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病心得体会推荐6篇

时间:2023-04-24 作者:pUssy 心得体会

在心得的写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梳理内心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将它写得更有价值,通过心得的写作,很多人都可以记录自己的思想活动,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S病心得体会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S病心得体会推荐6篇

s病心得体会篇1

参加过几年的自学考试,对自考也有一点点的心得,我的自考应试心得。

大家都说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而自学考试可以说是比应试教育更应试的高等教育,在学校有老师可以教,有实验可以做,有同学可以交流,可如果选择了自考,大部分时间就只能悬梁刺股闭门造车了,为了通过考试而使出浑身解数。在考试通过以后,就再不会回头看书了,犹如噩梦一场,不想回首其中的任何一幕,考完就丢。这样说或许打击到一些人的积极性了。

但是这一纸大学文凭又是包括你我在内的一群人的梦想,为了更好的找工作,为了升迁,为了圆心中的那份梦想,只能硬着头皮上。为了给大家在通过考试时提供一点参考,在下面就说说我总结的一些应试技巧:

我考试前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怎么认识看书,都是临近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抱佛脚,这个时候要慢条斯理的看上几遍课本几乎是不可能的,能看两遍已经是极限,在下面也许你会觉得我的办法有些急功近利,但它确实还是比较有效的。而所有的办法里,我用得最多的就是题海战术。

第一、做习题,充分运用题海战术。课本可以不看,但习题不可不做,我有个朋友,报的法律专业,她的科目就几乎是靠做练习通过的,经验交流《我的自考应试心得》。做习题有指定练习册里的习题和历年试题的习题两种,课本只要粗略的看过一遍,就可以开始做习题。我这里有个做练习的小办法,做习题时,答案不写在习题册上,另写在一张白纸上,做后了再对答案,如果做错了就在题目上做小记号,下次就重点做做错过的题,加强记忆。公共政治课科目的考题重复率相当高,对付公共课,只要找20xx年以来的历年试题,将历年试卷上的选择题做一做,把简答和论述题背一背,基本上就足够应付考试了。

第二、充分利用网上的笔记串讲。不少好心人将培训班名师整理出来的串讲资料放到网上,因为这些名师长期从事自考教育工作,对课本的重点抓得比较准,他们的串讲资料往往就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对于一些概念性比较强的科目,熟背串讲资料就已经可以对付考试了,我考大学语文就只背串讲资料,再加上平时作文好点,如此便可轻松考过。网上能找到历年试题、笔记串讲的地方相当之多,比较大的如.

第三、要求熟练掌握课本里的例题。对理解和计算有较高要求的,比如高数,编程之类,就要求熟练掌握课本里的例题了;由于出题的人总是按书上的基本定义、定理、命题、推论、公式来出题的,所以每道题总有书上的例题予以对应。如果你能理解所有例题,再找几卷历年试题来做,做不出来就看解答,解答看不懂就翻书,如此这般,应付考试就应该无往而不利了!

还有一点考试建议,就是对于英语(一)、英语(二)和高数(一)、高数(二)这类的内容相接的连考科目,最好是连着报,否则时间一长,英语和数学这东西最容易遗忘,从头拾起将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最后,希望同学们过五关斩六将,门门考试都能顺利通过!

s病心得体会篇2

军训的生活是艰苦的,可这就是锻炼我们的意志。从吃穿住行开始,军训的生活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当我们背着背包,提着拉杆箱,带着这么多生活用品下车走进操场的时刻,我就感受到了:原来我出门在外离开家的情况下需要这么多的东西。军人的装备是简单的,有时仅仅是一个水杯,一条毛巾。我们去是为了接受军事化的管理,但是看起来更像是去度假。老师叫我们带一个饭盒,吃饭的时候用。果然,吃饭不仅没有碗筷,就连菜也都是盆装的,每个人吃的时候都得用一个大勺盛出来。吃饭之前要列队唱歌,吃的时候要10人一桌站着吃,上午艰苦的训练还没有休息,就接着列队……虽然非常苦,但是我们学会了团结。

我吃饭的那个桌上的10个同学,在两名同学的带领下一起收拾桌子,有的洗盆,有的倒垃圾,有的擦桌子。没评选桌长,可是桌长就在大家脑中产生了,我们都听她的安排,使我们这桌人提前集合完毕。

