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2-11-19 作者:Gourmand 教学计划

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势,我们在写教学反思之前,一定要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秒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本节课我拟定了四个学习目标 :

1、学生观察钟面,认识钟表的结构,及较小的时间单位秒,通过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知道1分=60秒。

2、学生在“老师计时学生做动作”的活动中,体验一分和一秒的长短。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拨动钟面上的秒针,明确秒针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

4、通过“红灯停,绿灯行”的活动,学生亲自经历估算时间的过程,进一步体会1秒的长短。

根据这四个学习目标,我设计了6个环节:

1、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时倒计时的场景,学生知道在计量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2、通过观察钟面,让学生认识秒针,知道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相互拨动钟面上的秒针,明确秒针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知道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

4、通过学生熟悉的“红灯停”“绿灯行”的活动学生亲自经历估算时间的过程,进一步体会1秒的长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5、学生在“老师计时学生做动作”的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6、学生谈收获,自由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重现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

2、各个环节衔接的不够紧凑。

3、和学生交流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4、在学习“1分=60秒”这个环节中虽然也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但是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依然坚持精心备好每节课,认真写反思,多听课,多向老师们请教,还要不断地加强语言组织能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多多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认识除法”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我结合平均分的包含情况进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教学,教材以平均分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除法。

以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述为基础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出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分法,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在分的过程中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重点说清楚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结果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手段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的相应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在教学中,我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含义。如学生按要求平均分物品后,让学生思考:“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平均分的意识,帮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完整的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

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3

?认识钟表》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 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

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4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是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而且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首先是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描述并说一说自己经历的比1分钟短的事情;接下来让学生观察钟面,认识1秒;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钟表感受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课件计时,自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体验一分钟与一秒钟,强化1秒钟和一分钟的时间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有趣地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节课,学生的主动性很强。

三、存在问题

1、只注重对秒的认识,没有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时与分)相联系;

2、在学生动手播时间的时候,课堂纪律较差;

3、课上对于感受1秒钟的体验有些少,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1秒钟。

四、改进措施

1、在课上应该强调一下,今天学的秒与之前学的分、时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时间观念及时间单位的大小;

2、每次在组织学生活动时,都要提前明确要求后在开始,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活动能力;

3、适当增加学生对具体时间的感受,例如:5秒、15秒、30秒等。

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5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但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没接触过,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下面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1.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

在作业中,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棵大树高40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是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长,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我还为每个孩子测量了身高。从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联想和比较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厘米和米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一定的物体来认识理解。比如说在描述树有多高时,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我们教室的门有多高,再通过比较,树要比门高多了,所以描述树的高度应用米来作单位。

3.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估测的'方法,来估计物体的长度高度。而估计在本单元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1厘米、1米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容易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过让学生用自己身上的“尺”来估一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记住这些身上的“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和进行估测都很有帮助。

当然做到以上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的交谈中,还可以有意无意地拿出这些知识和学生一起练习复习,也能让他们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6

认识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然很重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因此我在讲授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认真观察幻灯片和图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本课上完后,虽然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理解其含义。

2、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多次给学生积级的情感支持,让学生体验到掌握一种新方法的快乐。

3、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使用除法的活动和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强化练习。

4、运用所学的有关除法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理解和巩固除法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味。

5、要充分了解和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习,以利以后的学习,为今后理一步学习有关除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本节课,我们在“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了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每一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必需长期进行的。

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7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的活生生的知识,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时时能看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数学的真实。课中我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多去探索,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去总结出线的特点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为一些线编字母,然后读出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教学中利用生动的课件,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归纳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并且利用表格的方式,很直观地把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比较出来,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我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试着画一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体验知识与形成技能的过程”。

但美中不足的是临时运用了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用平板展示学生的作业。因操作不熟练冲淡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干扰了学生学生的思路。所以说应用不熟的教学手段要谨慎拿到课堂上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