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春》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01-23 作者:dopmitopy 备课教案

流于形式的教案是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的,是不可取的,为了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少不了要制定一份出色的教案,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春》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春》教案精选8篇

语文《春》教案篇1

一、词语教学:

黑板上出示了以前学生易错的词语并加以分析,个别进行范写。最后一排词语是“莲蓬、仿佛、蜻蜓”,让学生寻找其中规律:它们是由相同偏旁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根据规律再搜索有相同规律的词语。这是课堂作业本的第一题作业,要求学生再写出六个这样的词语,我在做的时候,觉得想了很久,还去翻书了。所以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并把学生找到的词语板书,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

二、句子教学

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找出描写荷花的句子用符号表示出来。

看似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不是描写荷花的,其实依然会有学生找错的。当然,设计这个简单的练习,还在于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完整,不是找到一句两句就万事大吉了。

2.读读描写荷花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内容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出来可以换哪个词?为什么不用长出来、钻出来而用冒出来?

荷花冒出来之后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给学生一个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的平台。

内容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感悟之时,板书荷花开放的三种形态: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花骨朵儿。并让学生在书上把板书的内容圈出来。三种形态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尤其对一些后进学生,给他们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如果都只是说说而已,一部分学生肯定是云里雾里。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张老师非常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你们猜猜为什么?因为句子写出荷叶的数量、颜色、形状。(这也是课堂作业本的练习)

板书:

数量多:挨挨挤挤、一个个

颜色:碧绿

形状:大圆盘

第三自然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让学生想象荷花的姿势,他们总是会给我们惊喜,比如:荷花低着头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身影;两朵荷花紧紧地靠在一起,在说悄悄话;有些荷花手拉手在舞蹈,小伙伴在为他们拍照……

这一课时的练习既有对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不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当堂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1和3(1),整体感觉效果比较好,而且减轻了学生负担。

语文《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五、续写,述诗文。

1、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

(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等等。)

2、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六、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七、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

看看,秋的色彩________

闻闻,秋的味道________

语文《春》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去实地观察校园一处景物,提出观察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长江平湖,森林公园、乡村田园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春游。

二、读题,明白要求。

1.自读课题,弄清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1.交代讨论要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制定春游的方案。

2.在讨论过程中要有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3.每一小组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

4.小组可以自由组合。

5.小组内的成员要注意分工,如谁来主持,谁来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等。

6.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春游活动计划表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他

四、汇报交流,形成方案。

1.各小组汇报,畅所欲言。

2.各小组评议,取长补短。

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并进行比较,推荐时要说出充分的理由,这是一个交际的场合。教师应针对学生交际时的语言是否规范、说得是否清楚加以点评。

3.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学生自由说打算。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对学困生给予指导帮助。

语文《春》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特点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鸟类。

2、学习作者先总写后分述,先总说再举例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翠鸟美丽可爱的外形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鸟?(生答)大家认识的鸟真多!你们认识这种鸟吗?(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生答,不认识)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大家看翠鸟的羽毛大多数是什么颜色?(绿色)那么翠就是绿色。

二、讲授新棵

1、指生读文:

想:翠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板书)美丽可爱。

2、自由读文:

想:这篇文章可分几段?每段都写了什么?

3、检查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情况。

4、逐段学习:

⑴ 指生读第一段:

想:

① 作者是抓住哪几方面写翠鸟外形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② 翠鸟的爪子是什么样的?(指生边看投影边结合课文说)

③ 翠鸟的羽毛是什么样的?

④ 了解作者都拥有了哪些颜色,认识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⑤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这一段作者用了总分的写法,并用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很美,那么翠鸟活动有哪些特点?

⑵ 默读第二段:

① 边读边画出表示翠鸟等鱼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贴、飞、停、注视等)

②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贴、疾飞、注视等词。

③ 自由谈翠鸟捉鱼的这部分内容。

想: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生答师演示翠鸟捉鱼的情景)作者描写翠鸟捉鱼的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蹬、飞、叼、贴、飞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⑶ 自学第三段。

⑷ 指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从外形、活动和住处这三方面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抓住翠鸟的特点写出了翠鸟的美丽可爱,表达了作者人喜爱之情。

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不但美丽还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爱鸟护鸟,成为鸟类忠实的保护者。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 等鱼:贴、飞、停、注视等

翠鸟 捉鱼:蹬、飞、叨、贴、飞 喜爱

住外:隐蔽

语文《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手段

借助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鸟岛风光的迷人之处和六月鸟岛热闹的景象,体会文中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这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春季里,你们最想去干什么?(旅游)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旅游”,那么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请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初步了解鸟岛的位置。

1、指读第一段。(出示第一段)

2、各位游客,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海西皮”这个小岛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仅中国人知道,连外国人也知道)你能用别的词替换它吗?(驰名中外、举世闻名)

过渡:“海西皮”这个小岛为什么会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呢?它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人呢?让我们用眼、用耳、用心,做一次心灵旅行。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4、播放鸟岛录像。

