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之前有一个必做的步骤,就是写好教学设计,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老师们都需要制定教学设计,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a版教学设计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 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2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进《给予树》的故事,用心去感受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一份最可贵的真情与感动。
2、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生字。出示生字,认读。
3、我们再来特别地关注一下这个词:如愿以偿(板书),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哪些事情如愿以偿了?课文中,又是谁如愿以偿了?
二、感受愿望
1、小女孩有个什么愿望呢?我们打开她的心愿卡看一看。
2、出示: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读一读,在这份心愿卡里,你听出了什么?哦,你听出了一颗期盼以久的心,你真是小女孩的知己!让我们一起读出小女孩这种日思夜盼的心情。
3、在你们的朗读里,我听出了小女孩深深地渴望。这个圣诞节,如果能得到一个洋娃娃,她一定会欣喜万分。后来,她真的如愿以偿了,知道是谁帮助她吗?
三、感悟“陌生”
1、金吉娅是谁呀?她的好朋友吗?不是,你是从课文哪个词语知道的?板书:陌生,什么意思?(不熟悉)金吉娅不熟悉小女孩的哪些事情呢?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2、出示: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去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从这段话中,你又捕捉到了哪些信息?评:你们真是一些特别会读书的孩子!从你们的理解中,我感受到金吉娅和小女孩真的是陌生的。可正是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女孩,金吉娅都能送她洋娃娃,帮助她如愿以偿。这个圣诞节,她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
3、是呀,洋娃娃里传递的还有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板书)
4、就让我们用声音来表达对这份善良的赞赏。出示: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送给这个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还送给她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四、理解“并不宽裕”
1、金吉娅能把洋娃娃送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女孩,那她一定很富有吧?不是,你从课文哪几个小节知道?同桌合作读1—2小节,圈一圈哪些词语能看出金吉娅不富有?
2、“并不宽裕”什么意思?就是不富有,家里条件不好,还有哪些字眼能看出金吉娅的家里并不宽裕?
3、评:你真了不起!能从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一百美元、五个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礼物这几个平常的数字中感悟到金吉娅家庭的贫困。
4、可正是这个自已也不宽裕的金吉娅,却能送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女孩洋娃娃,帮助她如愿以偿。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送去我们对这份爱心的感动!出示: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送给这个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还送给她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五、升华朗读
出示:我()极了,紧紧地拥抱着紧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1、面对金吉娅的举动,如果你是她妈妈,此时,你会是什么心情?带上你的感受,读——
2、作为金吉娅的哥哥,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把你的感情送到句子中,读——
3、假如你是她的姐姐呢?也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出示: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1、这个圣诞节,妈妈比以往任何一个圣诞节都要激动,因为——
2、这个圣诞节,哥哥、姐姐们比以往任何一个圣诞节都要过得有意义,因为——
六、小结
一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用她最朴实的行为告诉我们,只有扎根在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土壤里,这棵给予树才会长得更加枝繁叶茂!才会把更多的快乐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七、小练笔
当圣诞的钟声敲响,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激动极了,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你们能给予他们帮助吗?你们也是有爱心的孩子!如果你还能用上黑板上的“如愿以偿、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等一些词语,老师可以给你加分。
