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和拉的教学反思参考5篇

时间:2023-01-24 作者:Animai 教学计划

在写好教学反思之后,我们才能让个人的教学能力得到一定加强,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老师们的专业水平一定都有所提高,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推和拉的教学反思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推和拉的教学反思参考5篇

推和拉的教学反思篇1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大作家萧伯纳和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娜塔莎相遇,一起玩耍,交谈,最后认小女孩为老师的过程。

在教授本课的伊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萧伯纳的身份,作为一名著名的大作家肯定身边有很多吹捧、敬仰他的人,因此不免也会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沾沾自喜。当他和小女孩娜塔莎相遇并交谈后,一切都是很自然,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的。但是当萧伯纳在表明自己身份后,却意外受到了和预想中不一样的冷落!

在小女孩的眼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身份的高低之分,因此对于表明表明身份后的萧伯纳,她觉得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大作家和小女孩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

而女孩的态度,让一向有优越感的萧伯纳震惊,同时深受教育,觉得女孩是自己的老师。学习了本课之后,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班上一些孩子因为各方面表现相对优秀一点,就看不起学习差的孩子,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既然连大文豪萧伯纳都能认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当老师,在他眼里都可以做到大家都是公平的,那么作为一个小学生是不能对身边任何一个同学有歧视的心态的。希望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和睦上进的、团结友善的班集体。

这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不仅仅是一个语文课堂,还是学生心灵洗礼的课堂。

推和拉的教学反思篇2

开学第一天,我执教了《神鸟》这篇课文,刚刚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学生们都很兴奋,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最快的进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当中,我采用了如下的设计。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先让他们自学自悟。《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 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记下不明白的问题。神鸟神奇在哪儿?为什么称它为“神鸟”?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的阅读课文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然后抓住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里逃脱的进行教学,感悟神鸟的神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学生通过阅读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故事中的狗、乌鸦、猫很善良、忠实,有的认为它们命运很悲惨, 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同学认为他们做事冲动、缺乏调查,有的认为他们也很善良,知错就改 。

学生通过充分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了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深深的震撼: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使学生明白: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联系实际自由畅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是否也因误会而造成伤害的例子。 由此学生联想了自己,使得他们认识事物的片面性,思想的狭隘性,造成对人对事理解的偏激 。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变得心胸阔达,遇事能冷静处理,就是最大的成功。

推和拉的教学反思篇3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和保护的课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听了王老师的课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朗读充分、形式多样。

作为第一课时,本课以多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阿联尊人民为创建美好生活环境而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对阿联酋人民产生的敬佩之情,形成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这一点教者做得很好。学生们在教者的引导下朗读充分,形式多样,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自由读,赛读、听课文录音等多种形式中朗读课文,孩子们的朗读有了明显的进步。

朗读中有教者的指导,只是觉得指导得略显生硬,缺乏学法的指导。如在指导孩子们读描写沙漠的句子时,教者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些词语要重读呢?”这样的问题来指导四年学生显得不到位,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读了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了沙漠中环境恶劣?试着把你的感觉读出来。”或者说:“同学们读了这一句,你觉得沙漠里的环境怎样,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试着读出来。”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我们理解课文可以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并通过突出相关的词读出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学着读懂课文。

二、师生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时充分注意了图片的使用。

教者准备了一些的图片、文字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出示,让孩子们较好地了解了阿联酋这个国家。特别是自己介绍完后,让学生读自己收集的资料,做得很好,既检查了孩子们课前的预习情况,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相关资料,我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去找,不是只能从老师那里等、靠、要的。

(一)运用图片资料时,插入巧妙合理的过渡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老师的第一幅图出示得很好,一下子就让孩子们通过图片了解到沙漠的环境恶劣,只是出示课题时,衔接得不够自然,可以这样导入:“沙漠中的环境如此恶劣,可是我们人类却在沙漠中营造了一个个绿洲(板书课题沙漠中的绿洲)”理解绿洲,这样就比较自然一些。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沙漠的句子来读,也可以如此引入:“刚才我们看到了图片上沙漠的恶劣环境,那么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找出来好好读读。”这样由图导文,孩子们从图、文中充分体会到了沙漠中环境的恶劣,那么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面临的困难就非常大就很容易在出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了,那么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如此的图、文、过渡紧密结合,我想效果会更好。

