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黄豆的教案5篇

时间:2022-12-28 作者:Indulgence 备课教案

优秀的教案是我们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文本材料,教案在书写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文字表述规范,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炒黄豆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炒黄豆的教案5篇

炒黄豆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2、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3)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4)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结束部分:

1、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3、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四)延伸活动:《发豆芽》

活动反思:

1、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过观看豆浆机将黄豆变成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验到了食物变化的乐趣。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豆腐、百叶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方面的资料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了。

3、通过《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4、用“品尝”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来吸引幼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效果看出幼儿能说出所尝豆制品的名称和味道。

炒黄豆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制成的,是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食品。

2、认识黄豆及豆制品,乐意吃各种豆制品。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认识。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带到幼儿园,并向幼儿介绍其名称及食用方法。

2、豆腐一块,黄豆一把,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请幼儿收集各种豆制品带到幼儿园来,请食堂人员中午为幼儿安排一份豆制品的菜肴。

4、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

教师出示豆腐,引导幼儿讨论豆腐是用什么做成的。

教师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用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食品叫豆制品。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黄豆爷爷找宝宝》。

教师:图片上的这些豆制品你见过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豆制品要怎么吃才更有营养呢?

3、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帮助幼儿认识多种豆制品。

教师戴上“黄豆爷爷”的头饰,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我的宝宝在哪里?

幼儿:你的宝宝在哪里?

请幼儿相互介绍桌上的豆制品的名字,并说说自己是在哪里吃过的。

4、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教师:豆制品虽然不是肉做的,但是它的营养却和动物的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比如小朋友的豆浆。

请幼儿现场观看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5、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的吃法并品尝豆制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为什么要这样烧?

小结:我们小朋友要经常吃豆制品,不挑食,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棒,更健康。

活动延伸:

黄豆爷爷找到了它的宝宝,真开心呀,让我们一起去帮黄豆爷爷过生日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的热情很高,主要体现在:

1、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过观看豆浆机将黄豆变成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验到了食物变化的乐趣。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豆腐、百叶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方面的资料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了。

3、通过《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4、用“品尝”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来吸引幼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效果看出幼儿能说出所尝豆制品的名称和味道。

炒黄豆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进一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成的,价廉物美。

2、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饮食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有吃一些不同豆制品的经验,豆腐一块,黄豆一把,食品(豆制品)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

1、老师说谜面: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豆腐)

二、了解豆制品。

1、出示豆腐图片:小朋友看这就是豆腐,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吗?(可出示黄豆启发幼儿)。

2、告诉幼儿用黄豆或其它豆子做成的东西叫豆制品。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吃过哪些豆制品?

教师小结并补充各种豆制品。(豆浆、干丝、豆腐衣、豆腐乳、豆腐脑等)

三、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1、豆制品虽然不是用动物的肉做成的,但是它的营养却和动物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所以小朋友们可以经常吃豆制品,天天喝豆浆。如果把豆制品和肉放在一起烧,那么营养就特别全面,所以人们经常把千张和肉沫放在一起做成千张卷肉,把豆腐和鱼头放在一起烧,做成鱼汤豆腐等。

四、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

1、请幼儿选一张食物图片进行扮演。教师走到幼儿前问:“这个宝宝是我的吗?”请幼儿回答:“是,我是xx(豆制品)”教师又问:“还有xx宝宝在哪里?”请拿同一种豆制品的幼儿都走上前,一起说“在这里”。最后,黄豆爷爷说:“你们都是我的宝宝,因为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豆制品。

2、引导幼儿再做一遍游戏。

活动反思:

1、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过观看豆浆机将黄豆变成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验到了食物变化的乐趣。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豆腐、百叶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方面的资料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了。

3、通过《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4、用“品尝”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来吸引幼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效果看出幼儿能说出所尝豆制品的名称和味道。

炒黄豆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豆浆的制作过程及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黄豆、小碗若干,豆浆机一台。泡漠板铺的小路。

2.已做好的甜、咸和淡豆浆若干。

3.黄豆图片、自制录像。

活动过程:

(一)捡黄豆,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出示毛绒玩具小猪,引导宝宝跟小猪噜噜打招呼。

2.请宝宝帮忙捡黄豆,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观察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和宝宝一起交流黄豆的特征。

教师提问:

(1)黄豆宝宝长的是什么样的呀?

(2)黄豆宝宝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3)黄豆宝宝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三)了解豆浆的制作过程1.比较干黄豆和泡水黄豆的不同,通过学学它变胖的样子,体验黄豆的变化。

2.欣赏磨豆浆,引导宝宝观察黄豆宝宝的变化过程,并模仿黄豆宝宝跳舞,体验快乐。

3.教师小结:豆浆是用黄豆来做成的,豆浆白白的、香香的。

(四)品尝豆浆,说说豆浆的味道,介绍豆浆的营养价值。

1.品尝豆浆,说说豆浆的味道,想想放了什么会使豆浆变甜、变咸。

2.介绍豆浆的营养价值。

(五)结束活动:感谢小猪噜噜的热情招待,并和它告别。

活动延伸:

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更多的豆制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炒黄豆的教案篇5

活动分析: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和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教师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教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黄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并了解黄豆还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教案准备: 课件、干湿两种黄豆人手一份、豆浆机、小杠子每人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教案过程:

(一)导入:以给幼儿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课题。

(二)展开: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课件中提出问题:观察黄豆宝宝长什么样的?

(2)教师进一步引导:“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黄豆宝宝。”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课件提出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1)利用课件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丰富“豆制品”一词。

5、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结束:幼儿听音乐喝豆浆。

以上讲述了《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说课稿:黄豆宝宝变魔术》的详细内容,主要分享了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说课稿等内容,读者们可以根据自己幼儿园情况操作时稍加调整,大家的工作经验可以在下面进行留言讨论,更多相关的教案的好文章可以直接在本站搜索,小班科学教案认识风活动反思,幼儿园小班教案科学教案反思怎么写,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幼儿园小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