八、总结提升
从你们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永远愉快地多给予别人,远比向别人索取更快乐!(出示)
那给予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诗歌接力。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3
开场白:
语文是什么?是一笔好字,是庞中华;是一张铁嘴,是晏婴;是秦汉明月,是先秦诸子;是历史的见证,是司马迁;是壮美的山河,是李白;是为百姓的同情,是杜甫;是爱国的情怀,是岳飞;是开阔的胸怀,是苏轼;是田园的闲逸,是陶渊明;是对社会的解剖,是曹雪芹——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指物作诗立就;是下笔如有神;是满肚子的名篇佳作。
语,语言,说话。像墨子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像孔明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像魏书生演讲妙语连珠;像周总理谈判机智幽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进什么场合发什么言,话一出口如春风拂面,如隆冬的炉火,如炎夏的清泉。
文,文章,文采。他是比喻迭起的《离骚》;是气势如虹的汉赋;是凝炼隽永的唐诗宋词;是琅琅上口、词彩句丽的散文;是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四大名著。
多读胸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读得多才能写得好,写是读的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写真事、描真景、抒真情,写下丰富多彩的生活,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使文章情文并茂。
爱好语文吧!同学们!他能使你脑满诗书,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笔下生彩。
讲笑话故事
师:板书:别字父子
讲:从前有个叫季康子的土财主,它是不了几个字却要故作斯文,满口“之乎者也”。他有个儿子名叫日叟,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少爷。这父子俩经常读别字,闹出许多笑话,人们趁他们为“别字父子”。
有一次儿子奉命出外做生意,走到一个地方,突然遇到大雨,他没有带伞,浇成了落汤鸡。日叟只好写了一封信给他父亲,信是这样写的:
“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都有命(伞),就我无命(伞),有命(伞)块带命(伞)来,无命(伞)则带钱来买命(伞),儿字。”(学生大笑)
信送到家时,正碰上季康子大宴宾客,他拿过信一看,顿时气的脸色铁青,原来,信上写着:“李(季)麻(康)子大人收”。(学生又大笑,有人笑得前俯后仰)再看内容,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马上提起笔来,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信上写道:“四(日)嫂(叟):(又大笑)你会马(写)责马(写)之,不马(写)则熊(罢)乎,堂上有容(客)哉,差(羞)死我也!父字。”
学生:哈哈哈哈……
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生:说明不读书不识字会闹出笑话。
师:说得好!
师:板书:白字县官
讲:从前有位白字县官,审讯一名叫冉佳俊的人。冉佳俊一上堂,先管就叫他的名字:“再往后”。冉一听,就往后退了两步。县官一看冉没吱声,气的双目圆睁,猛拍惊堂木,高声叫道:“再往后!”这是冉的脊背快贴到墙了,才说:“再往后就是墙了。”县官说:“我叫你的名字呢。”冉接着说:“老爷,我的名字不叫再往后,叫冉佳俊”。这时,县官的脸红了半截,蛮不讲理地说:“俊什么俊,看你长的一脸麻子!”
(在笑声中师问: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教益?
生:要多读书,有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否则会出笑话,会丢人。
师:板书:本本先生
讲:从前,有个遇事爱搬书本的教书先生。一次,有人死了岳母,请他写篇祭文。先生搬出《祭文大全》,边照抄一篇给那人,那人一看,祭文是祭岳父的,便很生气地问道:“我死了岳母,你怎么写了篇祭岳父的给我呀!”教书先生便用手指头戳着书,理直气壮地说:“这本本上写得清楚明白,不会有错,那一定是你家的人死错了!”
(学生说读死书的坏处)
师:板书:我不敢娶
讲:清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李某,不学无术却一心想升官发财。有一次,他去参加乡试,憋了半天也没写出一个字,眼看终场时间就要到了,他灵机一动,便再字上写了:“我是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戚”。可是,“戚”字不会写,只好借用“妻”来代替。他想: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准能考中。
谁知,翔实的主考官元不徇私情,他看了李某的试卷,啼笑皆非,便信手在“我是李鸿章大人的亲妻”后,又加上了几个字:“所以,我不敢娶(取)你”。
(一)谜语故事
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他的好友王吉甫经常在一起探诗论文。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做也睡不着,做了一挑子米,‘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略一思索,便猜中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也用谜语的形式答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更出脊梁骨,便使你的谜。”
王安石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猜对了!”请问,谜底是什么?
