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小班教案7篇

时间:2023-01-09 作者:couple 备课教案

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强调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有良好的教学思路,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绘本小班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绘本小班教案7篇

绘本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2、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愉快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1、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2、用发型与服装的变化表现男、女人物。

活动准备:

1、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动流程:

介绍元宵节——欣赏讨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制作教具(灯笼)活动过程:

1、介绍元宵节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欢庆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美丽的花灯和鲜艳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说明:此环节可放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还可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逛逛街,看看观灯的人流,看看彩灯的排列及颜色,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

2、欣赏讨论。

①建议在观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通过讨论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说明: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交流有关彩灯知识的机会。

③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教师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让幼儿思考并示范怎样画头发和服装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幼儿创作

(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指点画彩灯。

(3)手指点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马上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引导讲评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

看看彩灯漂亮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别漂亮?

5、活动——制作教具准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无数。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添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欣赏。

绘本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绘本ppt前半部分,初步感知动物的外貌特征,理解“毛茸茸”、“硬邦邦”、“坑坑洼洼”等词语。

2.尝试自主阅读,大胆猜测故事结局。

活动过程:

1.观察封面ppt1

企鹅妈妈生了一只小企鹅,我们来看看它们长得像吗?为什么?

2.集体阅读绘本ppt2—4

(1)教师讲述ppt2—3的内容。

(2)重点阅读ppt4:小企鹅看见小兔子会说些什么呢?小兔子又会怎么说呢?小兔子和兔妈妈长得一样吗?哪里一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兔子与妈妈的基本特征)

(3)师讲述ppt4内容,理解词语“毛茸茸”。

3.自主阅读讲述ppt5—8

(1)播放绘本ppt(教师暂不讲述),幼儿欣赏。

(2)在书里,你还看到哪些小动物?它们和妈妈长得像吗?哪里像?

①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出示相关画面并朗读画面上的文字。(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外貌特征,理解“硬邦邦”、“坑坑洼洼”等词语)

②提问:为什么小动物都想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引出绘本名字)

4.集体阅读ppt14—15,大胆猜测故事结??

(1)ppt14:小企鹅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2)ppt15:此刻的小企鹅会想些什么呢?

(3)你觉得小企鹅会和它妈妈长得像吗?

5.和幼儿一起完整欣赏绘本前半部分内容。

绘本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图片,大胆想象、讲述人们抓鲸鱼前后的心理和语言,感受绘本的趣味性。

2.在听听、说说、赛赛中知道渔夫们没有找到鲸鱼的原因,懂得做事要先思考、再行动。

活动准备:课件、万花筒、活动书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封面)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图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幼儿讲述观察到的封面图片。

3.师:拿着各种工具的人他们可能去捕什么鱼?这些鱼生活在小河、湖泊,我们来看看人们到底要去抓什么?你觉得他们能抓到鲸鱼吗?

二、欣赏绘本

1.教师讲述1—9页。

(1)师讲述:一只候鸟慢慢飞过来……谁知道鲸鱼是什么?

(2)谈话:你知道鲸鱼是什么?

(3)师继续讲述:不过有一位老先生知道……

(4)老先生拿来书,人们看到鲸鱼后,他们是怎样的表情?人们非常害怕,他们议论纷纷,你觉得他们在议论什么?(好可怕,好凶恶的脸,会不会吃我们,还会喷水……)在这些人里,可能也有一些大胆的人,你觉得他们会说什么?

(5)幼儿猜测讲述。

(6)师小结:当人们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鲸鱼,有的说:好可怕、好凶恶……也有一些大胆的人,他们说既然是可以吃的鱼,当然要抓了,我们是渔夫啊!老先生说:鲸鱼不是鱼,它是哺乳动物……可是老先生的话,谁也没有听进去,因为他们已经跑走了,他们去干什么了呢?是去抓鲸鱼了还是被吓跑了?

2.幼儿观察10—11页。重点

(1)师:渔夫们去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他们是怎样来到码头、来到渔船上的?

(2)幼儿观察、讲述。

(3)师:渔夫们急急忙忙地来到码头,他们争先恐后地跳上自己的渔船,这时码头一片混乱。你觉得他们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幼儿观察、同伴讨论、自由回答。

(5)师小结:“抓鲸鱼去!”、“怎么可以让你抢先”、“我一定要先抓到鲸鱼”“不管怎样鲸鱼是可以吃的”,大家都非常有信心抓住鲸鱼,是不是?

3.教师讲述12——21

(1)师讲述:大家开始寻找鲸鱼了,可是找了很久很久……

(2)师问:鲸鱼抓到了吗?他们是怎样寻找鲸鱼的?第一次他们是?

