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个展示个人风采和文学才华的舞台,需要不断提升写作水平,主旨在作文中起着指导作用,能够使作文更加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唐诗的美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唐诗的美作文篇1
梦回唐朝诗意浓
默念五言七言,细品律诗绝句,梦回兴盛唐朝,诗意盎然荡漾。——题记
初读,清新淡雅,似初春拂杨的轻盈和风,悄然拨动心灵妙弦;
再思,明丽精致,如盛夏诗意的柔美江南,悠然展现自然娇美;
后品,深刻隽永,像深秋暗隐的红烈枫叶,默然诉说深长意味……
如今,重想,美丽依旧,古韵依旧,经典依旧……
轻吮墨香,暗赏美景,睁眼,合书,珍爱地轻轻摩挲着封面上的“唐诗三百首”。嘴角扬起的微笑,眼中流露的是喜爱,心中暗藏的是窃喜,窃喜能在阳光静撒的午后,在这小小的安静阳台,与经典有约相会。
与经典约会四季——走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被四季的迷离与多彩所吸引,也因为无法碰触它们而困惑。知道捧起了《唐诗三百首》,我惊喜地发现四季竟尽藏于这方寸纸页间。于是,深深陶醉,欣喜地赏着书中的春夏秋冬。平躺绿茵,侧望那“拂堤杨柳醉春烟”;独坐亭台,静看那“小荷才露尖尖角”;独赏枫林,默赞那“霜叶红于二月花”;笑看雪景,悄叹那“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令人惊羡的文笔下,春夏秋冬展现着不同的美。与经典相约在四季,时刻、何等享受,何等逍遥!
与经典漫步历史——埋头苦思,常常梦回唐朝,精湛的诗句,讲述着时代的变迁,令我痴迷于历史留下的足迹。于是,携手经典,叩开历史大门。“轻烟散入五侯家”,揭示汉朝政治腐败;“落花时节又逢君”,展现时代由盛至衰;“门泊东吴万里船”,象征唐朝局势稳定;“万里长征人未还”,诉说边关战乱频繁。漫步其间,耳边似乎能听见刀枪的碰撞,眼前似乎能看见百姓的水深火热,鼻尖似乎能闻到战场飘散的淡淡血腥。字里行间,历史的气息迎面扑来,牵引着我的思想走向千年遥古。不知不觉,已无法自拔,憧憬不已。与经典漫步在历史道路,如此深刻,如此美妙!
与经典共知情感——诵读《唐诗三百首》,品味其中的思想所在,作者的言外之意,一直是我所热衷的。感情是诗歌的血肉,是诗歌的灵魂,诗歌正是注入了美妙深沉的情感,才显得有血有肉,显得生动形象,显得活灵活现,使读者不由为之如痴如醉。看!“缘愁似个长”,是怎样的积怨;“漫卷诗书喜欲狂”,是怎样的狂喜;“斜风细雨不须归”,是怎样的悠然;“轻罗小扇扑流萤”,是怎样的无趣。三言两语,便将悲欢离合勾画的淋漓尽致,这不正是《唐诗三百首》的魅力所在?与经典共知情感,尽享愉悦,尽享明畅!
?唐诗三百首》,你是真正的良师,你是真正的益友,你是真正的经典!
有你伴我同行,正如鱼有了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河流;
有你伴我同行,正如鹰有了给予它希望之念的天空;
有你伴我同行,正如马有了给予它豁达之感的草原。
经典的《唐诗三百首》,感谢你的陪伴,感谢你的相约。与你一起初春吹和风;盛夏赏江南;深秋寻红枫;暮冬盼繁花,此生,乐哉!
唐诗的美作文篇2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学史的长河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词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王安石、苏轼......大家都各有风格,独树一帜,有的积极豪迈,有的忧国忧民,有的感时伤怀......
儿时所学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仍记忆犹新,小时候只觉得琅琅上口,长大后才读懂诗人的思乡离愁。诗人一个人作客他乡,白天奔波忙碌,在夜深人静之时才倍感孤独寂寞,望着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明月,清冷的月光透过窗子洒满房间,仿佛给地上铺上了一层白霜,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后来我又接触了更多的诗,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人鼓舞;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希望;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令人心之所向......
提起唐诗就不得不说宋词,宋词大致分两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宋词或低吟委婉动人的缠绵情话,或高奏汹涌澎湃的慷慨悲歌。如: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通过细微的神态描写“皱眉”读懂女子内心的疼痛,她此时此刻正思念着在外的丈夫。又有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诗人没有对时间匆匆流逝扼腕叹息,而是喊出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迈口号,劝诫后人珍惜现在的时间,及时行动!
