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文7篇

时间:2022-12-27 作者:Indulgence 备课教案

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教案不能人云亦云,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教案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案范文7篇

语文教案范文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蜗牛和小动物们对话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或者能新编一个蜗牛吸取教训、虚心学艺的故事。

4.描写独体字“主、并”,2个左右结构的字“泳、浪”。

5.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要一味求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蜗牛图片,问:你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2.蜗牛不会飞,不会游,只会在地上爬,它也学过艺,但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一看——蜗牛学艺(出示课题齐读)。

3.学习生字:艺,找朋友(技艺,艺术,曲艺)课文中“艺”的含义是“技能、本领”。

二、学习课文和生字

(一)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蜗牛学会了吗?

2.交流,板书:兔子蝴蝶鸭子

3.为什么蜗牛没有学会本领呢?自由读课文,熟悉内容。

(二)重点学习1-4节

1.指名读1-4节。思考:因为(兔子)只会,不会,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2.学习生字:主、并、傅、睬主——住;并,后鼻音;师傅,连读轻声;睬:换部首。

3.指导朗读:蜗牛忙说:“你并不是全才呀,我得找个全才师傅。”说完,再也不理睬兔子了,自己想前爬去。

4.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5-12节

1.小组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蝴蝶和鸭子也要教蜗牛本领,可结果呢?

说话训练:因为只会,不会,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3.出示句子:

a.蜗牛说:“你也不是全才呀。”说完,又向前爬去。

b.蜗牛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原来你也不是全才呀,再见!”,说罢,又向前爬去……

(2)指名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

(3)指导朗读,读出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4)学习生字:浪、泳,积累三点水的字。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考:比较一下,蜗牛三次回答的态度和语言有何不同。

5.出示:蜗牛要找的全才师傅是会,会,会。这样的师傅有吗?所以小蜗牛——“爬过坡,越过岭,蜗牛还是没找到全才师傅。”

(1)学习生字:越,半包围结构;岭,后鼻音。

(2)齐读最后小节。

三、说话训练:

1.还会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和同学合作,先说说,再演演。

2.新编“蜗牛学艺”的故事,主要讲蜗牛吸取了教训,虚心向兔子、蝴蝶和鸭子学艺,结果学到了不少本领。

四、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学艺主动并且师傅

理睬游泳波浪似的

越过山岭浪花主人

摇头虚心翻山越岭

3.指导写字:泳、浪,左窄右宽。

五、作业布置

1.写字本1。

2.词语:主动师傅理睬招呼游泳

整堂课中,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生、师生互动的交往中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如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体验对与错。又如通过教师引出“小蜗牛没有学到本领,很烦恼,我们来帮它出主意”这一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融入于故事中,承担角色,从而悟出道理,即一点点积累,一样样地去学本领,不能一味求全。一年级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演员,他们的表演绘声绘色,高潮一个接一个,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学生在掌声中更加自信,在笑声中懂得尊重别人,在欢呼声中领悟了这个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语文教案范文篇2

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朗读、认字。

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3.乐曲磁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师配乐范读。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5.背诵诗文。

6.识字。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7.写字。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8.展评。

三、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快又好。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完成课后的我会说。

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组说得多。

4.复习巩固。

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认读文、六,说说它们的异同。

2.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写生字。

四、举办猜谜竞赛

在规定的时间里,谁猜得对,猜得多,并能说说是怎么猜的,就算优胜。

语文教案范文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邮票吗?小小的方寸之间蕴藏着许多秘密,不知在其中你是否也发现了许多美丽的色彩。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喜爱美丽的集邮册吗?赶快打开书来读一读。

2、老师提要求:看准生字,读准音,要读流利。

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着重指导能力不强的学生。

4、[出示投影]

神圣 庐山 琢磨

轩辕 敦煌 歌颂

不朽 硕果

5、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评选出识字能手。

6、老师随机检查生字掌握一般的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识字能手,给予奖励。

7、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学生初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挂图):

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邮票上都有什么图案。

2、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3、指大面积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其他画面来表达)

4、老师小结,引出下一环节:

是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从这些缤纷的邮票中发现了什么

5、分小节朗读诗歌,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什么?

