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科,老师们在教学前都是需要制定教案的,为了课堂的完整和有趣,老师们赶紧写份详细的教案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预设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认识12个生字。
2、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山村的宁静美丽。
教学重点:
识字、感悟朗读。
课前准备:
生字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许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出示多媒体画面)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2、(小山村)你们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3、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古时候有位诗人也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十分喜爱,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出示古诗)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生字线内的十二个生字宝宝在古诗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检查:(1)游戏摘果子。对数字。
(2)朗读古诗。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
我也忍不住想念一念,欢迎吗?
2、小朋友可以亲闭上眼睛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自己小声读一读,试试看。
3、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那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
4、这个小山村远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5、指导朗读整首诗。
四、小结,课后延伸。
1、今天大家跟着许老师来到了一个十分优雅宁静的小山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那你能不能用你灵巧的双手画一画这美丽的地方?
2、布置作业:(1)给古诗配一幅插图。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这些生字宝宝。
(让学生选择其一作为本节课的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xx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二.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
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5.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 XX 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
点评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篇2
【设计理念】
二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形象和感性认知。因此本次教学,我们在各种情境创设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先扶后放”,引导孩子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自主探究分类识字的方法,拟声词的构词特点,动物成语的结构规律等。让孩子能联系生活,学会学习,学的有趣,学的有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类的方法自主认识“狼、猩、鹤”等十个生字。
2.能根据拟声词的构字特点猜测读音,初步学会在语境中运用拟声词。
3.能初步学会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拟声词的构字特点猜测读音,初步学会在语境中运用拟声词。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1.我就是佩奇,来和我打打招呼吧。
2.今天我想和你们去动物王国认识更多的新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我们马上出发,去《语文园地八》看看吧。
一、识字加油站(认一认动物生字词)
(一)动物名称
1.出示动物名称和拼音
2.去掉拼音、图片读
(二)动物分类
1.请四人小组马上拿出分类图一边讨论一边分组。
2.展示分组成果(展示多组成果)
3.小结分类方法
(三)归类识字
过渡:谢谢你们,这样一分类,我记起来就真的简单多了。
1.读兽类词语,找发现。
(1)想想他的种类,看看他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呢?
ppt:兽类狼猩
(2)像这样带有反犬旁的字还认识哪些?
预设:狐狸猫猪……
(3)原来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兽类有关。
2.寻找其他种类字形的特点。
小结:原来分类可以让我们记得更快,认的字更多,分类识字真是识字的??
个好办法。(板书:分类识字)
二、字词句运用(用一用趣味拟声词)
过渡:动物王国里不仅有新朋友,还有许多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
(一)猜读音
1.(ppt:出示“唰”)师:你们猜这个声音怎么读?
2.出示拼音检验读音是否正确。
3.你是怎么猜的呢?
小结:真棒!原来认识汉字我们有很巧妙地方法,可以借助一个字里的其中一个部件去猜测这个字大概的读音。(板书:猜测读音)
4.接下来这些字,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猜猜他们的读音吗?
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像这样能根据它的读音猜测整个字音的部件,在形声字中我们把它叫做声旁,声旁就是表示读音的部件。
(二)说发现
1.再读词语
2.观察字形,说说发现。
预设(1)字数
(2)字义
(3)字形
小结:这种模拟自然界而造的词语,就叫拟声词也叫象声词(ppt:拟声词)而拟声词的字里往往都有口字旁。
(三)学运用
1.哪个声音是你很熟悉的呢?你平时都在什么时候听到过?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篇3
一、激趣导入
1、师:(拿出放大的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生:蟋蟀。
师: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生:蛐蛐。
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而且激起平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帮老师一下?接下,学生说字形,老师板书“蟋蟀”,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教师大智若愚,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调动学习积极性,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让学生牢记“蟋蟀”字形。
2、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把蟋蟀人性化为小东西、小家伙,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初读课丈,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由“住宅”一词的惯性思维,激起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兴趣,直奔文章中心。
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师:你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多问几个学生)
生: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方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生:好。
通过与老师住宅的对比,很自然地就使全班同学转换为评委这一角色。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个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由学生自己找生词,讨论生词,真正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随遇而安”是本课中学生最难懂的成语,教师的指导体现了主导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各位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们,你们辛苦了。经过上一节课的工作,你们大致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王老师记性不太好,麻烦各位把每一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一句“工作辛苦”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住宅特点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找特点,画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从而突破文章重点。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突破常规,让学生板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师:我的住宅大门朝南,只要天上有太阳,家里就有阳光。
生: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用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它有吗?谁的住宅好?
生:老师的住宅好。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师: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三、再换角色,指导说话
1、师: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在“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资料。(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
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将学习拓展到教材之外,扩大了学生视野。
五、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作业(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作业设计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附:板书说明: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整个板书设计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生:老师的住宅好。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六、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师: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七、再换角色,指导说话
1、师: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在“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八、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资料。(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
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将学习拓展到教材之外,扩大了学生视野。
九、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作业(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作业设计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附:板书说明: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整个板书设计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舟、门”。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认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亮”、“小船”、“小小的船”。
教学课时:2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图)
2、问:图上出现了什么?(星星、蓝天)
3、深蓝色的天空有星星在闪烁,多美呀!你还希望有什么?(月亮)
4、你喜欢什么样的月亮?(圆的、半圆的……)
5、老师也喜欢弯弯的月儿(出示“弯月”)
6、问: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香蕉、小船)看,老师手上有一个弯弯的月儿,还有一只小小的船。(演示)他们的样子怎么样?(很像,一样)我们就可以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7、问:这儿为什么是小小的船,而不是小的船呢?老师这儿有一只小的船,和小小的船相比谁更小更可爱?谁愿读出小小的船的可爱?(指名读)
二、新授
a、第一句
请把书打开到76页,“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课文的哪一句?(第一句)范读,指名读,跟读。
b、第二句
1、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介绍)
2、范读
3、小组互读,男女生赛读。
c、第三句
1、这么美的夜空,有这样一只小小的船你有什么愿望?
2、让我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配乐朗诵:现在,正是夜晚,深蓝色的天空有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而这弯弯的月儿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啊!让我们张开双臂飞呀飞,飞向蓝天,坐在这只小小的船上。)
你看见了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出示第三句
3、分小组互相讨论,你觉得怎样读才好听?请小组读,你的心情怎么样?用高兴的语气来读,齐读。
d、指导背诵
1、请小老师领读
2、教师引读
3、小组互读、齐读
4、指名背
5、谁愿意给这首儿歌配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6、大家一起来表演一遍吧。
三、歌唱全文
大家的表演精彩极了,小姑娘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也高兴地唱起了歌,听得时候请小朋友为黑板上的☆、、、天,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四、发散思维
小姑娘坐在小小的船上,只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如果我们坐在月亮这只小小的船上,还会看见什么?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
3、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约32分钟)
一、导入。
1、师自我介绍。
2、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欢迎你们。你们喜欢上学吗?板题:我上学了。
3、“击鼓传花”——介绍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二、点播课文彩图,传授新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假设你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告别?你怎样向老师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行礼貌教育。)
3、来到学校,想不想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吗?请跟我来,翻书到5页,谁来说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呢?(联系实际指名发言)
4、参观完教室,小朋友快坐好,老师要发新书了,快看看老师发给你什么新书?我们要怎样爱护新书呢?(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
5、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
二、动手制作课程表。
1、电脑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看,喜欢这张课程表吗?谁来说说课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
2、老师示范做课程表。
3、学生动手制作。
三、总结全文。
活动延伸: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做名片、交换或佩带名片以及多种游戏方式来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