(二)、出示的资料图片,要讲究有效性

如王老师在引导孩子们了解阿联酋时,出示的是一个文字资料,然后让孩子们读得也是一个文字资料。这样就显得比较啰嗦,让人觉得孩子们收集的东西可有可无,因为老师都已经给了。

我以为上课前要了解或考虑到孩子会收集到的资料内容,教者要有意地避开它,让两者的内容互相补充,这样听的'学生会更有兴趣,读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成就感。如这一课,教者可以出示阿拉伯半岛的地图,让孩子们从地图上去了解阿联酋的地理位置,接着让孩子读自己收集的相关文字资料,作为对图的补充,这样两方结合会更有效。

三、操之过急,往往容易流于形式。

可能是想上第一课时,可是又想表现出别的内容,于是给我的感觉就是面面俱到,却都不够到位。

其实本课在教者的朗读指导完了以后,完全可以引导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因为本课是通过耳闻目睹来写清课文内容的,在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时,可适当插入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了解文章结构的方法。再适当进行本课的一些生字教学,或者跟孩子们共学第一自然段,把第一自然段读透彻,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到沙漠环境的恶劣,为下一课时的教学:体会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环境的壮举,打下感情基础,就可以了。

根本没有必要让孩子们说“你想对阿联酋人民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提出来为时过早,孩子们的回答肯定也是流于形式,再看图写话,就显得更为心急了点,这些放到第二课时中穿插进行,或在结束时,再来完成,效果会更好。

纯属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包涵。

推和拉的教学反思篇4

本周的体育教学,主要从安全问题及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方面进行反思。

1、体育锻炼有时是激烈的身体活动,对初中生来说,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对危险动作的判断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在活动中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因此,让学生认识哪些动作是危险的,哪些动作是安全的,体育锻炼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了解和防范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体育动作,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本节课中有两个学生穿着皮鞋上课,这对做某些体育动作来说,是有些危险的。以前夏秋季节的时候,我只注意了学生穿拖鞋的问题,而对穿皮鞋的问题没有细究,严格说来,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细节我都不应该放过,所以以后我应更加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2、体育与健康课也涉及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内容。如本节课中部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纪律观念淡薄,听到口令后没有及时做出反应。我想这是因为我初涉教坛不久,在课堂上还不能达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境界,以至于对少数违纪学生没有及时发现并做出处理,过于强调与学生间感情的交流,对他们宽容爱护有加,而严格要求不够,这就要求我以后不仅要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而且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应过分强调军队般的纪律及纯粹的集体主义意识呢?我想这也是不符合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的。

推和拉的教学反思篇5

20xx年2月20日有幸聆听了**小语人的偶像——吴**老师执教的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吴老师在教学中贯彻的“从句群走向高效的语文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教学中也开始有意对学生进行“句群训练”,提升学生内在的语言感悟和表达能力。

在执教第5课《雪儿》时,我便模仿了吴老师的“句群训练”,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处“句群训练”点:先让学生说说“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此时雪儿会对“我”说些什么,不少同学举手回答,但大部分同学都是以单句的形式回答;接着让学生想想,“我望着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此时,我又会对雪儿说些什么;孩子们也是踊跃回答,倾听的孩子很认真;然后让孩子们想想大家刚才所说的“我对雪儿说的话及雪儿对我说的话”,把大家的语言组织起来,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其实也是让孩子们完成课后第5题“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最后我安排2名同学进行了完整的说话练习,其中王悠然同学说得非常好,她说得具体、完整、有顺序、有逻辑,课堂上有此铺垫,学生课下再写“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便是水到渠成。

吴老师的“句群训练”让我印象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的语文课真正地上出“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