6、 将全班交流的结果在读书笔记中作摘抄。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7、指朗读优秀的学生进行师范朗读,大家来点评。

9、小组内互相朗读点评,评选小组内朗读优胜者和朗读进步者。

10、全班进行朗读大比拼,一人读群人评,评选朗读快乐之星。

11、老师小结:同学们在五彩的世界里,快乐的长大。

三、课堂小结:

五彩的邮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用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讲授新课:

(一)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二)认识新生字,记忆新生字。

[出示投影]

你认识这些生字吗?

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三)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

语文教案范文篇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20xx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xx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表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语文教案范文篇5

综合活动:

?鞭炮劈啪响》

活动目的:

1、学习儿歌并引发对鞭炮的联想。

2、用身体伸展和收获的动作来表现放鞭炮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儿歌:《小鞭炮》

2、红纸(裁成a4纸大小)、剪刀、胶带;对开书写纸、彩色笔;长条皱纹纸(约6x90公分)。

活动过程:

1、师将身体缩小成圆柱壮,并发出鞭炮被点燃的声音,让幼儿猜老师表演的是什么?

2、在对开纸中间画图标,提问:鞭炮声让你想到了什么?

3、变鞭炮爆了的魔术给幼儿看。学习儿歌《小鞭炮》。

4、游戏《放鞭炮》:

(1)、幼儿每人一条皱纹纸,卷起来制作鞭炮。

(2)、师“点燃”“鞭炮”,幼儿立即将鞭炮往天空一抛,如漫天烟花。

反思:在让幼儿想象当你听到了鞭炮声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时,孩子们马上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的许多经验事情,比如:有的说:他想到了过新年,吃团圆饭,给压岁钱的事情,有的说,他想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元宵节的时候,很快乐很开心的事情,有的则说:鞭炮声让他感到很害怕,想到地雷爆炸的声音,有的则说:鞭炮声很喜庆,好象看到有人在结婚,也有的则联想到火……有的孩子还会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燃放鞭炮的过程,非常形象。

语文教案范文篇6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2.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为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3.尝试创编

活动准备:

教具;《彩色的雨》图片,伴奏

活动过程:

一、 师生律动出场

1)教师:小朋友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一块去郊游吧!你们听什么声音,呀,下雨了,我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躲躲雨吧。(放音乐进场)

2)教师:外面下雨了,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雨吗?雨是什么样子的?雨又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雨是透明的、无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二、、请幼儿欣赏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师: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别,你们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娃娃眼中的雨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欣赏散文,教师提问。

(1)这篇散文的题目叫什么?(《彩色的雨》)(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让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内容)三、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师:雨衣、雨伞、雨鞋它们象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彩色的雨》这篇文章。

(2)幼儿欣赏散文。

(3)教师提问*教师:雨衣象什么?为什么说雨衣象云?

*教师:雨伞象什么?为什么说雨伞象花?

*教师:雨鞋象什么?为什么说雨鞋象船?

(按照散文顺序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优美的句子来回答)*教师:雨衣、雨伞、雨鞋还象什么呢?

四、教师:小朋友,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句话?

五 、再次完整的欣赏一遍散文,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教师:《彩色的雨》这篇散文很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散文,大家一边听一遍跟着伴奏朗诵。

1、教师:这个散文真好听,老师也会,老师示范创编;

2、请幼儿创编;

3、共同朗读创编的内容;

4、幼儿初步尝试创编散文;

5、活动结束。

语文教案范文篇7

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

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课文

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改革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外,与进化论相联系,他认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这虽多半出于社会改革的宣传鼓动,但思想方法毕竟简单化、绝对化,亦当予以辩证看待。

二、个性化吟诵

请大家自由地吟诵《少年中国说》,然后相互评价。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教法,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突出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

三、自主翻译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翻译的结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

4.教师在全班交流过程中要适时点拨,和学生共同商量出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和句子。

(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变老师“满堂灌”为学生“自己喝”,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个性化感悟

刚才大家诵读了《少年中国说》。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下面希望大家多角度谈出各自独特盼读书感受。

(思维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个性化感悟就是要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平台。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课时

一、个性化品读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的特点,最后拟定品读的提纲,分小组探究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一旦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就会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很快就分成主题探究、语言品味两1个大组。展开了讨论。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在一边坐视不理,而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提醒学生探究时不要架空文本,应从文本中去找答案。)

二、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要能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存在,但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或联系时代背景解读。有疑点的地方全班共同商讨。

三、个性化论坛

课文中把老年与少年、封建古老的“老大中国”与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国”作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个性化论坛是自由表达、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在这里,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