(3)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谱。(到处找、跳进水里、轮流看守)

(4)师小结:大家辛辛苦苦找了很久很久,这边找那边找、小岛找、湖湾里找,跳进水里找,轮流看着着找日夜找还是没有找到鲸鱼。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这时候,人们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幼儿观察22——23

(1)师:这时候,人们又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幼儿自由回答。

(3)师:“不找了,这只鸟一定在骗人!”大家生气地说。孩子们,你觉得小鸟在骗人吗?为什么?我们来进行一次辩论赛,觉得小鸟在骗人的站在红色区,觉得小鸟没有骗人的站在绿色区,说说你们的理由,看看你们哪一队讲得理由多?哪队理由多,哪队就获胜?时间一分钟,

(4)幼儿辩论赛。

(5)师小结:候鸟到底有没有说谎呢?

5.幼儿自主阅读

(1)幼儿自主阅读,寻找答案(每组一本,师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友好阅读。)

(2)幼儿说说,小鸟有没有说谎,为什么?

(3)教师总结:原来小鸟并没有说谎,小鸟飞在空中,它看到的湖就像一条鲸鱼。

6.完整欣赏。

(1)孩子们这个故事有趣吗?它的名字就叫鲸鱼,是日本的叔叔写的,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本书,好吗?

三、延伸拓展

1.师:故事结束了,可是我有一个问题,渔夫们为什么没有找到鲸鱼?

2.幼儿自由回答(没有从高空看、不去像小女孩一样问)

3.总结: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像小女孩一样想一想问一问:真的有鲸鱼吗?然后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寻找答案。如果渔夫们也像小女孩一样问一问、想一想,那么他们就会知道鲸鱼原来是一个湖泊,就不会出现这些滑稽可笑的行为了?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动物,你们告诉我它是谁?你确定是青蛙吗?这里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动物,我们去教室看一看好吗?

绘本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

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

活动难点:

比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1、kt板制作大饼。

2、《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图书。

3、自制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小朋友想看吗?

出示图画书1:看,这是什么呀?(大饼)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它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出示教具:大饼)

师:某某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某某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二、理解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出示图画书2)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

“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3)

2、(出示图画书4)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一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

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5)

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这是谁的牙印?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图画书6)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饼一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出示图画书7)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

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三、送饼干

1、老师这里有许多小饼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们咬的呢?

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送的时候说一句我送饼干给你吃)

3、这里还有许多饼干,都是这些小动物咬的,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饼干,仔细看一看饼干缺口是什么样子的,和谁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给谁。

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请个别幼儿检查)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

完整展示图画书,教师讲述故事。

五、结束活动:韵律《饼干歌》

小猪谢谢你们帮助了他,他还想请你们和他一起做饼干呢!

饼干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洗小手,去吃饼干,看看宝宝咬下来的缺口是什么样子的?活动结束。

绘本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2.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白纸、线、彩笔。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子。

①教师: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②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2.教师解释:

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3.集体制作花圈。

教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都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将组织为烈士扫墓活动,现在,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制作一个 花圈。动手制作,教师扎竹圈,写挽联,然后把幼儿做好的小花绕在花圈上,再贴上挽联。

4.扫墓。

教师讲解扫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要严肃,不乱讲话,表示对先烈的尊重),然后由二位幼儿抬 着花圈,其余幼儿排好队出发。

绘本小班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画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

一、了解元宵节。

1.谈话: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

2.引导幼儿讲述: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活动呢?

3.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播放ppt)

二、了解元宵品种、做法。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出示范例,初步了解一碗元宵的画法:以前我们用彩泥和干米粉做过各种元宵,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碗元宵。

3.看老师讲解示范画元宵。

(1)先画一个小碗,碗底靠着纸边。再从碗底往上画两条斜线,最后再画出碗口。

(2)在碗口画上喜欢的元宵。

(3)装饰小碗。

三、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幼儿大胆的画出碗的形状。

2.提醒幼儿要将元宵画圆整。

3.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的碗边。

四、赏花灯,赠元宵。

1.老师提出要求:现在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碗热腾腾的元宵,你想送个哪个好朋友呢?等一会我们一边赏花灯一边吃元宵,好吗?

2.在敲锣打鼓的欢快气氛中,边赏花灯边互赠元宵。

绘本小班教案篇7

教案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教案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教案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 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总结:清明节,我们带着小百花,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革命烈士陵园,悼念我们的前辈。老师妈妈讲述了很多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内心无比感动,我们将眼泪收起,用我们的茁壮成长,造福祖国来纪念这些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