a.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可以用绳子在麦堆底部圆周围圈一圈,量得麦堆的周长,再算直径.也可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麦堆的两侧,量得两根竹竿的距离,就是麦堆的'直径.
b.测量麦堆的高,可用两根竹竿在麦堆旁边组成两个直角后量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全集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样式的门,了解其使用方法。
2、了解关门的安全使用是想。
3、提高幼儿使用门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教学资料:教学dvd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游戏“找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①师:小朋友,请你找一找我们班级的门在哪里?
②师:他们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③师:想一想,家里的门是什么样子的?和幼儿园里的门一样吗?
(2)观看dvd,引导幼儿观察片中小朋友使用门时的各种行为。
①师:大家要仔细看看片中都出现了什么样式的门?
②师:小朋友是怎么关门的?手放在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③师:片中的小男孩在玩什么?你觉得这样做对吗?玩着玩着,小男孩发生了什么危险?
(3)交流讨论,引发幼儿思考并讨论使用门的注意事项。
①师:开关门的时候,手放在门缝处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②师:随便推拉摆弄门玩对不对?这样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
2。概念学习
(1)观看动画,了解使用门时一些安全与不安全的行为。
师:使用门时,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来看一段动画吧。
(2)交流并学习安全使用门的方法,知道不安全地使用门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①师:用力地开关玻璃门,会发生什么危险?
②师:开门时要注意什么?
③师:为什么不能爬到门上或把自己挂在门上玩?(会撞到别人。会摔伤。。。。。。)
④师:大家再想一想,除了这些,使用门的时候还有那些安全要注意?(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说出其他关于门的使用安全,教师可及时提示,如:不在门后玩耍等。)
3。教师小结。
4。师:开关门动作轻,慢推拉静无声,不攀爬不掉挂,不在门后玩游戏。家里的门有很多不同的式样,在使用这些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受伤,也不会伤害到别人。
全集的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件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1、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2、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油炸食品。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遵守交通规则。
2、说一说学生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五、校外活动安全
1、不到池、塘、沟、河流、水坝、施工重地等不安全的地方玩耍,严禁私自下河塘洗澡。
2、不玩火。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止活动的场所。
六、校园安全其他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7、学习安全小常识。
七、树自我防范意识
不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八、全课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铭记“安全”二字,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全集的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孩子平安健康,开学工作安全有序,值此开学之际,特开展“开学第一课”春季开学安全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健康平安安全有序
三、活动安排及具体措施
1.通过谈话、情境表演、观看图片、多媒体等,进一步加强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认知。
2.强化孩子的安全行为意识,养成孩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3.带领幼儿扎实开展“安全在身边”行动。
四、教育内容提示
(一)交通安全
1.不乘坐“三无”车辆。班级里排查、登记、下发告家长书、签订保证书。
2.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奔跑、不翻越栏杆等。
(二)进出园区安全
1.不在路边摊贩上买东西。
2.督促家长凭卡接送,进入园区主动亮卡。
3.督促家长进入园区不吸烟。
4.上下楼梯靠右行,手扶栏杆,不推不挤,不在楼梯上玩耍和跳跃,
5.按规定路线进、出园区。
6.离园时和家长手拉手,防止走失。
(三)设施设备安全
1.没有老师的带领不玩大型玩具,不去危险的地方。
2.不碰击走道里的“安全出口”标记。
3.不玩厕所里的纸巾盒,以防夹手。
4.不爬桌椅、窗台,不随便搬动玩具柜等。
5.不随便翻开钢琴盖,知道会夹手指头。
6.不碰装开水的桶、壶、水瓶等。
7.不触摸电源、插座。
8.不随便开、关门,不玩门锁,不要把手放到门角、门缝处。
9.不在活动室剧烈运动,不做危险游戏。
10.教给幼儿正确的搬椅子方法,注意两旁的小朋友,轻拿轻放;坐椅子时要做好、坐正,不侧坐。
11.离园后不在园区内逗留。
(四)一日生活安全
1.走路小心,不快跑,不撞桌子、椅子、柜子、门。
3.饭前和饭后不做剧烈运动,不大声叫喊。
4.户外活动要遵守秩序和规则,知道互相谦让,不推挤,不离开老师视线,不做危险的动作和游戏。
5.学习正确地使用铅笔、剪刀、小棒、绳等教学具,以免受伤。
6.养成有序洗手、入厕、喝水等好习惯。
全集的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 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
2.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自主学习】 (a级)
一.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 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 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 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复写纸片、 。
四.实验步骤
1.如课本34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 后,放开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位置 a b c d e f g
时间(s) 0 0.1 0.2 0.3 0.4 0.5 0.6
v(m/s)
6.以速度v为 轴,时间t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五.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4.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
5.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60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6.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0.1 s 。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案)
实验纸带
1.
2.
3.
数据处理(完成表格)
小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6 7 8
t/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v1(m/s)
v2(m/s)
v3(m/s)
做出速度-时间图像
学习反思: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训练案)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地代号填在横线上 。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2.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线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是
3.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a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a=△v/△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4.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汽车驾驶员旁,注视着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特点:在o~15 s内,汽车的速度在变化,每5s速度增大______km/h;在15~30 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_______km/h;在35~45s内汽车速度在变化,每5 s速度减小_________km/h.