学生猜。聪明的学生很开就猜出来了。(日)
(二)三媳妇回娘家
从前,有一个老头,他家有三个儿媳妇。每次媳妇们嚷嚷要回娘家,他都发愁,因为二媳妇们一走,家务事就没人料理了。所以,他总想办法来阻止他们回娘家。有一次,新年到了,媳妇们照例要回娘家了,并且还要住几天。老头子没理由不让他们回娘家,于是就想了一条妙计。他对儿媳妇们说:“你们要回娘家可以,不过,得替我班三件事。谁能办得了,谁就回去;颁布了就别想走”媳妇们说:“什么事?您快说”。老头儿说:“第一,给我煮一碗‘永远煮不熟’的菜;第二,回去后,给我带上“骨包肉”和“肉包骨”来;第三,路过‘人从屋顶过,水在屋下流’那村庄时,到我那姓‘西北风’的表弟那里,把我留在他那里的‘包火筒’、‘招风纸’拿来。“大媳妇和儿媳妇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是怎么一回事。可是聪明的三媳妇却说:“我可以办到”。她马上到厨房里住了一碗生菜(一种青菜),双手端出来放在老头儿面前说:“这就是永远煮不熟的菜”。并说:“那两件事,我从娘家回来后准替您办好。”老头儿只得让他回娘家了。
让学生猜这三件事三媳妇是怎么完成的?一个学生很快说出第一件事:煮的是一碗生菜。第二件事思考了一会儿有人说出来了:肉包骨是红枣,骨包肉是核桃。也有人说骨包肉是鸡蛋。我说:都对。你们很聪明。第三件事,他们讨论了一会儿,还是猜出来了大桥村、灯笼、扇子。表弟的姓想不出来,我点的,“冷”
(三)猜字谜
(1)两口坐在狗头上(哭)(2)牛的头,土的尾,猜不着,别多嘴。(先)
(3)一对明月,完整无缺,落在山下,四分五裂。(崩)
(4)四面不透风,一人在当中,若是猜囚字,其实没猜中。(因)
(5)两个幼童去砍柴,没有力气砍不来,归家又怕人笑话,躲在山中不出来(幽)
(6)写时口要合,读他口张开,平时不露面,你笑她准来。(哈)
解缙的对联故事
反唇相讥老财主
又一次解缙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财主,这个老财主略知一点文墨,久闻解缙山做对联,故意拦住解缙的去路。解缙很生气,老财主就奚落解缙:“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应声答道:“大鹏展翅恨天底”。老财主见解缙穿绿,又出上联:“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老财主着红袍,随口反唇相讥:“落汤螃蟹着红袍”。老财主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让大臣当众出丑
解缙尊敬长辈,虚心好学,很年轻就当上了朝廷的大学士。他性格刚直,不会溜须拍马,有些巨滑的昏官都忌恨他。在一次宴会上,由各大臣用对对子对他搞突然袭击:“二猿断木山中,小猴子竟敢对锯(句)?”解缙脱口对答:“一马陷足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在座的人们听了都偷着发笑,那位大臣当众出了丑,弄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四)接歇后语
(1)猪鼻子上插大葱——(2)千里送鹅毛——
(3)秋后的蚂蚱——(4)孔夫子搬家——
(5)棺材头上放鞭炮——(6)老鼠爬进书箱里——
(7)东吴招亲——(8)三顾茅庐——
(9)张飞穿针——(10)徐庶进曹营——
(11)刘备请诸葛——(12)刘备借荆州——
(13)刘备摔阿斗——(14)司马昭之心——
(15)唐僧西天取经——(16)孙悟空大闹天空——
(17)猪八戒吃人生果——(18)孙大圣听见紧箍咒——
(19)孙悟空的眼睛——(20)猪八戒做梦娶媳妇——
很可惜歇后语没猜几个就下课了。
这一节课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语文兴趣呢?等到看学生的日记时,我心中就有底了。请看学生日记:
语文,我们时刻都在接触着,在学习着,可以说在出生就开始学语文。但是,进入初中后,我觉得我的语文学习又上了一个台阶。因为在这一本本课本中,我感受到了更多的美好。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寻找“成长的足迹”;感受“情感的涟漪”;沐浴“科学的星光”;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品味“语言的魅力”。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有了更多的“说”。我们常常“对话”。我们与课文的人物对话;与作者们对话;甚至与许许多多的英雄们对话。同时,我们有了更多的“看”,我们四处观望,我们眺望“大海”,感到那宽阔的美,感到了海洋带给人类的忧思;我们瞻仰“丰碑”,感到树立这一座座丰碑的艰辛,也感到了我们肩负的责任;我们“遥望星空”,感到星星闪烁的光芒,真想去探索那天空中的奥秘。
我们是迎着“校园风”,哼着“四季歌”,怀着“山水情”在学习语文,你说,语文学习不美好吗?
