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心得8篇

时间:2025-09-15 作者:Cold-blooded 心得体会

通过反思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提升心理素质,写心得体会时,大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欢迎不同的观点,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决策的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决策的心得8篇

决策的心得篇1

弹指间本学期的财务管理课程又结课了,对于这门专业主修课程,我一直以来都是似懂非懂,感觉真正能领悟的实质的东西很少,每次总是在考试前强记,等通过考试结束以后又举得所学的东西全忘了。尽管每次上课都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最后效果还是不怎么样。本学期所学的高级财务管理,授课思路完全不同于以往,以“专题”取代“章节”,打破了以往以章节为主线的思路,避免了各章节、各知识点在衔接上的脱钩。总体感觉是思路广而不乱,内容多而不烦,加上本次考核方式取消考试的形式,所以上课气氛较为轻松,整体感觉良好,具体感受如下:

第一、授课思路广而不乱

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老师以管理学为基础,把管理学思路融入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过程,将财务管理当做一门单独的管理学科来看待,改变了以往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思路,并且以专题为主要授课方式,思路明确清晰,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强,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联系到专题当中,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另外,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老师广泛联系各学科知识,打破了以往就财务论财务的局面,运用各学科知识解释、解决财务管理课程里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授课内容多而不烦

在本学期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因为老师以专题为主要授课方式,所以每次授课内容都会涵盖几乎所有高级财务管理的知识,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每个专题都是一门课、一本书”。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中的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引用实际案例作为引导,帮助更好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具体实际中的运用,同时引用国家各类文件,作为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解释及学习引导,起到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作用。

第三、考核方式外松而内紧

本学期,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采取答辩的方式,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做一份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及写一份项目分析可行性报告,取消了以往的考试形式,避免了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记却忽视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状况,锻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的实际当中。在这种考核方式下,不仅避免了考试做带来的紧张气氛,同时对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做这两份作业,除了要求学生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考察学生对其的实际运用能力,其考察目的和效果都胜于考试。

决策的心得篇2

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高级财务管理》,这是我们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从名字上看可能觉得这是一门枯燥乏味又难懂的课,但是事实正好相反,崔老师通过让我们做ppt案例来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每一个案例涉及一块课本的内容,这种形式对我们而言是新颖和好奇的,能使我们主动地想了解各个案例“故事”,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寻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的转变。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对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还主要是做会计的基础性工作,高级财务会计主要是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发展和延伸,监督核算一般财务会计中不常见或者未出现的特殊经济业务。

高级财务会计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与专科会计学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相比,高级财务会计更具有超前性、理论性、技术性等特点,所涉及的其它学科知识很多。所以说,要掌握好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一定要对上述会计专科的相应先修课程的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不具备相应的专科会计学科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高财与初级、中级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专业的框架内,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高级财务会计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事项的对外报告问题。也就是说,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向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以满足他们的决策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

但是这门课程的业务性很强,而且很深入,主要内容是会计处理的各种业务方法,包括企业合并会计,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外币报表会计,所得税会计等几部分。高级财务会计给我映像最深的就是,高级财务会计要针对一些特殊组织的会计问题,如合伙会计、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以及一些特殊经济业务,如企业破产、遗产与信托会计等问题进行讲解。此外,一些高级财务会计中还会将一些该领域中的前沿问题纳入体系中来,比如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这是因为高级财务会计本身带有一些研究的意味,也是与初级、中级财务会计最不同的地方。

如果将会计专业体系看作一个金字塔的话,高级财务会计无疑是它的塔尖,它需要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等做基础,所以我们要学好这些基础的会计知识,但同时高财又比这些学科更难,位置更高,这需要我们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并结合案例和期刊文献资料等以求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学生,如果以后真正走入会计这一工作岗位,在企业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对具体经济业务只掌握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对《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分析运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才能把财务工作做得更好。

决策的心得篇3

个人认为管理,就是做好一系列决策。

一:没有不需要管理的员工

大概从 2014 年开始,国内的互联网创业氛围达到高潮。稍微有点想法,经

历靠谱一点的创业者,都能拿到投资,我就是上一波互联网创业的幸运

者。记得当时,有一篇演讲文章很热,标题是《小公司最好没有管理,一定要

做减法》,作者是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小米公司的早期投资人刘芹先

生。这篇演讲之所以很热,是因为其中的核心观点被很多人认可:

小公司最好没有管理,

一定要做减法,

不要找需要管理的人,

要找有自驱力的人。

现在回想,我当时对这篇演讲的观点,也是非常认可的。创业嘛,大家都

想快点把公司做大,所以,都把商业模式和市场看成了最重要的事。

然而,随着公司经营的深入,我才明白,最难的并不是商业模式,而是带

出一支好团队,打赢一仗又一仗。于是,我开始反思一连串问题:

真有可以不用管的员工吗?

