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书教案5篇

时间:2023-03-07 作者:pUssy 备课教案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养成提前制定教案的习惯,一篇优秀的教案,可以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质量,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书教案5篇

认识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普通话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教具准备:

三角板2个、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谁能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表述的质量。

活动二:探究新知

师:两个三角板它们都是三角形,都有几个内角?

量一量它们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小组合作进行,量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60+30+90=180,第二个内角和也是:45+45+90=180。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室60+60+60=180。

小结:这山种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究。

关注学生的结论。

活动三:操作验证

师: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比一比哪个小组性的方法多。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三角形和必要的工具进行验证,可以用折叠的方法,也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剪拼的方法等。小组探索,全班交流并总结。

让每个学生都参入活动中。

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

活动四:探究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摆一摆,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同桌俩合作进行,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指名交流,集体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关注学生的验证方法。

活动五:巩固练习

师:做教材45-46页的6、7、8、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公主学生交流的质量,给予一定的评价。

活动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创意作业:在自己周围找一找与课本类似的铁塔,并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认识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

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认识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的内容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藏着一样东西想看看吗?

教师出示一根一端系着一个小球的绳子,并把另一端系在手里。

师:看,一跟绳子一端系着小球,另一端捏在手里,如果绳子捏着的一端固定不动,把小球甩一圈,猜猜看小球运动的轨迹成什么图形?

生:圆形

师:老师甩一下,仔细看成什么图形。

教师动手演示,学生齐答:圆形

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一点,我们借助与电脑,让电脑帮帮忙。

教师用电脑演示运动轨迹。

2、寻找生活中的圆

师:把小球甩一圈,小球运动的轨迹确实是圆形。那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看到过圆?

生:……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些。

课件演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盛开的向日葵,碧绿的荷叶,宁静水面上激起的波纹,太阳的光环,飞速旋转的星球形成的美妙光环,雄伟的建筑……

师:这些物体美不美?正如一位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二、新授圆的特征:

1、找出圆与其他平面图形不同的地方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圆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它的边长是弯曲的、没有角的……

得出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板书这个概念)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3、画圆

师:要认识圆,我们先来画圆,如果让大家来画一个圆,你们准备怎样来画?

生1:拿圆规画。

生2:我的尺子上有一些圆。

师:有些圆形物体,只要沿着圆形物体的边描一下就是一个圆。

师:描一个圆,你会不会?(会)。刚才有一个同学说用圆规画圆,是画圆的工具,你们想不想用圆规来画一个圆?

学生尝试画圆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用圆规画圆画的很圆,而有的同学画来画去就是画不圆。画的圆的同学有什么经验和技巧?(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师:这些都是画圆的要点,老师也用圆规画了一个圆。(用课件出示画圆的过程。)

师:想不想再用圆规画一个圆?这次要比第一次画的好了哦!

学生自己画,教师巡视。

师:学生画好后收起圆规放在旁边。

师:同学们,你们的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他还会用圆规画吗?他该怎样画呢?

课件出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是怎样画圆的?

出示画圆的“钉绳工具”

师:用它在黑板上能画出圆吗?

师生在黑板上用“钉绳工具”进行画圆比赛,其他同学当裁判

师:老师画的怎么样(圆),你们两个画的圆吗?(不圆)怎么回事?

引导学生从工具上找找原因。

老师进一步提问:“那画好一个圆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到:“绳子的长度要始终保持一样长”的结论。

师:用“钉绳工具”画圆绳子的长度不能改变。那请大家想一想,一开始用圆规画圆,体育老师在场地上画圆,用“钉绳工具”三种画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要定一个点。

生:长度不变

师:你所说的长度指的是什么?

