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教案8篇

时间:2023-04-05 作者:loser 备课教案

制定教案是提高我们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案是老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提早完成的书面表达,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常见的碱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常见的碱教案8篇

常见的碱教案篇1

本单元的学习,是对氧气、氢气、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溶液等内容的有选择地归纳总结与提升,为学习盐类物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内容奠定直接基础,更为高中学习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焰色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本单元分两课题。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常见的酸和碱,酸碱的通性。而本节课主要是认识酸、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的性质,从而初步体现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本课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碱的性质。同时,注意通过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分析: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关于酸,学生已有的认识:家庭调味品食醋中的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在学习“能源开发和利用”时,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镁锌铁等金属反应的异同等。关于碱,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在学习“分子在不断运动”时,知道了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溶解的吸热放热现象”时,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在学习“溶解度”时,知道了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等。上述这些有关酸和碱的零散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该阶段的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强烈的的好奇心,但多数学生只对化学实验现象感兴趣,对过程、结论缺乏认真思考,甚至对分析问题厌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合作意识、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对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设计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待于培养。

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学生学习起来会出现一定困难。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中,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些零散知识,将成为解决上述困难的关键,它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

1、本课学习必须突破紧抓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教学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使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2、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指示剂反应。

3、能自制指示剂,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模拟波义耳的实验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对现象的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演示法等

【教学环境】

1、软硬件环境:多媒体电脑室、平板电脑、液晶投影仪、forclass软件系统等。

2、教学资源:课件、自制微课视频、其它参考素材资源。

【教学用品】

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滴管、点滴板、鸡蛋壳、指示剂、吸管、橡胶塞、烧杯、研钵、纱布、各种植物花瓣、碳酸饮料、苏打饼干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均可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

2、寻找生活中的过滤器。

3、每组在学校周围找一种植物花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知识引入【提问】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点评】酸、碱就在我们身边。(提示: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展示与交流】生:苹果———苹果酸葡萄———酒石酸柠檬——柠檬酸食醋———醋酸可乐——碳酸等。皮蛋——氢氧化钙小苏打———碳酸氢钠苏打————碳酸钠炉具清洁剂—氢氧化钠石灰水——氢氧化钙等。生活中的酸碱。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知识建构【提问】鉴别醋和石灰水?最简单方法?(实验室不能品尝)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并选用其中一种方案,利用桌上提供物品,进行鉴别。(提示:学会利用性质鉴别物质)【教师巡察】指导学生实验,并拍摄上传实验照片。

?提问】可以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吗?【评价学生实验】有无错误操作?【提问】酚酞、石蕊变色规律【点拨】

1、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酚酞和石蕊遇酸和碱会显示出不同颜色,我们把酚酞和石蕊称为酸碱指示剂。【提问】请用表格归纳指示剂变色规律。 【思考并回答】【初探究】最简单方法鉴别醋和石灰水?生:尝或闻其他方法并检验?生:小组展示汇报。

2、【再探究】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演示实验并解说

3、【归纳总结】生:板书酸碱指示剂体验从生活中酸碱到实验室酸碱的鉴别,从个别现象到普遍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感知酸碱的不同,通过酸碱使酚酞和石蕊变色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作出自己的推断。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和实验探究的素养。

(三)知识拓展

1、【提问】花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是校园里的两盆牵牛花,有何不同?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因吗?

2、【提问】牵牛花的变色对你有何启发?(肯定学生与波义耳想法相同,有科学家潜质。)

3、【提问并点评】观看指示剂的发现过程,思考对你有何启发

4、【提问并点评】微课学习自制指示剂,思考自制指示剂要解决哪些问题

5、【提问并点评】请制作属于你自己的指示剂?如何选取最理想的指示剂?【思考并回答】

1、生:校园里的两盆牵牛花颜色不同可能与土壤酸碱性有关。

2、生:可以从花中提取色素,制作指示剂。

3、生:科学发现的偶然、必然和曲折;有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等。

4、生:找原料;如何取汁液;如何分离汁液(介绍生活中的过滤器);实验检验等。

5、生:自制指示剂并检验效果。生:色差越大,指示效果越好。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制作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由石蕊指示剂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科学认识的曲折性。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自制指示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