5.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表格中所示: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38.0
请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分析运动特点。
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 cm,s2=1.90 cm,s3=2.38 cm, s4= 2.88 cm,s5=3.39 cm,s6=3.87 cm。那么: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 ,v2= cm/s ,v3= cm/s ,v4= cm/s ,v5= cm/s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全集的教案篇6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 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及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条件
教学难点:
1.游览价值
2.市场距离
3.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教学方法:
案例法、讨论比较法
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略
[讲授新课]
[板书]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旅游交通工具,旅客随便丢废弃物
提问:这幅图片反映出旅游活动会产生什么问题?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1、环境污染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1、材料2
提问:上述两材料,反映旅游活动中存在什么问题?后果如何?
回答,总结:略
[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提问:这段材料反映出旅游活动中的什么问题?有何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
提问:上述几幅图片反映旅游活动中的什么现象?会有何负面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承接]除了以上问题,旅游活动还会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板书]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提问]谁能说一下,旅游活动会怎样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回答,总结:略
[过渡承转]略
[板书]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1、游览价值
[提问]从游览价值角度考虑,旅游资源开发要考虑哪些条件?
回答,总结:(1)资源的质量。举例①万里长城,秦兵马俑
②杭州西湖,苏州园林
(2)集群状况。 举例①北京景区
②杨村小世界
(3)地域组合状况。举例①天津水上公园
②北京雍和宫
[承转]旅游地的资源价值越高,其经济价值也就越高吗?(不是)
讲解: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也必须考虑市场因素。
[板书]2、市场距离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讨论:为什么到杭州的游客以上海、江苏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
师总结:略。提出经济距离的概念。
[点击课件]展示“经济距离”动画
[承转]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点击课件] 展示“吸引半径”动画
举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阳
[板书]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讨论:两地中哪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快一些?为什么?
[板书]4、地区接待能力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自学
[板书]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提问]请同学读一下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概念,且说出它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
师讲解: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着景区资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对游人数量的适应能力,有的景区大,有的景区小。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讨论:两地在旅游的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方面有什么差异?
回答,总结:略
[板书]“旅游环境的保护”
(让同学课下自学)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课下作业]
全集的教案篇7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 ,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 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 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 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 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全集的教案篇8
目的:
1、思想品德教育
2、再进行坐、立、行、课堂听讲等训练,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3、安全教育。
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爱校教育
1、老师祝贺小朋友返回学校,和同学们交流新年的愿望。
2、教育学生爱学校,爱班级。
二、常规教育
大家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教室,谁能记得老师要求在教室里怎样坐呢?让我先来看看谁坐得最像一年级的小学生。表扬坐姿端正的同学。
1、课堂坐姿
我们先来看看其他的同学们是怎样坐的(播放照片)。
老师说明要求:上课的时候正确的坐姿是:小手平放桌面(右手在上),双脚平放地面,腰背要挺直,小眼睛要看着老师或黑板。
老师示范。现在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念一个神奇的咒语,老师说:123,你们说:快坐好!我们小朋友就能变成一个个坐姿端正挺拨的小学生了。咒语你们记住了吗?我们来练习一下。老师与学生配合练习口令。现在老师要念咒语了,看谁能很快地变成一个小学生,坐得最好的小朋友,由老师发给孩子贴纸,作为奖励。师在课桌间检查指导坐姿还不太端正的孩子。
2、听课、发言常规教育
2.1、是会用耳朵听。
听老师说话要专心,不能东张西望,听同学发言,要注意听他回答对了没有,如果你还有想法,就举手说出你的想法,今天开始,我们又回到教室里,始上课了。上课的时候坐姿要端正,不能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也不能和边上的小朋友说话。如果老师说话了,你们就要看着老师,认真听老师在说什么。
如果你们也在说话,老师的话就听不见了。现在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正看着我,听得最认真。(班主任发贴纸奖励做得好的小朋友)如果老师请小朋友在课堂上发言,你也要静静地听。不能带玩具来学校玩,也不要带钱来买零食吃。
2.2、如果你要提问,或者发言,要先立起你的右手,经得老师同意后再发言。
训练发言(师示范):立起右手,经老师同意后,左移或右移一步,站立在课桌边的空位,双手自然垂直在大腿两侧,腰背挺直。发言要大声。学会用耳朵听,会用眼睛看,会用嘴巴说,是不是就很聪明了呢?不,最重要的是要会用心去听,会用心去看,会用心去说,一句话,就是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去做,才是真正聪明的孩子。
3、课前准备和下课
现在,我们就要准备上课了。上课之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老师教孩子摆好学习用品。从书包里拿出语文书和文具盒,提醒动作要轻,不要说话,书和文具盒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训练动作。
4、路队
排队时要做到安静、快速、整齐。观看照片。
5、下课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要下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下课训练:如果老师说下课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老师说:准备下课。一来,学生说:轻轻收,
小朋友收好本节课用到的学习用品,二来,学生说:轻轻摆,小朋友摆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
三、起立,老师喊口令:起立,师行礼: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再见!生行礼: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师:请同学样轻轻地把椅子推回桌子下面,把课椅摆正。练习两次。发贴纸。
6、每天写完作业自己整理好书包,第二天到校把作业本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四、安全教育
1、在课间休息时不能追跑、打闹,不要到别班教室玩耍。不能推挤,特别是男生不能打架。
2、不能乱动教室里的电线和开关。
3、放学时没见到家长或午托班的老师,不要离开学校。
4、遇到问题要向老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