从小,爸爸妈妈就帮我做很多事,有些事来到军营我还不会做,但在这样一个大的集体里,我可以向每一个人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我们这样就变得更团结,更有力。在军训中,我最遗憾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到,我还吃不惯军营中的饭菜,我病着提前离开了那里。那个晚上,当我坐上车,我还看见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最后面站成两排,在练习木刀。我还记得,前一天的这个时候,我还曾和他们一起站在那里训练,但是,我就这样离开了,我还有很多东西没学到。不仅是训练场上学的动作,还有一些良好的精神、品质。可能坚持到最后的同学都学到了。

虽然我没有训练到最后,但是我也体验了一下军营里的生活。我知道这里的生活有多苦,也知道了在生活里该怎样做人。在军营里学到的精神不能只停留在原地,我一定要把它发扬到我们身边,时时刻刻。

s病心得体会篇3

作为世界500强公司的一个班长,我在本次由省公司个险部举办的中国人x福建省公司第9期班长组训培训班中感受良深:

一、感受“成人达己,成己为人”的特有文化,了解该文化的独特内涵。

作为唯一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上市国内保险公司,作为国内业界的领头人,中国人x的企业文化具有世界500强公司的大气,是一种综合了国人5000年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的时代产物,是一种深刻符合x险行业核心思想的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上市公司,企业效益必然是我们的重要导向,只有本着客户的需求设计好产品、做好对客户的服务,才能使客户对产品有信心,对公司有信心,从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同时,只有做好公司的基础建设,强化公司的风险可控程度,才能做好公司的客户经营。

二、强化了团队理念,明确了加强沟通与合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组训培训班上有固然有着发挥自身个性空间得时刻,但更多的课程、作业往往需要一个组内同仁在限定的时间内相互研讨、沟通、合作来共同完成如:海报的制作。一个小组并不存在明确的领导和绝对的权威,存在不同的意见几乎就是必然。如何既要协调组员间的意见,又不伤和气,还能争分夺秒、保质保量得完成项目,靠得就是组员之间相互配合,靠得就是懂得放弃自己极为个性得想法和懂得坚持自己认为最具有可行性得想法,靠得就是通过有效得沟通达到最终相互间的协调。

三、明确了制度化经营、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月培训班的生活给我带来了与平常生活太多的不同,要等同桌的人到齐了才可以开饭、离座椅子要归位等等规定,看似苛刻不近人情,实际上却是管理一个团队必不可少的一种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正是这一种规章制度的存在才使我在这近一个月生活学习中,耳濡目染,渐渐养成了一个职业白领所必须的习惯。而在我们口风训练后,喉咙嘶哑的时候,培训班老师如雪中送炭一般送来了润喉片等必须药品,又让我感受到了世界500强公司人性化管理的一面。

四、了解了组训的职能,明白了职场组训的工作内容。

作为一个新组训,在我初入职场时,我时常感到迷漫,因为我不明白作为一个组训,在职场中究竟要做什么。经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我了解了作为一个组训,在职场所负责的是对业务员的日常辅导、是与业务伙伴的沟通、是搭建公司与业务伙伴沟通的桥梁、是负责对日常经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是负责工作企划的构思和制做、是会议的经营、是表报的经营、是活动量的管理!职场组训特别是年轻的职场组训并不是所谓管理者。我们只是职场中的润滑剂,只是协调者,协调的是业务伙伴之间的关系、协调的是团队主管和普通业务员之间的关系、协调的是精英高手与团队主管之间的关系、协调的是职场经理和业务伙伴之间的关系,协调的是业

s病心得体会篇4

今天,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有幸接触了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学习领会中深受启迪,让我感受颇多。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看了录像之后,我认为这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该老师在教学《赵州桥》时,她首先朗诵了这篇课文,咽喉让学生模仿,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语言,又使学生在诗句中感受到了赵州桥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她抓住文章中赵州桥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老师在上这课时,通过引导,引发学生想象力;由此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概括出了赵州桥的特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老师首先自己读,让学生模仿,并在自学要求中提出应怀着怎样的心情读。然后让学生读,给以评价和指导;接着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从哪些方面来写赵州桥的,并提出找的方法;再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赵州桥的特点。学习中还穿插着示范读,指名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教学生小老师老师运用“你最聪明、谢谢你”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s病心得体会篇5

