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我们在生活中有感悟的时候,写心得体会就是不错的记录方式,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高温天气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温天气心得体会篇1
高温、高温、持续高温!开发区安监局按管委会领导的批示要求,向全区企业发出通知,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按《关于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抓好夏季安全生产,尤其是做好当前防暑降温工作。安监局对存在高温作业的.用人单位和容易导致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进行全面梳理,排出27家企业,定出“一厂一策” ,指导用人单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7月中旬以来,安监局安排人员纷纷深入企业现场指导。在启创公司,要求给职工休息室加装空调,减少连续工作时间,建议配备专业医务人员跟班生产;在虎山矿区,要求企业在高温期间停工停产,杜绝员工在高温下室外作业;在东方国际集装箱公司、北泽阀门公司,建议企业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员工工作强度;严格危化企业的高温作业要求,建议碱厂、恒瑞等企业配全配足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责令瑞鹏化工、万特科技等危化企业在高温期间停产。
安监局还将继续深化防暑降温各项措施,进一步督促和指导用人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高温天气心得体会篇2
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职工劳动条件、防止高温天气引发的职工中暑和其他类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措施。
一、调整职工作息时间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防暑降温主要是从每年的七月至九月底子这段时间,在此期间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3:00进行室外作业。
二、保证茶水供应,确保食堂的食品卫生
1.保证生产车间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绿豆茶,由门卫人员负责,每天清晨生产车间上班前将绿豆茶煮好,确保全天的绿豆茶水的供应。如遇持续高温天气,可适应供应茶叶、白糠、西瓜等降温物品。
2.职工食堂要做餐具的消毒工作,每天中午除提供卫生、可口的饭菜外,同时提前煮好南瓜绿豆汤,凉凉等待职工饮用。
三、落实防暑降温物品。
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生产的一线职工,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职工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人丹、石滴水等,落实每一位职工的防暑降温物品。
四、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与落实午休地点
午饭后女职工安排在有空调的食堂、男职工安排在值班室休息,避免高温时段作业。
高温天气心得体会篇3
为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xxxx下发的关于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我场高度重视,立即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保证了农场的正常生产,实现了高温中暑事件零发生的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认识,强化管理,完善防暑制度。
高温季节是事故易发、高发季节。农场委要求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生命和健康的理念,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各部门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修订与完善了各自的劳动保护与防暑降温工作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了防暑降温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强化统筹协调和部门合作,确保了平安度夏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落实。
二、宣传教育,增强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职工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使每人都能了解、掌握防暑降温的安全小常识。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形式,教导职工群众正确的.施救方法,在发生中暑等情况时,及时进行急救,增加作业人员对这种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了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急救箱配齐各类防暑降温药品,要求现场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物品。同时,针对高温天气易引起火灾的特点,为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安全防火意识,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及遇到火灾时自救逃生能力。
三、以人为本,多管齐下,做好健康保障。
一是领导重视,各生产部门把防暑降温工作作为当前保障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二是从基础抓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将下午上班时间改至x,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在施工车间关键部位安装电风扇,并确保电扇的正常使用,做到随坏随换,保证了车间内部空气流动。
在xx的领导和各部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场近防暑降温工作卓有成效,整个夏季劳动安全形势良好,未发生一起职工中暑等意外事件,各项生产任务正常有序开展,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得到了有力保障,更为之后的防暑降温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措施。在以后的防暑降温工作中,我场一定汲取近几年的经验,改正过去存在的不足,把之后的防暑降温工作做的更好。
高温天气心得体会篇4