只要找到有驱力的人就够了?

小公司真的可以没有管理吗?

为什么很多自驱力强的员工也离职了?

原来,是我理解得太简单了。

刘芹先生说,小公司最好没有管理,并不是一点都不管。而是先把事情想

明白,把规则定清楚,然后找到有驱动力的员工,让他们去施展发挥。

要知道,刘芹投资小米,创始人可是雷军。虽然小米是一家创业公司,但

雷军自己做过多家上市公司,他早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佬了。

然而,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小白,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经常幻想早点当上

甩手掌柜。如果不认真对待管理,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二:告诉下属什么是最重要的

那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条管理常识:

所谓管理,就是要做好一系列决策。决策的核心,就是让下属明白,日常

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新员工入职后会问你,「老板,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这时,你就要做出一个决策,告诉他,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再比如,老员工也会问你,「老板,我下个月要做多少收入?」,这时,

你也要做出一个决策,告诉他,下个月的收入目标是多少。

如果什么决策都不做,什么都不说清楚,就放手让员工去做,一定会出乱子。

所以,在《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中,陈春花老师专门谈到一个观点:

不要考验员工的悟性,

用悟性来评价员工能力,

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换句话说,好的管理者,都能把事儿说明白,而不是让员工去猜。

再讲一个真实故事,是我从《哈佛商业评论》上看到的。

18 世纪,英法海军交战。英国海军有一位上将,叫洛德·纳尔逊。这个人带

兵打仗,就很有一套,和别人不一样。他是怎么打的呢?

很简单,他要求自己的士兵,必须执行一条原则:

无论什么情况,只要发现法国舰船,就尽可能靠近,甚至直接撞上去。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质量、驾驶水平、战斗经验,

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面对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小型舰队时,只要一对

一交战,都有绝对优势。所以,纳尔逊根本没有采用常规的旗语战术(因

为旗语很复杂,理解起来很难),而是直接告诉下属:

尽管和法国舰船一对一单挑去!

这就是决策,而且是伟大的决策——直接告诉下属,什么是最重要的。

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说话的质量,少说模糊的

话,多说确定的话。还要重视一些最基础的问题,比如:

哪些事情员工可以自己做主?哪些事情一定要请示汇报?工作中要注意哪

些底线问题?

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可以拿到奖励?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来做决策。这些决策做好了,下属工作会更轻松。

三:区分组织决策和管理决策

然而,只讲到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地理解决策。因为,在实际管

理中,决策又分成两种主要的类型:组织决策和管理决策。

所谓组织决策,主要针对一个团队、一家公司、一个组织。比如:

2019 年收入目标;

2019 年营销预算;

未来 3 年的核心业务方向;

所谓管理决策,主要针对员工的具体工作。比如:

你这个岗位主要负责什么?

你这个岗位有哪些关键目标?

你在未来半年要重视哪些客户?

只有区分了组织决策和管理决策,管理者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工作。而经

验少的管理者,经常用组织决策代替管理决策,这是错误的。

为什么?因为组织决策,对员工的具体工作,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

我们以销售团队为例,2019 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目标,是 3000 万,这就

是一个组织决策。我们假设销售团队的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个目标。

然而,大家还是不知道怎么做销售工作——如何拜访?拜访谁?卖什么?

所以,在实际管理中,我们要多做管理决策,少讲组织决策。

四:没有完美的决策

大部分管理者,在理解了决策的重要性之后,工作进展依然很缓慢。每下

讲线下课程,都有同学和我讨论一些决策,该怎么做。比如:

销售奖金比例要定多少?

运营岗位工资怎么设计?

这个月要打多少目标?

一个新的业务该不该做?

日常加班要不要给补贴?