为了响应省教育厅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提升教学工作服务水平,根据学校安排,我先后对班上十多名同学进行了家访。现将家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书记于此,与各位同事交流。

周六上午,阳光明媚。这可是我每周唯一的休息日。平时,我大多选择这一天去中心城区,或与家人一起看场电影,或去省博参观,或去省图书城看看书什么的,把这一天作为我给自己放松心情的一个时间段。今天却是另外一个任务。我吃过早餐,便踏上了假日家访的征程。

电话约访了小悦(女)家。其父母先前在粮食部门工作,改革后,买断工龄。三口之家,大多数时间却是母女在一起,其父亲在外承包农田。很少回家。家里虽不显富裕,但整洁有序,孩子有专门的学习室(专门为其拍了一张学习照附后),电脑同样也是放在孩子卧室,家长一再称赞自己孩子很懂事,从不沉迷于上网。母女像姊妹一样沟通顺畅。这是家访中最轻松的一家。我主要就小悦要增强学习自信心等方面的自我培养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了真诚交流。家长很开朗,小悦也很配合,整个交流几乎都是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的,我也感觉到这样的家校交流很舒畅。

走出小悦家,直往小春(女)家。小春内向。成绩在八年级有所下降。从家访中了解到:父母离异,且都不在本地。平时与年近七旬的爷爷奶奶住一起。三人生活环境比较拥挤。但爷爷奶奶对我的到来很是热情,拿出了很多土特产,一再地要我吃,这份朴实很让我感动。小春在我的鼓励下与我交流也放开了(在学校好象从来没有过这么“近”)。我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来交流,很是和谐。她不时地要我吃这吃那,完全象换了一个人似的,可能平时学校老师与学生还是没有真正实现平等啊!从小春家走出来,她一直把我送到大门口,好象依依不舍。就这样,家访圆满结束。我想,要是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完整的家该多好啊!

小超(男)家。与他家已联系了多次。今天还好,他家长正好在家。赶到小超家时,已是上午十点多了。其父亲开面的。出门早,家里有其爷爷、奶奶和其母亲。该生前不久因上课看不该看书籍已有约家长来校交流过。近期这孩子上课总是没精打彩。到他家时。小超还没有起床,据说昨晚通霄玩电脑。家长一脸的无奈,我没有多打扰小超的“休息”。家长主诉以玩电脑入迷为主题,除了没有办法以外还是没有办法,看来,这次家访后我得给其班主任反映一下这个情况,最好建议进入学校心理咨询室聊聊,多半是有了网瘾(猜测),我建议家长与孩子深谈一次,弄清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因为一个学生在学业上没有需求(成绩好坏无所谓者)时,他的兴趣多半是发生了转移。读书不是唯一出路,但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是应当尽力以学业为重。半小时后,在给家长充分建议中结束了家访,这是一次心情较为沉重的家访,我与家长们一样,对小超的现状多少表现出了一丝无奈。对任何一个学生我们是不会放弃的,希望家长也能有个配合,试想,一个在家里对不适当行为都不能得到纠正时,学校、老师又有多大的力量呢?这个孩子需要更多的合力!真诚希望我们能多方努力,帮助这名学生顺利完学业。

结束语: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通过面对面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s病心得体会篇6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项目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创新实验心得体会。我们提出了eps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制备出了能基本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的eps混凝土,研究了不同配合比下eps混凝土与保温砂浆的各项性能,为eps混凝土与砂浆的应用提供了依据。但是研究任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大的遗憾是对eps颗粒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上浮问题研究不够,未能提出全面有效的.抑制上浮的方法,其次eps憎水的问题、eps混凝土的耐火耐久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为项目申请和负责人,我的主要工作是统筹协调安排,制定工作计划与分工安排,与小组成员一起拟定详细计划,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以及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组织大家讨论。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一个完整的创新实验过程,且是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深感责任重大。与以往做一个个独立的简单实验不同,一个完整的科研创新实验,从最初的方案选取,到实验初步计划,到具体实验计划,再到实验的实施、结果分析,都需要我们考虑周全,按部就班地进行。

