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老师们都需要制定教学设计,为了实施优秀的教学计划一定要做好教学设计,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五年级鲸的教学设计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鲸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认读、书写的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同学们喜欢古诗吗?那我们来开一个古诗的交流会,怎么样?你喜欢哪首古诗就马上站起来背,由你开始!(学生背)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看来咱们班同学平日里特别注意积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教师板书)请同学们跟我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诗
同学们,我们知道敬亭山是一个山名,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内容来说一说独坐敬亭山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坐,对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对坐在敬亭山)
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对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首古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谁能来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声音真响亮!那现在我们同学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好多读几遍。开始吧!
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诗热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古诗,那肯定读得也不错。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流利!谁愿意像他一样来读一读?还有谁想读?咱们班的男子汉来读一读?不愧为男子汉,读的声音就是响亮!女同学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三、朗读古诗
1、录音听读:
同学们读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想)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件录音)谁能说一说播音员读得和你有什么区别?(学生说:有感情、有拖音、字读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那我们就小声地随着播音员一起来读一读?(学生看大屏幕读)刚才我们是随着播音员一起读,你能单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吗?(能)我们先来练习练习。谁想读?还有谁?想读得我们就站起来一起读!
你读得已经很有味道了!
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只小黄鹂!
老师认为你就是我们班的小播音员!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大!
2、读中领悟:
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怎么样?在同学的`桌面上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字条,你们小组能不能通过合作把它组成一首完整的诗,粘贴在这张白纸上。第一个先完成的小组就可以到台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检查一下他们的答案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小组合作的力量多大呀!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不仅答案正确,而且还粘贴的工整、美观。让我们掌声鼓励这些小组的同学。在座的同学和他们的答案一样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我们同学都这么棒,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行吗?那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教师范读。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说一说,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相应板画。
同学们说得这么好,那你想不想随着优美的音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谁来读?你也来试一试?老师认为你也是我们班的小播音员,你读得这么好,肯定小组读得也不错,小组起来读一读?
四、理解诗句
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读得过程中对诗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对照着图片(课件扫描)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古诗的?(学生交流)在这首古诗中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看来你对这首诗理解很深。
同学们,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当时景色?(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教师播放课件。一边讲解:同学们我们就是诗人李白,让我们带着孤独、寂寞的心情,独自坐在敬亭山的对面吧!一群群的鸟儿都全部飞走了,就连一片白云也飘然而去;诗人静静的看着这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望着诗人,怎么看也不厌倦。)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不能带着与诗人同样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来地感情地读一读。(读得形式多样)
五、随乐唱诗
同学们读得太精彩了,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师想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唱一唱,那会怎么样?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来试一试?会唱的同学大声地唱一唱!刚才我们随着音乐唱了这首诗,那你能不能自己来编曲子把这首诗唱一唱呢?自己先来试一试?谁愿意来唱一唱?同学们唱得这么好,我也想唱一唱,行吗?教师唱:《春天在哪里》的曲子、《数鸭子》曲子、《阿门、阿前》的曲子、《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子、《上学歌》曲子
六、延伸拓展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诗、画诗、唱诗,那你想不想来当个小诗人来作一首诗呢?(想)课件播放:老师这有四幅图画,它们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来作一首诗。开始吧!
老师找学生到台前来展示一下,你能大声地来读一读你所写的诗吗?(学生读)
你真棒,真像一个小诗人!
你写得诗太美了,真让老师大吃一惊!
看了你的诗,老师仿佛看到秋天就在眼前!
从你的诗中,让老师感觉到春天真美!
七、教师小结
老师相信同学们还会写出更多更好的诗句来。可是这节课的时间到了,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交流或者与爸爸、妈妈一起来写一写。下节课我们就来开一个自编诗的展示会,好不好?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6、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
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⑴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引导学生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理解得真不错。
引导学生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⑵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后记与反馈】
?敬亭山》这首诗,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寂寞的感情,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望洞庭》诗人则以轻快的笔触,勾出一副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这两首诗我主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对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不深,这也有可能是孩子们搜集资料的不足,对诗人当时情景不是很了解所造成。而我做的也很不够,开学之初,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我没有细细备课,在很仓促的情况下上了这节课,很多问题都是请教同组的老师,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抽出时间来好好备备课,每节课讲求效益,让孩们享受快乐学习的乐趣!
