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好教学设计,要从教材本身开始研究,想必很多人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教学策略表达清楚,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单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考。
单教学设计篇1
倒车请注意
活动目标:
1. 学习双手、双膝着地倒退爬。
2. 敢于尝试各种动作。
3. 体验模仿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遥控汽车一辆。
活动过程:
1. 出示遥控汽车,引起
哦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幼儿的兴趣。
2. 示范遥控汽车,让汽车倒开,同时反复说“倒车请注意”。
3. 请一位动作发展比较好的幼儿表演倒退爬,其他幼儿一起说“倒车请注意”。
4. 鼓励每位幼儿尝试倒爬,边爬边说“倒车请注意”。
活动
十 拖拖拉拉
活动目标:
1. 学习较平稳地拖拉着玩具走。
2. 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学说“我要”。
活动准备:
1. 拖拉玩具人手一件。
2. 请配班老师把玩具放在活动室门外。
活动过程:
1. 主班教师通过简短谈话中集中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
2. 主班教师把幼儿的视线引向活动室门口,此时配班教师边念儿歌,边拖着玩具进来:拉拉拉,拉拉拉,拉拉我的小小鸭。谁要小小鸭?
3. 配班教师把小鸭拖拉玩具交到一个能说出“我要”的幼儿手里,带领他边念儿歌,边拖拉着玩。
4. 与此同时,主班教师边念儿歌边从活动室外拉进一个玩具,交给另一个幼儿。
5. 同上形式,两位教师把所有拖拉玩具一一交到每一个幼儿手里,并带领他们边念着儿歌,边拖拉着玩。
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
单教学设计篇2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去。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在《春》一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感知课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课文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之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春》之后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因此,学好本文对学生学好后面几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学习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学习重点]
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2.体会各种修辞方法和运用和效果。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教法设计]
1.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
“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设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提供春的精彩画面。
[预习指导]
1.扫清文中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春”的古诗句;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导语)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请你给大家举一两个例子。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朗诵佳句。
课件展示,图文结合,欣赏感受诗的意境、春的神韵,为课文教学做情感铺垫。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绝句》,韩愈的《初春小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等等------
2、(导语)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朱自清——生平经历、渊博知识、走遍世界、作品成就等等。意在引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佩之情。
课件作恰当展示: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
二、诵读欣赏: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
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细心体会,理解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基础;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四人小组朗读交流:指正读音,互相间合作讨论朗读情感的处理。
3、学生代表朗诵展示,配以音乐《秋日私语》。
三、结构之美:
?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描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构思布局,颇巨匠心。
问:美文都有一个精美的结构,《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你能发现文章结构的精美之处吗?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讨论内容写在白纸上。
[明确]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颂春
盼春
绘春
四、品味探究: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春》的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合作探究:
1、问题设计:
a、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喜欢的理由。
或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最妙?说说理由。
或这幅春景图中,有人有物,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高有低,你能说说这样描绘景物的妙处吗?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明确]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字用得好,“钻”字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2)“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烈,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地,绿绿的”放回原来的位置,作比较,体味不同的效果。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作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闹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5)花散(开)在草丛……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母亲的手抚摸地感觉:温暖、亲切、慈爱、幸福、深含感情。
(7)四幅春景图写法和特征把握。
名称
特征
角度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
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8)课文最后三个比喻。
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9)体会“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b、文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这方面教师要有充分准备,必要时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
c、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惜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爱春:热爱自然,赞美春天
------
2、交流分享:(读一读,读出情,品一品,品出味)
五、拓展延伸:
美好的想象又需要借助生动精美的语言为它插上漂亮的羽翼,在读者头脑中腾飞,以便激起读者同样的想象,受到生命的启迪、人生的感悟、美的陶冶。
1、有气势、有感情地齐读一遍最后三节。
2、在《秋日私语》的音乐声中,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分钟:你觉得春天还象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3、让学生抒发内心的感受。
六、积累知识:
1、把你认为精美的语句认真地摘录在日记本上。
2、继续搜集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进行有感情地朗诵,准备班级诗文朗诵会。(也可准备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
七、学以致用:
练笔“我的四季情”,择一你喜爱的季节,写一300以上的随笔,题目自拟。
单教学设计篇3
【设计意图】
海洋占据了地球的绝大部分地方,也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宝库,我们从海洋中得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也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如何和海洋相处,如何和大自然相处,因此设计“美丽的海洋世界”活动,带领幼儿认识海洋中的生物。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各种海洋生物。
2、能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各种陆地的动物图片(长颈鹿、老虎、鸡等)和海洋的动物图片(鱼、海星、螃蟹等)。
2、多媒体课件、自制陆地、海洋家园展板两块。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入场
随音乐《小鲤鱼》做律动入场。
二、谈话,观看影片
1、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大海里有什么?大海一定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咱们一起去看吧。)
2、观看影片。
3、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海里的生物)
4、它们生活的地方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样吗?(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
三、认识海洋里的生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海洋动物的名字。(鲨鱼、
海马、蓝鲸、珊瑚、海星)
2、记住海洋动物的`样子,了解它们的特点。
(幼儿自由说,教师适当的补充)
3、团体活动---选举最受欢迎的动物。
(1)、(出示五幅海洋动物图)每个幼儿投票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海洋动物。
(2)、评出最受欢迎的海洋动物,表示祝贺。
【活动延伸】——帮动物朋友找家
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生活在海洋里的,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咱们把它送回家吧。
单教学设计篇4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板书。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单教学设计篇5
【设计思想】
强化通读课文和整体感知,突出足以覆盖全文的研读重点,即以“一座普通的桥为什么能得到世界奇迹的赞誉”,引导学生围绕研读专题进行研究性阅读,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丰富的课外补充知识,充分发挥研读专题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通过赵州桥的特点来领略古代劳动者的智慧才干。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为我们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应该不成问题。但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科技大桥层出不穷。站在这样的高度去透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州桥,也许学生很难欣赏这座古桥之美。教学时要借助课外资料,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情分析】
总分结构的段落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讲,已不再陌生。在《秋天的雨》、《花钟》都已有接触。但过渡句是个新的知识概念,教师应着重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能力训练点: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不仅……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情感渗透点: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难点: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认识到中国璀璨伟大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心中的自豪感
【教学策略和手段】
主要运用研究性学习,通过主问题的探究和朗读突破来解决赵州桥的奇特之处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作文草稿本
2、教师准备赵州桥图片、资料,准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历史,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建筑,你知道有哪些?(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座桥。(板书:赵州桥)学生读题
这是一座被称为“华北四宝”之一的桥,学生再读题,读出自豪的感情。
3、看到这座桥的名字,你现在最想了解哪些信息?
