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为了能够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都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课程的教案的,教案在完成的时候,老师务必要注意联系实际,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34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34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圆柱
1、找找圆柱
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
(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 )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 ,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 。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4、圆柱的高
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的高不同。)
师:圆柱的高是怎样的呢?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的箭头,再点击出现文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
师:通过刚才媒体的演示,谁能说说圆柱的高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探究二:圆柱的侧面展??
(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物品,把商标纸沿直线剪开,看看,商标纸的形状。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上垂直于底面的虚线。)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
(2)寻求发现
师:我们先研究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再重新包上,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展开,然后又还原成圆柱侧面的过程,然后用颜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圆柱的高分别对应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三、练习
练习一:(课本做一做。)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媒体操作:分别点击出现各图的底面、侧面和高。)
练习二:(课本练习二 3。)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媒体操作:分别点击出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
练习三:(课本练习二 4。)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媒体操作:分别点击出现各图的底面半径和高的长度。)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圆柱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圆柱的展开图,明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圆柱的其它一些知识。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认识34教案篇2
课题:《计算机操作基础课 认识键盘》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自编教材,主要讲解键盘历史渊源、四大分区以及其中基本键区的使用。是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前提。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学习的对象时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刚升入初中,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对键盘操作比较熟练,但有的太不熟悉,即使比较熟悉键盘的同学也不是那么全面了解,所以让同学们认识键盘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1、了解键盘的发展史,使学生产生兴趣;
2、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3、了解基本功能键的使用;
4、了解盲打等打字方法;
5、通过认识键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键盘的历史由来和认识并使用主键区
教学难点:各功能键如shift、enter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回一下之前学的电脑的输入设备有哪些?
(鼠标、键盘、扫描仪、麦克风、摄像头、手写板、光盘磁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就关于其中一个输入设备,是哪个呢?
老师说一个谜语,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来。
有户人家真奇怪,房子区域分四块
有的面积大,有的面积小
有的成员多,有的成员少
别看他们不起眼,少了他们真麻烦
(打一个电脑的输入设备)
对,今天咱们将要学习的就是键盘。
板书: 第七课 认识键盘
二、历史引入、激发兴趣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呢?(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那世界上第二的山峰是哪一座呢?(昆仑山乔戈里峰)
(引入)就像大家都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1946)却从来很少有人去注意键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显示器是电脑的脸,那么键盘----就是电脑的嘴。是他实现了人和电脑的顺畅沟通,就是那么重要的一个小东西,它所受到的关注却很少,常常被大家忽略。
好了言归正传。谁告诉我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1946)所以随着电脑的出现,键盘也在1946年应运而生被发明出来对不对?(错!)
板书: 1、键盘之历史 1714 1868 克里斯托夫
其实键盘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开始相继有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发明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最早的键盘就是那个时候用在那些技术还不成熟的打字机上的。直到1868年美国人“打字机之父” 克里斯托夫·肖尔斯 获得了打字机模型的专利并取得了经营权,这个时候便开始出现了现代键盘的实用形式和首次规范了键盘按键即“qwerty”键盘。
三、认识四区、侧重主键
了解了键盘的历史之后,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刚才的谜语:有户人家真奇怪,房子区域分四块。谜语中的房子区域分四块是哪四块呢?今天的第二个知识点:键盘的四个分区
板书:2、键盘的四个分区
这个键太小了大家看不清楚,老师大概把手中的键盘它画下来。
好,老师已经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了四个分区。
它们分别是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
跟着老师重复一遍:
很好。那谁知道,在这四分区中,那个分区是我们最常用的呢?(主键盘区)
对,顾名思义的,最主要的分区就是主键盘区。
板书:3、主键盘区
#拼图#现在我们是不是拥有一块完整的主键盘了呢?#补缺键#
主键盘又叫基本键盘区,它由数字键,字母键,符号键和基本功能键组成。
这节课我们先重点来看字母键。我们从左往右来看,qwert,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些字母顺序会是qwert的排序呢?为什么不是按照字母表abcde的排序呢?是因为这样的排序方便我们打字对不对?(错!)
#大家大胆的猜一下嘛#
其实,和方便我们打字,提高的我们打字的速度这个说法正好相反。它是为了减慢我们的打字速度。
在19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的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键盘的各个字键在击打之后回弹的速度很慢(动作示范),一旦打字员的打字员的打字速度太快,旧容颜易发生两个按键卡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工再很小心的把他们分开,严重影响了打字的速度。
为此,制造键盘的公司,也就是之前所说克里斯托夫的公司也就遭到了大量的客户投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和设计师可是伤坏了脑筋。终于他们决定,既然我技术就摆在那里无法提高,那么我就想办法来为难打字员好了,把键盘上的字母排得乱七八糟很难打字,让你们打不快。
我们看到f和j下面有两横红线,其实是两个突起的横杆。这是咱么食指的位置,下节上机课的时候老师会再跟你们强调。
他们把最常用的o、s、a安排给了最笨拙的小拇指、无名指,把使用频率较低的v、j、y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负责,于是,这种“qwert”键盘就诞生了。
直到现在,无论如今的工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多么成熟的地步,后人再发明多少合理的排序方法,都无法推广沿用,可知社会的习惯势力是多么强大。
四、模拟感受、初识盲打
这样的键盘布局真的非常没有效率,有时候为了打一个单词,我们需要常常上下往复的移动我们的手指。
兵来将挡,在1888年的时候,一个叫马加林的打字员发明了“盲打”,把打字速度提高了三倍以上,后来专门发展成了盲打技术。(加加林----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
板书:盲打?