五年级鲸的教学设计篇2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做小实践,揭开自然视象中的谜团。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尊重科学,破除迷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意识。 重难点: 导学生初显身手,选择题材写作。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围绕不怕鬼这一主题讲故事。 教具准备 用于实验的必需品。
教学过程
一、师讲述故事引入。
二、揭示本课教学内容。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
三、开故事会
四、做实验室
1、过渡
2、生自由汇报
3、动手做实验,请注意安全。
(1)师表演;谈观后感受。
(2)阅读课文,了解奥秘
4、分组做实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围绕四个选材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评讲作业
二、出示本次作文要求
1、读要求。
2、选择自己的意向。
3、按选择的题目分小组讨论。
三、写前辅导
(一)、选择“报告”的如何写作。重点汇报“报告”的格式。拓展思路,寻找写作材料。
(二)、选择写“经历”的如何写作。
四、习作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欣赏佳作,修改病文,掌握“报告”的写法,提高叙述、修改能力。
教学过程:
(一)点评此次作文情况
(二)共同欣赏
(三)选择病文或片断,指导修改。
(四)课堂活动。 分小组修改。 各自读改,进行对比。 抄写习作。
五年级鲸的教学设计篇3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五年级鲸的教学设计篇4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课中,我们了解了“音乐之都”是维也纳的雅号,还知道了这个雅号是根据维也纳的特点来命名的。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世界名城以及它的雅号呢?请同学们说一说。(指名学生说)
2、你们想知道这些名城有哪些特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开一个“世界名城交流会”吧!
板书:介绍世界名城
二、进入新课
1、赏图。(课件展示几个城市的图片)
(1)让学生自己猜猜是哪个名城的图片,并根据城市的特点说说它的雅号是什么?
(2)让学生体会雅号与城市特点的关系。
2、学生赏图完毕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号,如“对称的古都”北京,“音乐之都”维也纳,“花都”巴黎,“雾都”伦敦,“佛教之都”曼谷,“沙漠之都”开罗,“绿色首都”莫斯科,“狮城”新加坡,“水城”威尼斯……这些雅号与城市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城市的一个角落,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等待着同学们来向大家介绍。
3、交流:选择其中一个你感兴趣的城市,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给同学们作介绍。(要求:尽量从地理位置、 历史 、城市建设 、雅号的由来 、 人民生活 、著名建筑等方面来介绍。)
4、各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一个城市,能说多少算多少,其他学生可作补充或提问。
5、在各小组内推荐一名在全班交流。
6、评出最佳讲解员。
三、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有机会时,我们一定要到那些城市去参观一下。
[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苏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五年级鲸的教学设计篇5
一、导入。
巴金爷爷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重点向我们描述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也就是大榕树)看到的不同景象。最后感叹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那么“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研究研究。
二、研究:“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
( 1 )原因一:鸟多
课文的第12、13段,出示句子: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提示: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作者却把鸟的多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仔细读读,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鸟的多?第二句话写得更妙,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组,你们会分吗?{大小、颜色、姿态}这样结构对称,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谁想来读一读?各种大小的鸟,各种颜色的鸟,各种姿态的鸟,都在这株榕树上,怪不得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又是一句表现鸟多的句子,可写法上完全不同,你们能感受到吗?什么叫应接不暇,你懂吗?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怎样应接不暇呢?就是——————引读
(2)原因二:鸟的生活幸福。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它们多开心啊!还会在干什么呢?请大胆想象,有的——有的——有的——鸟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没人来打搅,怪不得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原因三:在这里安全
可联系课文第9段“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
(4)原因四:大榕树很大、枝叶繁茂,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补充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在这里,动物和植物,人与自然互惠互利,是多么和谐地共处在一起呀!让我们把这一切介绍给更多的人吧!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4、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作业:
课外阅读破坏环境或保护环境的材料
设计环保宣传标语保护那些正在危机中的鸟儿们
有兴趣的同学去读一读巴金的作品
五年级鲸的教学设计篇6
学习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9页“真分数和假分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经过分类、举例、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或方式。
3、学生能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学习难点:假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复习: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我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 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 份,这样的3 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 ,而阴影部分只有1 份,所以比l 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观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1:从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方面进行比较。
这些分数都是真分数,你能归纳一下怎样的分数是真分数吗?试着写一写。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引导2:从这些分数与1的大小方面进行比较。
比较一下这些分数和1的大小关系,你能发现什么?
