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肯定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我们在制定教案时,要分析教学流程,从而准确判断,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尺的教案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尺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知道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着急。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录音。
2、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
1、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请幼儿说出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2、有一只蛤蟆也想种瓜,我们来听听蛤蟆种瓜的故事。
二、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倾听。
1.结合挂图,讲述故事第二遍。
2.蛤蟆见种子没有长出来,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3.青蛙告诉蛤蟆,种子怎样才会长出来?
4.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来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三、讨论。
1.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吗?
2.为什么蛤蟆会说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故事:蛤蟆种瓜
蛤蟆看见青蛙在种瓜,他也要种瓜。他刚把种子种在地里,就对种子喊:“种子,种子,快快长出来吧!”
过了一会儿,种子没有长出来。蛤蟆又趴在地上大声喊:“种子听见了没有,现在就长出来!”种子没有长出来。青蛙跑过来,对蛤蟆说:“你那么大声地喊,会吓坏种子的。种子睡在地里,阳光照着它们,小雨浇着它们,慢慢就会长出来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着急了。他说:“种子大概怕黑吧,我给你们讲故事、唱歌。”蛤蟆点上蜡烛,给种子讲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
蛤蟆讲一会儿,看一看;唱一会儿,看一看。种子一直没有长出来。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着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来,快来看你种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长出了许多青青的小苗。
青蛙说:“青青的小苗会慢慢长大,以后会结出许多许多瓜。”蛤蟆打了个呵欠,说:“种瓜真不容易啊!”
尺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新偏旁。
2.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知道看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景象吗?想看看吗?(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
2.播放“台风”的录象资料,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3.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观察说话,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
1.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读。
3.指名读。
三、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韵文。
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能这样读吗?
2.四人小组读。
3.指名读。
4.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四、课间活动
五、指导书写
1.说说你是怎样记注生字的。
2.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请说说“夏、台、梅、瓜”的笔顺。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5.学生描红,完成练习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词语卡片。
2.齐读韵文。
二、学习笔顺,指导书写
1.学习新偏旁。
2.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写字,播放轻音乐。
尺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了解本区的位置和范围。
(2)记住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索马里半岛(有“非洲之角”称号)、好望角、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最大)、乞立马扎罗山(最高)、坦噶尼喀湖(最深)、东非大裂谷。
(3)记住可可、黄金、金刚石与铜的分布及出口国。
(4)掌握本区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5)了解本区以高原为主的地形与特殊地形区。
2.智能的培养:
(1)通过读图判断尼罗河的,刚果河的流向,注入的海洋及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初步学会比较分析两条河流的流量特征。
(2)初步学会运用景观图片和有关数据,比较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的气候与景观特点并分析其在非洲分布的规律性。
3.思想教育要求
通过对本区自然环境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重点:
非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河流、湖泊,东非裂谷带,刚果盆地,海岸线平直;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矿产及分布区。
教学难点: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东非裂谷带和刚果河成因。
教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挂图。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读图分析法结合进行。
教学设计:前两节我们学习了北非的自然环境、居民和经济以及主要的国家,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西亚和北非地区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人种特征上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北非:白;本区:黑人为主,因此本区又有黑非洲之称)
本区虽然指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但也包括撒哈拉沙漠的一小部分,即在本区的最北部是撒哈拉沙漠南部的边缘。(边指图边讲解)
下面我们看一下本区的地理位置,13.1图西临大西洋,东岸印度洋。
宣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本区是“黑人的故乡”。
二、地形特征:高原,裂谷和盆地。
1.挂非洲地形图,对照读课文地形图,提问:非洲以什么地形为主,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挂图上是褐色,课文上看,大多地方200—1000m以上,故以高原地形为主)。追问: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在撒哈拉以南,高原的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比北非地势高。
本区东部高原上有一条断裂深陷的东非裂谷带,读东非裂谷带示意图,提问:
裂谷带起于何处,经过哪里?一直延伸到哪里?[南起赞比西河口南,向北纵贯东非高原——跨过赤道——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经红海哑喀巴湾,延伸到西亚朗死海附近,长达6000km宽50—80km]。
宣读课文中有关东非裂谷的一段课文,读完后提出4个问题,让同学回忆。
(1)东非裂谷带的形态特征[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死火山和活火山,裂谷底部湖泊连串,深而狭长,被称为“地球的伤痕”]
(2)在地形图上找出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
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
(3)裂谷的成因[地壳断裂作用形成的`]
(4)课文p29“想一想”并回答。
非洲地形虽然以高原为主,但也有地势较低的盆地——刚果盆地。这个盆地原来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内陆湖,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泻而形成盆地。
下面同学们看图,非洲的海岸线比较平直——原因是高原逼近海岸,由于海岸线平直——使得海湾、半岛、岛屿少。
要求同学找出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非洲最大的半岛——索马里半岛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并读p29“读一读”好望角的得名。
三、炎热多雨的气候
本区有:“热带大陆”之称,为什么?