(四)知识归纳【提问并点评】你的收获?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分享收获】生:知识层面和科学素养方面。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准确,系统,提高科学素养。

(五)知识反馈【分析与点拨】重点讲第4题,并进行拓展,题目如下:

1、这是一张用某种指示剂处理过的白色滤纸,小明向其喷洒了某种无色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图像,则可能用的溶液组合为()

a.酚酞稀盐酸b.石蕊溶液蒸馏水

c.酚酞石灰水d.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题中出现红色图像,能否用紫色石蕊和酸性溶液的组合?如果去掉指示剂三个字,你应该选什么组合?【练习】生:用平板完成相关练习并先小组内解答。生:讲评个别题。生:可以或不可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根据题目的变化进行解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的变换进行解题的能力,并形成改编设计题目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题目创新意识。

(六)知识巩固【作业布置与点拨】对第1题和第3题进行指导如下:第1题:家庭实验注意安全,尤其是厨房清洁剂的使用。第3题:不会设计题目可以参考题目进行改编,如课堂练习第一题,指导学生进行改编,举一反三、 【独立完成】

生:完成家庭实验与题目改编与创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10。1。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指示剂变色)

指示剂酸碱性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二、自制指示剂

【教学反思】

优点:

①较好的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

②突出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

③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等。

④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⑤将信息技术较好的融合到教学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

①时间把控还有待调整,语速稍快,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②在练习题改编环节还存在不足和漏洞,已进行了修改,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思维进阶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③由于本节课实验较多,课前在实验准备上还要更充分,保证课堂顺利进行。

④本节课知识点相对较少,重点要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常见的碱教案篇2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酚酞试液、

[教学程序]

[提问]成红色

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自主探究]:碱

[评价与小结]: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习]:什么是盐?

探究学案:什么是酸、碱、盐

[示范探究]探究活动一: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

结论: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

稀盐酸_______(能、不能)导电; 稀硫酸 原因:什么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acid)。

[自主探究]

铁溶液

结论:探究活动二:

______(能、不能)导电。

原因:

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

常见的碱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 o+c02↑ 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板书】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常见的碱

?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碱?

?介绍】两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活动与探究1】

碱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烧碱放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石灰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2】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交流与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2na0h+c02=na2c03+h20 ca(oh)2+c02=cac03↓+h2o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讨论】上述反应有何共同之处?复分解反应

2、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oh-,所以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易吸收水而潮解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三课时 酸碱复习

【回忆】酸碱知识体系

【练习】

1、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页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色 橙色 绿色

请回答:

(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4。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 。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红的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3、请用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na+、oh一)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na+离子 ;

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大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微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④ 。

5、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是s 2,y是naoh溶液 b.x是c 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03溶液 d.x是c ,y是石灰水

我国古代化学家葛洪曾将生石灰、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加水熬制成浓汁涂在黑痣上,用以除去皮肤上的黑痣。写出加水和熬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这种浓汁能除痣的原因。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告.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 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明的仪器名称:①是 ,②是 。

(2)指出装置的错误。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浓h 2s的作用是 ;b中的nahc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

(4)该同学改正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后进行实验时,发现d中co 2仍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常见的碱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3.用指示剂验证nacl、na2co3、nh4cl这三种盐的酸碱性,通过这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习】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 蓝色 红色 b.蓝色 红色 无色

c.蓝色 红色 紫色 d.红色 蓝色 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1)取几种同学们准备的植物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小组讨论】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常见的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分析标记图的图案,了解这些标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记,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3、在制作安全标记的过程中,加深对安全标记的认识,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常见的安全标记图:红、绿灯;禁止吸烟;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教师首先出示红、绿灯的安全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标记?这个标记告诉我们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分别出示其他标记,引导幼儿认识具体方法。

二、结合日常生活,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扩大对各种标记的认识。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标记?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用笔画下来。

分别请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小组讲述的标记,全班交流小朋友见过的标记。

三、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读一读书上的安全标记,请幼儿在幼儿用书的两个框子中自己设计或见过的两个安全标记。

四、讨论:

1、生活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标记?标记有什么用?

2、想一想,在我们班上、在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标记呢?