生: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生:都要旋转一周。

4、认识圆的半径直径

师:最主要的一点是长度不能改变。画圆的时候固定的一点,绳子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都有专门的名称。固定的一点在数学上就叫“圆心”(板书),通常用大写的字母o表示。你们在用圆规画圆的时候,圆的圆心就是针头固定的那一点。绳子的长就叫半径,通常用小写的字母r表示。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一点,这条绳子的长,也就是半径,我们可以用线段把他画下来。(板书画出半径)。你们会在自己的圆中画出一条半径吗?在自己的圆中画出半径,画好以后前后同学可以相互说一说:半径是怎样的线段?(引导学生说出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板书)

知道了什么是半径,下面大家进行一次比赛,比赛画半径,15秒时间内看谁画的半径最多?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半径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提示:从条数和长度来说一说。)

同桌讨论教师板书

师:如果不画你能发现半径有无数条吗?怎么发现的?

生:从“圆上任意一点”这句话可知有无数个点。

师:我们刚才说半径是这条绳子的长度,那么在画圆的时候每一次位置发生变化时,都是半径,因此半径有无数条。

师:半径的长度也是相等的。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生:因为圆的半径长是不变的,都是绳子的长。

师:所以说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是一样的。

师:比比看同桌两个人的圆的半径是不是相等?

生:不相等

师:怎么会不相等呢?

师:那你们所认为的长度都相等应该是怎样认为的?

生:一样的圆的半径长度都是相等的。

师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或者是在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是相等的(板书)

在圆中又画了一条线段(直径)

师:这是半径吗?这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请同学在自己的圆中画出直径并讨论直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它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这条直径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所以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如果用一个式子来表示:d=2r,除了这个关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两端都在圆上,并通过圆心。

师:我们把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板书这句话)。直径有多少条?(无数条)长度呢?(一样长)在同一个圆中或在等圆中。

总结:同学们学到这我们知道了圆中有圆心有半径有直径,而且知道半径直径有无数条,知道了在同一个圆中,或者等圆中,半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直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线段是直径?口答

2、填空:

半径(r)20厘米7厘米3.9米

直径(d)6米0.24米

3、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师:用圆规画圆时,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直径还是半径?

生:半径

教师在黑板上用圆规画圆。

师: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少?如果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两脚间的距离是?要画一个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的圆,你们可以知道什么?

4、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在同一个圆里,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

3、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小。( )

4、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

师:老师这有一个圆,找出它的对称轴。

四、课堂小结:

师:学到这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知道怎样来画圆。

生2: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

思考题:出示一个圆,你能量出这个圆的直径吗,不过老师把这个圆的圆心弄丢了,试试看。

生1:通过折叠的方法。

生2:找出圆中最长的线段。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认识书教案篇4

一、主题来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幼儿已经有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如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精美的月饼盒等。

二、主题网络:

三、主题目标:

小班: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初步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听中秋节的故事,学习跟读中秋节的儿歌。

3、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民俗,懂得好东西应与大家分享,萌发对家人的亲情。

4、以"快乐"为中心点,带领孩子开展中秋节前的系列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中班: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美食及习俗。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察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灯笼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猜想和画"月亮上有什么?"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让幼儿讲述自己图画的内容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以及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亲情、友情以及与家人团圆的幸福感。

3、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4、欣赏不同的月饼盒、袋作品,能用多种材料和使用。

四、主题开展时间:

9月13日至21日为期一个周的"快乐中秋节"活动。

五、活动类型:

1、听一听:听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节的由来》。

2、做一做:用橡皮泥做一个月饼。

3、画一画:"小手画月饼","月亮婆婆",鼓励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设计月饼图案。

4、读一读:学习朗读一首中秋节的古诗或者宋词。例如:唐诗《静夜思》、《中秋夜》、宋词《明月几时有》等。

六、主题环境的创设:

1、中秋节前,各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及渲染以"快乐中秋"为主题气氛的环境。例如"团团圆圆庆中秋"图文并茂的主题环境创设,或者是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的图文并茂资料或者"中秋诗词"等等。(9月27日检查各班环境创设)

