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审题列好提纲,大家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将作文写好,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文化力量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文化力量作文篇1
中国一个伟大而繁荣富强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古国,它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大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许多著名学者为我们留下的光辉的著作,智慧的结晶,而且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从小我就听妈妈给我讲司马迁的故事,今天在这本书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父业,著述历史,用毕生的经历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初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整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走出家门游历四方。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使他获得了大量史籍上没有的史料。
正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写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终于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这种信念,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宫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却在史书中有权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他在史书中,自己就是统治者。
在司马迁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可在我眼里,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黄帝的人,他是个大丈夫,因为他可以忍辱负重,他是个圣人,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
真正的大人物,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而是那些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可以忍辱负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马迁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写照,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而是在于一颗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文化力量作文篇2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
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的无比神圣的任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文明的延续性是最为顽强的,是这股顽强不屈的劲让这位老人经过了衰败,经历过了兴国,尝过了苦,也品过甜。这位老人心里藏着许多事,但她从不会像那些小妇人那样八嘴八舌的说个干净。这位老人很坚强,这位老人手非常巧,巧的编织了无数令人敬重,仿照的魂宝。这位老人很聪明,创造数不胜数造福于人类的神奇之创。中华是一个包容大度的国家,没有那些小赢小利的思想,大方的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和拥有的东西奉献出来,让国际的友人赞赏不已。但是在威胁国家之安危,民族之利益的人面前,中华民族的子女是没有退缩的,士可杀不可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刚健奋发,矢志不渝,多难兴邦的阳刚之气都在这里体现。
文化成果光照百代
中国的传承,让我们受益终生。中国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誉。中国,念起这位母亲的名字,内心激动的,不知从何说起她的好。因为她太伟大了,说起来大多都是好,她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让中华子女受益匪浅的文明文化,创造了闻名世界的科学技术。而构成这一独特科技文明主要支柱有四大学科、三大技术和四大发明,对世界天文学、数学、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比欧洲的发明都要早几百年。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诗经》、《清秋》、《史记》、《资治通鉴》……像这样保存了如此浩瀚的文化典籍,也只有像中国这样经历上下五千年风雨沧桑的文明之国才能做到吧!瑰丽璀璨的古代文学,精彩纷呈的古代艺术,世代传承的文明礼仪都是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主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阅读完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胸怀大志、戚继光驱逐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些故事后,让我更加明白了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这句话的重大意义。
家庭和谐家风良好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在一个好的环境成长,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书中同龄人例举出了他们的榜样事迹,我想中华民族子女是像他们那样,是因为那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感染,熏陶着我们。
文化力量作文篇3
人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体会到拥有的重要性。墙壁上的挂钟一刻不停地向前走着,一件又一件新奇美好的事物都开始从新至旧。时间长了,事物便没了光彩;日子久了,事情便变得无味。但那些文化不同,每一份流传的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经历,动人的,不可思议的,悲伤的……
看到长城,我们才能体会到华夏民族保家卫国的决心;看到金字塔,我们才能感受到尼罗河畔那些奴隶们团结一心的伟大力量;来到罗马角斗场,你会听到历史在它身上留下的阵阵咆哮。
为什么要传承文明?文明就是老人明知道自己无法享受树的阴凉,却依然去植树,这便是传承的重要性。
而科技需要发展,至使有些文化不能传承,我们该惋惜,但并不是不发展科技了。文化与科技两者是不冲突的,因为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先辈植树,不无道理;我们要学会聆听,去感受,然后发掘,这才是先辈植树的意义。那些代表文化的文物,它们历经时光的洗礼,虽然旧了,破了,甚至碎了,但它不会撒谎,它的语言是最真实的。
文物让我们重游时间长河,重走文化几千年,但如今,却是科技时代。科技让人们走在世界前端,而文物只能被人遗忘在角落“吃”灰,不公平对待,“人去艺亡”,是整个古建筑保护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科技发展,一些老技艺失传,新一代人才流失,青黄不接,导致了古建筑修复出现了人才缺口与断层。
北京,地理文化资源丰富,有许多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古物,可面临人口增长,这里的居民却不得不将它们拆了。再因为古建筑修复技术失传的问题,一件接着一件的历史文物消失在历史长河,实在令人惋惜。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流逝的岁月如同失忆者,惟有各种各样的名胜古迹,它们将传统技艺与民族精神流传下来了,它们是历史的载体,也是历史的最佳发言人。
所以,我们不但要铭记文化,还要保留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因为,文化是黑夜中的亮光,是风暴中的港湾,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成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石!