什么盲打呢?好,现在请大家闭上双眼,开始想象一个你最熟悉的键盘,可以是你的手机拨号键盘,可以是你家大门上密码锁的键盘,你是不是闭着眼睛也也能输入密码或拨通号码呢?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输入110。
好,大家都非常认真做的非常好。这就是盲打技术,只要记住键盘就可以。
今天的作业就是自己下去,像老师一样,把主键盘区画出来,最好把它背下来。
五、双字符键、功基本能键
我们现在来看绿色标记的数字键和符号键,他们和字母键有什么区别呢?
对,它们叫双字符键。
板书: 双字符键
我们按这个键显示出来的是什么?是数字1还是感叹号?
对,在默认的情况下,双字符键优先显示下半部分的字符。
那当我们要用到感叹号井号时是要怎么做呢?
这就要用到刚才我们xx同学补上去的shift换挡键
对,先按住shift键不放,再按需要的双字符键。
像shift这样需要按住不放需要配合别的键使用的基本功能键,还有ctrl 和alt
它们中间的开始键和电脑桌面上的“开始”是一样的功能。
长相最特别的回车enter键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确认输入的执行命令,第二是在文字处理中起换行作用。大家应该没有见过打字机,打字机有一个部件叫“字车”,每打一个单词“字车”就向前移动一截,当打满一行字符之后,打字的人就要推动字车到原来的位置。老师也只在电影里见过(动作),这个动作就叫回车,后来键盘发展出了能自动回车的键。(回车上的箭头符号)
我们的tab键和大写字母键转换键将在下节课的上机练习中和大家详述。
最后再让大家猜一个谜语,键盘里的那个键最帅呀?
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认识除了主键盘区之外的f家族功能键区和光标键区还有小键盘区。
大家别忘了画主键盘区的作业。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认识34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认识34教案篇4
课 题: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5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认识34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并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知道出行要按交通标志行走,要服从交警指挥,有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识。
3.学习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通过交流分享主动获取新知识。
二、活动准备
安全事例,幼儿搜集的交通标志记录单
三、活动过程
(一)、讲述交通事故案例
导入:教师讲述交通事故
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车祸的呢?(幼儿交流讨论可能发生车祸的原因。)
师:发生车祸太可怕了。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交通管理部门设计了很多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信号
1.分组交流
2.集体分享。
师:请每组推荐一个代表来介绍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
3认识标志幼儿寻找设计目标
师:小朋友,现在你就出去找找我们教室或者是幼儿园哪些地方需要标志(幼儿寻找,师可跟随指引)。让幼儿在幼儿的各处找一找各种标志
(三)、了解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
教师出示警察叔叔各种常见的交通指挥手势图片,让幼儿认识。
(四)游戏:我当交通指挥员
认识34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89-91页的主题图、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出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并且能掌握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2、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根据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爱护保护环境。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圆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主题图内容课件。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在做什么? 指名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得到的信息。
教师总结得出:同学们在野外进行野炊活动。
渗透环境保护法:
同学们,既然他们是在野外进行野炊活动,所以就会带着一些食品。看看图上,他们的前面不是放有很多的包装食品吗?可是,同学们想想,这些包装食品吃了后,包装袋怎么处理呢?
学生:丢放在垃圾桶或垃圾箱里。
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乱丢,就会影响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
第一章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第二款也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因此,我们再除外野游时,如果随手随意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同学们,我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公民,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做一个懂得爱护和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合格的小学生。同学们,一起努力吧!
2、叫2个学生上来把圆形纸片当做月饼来分,把一个月饼分给两同学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3、同学们,为了公平,我们再分物品时,尽量的分平均。可是如果老师这里有一块月饼,要分给两个同学,并用一个数来表示每个同学
分得几块?你会表示吗?
学生回答。
师:好的,那接下来的15分钟的时间就交给同学们了。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93页的内容。用手中的图形来折一折,帮助理解。
二、汇报交流、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交流学习
师:同学们学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来一起解决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好吗?
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块?(半块)
师:这半块用一个数来表示,怎样表示呢?(1/2)
举反例说明要平均分,教师演示,让学生判断。体会1/2是怎么得来的,又是怎么表示的。
引导学生:
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师: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学生:也是这块月饼的1/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
2、学习怎样写1/2
师:这个数怎么写呢?
让学生先说怎么写,教师再指导学生正确的写法。并指导写法: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课件出示:写作1/2 。
3、学生汇报教材第90页的自主学到的1/3、1/5
(1)、师:根据刚才的学习,如果把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饼的几分之几呢?
(2)、让学生说说教材上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要表示它的五分之一,应该把几份涂上颜色。(学生回答:1份)。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认识1/4
(一)、交流所得
师:同学们刚才也学习了,再来说说:
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回答: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如果不是平均分,每块是月饼的1/4吗?(课件出示)
强调:只有平均分,每块才是月饼的1/4。1/4怎么写?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订正。
(二)、体验1/4
1、师: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2、学生回答:不论一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怎样,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3、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分数?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小结:像 1/2、 1/3、1/4 、1/5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课件出示)。
(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
师引导学生总结汇报: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学会写分数
和读写分数。
教师用课件出示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加“之”字后再读分子。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 最后写分子。
老师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深入体会分数的读写:例如:二十分之
一、三十五分之一等。
(四)、学习例2
师: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1分子
汇报怎样折的。(选择学生作品展示,指名说一说各自的折法,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四、现学现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先让学生判断,然后师生共同完成,并引导学生说说原因。(题目:见课件)
五、课后练习。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二十第1题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