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感动人物的作文6篇

时间:2023-07-27 作者:Iraqis 作文大全

只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才会写出好的作文,题材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作文的分数,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感动人物的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写感动人物的作文6篇

写感动人物的作文篇1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写感动人物的作文篇2

20xx的第一场大雪,在这个星期悄悄降临。

大雪覆盖了整个校园,天地万物之间银装素裹,放眼望去一片白。校园里的银杏树和万年青都披上了他们的新大衣,厚厚的雪层踩在脚下咯叽作响,来来去去的行人深的浅的脚印杂乱无章的踩在雪层上,踩得人多了,软塌塌的雪层就变成了一层冰层。

大雪飘个半晌,操场上的人就多了起来。这个时候的雪还是软的,还是握在手里会化的雪。白色的雪片聚集在一起,被一个个手掌握成一个个雪球,瞄准目标,开始了打雪仗。多的是人被无辜集中,也多的是人被撂倒在雪堆里。雪球被赋予生命,在空中飞来飞去,从这个手掌,飞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这时候,我最喜欢往雪层上走,听雪在脚下咯叽作响,看自己鞋上覆盖一层白色的薄纱。

当雪层被来来往往的人踩得多了,踩实了,便成了冰层。这个时候操场上人就会少了许多,狂奔着的,追逐打闹着的,都安生了。人们走路开始小心翼翼,刻意的躲避着那晶莹剔透的冰层。多的是人走在冰层上踉跄,也多的是人一个脚底打滑坐在了冰层上。人们开始怀念雪层,躲避冰层。

当人们都开始安生,有一些人,却开始忙碌。

她们拿起铁锹,戴上手套,穿上棉袄。利索的开始铲除冰层。他们手里的铁锹是唯一的武器。一下一下的铲在厚厚的冰层上,渐渐开出一条水泥路,被雪层冰层轮流覆盖的水泥路终于露出原形。当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她们在铲路;当我们下课铃响起,她们依旧在铲路。

当雪花悄悄地再次落下,我们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绕路。那一条条横跨在冰层之中的水泥地,是阿姨们,为我们一铲一铲铲出来的光明大道。

写感动人物的作文篇3

即将过去的二零零八年,是泪水与笑脸交织的一年;是幸福与苦难共存的一年;是留给了我无限感动的一年;是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年。望着二零零八年即将远去的背影,我思绪万千。

二零零八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南方百年不遇的大雪、五月汶川的大地震、以及正在向全球蔓延的经济危机……一次次向中国人民发起挑战;二零零八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历经考验的奥运圣火如期在鸟巢点燃,神舟七号飞船载着中国人的梦想飞向了神秘的宇宙,我们成为第三个漫步太空的客人,中国人一次次令世界刮目相看。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美丽的家园变成废墟,花儿一样的生命失去了色彩……是废墟下顽强的生命、是废墟外不言放弃的决心,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的发生!灾区到处可以看到奋不顾身的子弟兵,带给我们希望的白衣天使,那些失去亲人都来不及流泪又投入“战斗”中的灾民,还有许许多多带给我感动普通人……灾难将全国人民的心连在一起,将全国人民的命运连在了一处。我听过一句这样的话:再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只不过是一点小小的挫折;再小的一点爱心,乘以十三亿,也会成为一片爱的海洋。就像歌词中唱的: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在苦的日子我们同熬过!我们的总理说过:“大难兴邦”。灾难吓不倒勇敢的中国人,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和帮助下,一定会迎来霞光万道的早晨。

我们擦去为亲人流下的泪水,抖擞精神,用笑脸迎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让世界又一次认识了中国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坚强而好客中国人民。奥运健儿摩拳擦掌,赛出了实力、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我又一次自豪我是中国人!

二零零八年将挥手过去,二零零九年已向我们悄悄走来。所有痛苦与不幸都将被二零零八年带走,而所有成功与幸福都将永远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记忆中。我深信:向我们微笑着走来的二零零九年,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感动和振奋!

写感动人物的作文篇4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xx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xx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写感动人物的作文篇5

扎根云南丽江深山12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作为边远山区乡村教育的“点灯人”,为1600多名偏僻山区的女孩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她们飞出大山,跨进大学校园的知识殿堂。这就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近几年她的事迹被央视等全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已经家喻户晓。

她是信念坚定的优秀代表。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她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可以说,正是这种强烈的教育情怀,才成就了今天的张桂梅。张桂梅的办学校,她的目的是“让大山里的女孩能够飞出去”,为这个目的而付出努力,不辍追求,这就是她的教育情怀。“我想让山里的(女)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张桂梅的办学初衷。她创办免费的华坪女高,就是出于改变山里女孩命运,改变其家庭的目的。在她看来,山里的女孩子如果能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此,我们看到她长期拖着病痛的身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是她的诺言,为了办好学校,她带着老师,拿命在拼。比如,在华坪民族中学工作时,常常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交学费,她不让自己班上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读不了书。这就是张桂梅,她成为全国所有教师的楷模,实在是当之无愧。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榜样。今天我们致敬张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学习她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她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写感动人物的作文篇6

在同事们眼里,刘伯明被称作“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

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刘伯明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刘伯明的对答如流所震惊。

短暂辍学打工后发奋读书

如今,从依安县城到东升村,是平坦、宽阔的沥青路,1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条路是条泥土路。

晴天,满是灰尘。雨天,满是泥泞。冬天,满是厚厚的冰雪。

当时就读于依安县第一中学的高中生刘伯明,每天就是自己一人骑着自行车,风雪无阻的通过这条路往返于家和学校。

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母深感吃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读。

在大哥刘伯真的印象中,二弟刘伯明上高中时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吃上母亲做的早饭,然后6点左右从家骑车出发,7点左右到学校上课。到了晚上下课,再骑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就这条泥土路,刘伯明来回骑行了3年,一天往返就是20多公里。

刘伯明当年上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曾经介绍,在他的印象里,刘伯明一年四季好像没有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由于那时刘伯明家里困难,全班除了刘伯明以外,别的同学都住校,惟独刘伯明每天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早晚往返于农村的家里与学校之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经短暂辍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亲三舅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附近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坚韧的毅力,令他受益至今。

20__年,刘伯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中辛苦的跑读生活,磨炼出了他竞争的性格,特别要求上进,特别胆大、敢于奉献。

依安县第一中学,如今还有一个名字为依安县伯明高级中学,就是用刘伯明的名字命名,在当地家喻户晓。

当地居民张女士表示,虽然她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刘伯明这个老乡,但是对于刘伯明的故事耳熟能详,所以也一直教育自己在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的儿子像学长刘伯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