文化力量作文篇4
孤灯一盏,冷月一轮。时光就如同白驹过隙,转眼便离散了过往的斑驳,也迷茫了未来的稀疏,一切的一切都在时空的长河里不断回旋,再现。是谁?沿着蒹葭苍苍的河岸,高唱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谁?傲立于汨罗江岸,用万腔文气挥毫出一个滴血的传说“众生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是谁?天生不羁世难容,高举葡萄酒夜光杯,叹道:“天生我材必有用”。
奔流不息的黄河,日积月累地冲刷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积淀了华夏土地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我们的文明,是以文化为精髓的中华文明,它可以抒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慨叹般豪迈大气,亦可以传达“等闲变却故人归,却道故人心易变”的纳兰风情般精致婉约。沧海桑田见证了时空的变迁,我们的文化孕育于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宽广土地,横跨了长达千年的时空,流传下来为我们后代所传承,发扬。作为国人,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的是先辈发扬光大的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而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力量,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
相比之下,外国的文化大都直白而坦然,极少有像我国文化这样的精婉多变,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力量,带给世人最独特的感受。文化是一个民族力量的体现,它或大气或精致,或刚强或婉约,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去的最宝贵的民族精髓!
神秘的玛雅,意外消失的国度,却依旧被今人所津津乐道,不仅仅是因为它作为一个上古部落的久远与神秘,更是因为这个民族流传下来的相比现今还要先进的文化。从水晶骷髅头到天文观测台,从纪年法到未来预测,历经千百年早已物是人非的古玛雅国消亡了,可它相比现代还要先进的文化却流传千古,在今人啧啧称奇的感叹声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辉。只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力量,即使这个民族不复存在,但这凝聚着整个民族智慧的力量还是会被后人所顶礼膜拜。
在当今中西方文化无止境的相碰撞的社会,在网络上各种名著恶搞层出不穷时。流行前线不断爆炒新名词,从“蒜你狠”到“糖高宗”;从郑渊洁退出作协,到“羊羔体”高调闪现;从小沈阳一夜走红,到鲁迅退出教科书,着实考验着国人的取舍力。
对于文化,正如鲁迅先生《拿来主义》里所阐述的,既不可将自己禁锢于一个狭小的天地,如井底之蛙般仰颈而望,实行“闭关”,也不可一味给予的“送去”。而要学会主动“拿来”,感受外国民族力量的同时,弃之糟粕而取之精华,才能将这份民族力量长久的传达下去。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将传承文化的力量看作是与生俱来的庄重责任,肩负着这一重担的我们应倾尽自己的一生去完成,也恰恰是这一份民族的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
文化力量作文篇5
据报道,前一段时间,“超级女声”年度总冠军李宇春走进北大校园,仅唱了一首歌,便引起北大学子一片狂热尖叫,造成场面混乱,以至原先计划好的一些节目不得不临时取消。此事在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问题的深刻思考。有人认为,北大校园是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圣地,“超级女声”走进北大,体现的是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以及经典文化的巨大冲击,甚至是对经典文化的亵渎。那么,既然流行文化在当今社会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也在此淡淡谈校园里流行的课桌文化。
课桌文化,从一定角度也和“超级女声”的流行歌曲一样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那么,“课桌文化”的源头是什么呢?大家一定还记得鲁迅的作品——《三味书屋》吧。鲁迅为了告诫自己今后上学不再迟到,就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还贴了“君子自重”的字条。从此,课桌文化就诞生了。但是,在旧社会,敢在书桌上刻字的人微乎其微。可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课桌文化却流行得很。课桌文化如今在学校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战士”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的“战士”冲上来!当你到教室或阅览室里去参观,你会惊奇地发现,现在课桌文化演变之快,文化“内涵”之丰富,令人难以想像。你看,那课桌上的留言,语气有的高昂,有的低沉;那留言所表达的情感,或庄严、或轻浮,或含蓄、或直白……但是,这些文字大多是学生为了发泄对学习的不满,或一时情绪激动时潇洒刻画而成的。他们恐怕忘了学生守则里明文规定,要爱护公共财产,爱护课桌椅。
言为心声,当然,课桌文化中也有一部分反映了同学们的“心曲”。仔细品味,课桌的情感,喜怒哀乐无所不有。从他们刻画的内容上看,同学们的文化素质的确很低!我不禁想起前不久我在网上看的一则报道:在安徽省对全省范围内中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其结果令人堪忧。当问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否有道理”时,1835名中学生有760名认为有道理……“考试时你是否作弊?”近500人坦言“想作弊不敢作”,17%人表示“别人作弊我也作”。这则报导和课桌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一样的,同学们的文化素养真有待提高。要是从此以往,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该怎么办呢?要知道,国家要富强,教育要先行。只有提高同学们的素质,才能为国家人才成长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的学校和家长们,是否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让课桌文化趁早消失呢?