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已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的那几天。工房里尽管有空调,但大伙儿还是热得受不了。每天三四十度的高温,身体散热的方式光剩下了流汗。汗流得多,人也容易疲劳,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成了各单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针对这一情况,五分厂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严抓管理、杜绝违章,保证了高温下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生产人性化、不打疲劳战;因 为天气热,人最容易疲劳,而火工品生产却要求操作者精力充沛精神集中。因此分厂号召大家八小时以外少打牌少游戏,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保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及时调整休息时间,不打疲劳战,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分工协作、分厂技安员及管理人员跟班生产、杜绝违章;高温下的火工生产尤其要求操作者严守技安操作规程。为了杜绝操作者平时容易忽视的一些习惯性违章,分厂责令技安员及分厂管理人员八小时跟班生产,勤检查严检查,做到警钟常鸣、严防死守。
三、 勤检查勤打扫、及时清理浮药; 在原有安全生产的“三严二勤一细心”的基础上,分厂更进一步的要求大家定时检查掐口器是否出现异常、定时清理工作台面及掐口夹头上的浮药。
四、严格定员定量、无声操作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分厂严格要求无声操作,严格要求定员定量,严禁串岗乱岗,严禁在生产工房嬉闹喧哗等等。
经过五分厂上下一心、全员努力,保证了高温下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高温天气心得体会篇5
盛夏高温季节来临,收费现场环境温度高,收费人员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安全非正常事件多发时期。为做好夏季高温天气事故防控工作,提高员工对防暑降温安全知识的了解,钟祥东管理所于8月28日组织员工开展了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由管理所安全员主讲,首先他先向全体参训员工讲授了高温天气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随后又仔细的讲解了如何区分轻度、中度、重度中暑症状,以及不同的中暑症状需要采取哪些救护措施。最后,全体参训员工共同讨论了如何做好高温天气的防护工作,有的员工建议管理所采购风油精、仁丹等防暑降温药品,以防应急之用;有的员工建议出汗较多的员工可以适当补充盐水;还有的建议食堂提供新鲜蔬菜和水果,供员工补充维生素。管理所对员工们提出的各类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要求综合办公室做好相关后勤保障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确保管理所平安度暑。
通过本次培训的开展,不仅让员工们系统的了解防暑降温的相关安全知识,有效的预防了中暑事故的发生,还通过员工的讨论,发现了管理所在防暑降温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下一步,管理所将按照公司的规定,合理采用员工的建议,更好的做好防暑降温相关工作。
高温天气心得体会篇6
x月份以来,高温天气持续,xx镇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夏季高温防暑降温工作,确保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健全应急机制。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xx镇高度重视并制定了《xx镇20xx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应急预案》,要求各村、各企业遇到突发事件时,必须第一时间启动预案,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二是广泛宣传教育。
利用逢集、傍晚群众纳凉、跳广场舞等时间段大力宣传夏季防暑降温小常识,提高群众防暑降温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号召群众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尤其是食品饮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和肠胃道传染病的发生。目前,全镇累计发放防暑指南xx余份,电视滚动字幕xx余次。
三是强化卫生安全。
组织镇食药所、工商等单位专业人员对街道餐馆、农贸市场、超市等进行“拉网式”卫生大检查,敦促这些场所定期消毒杀菌,加强农村“流水席”厨师日常管理和教育,防止出现食物中毒;要求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敬老院储备充足的防暑药品,例如板蓝根、人丹、风油精等,确保群众出现中暑后能够及时得到救治;镇农业中心深入各养殖场(户),从细节入手对养殖场(户)的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管和指导,防范动物疫情。
四是严防安全事故。
一方面通过短信平台、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室外施工人员避开高温时段;另一方面安排巡逻车对加油站、老旧小区、村组柴垛等容易有火灾隐患的地方进行巡查,同时,着力抓好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在危险水域、部位设立醒目警示标牌,在事故易发地段设立专(兼)职巡查监管人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全力保障供电供水。
要求供电所加强电力供需预测分析,优化电力调度,落实错峰避峰措施,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严防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施负载过大而引发火灾、停电等事故;镇水管所加强水厂运行管理,加强输配水管网检查维护,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原则,保障群众生活用水。
六是加强应急值守。
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各村、矿山企业切实做好高温期间的安全生产值班工作,严格执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
高温天气心得体会篇7
今年入夏以来,我省各地持续高温,其中福州自6月30日起连续高温天数达到16天,成为全国连续高温日最长的省会城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工高温中暑及各类事故发生,全省各级工会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开展以“清凉一夏”为主题的职工防暑降温活动,较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全省没有发生一例高温中暑死亡事故。