2、"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适合大班)

3、"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亲子制作比赛。(适合中班)

4、"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作品展示。(适合小小班、小班)

5、举办小小作品展示"我设计的月饼图案"。(适合大班)

七、家园共育:

1、建议家长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2、鼓励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各样的月饼盒、月饼礼品袋、中秋节贺卡、图片、灯笼等资料创设班级环境。

八、分散活动的配合:

1、参观月饼街——(体育馆广场月饼街,下周二)

2、级组自助餐——月饼品尝大会(小、中班级组)

3、创意月饼比赛、亲子"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大班级组)

4、亲子花灯制作大赛。——(中班级组)

九、活动内容建议(结合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来展开)

1、社会:《节日的街道》、《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大家一起吃月饼》、《一起过中秋》

2、语言:《月亮的遐想》、儿歌:《我与月亮的对话》、《漂亮的月饼盒》、《月亮船》

?各种各样的月饼》、古诗《静夜思》《月饼的味道》、《嫦娥奔月》、《明月几时有》

3、科学:《会变的月亮》、《月亮上面有点啥?》

4、美术:《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月饼图案》、《我为妈妈做灯笼》

5、音乐: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

6、计算:小班《数月饼》、分类;大班统计《月饼品牌》、《月饼的生产厂家》、《等分月饼》

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话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希望通过中秋节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学会分享、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吧。

认识书教案篇5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学生举例说。(硬币、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布口袋,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我请大家来摸一个圆形?看谁能一下子摸出来。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

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评析:胡老师的新课导入,从生活实际出发,她能创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新颖有趣,吸引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看一看呢?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自由画,稍后,教师讲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是用手画的。师示意他举起来:象圆吗?有点象。(教师夸奖他:不用任何东西,也画得不错,基本功扎实)

生2:我是用硬币放在纸上,描出了一个圆形。(还有很多学生也说是借助了双面胶等圆形的物体画出来的,师表扬学生肯动脑筋。)

生3:我是用圆规画的?

师好奇地问:那你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出来的?

学生介绍他的画图方法。

比较一下,谁的方法画的圆比较好?大家一致同意用圆规的方法比较精确。

3、现在就请每个同学用圆规在第二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学生开始操作,

在投影上,老师将一生先画好的圆进行了演示,同学进行评价。他的线条画得不均匀,大家建议他重新画一下。

几分钟后,学生全部完成了作业。老师让大家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的圆放在一块,相互欣赏一分钟,可以说一句表扬的话。

4、师:欣赏完了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啊?

学生说:我发现了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老师提问: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圆的位置会不一样?

生说:我们把圆规的针尖放在纸的位置不一样。

师:对呀。你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吗?它就是圆心。找出自己画的圆的圆心。并写上字母o。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是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那么,又是谁决定了圆的大小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圆规两只脚拉开的大小就决定了圆的大小。

师:如果要用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只脚间的距离,小组讨论一下,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圆上任意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提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什么?

再画几条线段,这是半径吗?

那么,现在你们明白了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5、小组比赛:10秒钟,你能画多少条半径?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中画半径。

你一共可以画多少条?半径有什么特点:你怎么证明的,说给同桌听。

生:我是量的。

生:我是折的……

教师进行小结: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6、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同桌评价一下是否正确。

7、玩一玩:刚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老师忘了画圆心,你能帮助老师给找出来吗?

生:我把纸条对折,发现了有一条折痕,所有的折痕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师:你们同意吗?折痕叫什么名称呢?

师:请大家看书找出这个折痕叫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直径的概念。

师:在自己画的圆中,画出几条直径,看看直径有什么特点。它与半径有关系吗?

学生自由操作,同桌学习交流:得出了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而且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怎么表示呢?学生继续看书。

三、总结评价,愉快作业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作业:边听音乐,边用学过的图形拼图。(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拼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看看谁的动手能力最强)

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评比。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数学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