同学们看13.5图,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
1.看到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按气候带划分,应属热带。
2.再看一看本区绝大部分年均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在20℃以上应属热带,所以本区有“热带大陆”之称。(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回答)
指导同学读年降水量图13—5,从本区南北两端看起,依次从200mm以下—20000mm以上,那么本区大部分地方降水量为多少?1000mm以上。
再看非洲气候带分布图,明确: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有哪几种气候?[热带沙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地中海式气候]
从图中我们能看出热带雨林气候带,南北两侧的气候带都是南北对称分布的。其中热带草原气候也叫萨瓦那气候,从而我们看出本区以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和萨瓦那气候为主,而北非则以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此外大家看图“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因地势高,气温低]
讲解:从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我们能看出整个非洲的气候以热带草原面积最大,气候特点,是一年明显分为干湿两季。
湿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
干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
找同学阅读p31课文。
指导看13.7,13.8图
完成p31“想一想”三个题。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
根据同学阅读回答:
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南非
世界上出产金刚石最多的国家——扎伊尔
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世界上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赞比亚
本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尼日利亚
总结新课,并作练习,宣布下课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东西临印、大西洋,陆地轮廊平直。
二、地形: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及特殊地形区
非洲之最:
乞力马扎罗山(最高)维多利亚湖(最大)坦噶尼喀湖(最深)
马达加斯加岛(最大)几内亚湾(最大)索马里半岛(最大)
三、气候:炎热多雨(热带大陆之称)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种类丰富):黄金、金刚石的储量、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南非——黄金金刚石——扎伊尔铝土——几内亚铜矿——赞比亚
板书提纲
第13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高原、裂谷、盆地。
高原为主: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裂谷: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口南——东非高原——赤道——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西亚死海附近)
盆地:刚果盆地
另有乞力马扎罗山(最高山)维多利亚湖(最大湖)
坦噶尼喀湖(最深湖)几内亚湾(最大湾)
马达加斯加岛(最大岛)索马里半岛(最大半岛)
三、炎热多雨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大)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
黄金(南非)
金刚石(扎伊尔)
铝土(几内亚)
尺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继续巩固“三步”及从单圆变成若干个小圆的队形变化。
2、继续感受3/4拍音乐的特点。
3、用动作表达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活动重点:
巩固“三步”及从单圆变成若干个小圆的队形变化。
活动难点:
动作合拍、优美。
活动准备:
熟悉过乐曲,学习过“三步”动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拍出3/4拍音乐的强拍,用动作表达第一段音乐和第三段音乐是一样的。(指向目标1、2)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上次我们听过的一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是几拍子的?”“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拍强拍。”“音乐有几段?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可以用一样的动作表示,不一样的那段音乐,要换一个动作。”
2、结合幼儿对水仙花的认识,教师完整示范,让幼儿了解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及情节。(指向目标1、3)
“冬天,水仙花开了,绿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越长越高,多好看啊。”(边说边做动作第一段)“小朋友看见了,围着一盆盆水仙花,看呀、闻呀,好香啊!看得可高兴啦。”(边说边表演第二段)“水仙花吸着水,还在长呀开花呀,让小朋友好久好久都闻着花香。”(动作第一段)
3、复习“三步”舞步,并变换舞步的方向,以及对形练习,从大圆到小圆,从小圆到大圆并学习手的动作。(指向目标1、2、3)
“小朋友都来做水仙花;叶子长出来了、长得多美啊……小朋友都来闻花、看花;都来看看这盆花吧!闻一闻好香啊……”(结合队形要求,练习第二段)
“水仙花越长越茂盛,多可爱的水仙花。”(动作同第一段)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尺的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树林是小鸟的家。
2、有爱护小动物、爱护小树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小鸟、大树的图片,制作一棵小树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每天放学后,爸爸妈妈接你们回哪里去呀?
2、出示图片:“小鸟”、“大树妈妈”
1)有位动物朋友看到我们小朋友这样开心,想来看看我们,你们看看这是谁呀?
2)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小朋友一起学小鸟飞的动作。
3)原来小鸟也很开心,大树妈妈是它们的家。
3、听一段录音故事,一边出示图片,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里面是谁在哭呀?
2)你知道小鸟为什么哭吗?
3)可是大树妈妈被人家砍了,小鸟没有了家,怎么办呢?谁能来帮帮它吗?
4)我们来听听故事里面是怎么说的?
4、听下半部分录音故事,出示图片
1)故事里面说小鸟笑了,为什么呀?
2)哦!原来故事里面讲的和我们小朋友说的一样,所以小鸟开心的笑了。
3)这么多的大树妈妈还会是谁的家呢?