最初确定实验方向,对于我们来说难度不大,因为在项目申请前我们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沟通和与指导老师的讨论,确定要做eps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在使用价值、环保价值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给我们提供指导的陈兵老师在eps混凝土方面有多年的研究经验,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经验。经过对eps混凝土相关资料的检索、之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将研究方向定位于eps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的力学模型以及eps混凝土的变形减震性能这几方面。

往往大方向的确定是容易的,而具体实施起来才会认识到层层困难。制定实验计划就是我们碰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对具体实验流程不熟悉,大家必须查看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一般研究建筑材料性能的具体实验方法,变量的设定以及需要测试的性能参数,结合我们的具体目标,从而确定我们实验的步骤。而制定一项完整的计划,往往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例如在安排每天做的测试项目时漏掉几个内容,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等之后有了经验才能慢慢改进。

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是我们整个项目最关键、耗时最长也是遇到困难最多的阶段。大到实验方案的把握,小到购买实验材料、具体计算每天材料使用量和每天工作量、实验结果记录表格的设计等,都需要我们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分工合作、及时沟通,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会经常被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大家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主动思考、提前考虑,合理解决问题。例如由于前期预算、计划不及时,做实验到一半时发现某样材料用完,不得不暂停实验甚至浪费用了一半的材料,又或者混凝土搅拌到一半时由于我们操作不当导致搅拌机卡住、机器损坏,都影响了我们实验的进度和计划安排。有了经验之后我们会尽量早做准备防止这些情况发生,我们会提前查看材料使用情况,提前订购,亦会定期检查仪器情况,注意规范操作,尽量避免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导致的意外,

在后期的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阶段,如何将具体的实验数据整理、分析,从中提炼出对我们的分析有用的数据并建成合理的强度模型,是对我们分析、研究能力的考验。利用软件将一堆数值整理成直观的图表形式难度不大,但把混凝土强度数据建立成混凝土强度表达式时,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我们不知从何入手,最后在老师和学长的指导帮助下才得以完成。

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我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首先,我对eps混凝土材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初我们确定选题时我仅仅认识到这是一种轻质、保温、抗震且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具体性能却了解不多。经过一年研究,对于我们而言它不仅仅只是论文中简单描述的一些便利和益处,而是一目了然的试验数据,让我们更加坚信这种材料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我们的选择不会错误。原先我们只是以为在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将这污染源之一的eps塑料材料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仅仅有环境保护的意义,为此我们甚至可以牺牲一点材料强度。但是,试验数据告诉我们,它大大节省了水泥等材料,有着长远的经济价值;它事实上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再稍加改进它可以符合实际工程的要求,而且在保温隔热、吸收变形能等方面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无论什么研究成果,有着怎样优越的性能,它走不出实验室,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也是毫无意义的。而要找出一条eps混凝土材料走向实用之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改进,因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切身体会到eps混凝土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不断地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这一年的研究、实验过程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基础。通过为期一年的不断学习、实验,我不仅更清楚地了解了建筑材料实验的基本流程、方法,材料

这次为期一年的创新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一项新型材料的研究,需要的不仅是实验、尝试,更需要创新,把新的思路、方法转化成具体的实验。对于实验中碰到的eps混凝土上浮的问题,我们就尝试了设计合理的配合比、添加微硅粉、掺加纤维等方法抑制eps颗粒的上浮,同时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尝试合理的材料添加顺序、对添加大颗粒eps的混凝土改用手工振捣的方法,通过不断尝试、改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与这次的创新项目,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使我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开始了对项目后续计划的安排,包括每阶段的具体工作。在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加之考虑不周到,一开始排出的计划难免出错,后面通过不断改进,随着项目的一步步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必不可少,出了每周的例行讨论外我们亦会在课余时间不断交流,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成员分享,大家有什么创新想法我们都会讨论并尝试,希望能从中找到新的思路。我们的项目在实验阶段有很多工作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材料搬运、混凝土搅拌、装模、拆模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分工合作。我们通过不断地磨合,由一开始的大家手忙脚乱,到后来逐渐适应,按部就班分工合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一个项目从最初的想法到付出实践成为具体的实物,需要经过大量的设计、改进、实验,我们最初的感觉是无从下手,陈兵老师在实验的设计、具体的操作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意见,他之前的研究成果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的项目工作量大,时间紧,一部分实验与周可可学长研究的项目相近,由我们与周可可学长共同完成,他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上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在这里再次对陈兵老师和周可可学长给我们提供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