首先,要让同学们知道,我们看事物要从现象去看本质。同学们在书桌上发泄的是个人感情,实际上是损坏公共财物。那些无聊的字画完全玷污了整洁的桌面。孔子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当你情绪不好时,就要对课桌进行摧残施压吗?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当你把内心世界在课桌上真实地“描绘”出来时,它既不会失传,还能够让他人实实在在地去“观赏”一番,去了解你真实的内心世界。说不定,你这样的刻画还能够“流传千古”,让一代代的学生“观摩鉴赏”。但是,你的这种想法是幼稚无知的。你不但伤害了课桌,还将影响不少学弟学妹!难道这不引起你的深思吗?同学们,请你放下你手中的尖刀,别再让课桌文化继续蔓延吧!
也许有人会说,课桌文化的一些文字包含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那某句“格言警句”曾激励过或正激励着一个个失意的学子,那某个标志曾成为监督你或他人的良师益友。但是你是否明白,要立志的话,你为何不把“早”字写在日记本里,或深深在刻在心上呢?这样你既可以不用小刀,还能让课桌经久耐用!岂不是两全齐美吧!
再说,我曾见过在桌上刻“早”字的同学,他天天迟到无不例外,看到自己刻的“早”字一点不脸红;我也看过在桌上刻“君子自重”的同学,他是日日捣蛋却丝毫不懂反省,天天我行我素;我还发现有人在桌上刻“勤奋、刻苦”,可是每次那“瞌睡交响曲”就是从他那“勤奋、刻苦”的书桌里传出来的。另外,有些同学刻了“早”字,把“早”字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的确像鲁迅先生那样勤奋好学了,虽然他在书桌上留下了自己的心声,却丢掉了他做人最基本的良知,不遵守学校制度。他的行为也和所有喜欢课桌文化的人一样,就是在破坏学校的公共财产,给国家造成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同学们,请大家行动起来吧,让“课桌文化”在校园里消失吧!请大家从我做起,讲究卫生,爱护课桌椅,让“课桌文化”趁早走下课桌吧!