3、游戏“爱护树妈妈”
1)今天我们来玩个与树妈妈有关的游戏,名字叫“爱护树妈妈”。
2)游戏玩法:小朋友手拉手,站在线上,围成一个圆,老师把小树放在中间,因为风好大,小树快被吹倒了,所以请一个小朋友站在圆内用手扶住小树,圈上的小朋友边走边念:“小树,小树,我们都爱护。”这时,扶树的小朋友可以随便叫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如:“XX,请你来护树,一,二,三!”说完就松开手,被叫的小朋友就要马上去扶小树,两人交换位置。
尺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约分的一般技能技巧,约分(约成最简分数)的正确率90%。
教学重难点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回顾
回顾一下对约分的理解情况
突出三点: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约分的形式;约成最简分数。
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说一说。
二、巩固练习
师分数卡片判断
1、找朋友:找出和相等的分数。(七个小矮人身上的分数分别是下列分数)
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练习十一第8题
师:我们在刚刚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只会用表示2÷8,现在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看,我们的进步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师:你能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吗?
=()÷()=()÷()
你能说出几个除法的算式?
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快乐学习超市
超市画面快乐套餐1快乐套餐2
快乐套餐1:比一比○○0.4
计算并化简+=-=
在()填上最简分数20分=()时
快乐套餐2、3同上。
(分组练习小组代表汇报整合了练习十一10至14题)
4、集中练习
把0.5化成分数问问自己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你会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有几个?
请你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12、13、14题各自选2个
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
尺的教案篇7
课题:
制作视力表
课时:
2课时
授课人:
xxx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实际动手制作的潜力
情感目标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重点难点视力表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准备项目:
1、课前先分好组
2、硬纸板(黑白)、剪刀、直尺、细绳等材料和制作工具第一课时:认识视力表,了解视力表的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幻灯片、课堂引入
师说: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搞笑的,(播发有关于眼睛的动漫。)幻灯片、引导到视力上
师说:大家看了“超级阿近”这个之后除了感到滑稽之外还想到些什么?比如眼睛近视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幻灯片、引导到测试视力的视力表上
那到底什么样的状况下才说一个人的眼睛是近视的呢?那近视有什么样的标准?有的话,那又用什么东西去测试、衡量我们的视力呢?
幻灯片、视力表的类型,有利用形对数视力表作为测试工具的,也有利用形作为测试工具的。
幻灯片、活跃气氛。
动物世界也有它们自己的专门视力的测试工具,比如狗狗的幻灯片、形标准对数视力表的发明(来源)。
师说:是谁发明了标准对数视力表?
幻灯片、视力测定的依据。
师说:我们每年都有体检,当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眼睛视力的评定,同学们去测试视力的时候,工作人员是怎样确定你的视力的?
幻灯片、蕴涵的知识。
一、我们先来看看一个“e”里有蕴涵些什么?
让学生去测量,发现。
幻灯片、
二、那不同视力的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可那一个
(学生在看了之后会回答相似)
那我们要找出证据来,看是不是真的相似。
度量、添表。
幻灯片、让学生起来回答之间的的数据,一边展示以做好的数据,让学生自己校对一下。
先提问学生数据时间的关系。懂与不懂都进行讲解。
然后讲解数据的运算等。真正得出各个是相似的。
幻灯片、思考、讨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米为基准测视距离的形视力表
那么问:
一、米为基准测视距离的形视力表要怎样设计?
二、米的又该怎样设计呢?幻灯片、米的形制作原理先提问学生再具体讲解(使用黑板)
观看flash
提问学生...
提问学生...
利用搞笑的flash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由此联系到测试视力的视力表。
让学生自主探究视力表的原理。
提问学生
提问学生
学生实际操作—测量e的边和开口的宽。
学生去度量视力在0.1—0.8之间的e的数据。
讲解视力表的测定依据有哪些。
尺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故事,理解内容,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发准字音“李”、“梨”,理解“多少、大小、长短”。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善于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书、积木、帽子和方巾、长和短的物体。
2、幼儿操作材料。
3、幼儿对数与量之间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大书,哪这是什么书呢?
问:封面上有什么?你们想想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观察大书,理解故事
1、阅读书2—4页
(1)师:一天天气很好,阿比到西山去,阿吉到东山去,你们看一看他们采来了什么?(认识“梨”和“李”)
(2)师:他们要来进行比较,谁来帮他们比一比?(幼儿用积木进行比较)
2、阅读书7—15页
(1)过渡:小朋友,你们观察一下,是帽子大还是方巾大?(幼儿进行比较)
(2)师:好,哪让我们看一看阿比和阿吉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问:他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4):小朋友,方形和圆形能不能比?原来图形不一样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3、阅读16—23页
(1)师:接下来他们又要比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2)问:接下来他们又比什么啦?又是怎样进行比较的?谁来比一比?
4、完整阅读大书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本大书。
三、幼儿观察,比较物体
幼儿操作,比一比。
活动评析 活动开始,我通过观察大书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兴趣。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我分段让幼儿欣赏,并在分段欣赏时发准相近字音、理解相应词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时候我还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比一比”,感受故事中的情境。幼儿在“比一比”的过程中情绪很高涨,很快就理解了词汇“多少、大小、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