其实,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管理工作,也从来没有一条金线。

我经常提醒同学们,决策,就是确定性的说法,没有完美的决策。员工的

真实想法很简单,「你就说怎么干吧!你想清楚了,我们就干」。

所以,只要没有太大问题,就早点定下来,一边干一边优化。作为管理

者,我们一定要能定事儿,定错了也不要紧,扛下来就好。

五:定期和下属复盘

学完前面的内容,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了决策的重要性。尤其是决

策的核心,就是告诉下属,什么是最重要的。只不过,仅仅告诉下属,还

不够。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都养成了一项好习惯:

定期和下属复盘,

你目前负责的工作中,

最重要的 3 件事是什么?

员工清楚了最重要的工作之后,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上,

工作成果也会更好。管理者的价值,也就发挥出来了。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全部内容,我们再来复盘一下本节课的重点:

1. 没有不需要管理的员工

2. 告诉下属什么是最重要的

3. 区分组织决策和管理决策

4. 没有完美的决策

5. 定期和下属复盘

总之,管理就是做好一系列决策

决策的心得篇4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接近尾声,高级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高级财务管理学习当中,老师将这门复杂的课程用最简单明了的案例教授给我们,使我们从各个角度了解了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学期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总结。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真正的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我们要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其次,我觉得高级财务管理是一个把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重要工具。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它都很重要。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最后,在这门课程中,老师以专题为主要授课方式,思路明确清晰,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强,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联系到专题当中,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另外,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老师广泛联系各学科知识,打破了以往就财务论财务的局面。本学期,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和ppt,取消了以往的考试形式,避免了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视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状况,锻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的实际当中。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高级财务管理的定义、内容和职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对高级财务管理的目标、高级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意义、高级财务管理的手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使我着重掌握到如何运用会计政策与财务管理策略把财务管理与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明白了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模式——构成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的划分,以及采取什么手段实现相互间的制衡。

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在企业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对具体经济业务只掌握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对《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分析运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才能把财务工作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的一点点心得,可能学得不是太深入,但是却能给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树立了财务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观念,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也为我在后续的学习起到了引路和指导的作用。

决策的心得篇5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440/5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简捷启发式》,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做决策的书,它破除了我们做决策时的一个妄念:

并不是掌握信息越多,越能做出好决策。

01)收集信息本身就有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时间。整个决策的过程,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02)真正决定决策准确率的,不是我们收集信息的多少,而是我们对于信息的计算能力。

03)当我们把时间这个维度纳入考量,站在有限理性的角度,追求最优选项很难,追求最满意的选择,才是更好的态度。

04)信息不完备的有限理性,也许是我们的权宜之计,更有可能是我们面对未来的唯一选择。

对于做决策这件事,我们需要放下绝对理性和最优选择的妄念。

因为背后的信息量太大,而且随着形势发展,决策带来的结果也会相应变化,这让最初看起来是最优解的选择也不再那么完美。

不同维度的决策,会涉及不同体量的信息,比如,学什么专业、在哪个行业工作、在哪个城市或城市哪个区域买房,这些决策背后的信息涉及方方面面。

而且一般也有时间限制,也就是本书说的时间和信息的赛跑。

如果想要收集所有信息后再决策,那基本就是决策瘫痪,最后不知道如何选择。

如果已经做出了选择,无所谓是不是最优解,后续的情况一定是需要不断完善优化,甚至再次进行选择。

所以,做选择、做决策的时候,给自己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明确几个主要判断维度,并进行加权赋分,然后得出的结果,基本也就是有限条件下的好选项了。

它不会是最优解,但一定是当时当地让自己满意的选择。

后面情况变化了,可以再尝试优化选择,这未尝不可。

人非圣贤,也不是超级智能,没有谁能一下子作出最优选择,找到完美工作,过上完美人生。

所以,放轻松,慢慢来。

决策的心得篇6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一家会计事务实习,负责一些基础的财务决策工作。在这短短的两个星期里,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深刻体会到了财务决策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这次实习是在一家知名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的。我被安排在财务决策岗位,主要负责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出优化决策的建议,并协助制定未来的财务战略。我的实习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他向我介绍了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许多财务决策的工作。例如,我参与了公司现金流的评估,帮助公司预测未来的资金需求;我还参与了投资项目的分析,评估了多个投资方案的可行性,为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财务决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也锻炼了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财务决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等都会影响财务状况。同时,我也了解到财务决策需要严谨的数据分析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和业务特点,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这次实习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我认识到,财务决策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将来能够从事财务分析或投资决策方面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不仅学到了实用的财务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逻辑。我深刻认识到财务决策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贡献力量。