读唐诗宋词,我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尽情在诗词中徜徉,仿佛与诗人进行着亲密无间地交流。
唐诗的美作文篇3
自从被贬官后,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一想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心中不免烦闷。此时正是金桂飘香,农民丰收的季节,我就忍不住想出去走走散心解闷。
走着走着,我竟来到了山西村,那里的农民十分热情好客,看到我都远远地迎了上来,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来到老乡家,家里的老者搬出腊月里酿的酒,置办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骂我看他们如此破费,不禁忐忑不安。老者说:“今年收成好,家里酒多粮足,你尽管畅饮。来,让我们边喝酒边聊天吧。”我欣然同意。虽然腊月酿的酒色浑味淡,我还是忍不住多喝了几杯。在一杯又一杯的好酒重,我微微醉了,心中的忧愁一扫而光。
酒足饭饱后,稍稍休息片刻,我要回家了。乡亲们送我到村口。我挥别众人,向前赶路。一路层峦叠翠,曲径幽深,溪水叮叮咚咚,鲜花争相竞放。我不禁深深陶醉其中。走着走着,小路突然消失了,我正疑惑前面是否有路可走,抬头一看,一个被柳荫花树笼罩的村庄突然出现在我眼前,让我又惊又喜。
于是,我提笔写下这首诗: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唐诗的美作文篇4
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诗,可提升人的智慧与培养情操。唐诗乃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世界文学的璀璨明珠,我初识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之后,我便沉醉于唐诗的世界。
初读诗,读的是易上口的语句;再读诗,才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渐渐的,我在师长地指引下,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情感。我最爱在学校的文化长廊的浓郁书香里,读读唐诗,读李白的豪情,在意境中饮酒放歌;读杜甫的雄浑,让我和他一起忧国忧民;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让自己感染心添一份清雅……每于内心潮澎湃时,仿佛自己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唐诗陪伴我走过人生的种种境遇,当与友人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心中的慰藉。当考试失利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惟有诗,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和精神支柱。
社会迅速发展,物质充盈却精神匮乏的时代,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源和唐诗,去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外来事物。有新闻报道: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不了解自己文化的精粹和内涵,其实质是极其肤浅和悲哀的。如果我们还不警惕外国文化入侵,有一天我们必将在世界民族之林迷失自我,到时我泱泱中华安在哉!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对国学的热爱之情,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国学氛围迫在眉睫。
我觉得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我们都应该读唐诗爱唐诗,不仅仅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是因为唐诗的美,因为唐诗的智慧。
唐诗的美作文篇5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中国人都很喜欢唐诗,我也不例外。现在,我已经能背一百多首诗啦!
小时候,我还不认几个字,经常是妈妈教一句,我学一句。到我认了一些字的时候,可我却是个大白字先生,经常认错字,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呢!
有一回,在学《前出塞》的时候,我一本正经地读:“泰”时明月汉时关,妈妈说不对。我又读:“奏”时明月汉时关,妈妈说错了。我问妈妈这个字到底怎么读,妈妈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我一查,哦,原来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啊!
还有一回,在学《送元二使安西》的时候,我把“西出阳关无故人”读成了“西出阳关无敌人”,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叫我再看看。哦,原来多了一撇呀!
读了这么多诗,我最喜欢的诗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很长,读起来琅琅上口,还很有气势。我不但经常边加动作边背诵,而且还能在琴上一边弹曲子,一边吟唱,好像看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我很喜欢唐诗,希望以后也能写出精彩的诗,成为一位诗人。
唐诗的美作文篇6
从我呀呀学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买来一些关于唐诗书籍让我学,他俩读一遍,我也跟着装模作样地读一遍,其实就是囫囵吞枣,只会读,从来就不理解意思。
长大一些后,对那些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唐诗已经可以轻轻松松地理解并背诵了,每当背诵完一首诗后,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接近这颗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璀璨明珠了。
走进唐诗,便是走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阅读一篇拥有瑰丽奇美的诗歌意境的好诗,感受诗人写诗的意境和心情。每当读到一首好诗,就会感到不同的心情。看看贺知章的《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柳树的赞扬,更是对细叶是谁巧手裁剪出的发出疑问,原来是像剪刀般锐利的二月春风之杰作,暗示着柳树颂扬春的活力,春为大地换上新妆,春给人们带来了美,春让人们充满希望。与唐朝著名诗人——孟郊走进《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语言朴实,感情深厚,尤其是后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以“小草”比喻“子女”;以“寸草心”比喻“子女的心”;以“三春晖”比喻“深厚的母爱”,全诗表达了作者母子之间的融融亲情。
让我们走进唐诗,去探索唐诗的无穷奥秘吧,让我们在诗的海洋中畅游。
我相信,当我成为一名二十多岁的大姑娘时,我充满自信走出唐诗,我肯定能陪伴李白和诗,陪伴杜甫一起忧国、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