——真分数都小于1。
4、你能写出三个真分数吗?写出来后读给同桌听一听。
5、出示例2 中图形的课件。
(1)我们以前所提到的分数一般都是真分数,下面我们要来认识另外的一种分数,它叫假分数。
(2)同学们猜一下怎样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和1比较大小,会怎样?
6、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7、观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1: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怎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引导2:根据假分数的实际意义,结合上面的图形来理解。 比较假分数和1的大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8、相信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的假分数!写出来和同桌读一读。
9、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分数都包括哪些分数?——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
我们一起回忆,什么是真分数,真分数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假分数?假分数的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让学生概括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内容安排合理,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力求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概括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方法应用:
1、基础练习: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 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 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真分数在直线上的哪个部分?假分数呢?真分数和假分数在直线上的分界线是?1呢?
——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可以让学生很明了的发现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
2、扩展练习:见课件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2、用一个分数来评价一下你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3、老师也用一个分数来评价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
老师今天告诉同学们一个成功的秘密,想知道吗?( 1/100的天才+99/100 的努力= 100/100的成功)祝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大的收获,有更优异的表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设计意图]课外作业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难点。
五年级鲸的教学设计篇7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暖流
练习1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第一课时
我会猜:
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会读:
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认真学: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字谜,让学生猜,小组讨论合作。
2、教师给学生几个谜底,让各小组创作谜面,之后各小组展开竞赛。
3、各小组交流、互相提意见。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自读《丝丝小雨》,要求读通读顺。
2、小组内互相读。
3、指名读,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一个小组读的`最好。
4、小组内讨论:你想象到得是一幅什么呀的画面。
第二课时
我能写好: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我能做到:
学会请别人帮忙,合理使用礼貌用语。
我好好学: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早》的一段话,注意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在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2、小组讨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得大小一样。
3、指导学生书写。
4、小组讨论,评比。
二、口语交际
1、小组讨论:别人请你帮忙时你该怎么说?
2、小组讨论。请各小组上台前表演,并请其他小组提意见。
3、总结。
五年级鲸的教学设计篇8
五年级语文下册《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文化传统,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什么是诚信呢?就是互相忠诚、互相信赖。其实不单是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与动物交往也需要如此。下面先请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不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珍珠鸟》。 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课前预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找出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5、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三、展示交流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3.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四、反馈检测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字注音
巢chao 蔓 man 驳bo 瞅瞅chou 雏儿chur
啄zhuo 呷呷xia 睑jian 眸mou
3、画出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五、板书设计
7 珍珠鸟
怕人 不怕人
信赖
美好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 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划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从这些举动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找出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
5、文章的结尾有何深刻含义?又有什么特点?
二、导入
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3、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指名读本段。
四、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学生分组赏读文章,思考:
1、文章开头为何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由于“我”对鸟儿的爱护、尊重,鸟儿才会有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任我这样的变化过程。这为下文做了铺垫,前后形成对比也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文章的结尾有何深刻含义?又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也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这种结尾特点叫做卒章见志。)
3、既然人与动物尚能如此,那我们人与人要创造这种境界应该如何?
(要点:彼此尊重 真诚相待 相互信赖)
(二)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
四、反馈检测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7.珍珠鸟
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