在语文学习中,是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是冰心的“纸船”,让我们承受到了母爱的温馨;泰戈尔让我们“不记得母亲”,但永远记得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是巴金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们向理想迈进;普希金说:人生的奋斗方向是——敢与风浪搏斗;雨果说:要忠于职守,要履行做人之道;鲁迅告诉我们:童年是那样的欢乐;叶圣陶告诉我:写作的三个要点——联想丰富、抓住特点、善于观察;同样,叶文玲也告诉了我们写作的三个方法——要别出心裁、要有真情实感,广泛阅读做基础。
看吧!在语文学习中,能与高尚的人对话,能与名作家交流,更重要的是能丰富自己头脑,难道语文学习不美好吗?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能了解到这么多的知识,能体味到这么多的乐趣,能感受到这么多的美好,我真心地说一句——语文学习真美好!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3)积累语言。
方法与能力
(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拟人等说明方法。
(4)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情感与思想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鲸》这篇课文,初步认识了说明文。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松鼠》
板书课题:松鼠
二、学习课文,朗读课文后思考如下问题:
1、运用学习《鲸》一课时所学到的方法回答: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些特征?它与《鲸》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教学提示与参考:要求学生先弄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然后看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最后再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回答的准确而完整,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来回答,以大家的智慧来把这个问题回答准确和完整即可。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生活习性。
写作方法相异之处略,让学生自由分析、表达。
2、松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提示与参考:让学生从文中找了相关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清秀”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把松鼠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②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河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现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天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三、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试比较一下《鲸》与《松鼠》在写作上的异同。
教学提示与参考:要求学生结合两篇文章的实际作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一点并且合理既可。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四、前面我们讲过,说明文一般是不表达作者情感的,而这篇文章例外,由于他是文艺性的说明文,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特殊情感,你们能分析一下吗?
教学提示与参考:其实,这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给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可结合第二个问题和课文中的一些蕴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回答即可。
文章表达了作者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从中也流露出了作者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外形特征: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性格特征:驯良(活动的时间——夜晚(不搔扰人类)
松鼠 (活动的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喜爱) 行为特征:乖巧 (智慧 警觉 聪明 轻快 有感情)
素质特征:聪明、勤快(选址、建造、居住、窝口
生活习性:胎生 洁??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数不清、飘落、半空”等词语。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请大家看一幅图,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图片白云)它已经成为一个妈妈了,那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呀?云妈妈。云妈妈有一个特别爱唱歌的孩子,你听!这会儿他又在唱歌了,“滴答、滴答──”,你知道它是谁吗?
我请小朋友来叫一叫它。(指名叫)雨点儿,刚才小朋友给它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雨点儿”如果你美美地叫它一声,它就会跑出来跟我们见面呢!谁能大胆的站出来,叫一叫这个好听的名字注意儿化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接下来我们就来比比谁能干?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自由拼读组词。请你打开课本,自己来完成。完成的小朋友请你坐端正了,雨点儿乐于和你交朋友。(奖励雨点)
2、你们都自己学习过了本课的生字,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呢?生字宝宝要来考考你了。你认识了谁?
3、都挺不错的。我摘掉了它们的帽子,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还认识吗?(去拼音,开火车读字)
4、看看小朋友的反应怎样?