各级工会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跨越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夏季高温作业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性,把关心职工生产生活、督促用人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职工防暑降温工作,作为“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第二阶段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夏季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落实。省总工会年初对本级防暑降温慰问工作预算了专项资金,资金数额比去年增加了一倍;6月中旬下发了《福建省总工会办公室关于做好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对全省工会防暑降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设区市总工会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会工委也纷纷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活动主题,落实活动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县以上工会共投入防暑降温慰问资金4908万元,比上年增长%。
各级工会充分利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优势,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在夏季高温季节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和作业现场对防暑降温设施进行专项检查,重点对大型建设工地、露天作业场所、高温作业场所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解决生产作业和生活环境存在的高温危害问题,把防暑降温工作落实到每个车间、工地、班组、岗位和职工个人。各基层和企业工会督促企业做好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合理调整夏季高温天气的工作时间,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作业职工轮休;督促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加强通风降温措施,设立高温作业职工的工间休息室,做好防暑降温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正常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职工因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其中仅三明市就有2550家企业工会组织开展防暑降温专项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隐患653处,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各级工会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高温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办法》和《关于调整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闽人社文239号,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为高温作业职工发放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提供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品和必备药品;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对于孕期、哺乳期、年龄较大、体质较差以及患高温禁忌症的职工进行适当安排,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各级工会充分利用工会宣传阵地和渠道载体,通过举办防暑降温培训、发放防暑降温宣传材料,采取红头文件上网络、新闻媒体跟踪报、主要报纸不间断、通讯员实时跟踪报、送货车辆挂横幅、基层企业出板报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防暑降温和安全卫生知识,指导职工了解防范高温中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高温作业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省总工会网推出“烈日下的关怀,我们在行动”板块,传递法规政策,沟通工作信息,讴歌烈日下的劳动者。工会干部纷纷撰写文章、发表电视讲话,阐述、解读防暑降温政策和工会劳动保护措施,教育、引导职工增强高温作业的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防止各类工伤事故、职业中毒以及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等疾病的发生。
入夏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广敏,省总工会党组书记路平和其它全部班子成员,以及各级工会领导,纷纷带领工会干部,到垃圾场站、建筑工地、高温生产车间,慰问露天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夏季高温防暑降温措施,为奋战在海西建设的一线工人送去清凉。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县级以上工会共深入企业3000多个,慰问职工万人。在工会干部的推动下,许多党政领导也参加慰问活动,推动形成了关怀烈日下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高温天气心得体会篇8
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的身体健康,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条件下的防暑降温工作,确保生产工作有序进行,第五冶炼厂结合生产实际,坚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高温季节人员及设备的防暑降温工作。
一是利用调度会、班前会、宣传栏和微信平台开展夏季员工劳动保护知识宣传和教育,普及防暑降温应对常识,高温作业防护措施及中暑应急处置措施等相关知识,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炉台配备降温风机,并要求员工勤洒水,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三是为员工购买防暑药品、西瓜、冰糖、茶叶等,并及时发放到各炉台、工段及班组,让广大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与关怀。四是进一步加强设备的巡视点检、维护、保养,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使设备管理工作向着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有规程和更科学的方向迈进。
针对电炉变压器温度高的现状,第五冶炼厂采取通风、冷却降温等措施,将捣炉机油箱加装隔热板,防止高温辐射,及时对冷却喷头进行疏通,防止因高温造成的设备运行事故,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通过一系列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各项工作初见效果,为战高温,夺高产,创造优异生产指标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