三、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体会鸟岛鸟多的特点

1、刚才到鸟岛游玩了一趟,鸟岛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板书:鸟多)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鸟景象吗?(数不胜数、密密麻麻、一群又一群、成千上万、热闹)

2、师:你们用词非常丰富,这跟平时看书积累是分不开的。刚才是你们心中描述的鸟岛,课文中是怎样写鸟多的呢?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2-4小节,边读边用笔划出你认为写出鸟多的句子或者词语。

3、生自由读,找,画。师巡视。

4、学生汇报(随机学习课文重点句段,感受鸟岛上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

a“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一群一群是什么样的画面?它们是一起来的吗?(陆续)请一部分同学做鸟儿陆续飞到讲台前。鸟儿飞来这里,看到鸟岛春天的景象,它们一边飞一边会说些什么?你们为什么要来?(看来鸟和人类一样,喜欢气候温暖,环境优美的地方生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板书:自然环境

指导朗读(春天来到了鸟岛,岛上一片鸟语花香。小草探出碧绿的脑袋,鲜红的花朵张开笑脸,它们正伸开臂膀欢迎八方小鸟,春天的鸟岛一片生机勃勃。)读出自己的感受。

b“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你从哪些句子和词语看出鸟多?(热闹、各种各样、聚)平时什么时候会热闹?(过节时人多热闹,这里是鸟多。)你知道六月的鸟岛上都有哪些种类的鸟吗?借助图片老师介绍几种。据新闻报道,去年种类多达80余种,,数量最多时多达十四万只。这么多鸟聚在这么一个小岛上,小岛就成了鸟的世界。出示图片,这么多的鸟聚在这里,发挥你的想象,他们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c“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这句话难道也是写鸟多的吗?(板书:鸟窝多)你从哪些词看出鸟多?你在哪儿看到过“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东西?鸟窝多鸟蛋也就多。“窝里窝外、到处”窝里有蛋,窝外面怎么也有蛋呢?简单介绍一下不同的鸟生的蛋外壳颜色有所不同。(图片投影)这就是玉白色的鸟蛋,这是青绿色的鸟蛋。你能读出鸟多吗?

六月的鸟岛真热闹啊!让我们的朗读也随着鸟岛而热闹吧!齐读第3小节。

看着眼前的景象,你觉得鸟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鸟儿在岛上生活的怎样?

d“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伸手就能捉到”、“随处都能拾到”也是说明鸟多。伸手就能捉,随处都能拾,那为什么不去拾呢?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朋友就应该怎样?(板书:人类保护)大自然给了鸟儿安乐的家,鸟儿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人类把鸟儿当成了朋友,鸟儿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快乐。大自然、鸟儿、人类和谐相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你现在也是一名来岛上游玩的小游客,你会怎么玩?真的要走了,虽然是那么的舍不得,在离开鸟岛前,你最想对小鸟朋友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今天的心灵之旅就快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收获?鸟儿的生存,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也需要人类的保护,让我们加入到爱鸟护鸟,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吧!课文虽然结束了,但爱鸟护鸟的行到将伴随我们一生。

师:为了我们能把鸟岛介绍为他人,让我们来做导游吧。要想做好导游,对鸟岛可要非常熟悉,现在让我们来背诵课文。

请同学们挑选作业:

1、把你了解的鸟岛介绍给你的家人、朋友。

2、请你为保护小鸟设计一个简短的宣传标语。

3、你还想了解鸟岛的哪些知识,请你带着自己的问题上网,看课外书去查阅更多的资料。

语文《春》教案篇6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春》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白杨)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讲读第一段] (从整体到部分)

1.看图、听读、思考: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2.默读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划出主要词句)

3.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讲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2.读后讨论交流。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3)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师小结。

语文《春》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熟背成语,积累成语。

2.熟背古诗《鹅》,增加语言积累。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

教具: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语

1.审题。

2.自读成语,把成语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3.通过读成语,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师进行补充。

4.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尽量用上我们才学的这四个成语。

⑴同座位互说。

⑵指名说,评议。

5.开火车读成语,齐读成语。

6.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古诗《鹅》

1.自己借助拼音把诗读一读。

2.出示挂图:对照图,再读一读诗,边读边想象读中的鹅的样子。

3.指名读。

4.指说说诗句的意思。

5.写得多么有趣!我们一起把这鹅的可爱读出来。

6.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评议。

⑶齐背。

三、教学生字

1.审题

2.认清3个生字,说说书写顺序。

3.这3个字在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教师范写。

5.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观察图画,根据问题说几句连贯的话,学会道歉。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二、指导第1幅图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⑴图上有几个?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

⑵指名说。

⑶再次看图,分步细说。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图的内容。

⑴指名上来表演。

⑵你们对表演的同学满意吗?怎样说才会令人满意?

⑶生在评议的同时,相机让他们表演。

3.小结。

通过讨论,同学们学会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时,要有诚意,有礼貌,还要知错就改。

三、练习反馈

1.依照以上步骤,指导学生说另处三幅图。

2.任意选一幅图用几句连贯的话说一说。

3.指名说,互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