三、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1、小朋友们真棒,生字宝宝都认识了,读得很不错,那下面这段话你也能读得这么棒吗?
2、我们先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再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数不清”:雨点很多,谁愿意上来画画这些可爱的雨点儿啊?指名上台画,在请同学上台画。
理解“飘落”: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吗?拿出鸡毛、纸片演示,来理解飘落的含义。体会慢、轻的感受。自己读读这个词。
扩展:除了雨点儿是数不清的,还有什么东西也像雨点儿一样数不清?
3、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要是你就是雨点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看图指名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雨点儿们说了什么悄悄话。(出示三个自然段)一起读,自己读,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听,然后请你说说你听了它们的对话,知道了什么?
(板书:小雨点儿 有花有草 大雨点儿 没有花没有草)
采用同桌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朗读感悟。学生上台表演的时候请他们说说感受。
4、我们先跟着小雨点儿去它去的地方。(出示图)你们看到什么了?(出示句子)请小朋友自己读读书上怎么说的。
5、接下来,再去大雨点儿去的地方,你先想象一下那会是个怎样的地方?有了大雨点儿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出示句子)用朗读来表达其中的美。
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雨后的景色多美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6、如果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能清楚响亮地送给雨点儿一句话吗?你最想对雨点儿说什么?
7、结尾:我们要好好地感谢雨点儿。让我们真心地对雨点儿说声:“雨点儿,谢谢你!”把我们对雨点儿的喜爱用朗读来表达,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方”
指导书写“方”字。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6
一、 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揭示话题。
2. 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 指名读本词说话要求。
4. 师小结归纳要求:
① 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
② 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
③ 当众演一演。
二、 指导。
1. 联系生活经验,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
2. 指名读。
3. 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
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
三要说好应变的话。
4. 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
5. 指名说。
6. 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
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
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三、 练习。
1. 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上台表演。
3. 学生评价,指出不足。
4. 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 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
2、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4、读课文时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二、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图画
3、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课文生字,和课文主旨。
五、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风这种抽象物质。
六、教学过程:
1、通过猜谜语引入课题: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先猜出来。
看不见,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
小草见它弯腰。
云儿见它忙让路,
柳树见它把手招。
谁猜出来了,把谜底写在黑板上。
2、让学生用风写词语,如:台风、春风、寒风、狂风、龙卷风、暴风雨等。
3、写下板书画风。
4、教会本课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
5、找学生分段读课文
6、画出课文中三个小朋友怎么画风的。
7、出示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头像,鼓励学生也要学习他们画风的创意。
8、揭示主旨:本文通过写风赞扬了三个画风孩子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也教育我们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七、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去画一幅有关风的画,找一些有关风的词语。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二、一分钟记字游戏
1、老师出示课文生字词的课件:闹钟、丁零、哈欠、迟到、决定、后悔、叹气
2、学生看屏幕,用一分钟时间快速记生字。
3、指名学生说说,一分钟内自己记住了几个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4、重复做识字游戏,让学生尽量记住全部的生字。老师注意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件动画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3、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人读,一人纠错。
4、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四、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集体讨论:读完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写元远非常后悔?元元开始是怎样想的?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3)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4)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元红着脸,低着头,做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5)元非常后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读文
1、播放动画,学生配读相应的段落。
2、找出描述课文插图的段落,并有感情地朗读,集体讨论:读了课文懂的了什么?
二、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课件出示“找找说说”内容。
2、指名学生按学习伙伴的提示组字、组词。贴在黑板上。
3、让学生在书中找找本课的生字,还有哪些没贴到黑板上的,补充,同时理解意思。
4、摘词语比赛: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摘词语说句子,交流好的句子。
三、自主写字
1、学生观察要写的字,然后教师指名说说写这八个字要注意什么?
2、指名在黑板上试写“欠、包、钟”,其他同学在书上临写。
3、师生点评。
四、拓展活动
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按照自己的想法,续编故事,把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想得好,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