让幼儿分组讨论,并记录,教师汇集幼儿的记录结果,共同讨论研究,选择一致的安全标记。

五、小组制作标记。

幼儿分组讨论时,表现的很热烈,小朋友说了很多,并且小朋友记录的也很认真。

活动反思:

在我们生活中,安全标记可提示和警告人们注意安全,因此认识安全标记可以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活动中幼儿表现的很积极主动,也许时因为在中班时曾初步学过安全标记的原因吧,其中幼儿对红绿灯、吸烟、急救电话等认识的最为清楚,总之,通过整个活动全班幼儿基本都认识了常风的交通标记、安全标记,并懂得了其主要作用。整个活动效果较好。

总的来说,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我们每个保教工作者、家长都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打好这个持久战,去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切记,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安全这根弦。

常见的碱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流感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预防,

2、了解甲流感的预防措施

3、提高警惕预防甲流感。

教学方法:

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甲流感的有关知识吗?你知道多少?你知道甲流感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吗?让我们一起通过老师查阅的资料来了解这种流感吧

二、甲流感有关知识介绍

1、什么是甲流感?

甲流感即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2、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会出现哪些症状?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症状和人流感(季节性感冒)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寒战和乏力等。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腹泻症状。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流感病毒的传染途径

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期从发病前一天到发病后7天左右。儿童感染者传染期长于成年人。一个健康人如果吸入病人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就可能被传染上;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存活2小时以上,如果接触了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桌面、椅子和其他物品,没有洗手就接触自己的眼睛、鼻腔活口腔,也可能被传染上。

4、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预防措施

(1)每天坚持晨测,注意体温变化,如有体温变化,如有发热(体温在37.5度以上包括37.5)等症状,即使通知家长前往医院就诊。

(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30—40分钟。

(3)避免接触生猪或者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者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5)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合理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自身的免疫力,以免感冒。

三、我眼中的“甲流感”

学生自己谈一下你眼中的甲流感,你觉得甲流感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四、小结:我们能做的

学生思考对于预防甲流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常见的碱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2、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能够做到患传染病时主动在家隔离治疗。

活动重、难点

重点:简单了解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难点: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能够做到患传染病时主动在家隔离治疗。

活动准备

1、大眼睛胸饰两个;红色颜料

2、教学ppt。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出示课件图片。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教师:图上画的是医院,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小朋友容易得的传染病有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2)师:传染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

以红眼病为例,演示"传染"。

请两名幼儿(a、b)戴上大眼睛胸饰,教师用红色颜料充当肉眼看不到的红眼睛细菌(或病毒),涂抹在a幼儿胸饰的"眼睛"中,以此假设a得了"红眼病",b幼儿"眼睛"健康;a用手揉"眼睛"将细菌(或病毒)带到自己的手上;a和b手拉手玩游戏,将细菌(或病毒)传染到b的手上;b在不经意的时候,用手摸了"眼睛",红眼病细菌或病毒(即红色颜料)就这样传染到b的"眼睛"里,b被传染得上了"红眼病"。

小结:红眼病主要是通过手的接触来传染的,所以小朋友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请幼儿a和b去洗手间洗手)。

引导幼儿了解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水痘:在发病初期,飞沫传播;疱疹溃破,会感染健康皮肤;患病期间,还会通过衣物、用具传播。

腮腺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经过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经皮肤、物品用具传播。

(3)引导幼儿讨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讨论:得了传染病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不传染给别人?怎样才能快点好起来?

小结:得了传染病的小朋友要回家隔离治疗,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不到亲戚朋友家串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绢、纸巾或用胳膊肘捂挡住口鼻,外出时戴口罩。

传染病会传播病菌,那你们怕不怕被传染?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预防传染病?

幼儿讨论、讲述。

教师:看看老师这有一些小朋友,他们是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预防针、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别人打喷嚏)小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里,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家中有人患传染病,要勤开窗通风、讲卫生、勤洗手,勤晒被禄,毛巾、水杯、餐具等专用;多参加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的传染病也可注射疫苗预防。

常见的碱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幼儿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幼儿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激发幼儿讲究卫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1、幼儿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6、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7、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8、桌兜:整洁无杂物。

9、不吃生或半熟的鸡鸭鹅及鸡蛋

10、尽量不要接触猪和鸟类。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