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61到70的教案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Lonesome 备课教案

教案的编写也可以考虑教育技术的应用,如电子白板或在线教学工具,教案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61到70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61到70的教案5篇

认识61到70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

我们用手摸一摸找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三、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开始,用三根小棒摆出三角形,再拿走一根小棒是什么图形了呢?这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以次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生活找角,并且放大物体从中找角,然后用圆形纸片做角,摸角,从而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叫顶点,平平的叫边,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在教室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出示多媒体,学生观察四个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理由,接着用小棒做角,画角。

整节课感觉自己比较累,是因为害怕被学生牵着跑,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牵着自己跑,因此老师自己在讲,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有些教学设计中衔接不自然,例如,在脱去角的外衣后应给学生时间观察,这方面我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应该注意课堂生成直接接着再去掉两个角,然后让学生观察剩下的角,也可以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直直的,我讲的时候用的是平平的这里不对。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用圆形纸片折角,但没有注意学生的基础,这个时候学生还没认识到角的特点。让学生找角时,我犯了一个错误,课桌上的不是角它们的定点没有尖尖的,但我不仅说那是角还让它们数数目。用小棒拼角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让他们自己拼角,而是我说要求他们拼,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失去了自己探究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合程度有关的知识。

认识61到70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介绍钟面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上课跟以前有点不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很重要的朋友,你能猜猜它是谁吗?

师:(出示钟面模型)你们猜对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活动:最佳介绍员

谁都有自己的钟表?你喜欢它吗?请把你的钟表介绍给我们大家。

小组内介绍自己的钟表,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每个小组由大家评选出一位最佳介绍员。

请一位最佳介绍员向全班介绍自己的钟表。听了他的介绍,你还有什么补充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可以自由提问。(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们星期六的时间安排,能告诉我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今天有位叫小明的小朋友也想把自己周六的时间安排告诉大家。愿意看一看吗?

1、出示小明上午时间安排情境图。(图略)

起床——6时

上课——8时

放学——9时

2、小组合作认识整时。

小组内请你先说一说小明都在干什么?这三块钟表你会认哪一块呢?把你认的方法教

给大家。

推选出两名学生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自己是怎样看时间的。

小组讨论这些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各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活动:让我考考你

a:我拨时间请你认。师拨两个整时学生认。

b:你拨时间大家认。指名拨时间请大家认。

c:你说时间我来拨。指名说时间大家在钟面模型上拨。

4、课件出示动画钟面,学生认整时,再动画演示整时到半时之间时针与分针的变化。(2次)

三、认识半时。

1、创设连续情境依次由钟面出示下午时间安排。(课件演示)

午饭——12时半

聚会——4时半

休息——8时半

2、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指向。先说一说时针、分针分别指哪?由会认的学生在小组内负责教给其他学生认半时的方法。

3、小小发现家(学习认半时)

小组讨论这3个钟面与整时的表针指向有何不同?这3块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交流自己发现的不同与半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相同点。学会认半时的方法。

———师生小结: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4、请你认一认。

四、让我听听你的建议。

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请你看看他这样安排合适吗?你有什么建议给他?(课件出示“我的一天”)

我的一天

起床——7时半

上学——8时

午饭——1时半

活动——6时

晚饭——7时

看电视——9时半

睡觉——10时半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建议,并说一说自己的时间安排,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五、活动

1、我来当法官。(课件出示:3只小动物认表图)

今天大家学习了认识钟表,小动物们跟我们一样也学习了。可是,它们这会却为认时间吵了起来,想请我们大家当法官来评理,看看小法官们谁最公正。

学生认时间说出谁错了并改正。对最公正的法官进行表扬。

2、想一想。(课件出示3个钟面)

小老鼠、小猴子和小狗的钟表电池没电了,看谁能知道他们的钟表是几时停的。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捉迷藏。(出示钟表图片)

请你猜一猜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学生先说谁躲起来了?再贴在合适的位置)

1时

12时半

六、实践活动。(任选其一完成)

1、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2、调查每天太阳升起或落下,大约是几时。

认识61到70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学习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准备: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2,教师演示用具:自制动物模型(小猴子的圆形嘴巴,小兔子的三角形嘴巴等等)几何图形饼干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多媒体课件。

3: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活动过程:

1,游戏:给小动物喂饼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叫——梯形

(3)各种各样的梯形。(出示多媒体课件)

(4)两边一样长,只有一边是滑梯的图形是梯形吗?