决策的心得篇7

现代企业经营,必须是决策、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才能保证健康、有序发展。抛开监督不说,就企业内部来讲,决策和管理往往又是相辅相成的两套职能系统,是企业发展的“两翼”。缺少任何一个,结果只能是停滞不前。企业中决策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决策是“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则是“正确地做事”。

别小看这个看似简单的区别,如果不注意,就会像现实中不少企业一样,不能处理好决策和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既不能“做正确的事”,也无法“正确地做事”,并有如下表现。

既可能表现为企业中没有职能明确的决策或管理机构,也可能表现为虽有对应的机构设置,但却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后者往往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因为企业中没有经营班子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并不是所有的班子都能按照决策指令正确经营和管理。这样的企业,往往不缺具体做事的人,而缺真正会做事的人。常常看到有些企业的经营班子忙忙碌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却不知为谁在做,为何而做,做成什么样。管理虽然不同于决策,但也并不是人人都懂管理、会管理。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使命,但如果没有能正确执行的人,企业恐怕同样不能有所成就。

典型表现是决策和管理机构或职能的交叉重叠。决策和管理本是相辅相成的两套职能系统,必须各司其职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然而,有些企业却将决策和管理混为一谈,认为决策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决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在一些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中存在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交叉任职现象。我们不否认有人既善于决策,也善于管理。但是在企业经营中,决策和管理职能如果交叉在一起,既会影响企业制定正确的决策,也会牵制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

既可以表现为人员的错位,也可以表现为职能的错位。人员的错位现象比较常见。比如在一些企业中常常会看到适合做决策的人在做管理工作,而适合做管理工作的人却在做决策工作,还比如一些企业中常见的“外行领导内行”等等,都是典型的人员错位现象。职能的错位一般表现为企业的决策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决策职能,却把精力专注于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反,下边的经营班子又常常放下手中的具体工作,整天想着规划蓝图、设计未来。不论哪种错位,都有对应的后果。人员的错位常常表现为领导事必躬亲,疲于“救火”,而下属却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职能的错位则常常表现为决策机构无法为企业指明正确方向,管理机构则不能正确实施管理,使企业陷入既无长远规划,又无内部管理的境地。

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要想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认识到:决策引导管理,但不能取代管理;管理辅助决策,同样也不能取代决策。一个企业在提高决策能力的同时,不应忘记即使有正确的决策,但管理薄弱的话,效果也不会更好。同样,企业在实施具体管理措施,推进持续发展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决策在其中的所用。管理得再好,大方向是错的,那结果永远是南辕北辙。真正的挑战是能把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且相互制约,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决策的心得篇8

1.营销往往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产品和经营仍然是企业根本。

2. 企业老板的知识库决定了公司决策机制的知识库,这里的“老板”也依然可以是整个管理层。

3. 一个好的决策过程要有讨论和确认两个阶段,讨论阶段要听取不同意见,积极讨论横比等,确定阶段就要坚定不移的实施决策,不能有半点迟疑。

4. 在创业初期的产品方向选择上,营销负责人同样也要参与进来,这样就尽可能避免“市场部被强塞给一个产品”的现状。如果老板本身就是懂营销,懂品牌,那就是最好的。

5. 只有企业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到谁具有真正的领导力,谁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局。领导力不是权利,而是能力、责任的集合体。

6. 如果市场已经证明了你的方法是错误的,那么你用同样的方法再去尝试,结果有很大的可能仍然是错误的。我们的存量知识会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但同样也会作出错误的选择。人做事情有很强的惯性,企业也一样,所以改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7. 对内沟通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这也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例如:统一大家的认知、让每个人都知道做事的意义等等。

8. 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看环境、找方向、带大家做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不要做小概率成功的事情。勇敢者胜出的故事永远都是少数,商业上不要以卵击石,要以石击卵,要形成“集中优势兵力而围之“的局面。

9. 一般来说管理有四层级,每个层级都会折射出企业不同的发展状态;第一层属于自然生长,想到哪里算哪里;第二层是通过对目标的管理,实现对结果的管理;第三层是通过对过程的管理,实现对结果的管理;第四层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对结果的管理。若能做到第三层,就已经能数倍的提高企业效率。

10. 长期习惯了独裁决策的企业,突然间抽离了独裁者,整个决策机制也会瞬间崩溃。一定要在公司还健康的情况下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不要等到崩溃的边缘才想起来很多事情没有做,这就好比人一定要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去锻炼身体,而不要等到病床上的时候才想到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