文化力量作文篇6
伴着风雨,迎着朝霞,中华文化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风雨,其力量也深深熔铸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当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生死存亡时,总会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鼓舞着中华人民去战胜苦难。
当日军的铁蹄踏上中华大地时,当中国人的鲜血染红这一片大地时,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了面对侵略,铸就了了一段辉煌。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日、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的团结一致面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那一次次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华的力量,中华民族的团结在这一次战争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当地震袭来,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在了一起,当地动山摇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学生,而自己却壮烈牺牲;当被埋在废墟下时,人们互相鼓励;当地震过后,灾区的人们互相安慰、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帮助灾区的人们渡过难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正是这种来自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国人团结在了一起,正是这种团结,才使得中华儿女在困难中凝聚到了一起,在灾难中凝结到了一起,共同面对困难,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赞歌。
当浙江省温州市甬温线发生特大交通事故时,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爱心,人们纷纷去献血、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客人、一股股爱心的暖流在城市中传播,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助人为乐,发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时,当中华文化已经进入中华人民的血脉时,它会迸发出一种力量,去增强中华儿女对困难的勇气,去领导中华儿女战胜中华民族战胜一个个困难,创造新的辉煌。
中华文化力量如春雨,滋润中华儿女的心田;如火炬,可以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如一盏明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中华人民才可以笑对困难,才可以团结到一起,共同去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我相信,中华文化的力量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它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心中,成为中华儿女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将会运用这种力量,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化力量作文篇7
儿时的夏夜,望着灿烂的星空,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故事,总会不自觉的沉醉在无边的月色中;每年的3月,看纸鸢飞翔在广阔的蓝天,总会和小伙伴一边疯跑,一边唱起“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寂静的午后,伴爷爷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总会和他字正腔圆对上几句……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了我儿时的记忆里。
光阴荏苒,18岁的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于奥斯卡金奖的雍容华贵,也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我欣然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圣诞节的街灯,彻夜明亮;情人节的鲜花,到处飘香……异国文化的魅力如此巨大,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
看着圣诞节的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的浪漫温馨,我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地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倾听“贵妃醉酒”。中国文化,真的被我们慢慢淡忘了吗?
元宵节的龙灯,依旧热闹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烧龙了!烧龙了!”古镇小街传来孩子兴奋地吆喝声。在这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我们品着元宵,回味着过去的时光……
清明节的行人,依旧断魂吗?荒郊野外,芳草萋萋,鞭炮声声。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绝唱。谁家的子孙,擎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先人,顶礼膜拜;掊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栽一丛新枝,植一腔缅怀。清明,自在人心。
端午节的龙舟,依旧在划吗?又是一年粽飘香,沐浴五月细雨,品味香甜粽子,将那绵延千古的爱国情怀,一代又一代,继承下去。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在那个忧伤的江畔,粽子只是怀念,艾叶饱含珍重。
故乡的社戏,依旧在上演。君不见,新农村社区的坝坝舞正跳得红红火火;七夕节情人节的浪漫,刚拉开大幕。君不见,青山绿水,红男绿女,四面山七夕节鹊桥相会浪漫之旅正如火如荼。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悠悠岁月中匆匆走过多少人?而我们的唐诗宋词还在吟咏,我们的'敦煌之路正在延伸。记忆中的文化,因其内含中华文化之骨髓,虽历经千百年的磨砺,但依旧辉煌,依旧香醇。
文化力量作文篇8
纵使时光如流水,年华似残花,不会变的是中华文化留给我们的精髓。——题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结晶。让我们在文化中慢慢探索,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孔明死后,由蒋琬主持朝政。蒋琬手下的一个小官吏杨敏,对此颇感不满。蒋琬和他交谈时,只应不答。杨敏性格怪癖,经常在众人面前说蒋琬的坏话。有人把这告诉给了蒋琬,并建议严惩杨敏。可蒋琬坦然一笑,说:“杨敏说我的坏话,说明我可能真的有不好的言行,我应该反省自已啊!”
多么可贵的宽容之心!传承宽容的中华文化,共筑宽以待人的精神家园!
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王勾践,堂堂一代国君,在吴国灭了越国后,宁愿到吴国做牛做马。他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尝一口苦胆,并躺在草堆上睡觉。勾践天天激励自己,不忘复仇决心,他决定一雪前耻,重振越国。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多么可贵的迎难而上!传承迎难而上的中华文化,共筑坚韧不拔的精神家园!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望着远去的零丁洋,心中感慨不已。为了正义,为了国家,每次战斗,文天祥都冲在最前面,一次又一次,你的血液在沸腾,可最后你还是被元军抓住了。你对荣华富贵不屑一顾,始终牵动着让你的心的是国家的安危。面对威逼利诱,你正义的决心毫不动摇。在银光刺眼的大刀下,你正义地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咔”的一声,一缕忠魂却斩不断。于是,后人记住了你的正气回荡,大义凛然。
多么可贵的正义之心!传承正义的中华文化,共筑热爱祖国的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在世间的纷扰中得到一丝慰藉,传承中华文化,在文化中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传承中华文化,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宽容,迎难而上,正义的中华文化,值得我们去赞美,去弘扬,去传播,带着中华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