3,操作

在各种图形的饼干中找梯形饼干喂小动物吃。要求?想拿一块,在拿两块不同的梯形饼干喂小动物。

4,找梯形

(1)在教室里,院子里找一找,说一说。

(2)出示课件:寻找梯形宝宝。

5,分组活动

(1)给梯形穿衣服(涂色)

(2)拼一拼: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梯形。)

6,小结,结束。

活动反思:

课堂教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给图形涂色的环节中,让幼儿在多个图形中选出梯形并给予涂色,进一步加深对梯形的判断和认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小朋友在课上剪图形,而把这个过程放到活动区中作为活动的延伸,让小朋友自主的进行,在活动区中,叮当小朋友龙女小朋友模仿着老师在课上变魔术的样子,熟练地使用着剪刀,一丝不苟认真的剪着,这个过程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力。虽然有的小朋友剪的不是很到位,但我认为这是他们很宝贵的一个自主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直接经验。值得说明一点的是希望各位家长多给孩子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然,在这节课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很不够,很多问题问的比较随意,准备的还有欠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认识61到70的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1、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安排这次活动。

2、活动中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五官及五官的作用。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五官,及五官的作用。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五官的作用

活动准备:

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眉毛的卡片,头饰

活动过程:

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

出示卡片:小鸡的眼睛在哪里?小鸭子的眼睛在哪里?小妹妹的眼睛在哪里?

根据故事得知眼睛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卡片:眉毛。老师根据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述眉毛的作用。

让小朋友互相找眉毛,并且做和眉毛有关的表情。

根据图片认识鼻子、嘴巴、耳朵。并采用挂图的形式认识鼻子嘴巴耳朵的作用。

做游戏:看谁反应快!两个小朋友互相对面坐着。一个喊五官的名称,一个在最短的时间去摸,看谁反应快!

做游戏:带上头饰,寻找各自的作用。

认识61到70的教案篇5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围绕2个核心任务,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人文结合,兴趣十足

有人说数学课是理性的,数学味十足的。李老师通过“千字文”引入,使数学课有了“韵味”,孩子们在千字文中,学习“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引用“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告知学生,在我们古代很久以前就有这样计数方式。引发学生阵阵感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数行结合,突破难点

在学生认识了计数单位之后,李老师讲“千字文”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小正方形”,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堂中,通过文字与小正方的转换,学生突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

三、活动导学,有效课堂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安排了2个核心活动,整节课都是围绕着这2个活动进行教学。数千字文和拨珠子数为导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借助千字文让学生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字。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10个的数,再到100个100个数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自己的认识。通过拨珠子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在活动落实操作中,活动一学生比较顺利,利用已有认知快速数出文字正确数量。在活动二中学生在拨珠子的时候,通过边拨边数,突破“拐角数”这个难点。同时李老师不仅关注有优生的发展,同时非常注重后20%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多帮一”的形式,打破了“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真正呈现了“有效课堂”

四、实际结合、培养数感

数学中十大核心素养“数感”是我们课中最易遗忘的实物。本节课,李老师通过2个猜想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培养。先出示100颗黄豆的瓶子,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猜想1000颗黄豆有多高,比划之后,李老师再拿装有1000颗豆子的瓶子去度量,既有猜想,又有实际作证。接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让学生猜猜生活的数,比如:多媒体座位、操场可站的人数等。这个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即使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我想这就是一节好课。

以“活动”促学,这是现在数学课的流行趋势,李老师不仅跟上趋势,也能抓住“趋势”的“利弊”,在后20%学生方面,加强关注,真正呈现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