预设:它是谁建造的?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它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自由朗读
2、(1)根据回答随机解决课文生字词语
设计参加横跨创举坚固美观相互缠绕前爪图案
智慧宝贵雕刻全部
区分“县”和“具”的字形,“zhuǎ”和“zhǎo”的字音
(2)相机提问:从第一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第二自然段主要在讲什么?(总结: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来写,我们把这一句叫做总起句)
第三自然段主要在讲什么?(美观)
(3)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总结:观察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把两个段落的内容链接起来,请找到读一读。我们把这样承上启下的句子叫做过渡句
三、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二课时
一、引出问题,提炼主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赵州桥》,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桥,给大家欣赏欣赏。出示图片,问:在这几座桥中,你觉得赵州桥怎么样?(让学生实话实说)
出示文字:
1961年3月4日,赵州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9月4日,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赵州桥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
师:看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赵州桥的名声实在是大,如果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真叫做(世界闻名)
看起来这么普通的一座桥,却有如此大的名声,到底奇在哪里呢?桥梁专家茅以升写下的这篇《赵州桥》给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找。
(学生自由朗读)
二、解析课文,突破重点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随机落实训练:
⑴历史悠久: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师:过了一千三百多年到现在还依然横跨在洨河上,这就是奇迹。你能把这悠久的历史通过朗读带给大家吗?(指名读)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多么不容易啊!你能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2)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①画出“雄伟”(师简笔画赵州桥,从黑板的这一端到那一端)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的原因。
?赵州桥的雄伟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感受,教师通过夸张的画法,从而促进学生对“雄伟”的感悟,带动朗读的跃进】
②读出“雄伟”,个人赛读
③给“跨”字换字:“横跨”是什么意思?能给“跨”字换另外的字吗?(飞、架、卧、造、躺)代进去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此处通过换字,让学生去领悟“横跨”两字所蕴涵的意义,从而加赵州桥雄伟的感受】
师补充:当时的桥一般只有20多米,而这桥却有50多米长,看起来就更加的雄伟了。(板书:雄伟)
⑶坚固: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画小桥洞,强调“各”字
②说说小桥洞的奇特之处
③赵州桥之前有过这样的设计吗?引出“创举”。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创举”吗?(学生自由说)
师补充:设计出这样的小桥洞,法国人在1883年亚哥河上修建了安顿尼特路桥,而中国是在605年,比外国人早了1200多年。而且,这安顿尼特桥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赵州桥呢?
出示文字:
赵州桥建成已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洪水过后,很多房屋倒塌,但是赵州桥依然稳稳地横跨在河上。
师:从这段文字里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赵州桥的坚固(板书:坚固)
④ 现在我们知道了,赵州桥能依然横跨在河上的原因,这个小桥洞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用之一(学生答),作用之二(学生答)。像这样同时来表现赵州桥两个作用的,课文用了一组关联词“既……又……”来连接。谁能用“既……又……”把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连起来?(学生说)
⑷美观:
①指导个性化朗读:你从桥栏上看到了哪些精美的图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赛读)教师相机板书:相互缠绕 吐出水花 两条飞龙 前爪抵着 双龙戏珠
②根据板书来记一记这些图案,让学生试着背诵
③赵州桥上的图案每一幅都各不相同,大家想想,可能会有哪些图案呢?(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说)这么多的龙,真可以说(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各式各样)思考:为什么课文用了“精美”呢?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看到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④再读三幅画,读出“精美”,读出“了不起”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回归主题:赵州桥之所以拥有那么高的声誉,是因为她历史悠久、雄伟、坚固、美观。而这一切都来自古代劳动人们的出奇的智慧和才干。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最后一段
(2)你能夸夸赵州桥吗?
?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
世界奇迹 雄伟
坚固
精美:相互缠绕吐出水花
两条飞龙前爪抵??
双龙戏珠
?作业设计】
1、赵州桥不但 、 ,而且 。这座桥在大桥洞上建造了 个小桥洞,这是在建桥史是一个 。它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 ,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了石料。
2、绍兴是有名的“桥乡”,在你的身边肯定有不少有特色有故事的桥。请你多走走,多问问,搜集图片资料,并将你收集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班级同学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