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教学设计最新6篇

时间:2022-12-26 作者:Monody 教学计划

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老师们都需要制定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将教学重点做好突出,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a版教学设计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a版教学设计最新6篇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1

一、初知荷兰,导入解题,激发朗读课文的兴趣

1、导语: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精彩的朗诵,你们的朗诵似乎又让我看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来到了甲天下的桂林,感受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情画意;更是被金华双龙洞的神奇所迷惑,又被七月天上的春景所陶醉……

作为回报,我带大家飞越重洋,直达位于欧洲的荷兰,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请欣赏: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师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

(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特点)

3、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4、是的:

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所说的都是荷兰的特点。但是有人却认为,这都不是真正的荷兰,他认为真正的荷兰国是一个──板书课题,齐读。

5、什么叫牧场?

(放养牲畜的地方。告诉你们一点课外知识:甲骨文中的牧字就是作人们放手持鞭子牧放牛羊的形象)

6、荷兰为什么又能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感悟体验,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随机教学2~4自然段。

牛:

⑴学生读到有关牛的内容,随即引导学生读另外的相关内容。

(在这一段里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的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牛?有牛犊还有其它牛吗?……)

⑵随机出示:“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无比尊严。”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还觉得眼前的仅仅是一群牛吗?你想到了什么?

朗读:你愿意读“正在思考”的牛这一句吗?你能读“像贵夫人”的牛这一句吗?谁能当上牛群中无比尊严的家长呢?

⑶师小结:

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年,难怪,作者写到──出示: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⑷师:

碧绿的草原上全是黑白两色的牛!我想这样来形容:

板书:碧绿草原牛谁来帮老师接着往下说?

马:

⑴学生读到马的相关内容。随即问:这是一群( )的骏马?

读完一句引导再读写马的相关内容:写马的还有吗?

①膘肥体壮──我们班有没有称得上膘肥体壮的同学?注意理解膘肥体壮:肥壮结实,与肥胖的意思不一样。这是一个表扬人的词语,一般可以用在看上去很强壮的人的身上。男孩子,你们愿意成为很强壮的男子汉吗?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如读不好,可以提示:怎么?一个一个都变成体虚瘦弱的了?再来!

②自由──写马自由的语句还有吗?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也愿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去享受无人能挡的自由,体会拥有一切的公爵般的尊贵!你想不想来体验一番?指名读。

⑵师:成群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拥有绝对的自由。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地想写下:骏马飞驰任(生填)

猪、羊、鸡:

学生读到相关内容,随机板书,并展开:

羊──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完全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态。有一个字来形容羊,板书:羊闲

猪──“赞许”是什么意思?如果猪会说话,它会对谁怎样加以赞许呢?如果也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猪的这种神态,你会选择什么呢?拟板书:猪乐

鸡──连平日里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显得非常──板书:鸡安闲。

2、读着这些内容,想象着──生齐读黑板上的三句话:

你同意将荷兰称之为牧场之国吗?那么,当夜晚来临,牲畜要归圈了(板书:牲畜归圈),牧场之国又呈现出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呢?

指名读第5自然段。

⑴请问,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静)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指句读。

重点读: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⑵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这样的夜晚,板书:夜你来给个词。

三、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这就是牧场之国,这就是作者眼里真正的荷兰。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完课文,我完全同意这真的是个牧场之国。却对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这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持有疑意。这句话,文中出了几次?2、3、4、5自然段各一次。

难道说,以郁金香而闻名的“花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难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而运河纵横交错的“水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3、交流:

鼓励学生独到的见解。师引导:作者不是否认“花之国”、“水之国”是真正的荷兰。他是通过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叹。这份喜爱与赞叹,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而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赞叹情象又各不相同。他分别赞叹了──齐读黑板上的四句。

4、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师生合作:

师:在牧场之国,碧绿草原牛成群。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在牧场之国,骏马飞驰任自由。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在牧场之国,羊闲猪乐鸡安闲。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在牧场之国,牲畜归圈夜悠悠。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被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下课!

一个作业:在课文中,至少选择5个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2

教学要求:

1.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了解本课新学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词句段运用中扩大见识、开阔视野。

4.在背诵中积累,增长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2.加深对偏旁相同的生字的理解。

3.学习abb式词语,根据词语写句子。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照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偏旁相同的生字词语:蝌蚪、飞蛾、螃蟹……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学生。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2.老师点评。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偏旁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三、导入。

1.课件播放abb式词语。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让学生思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面的词语。

4.指名读。

四、引导学生。

1.生自由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2.师指名讲述。

3.老师点评。

4.齐读巩固。

五、扩展知识。

1.课件展示句子开头,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段话。

2.老师点名,根据开头说一段话。

3.老师点评。

六、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教学重难点:

本次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特地把带有“虫”和“鱼”的生字的动物图片放出来给同学们看,让他们自己说说这些图片都有哪些动物,同桌间互相交流,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快乐。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浏览课文,用四要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个故事刻画了打电话的人( )特点。

3、交流讨论:

这段相声的语言艺术有什么特点?

4、分小组合作表演这段相声。

二、练习提纲

选择话题,自创一个相声段子。

1、甲没有太高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仅就“海马”一词就闹出了一连串笑话。

2、两个小朋友常在一块儿比吹牛,谁也不服气,这不,他们又吹上了。

3、小明是个很幽默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一、模拟表演打电话,让学生明白说话要讲语言艺术,要简练、得体、明白

二、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长安街一人打电话约朋友看戏用了两个多小时,耽误了他人,也错过了看戏的时间(说话啰嗦,无社会公德)

三、学生选读喜欢的相声片断,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以说、学、逗、唱为主,通俗易懂,如话家常。

2、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

四、指导学生分组表演这段相声

1、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2、推荐两人上台表演《打电话》。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5

一:《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继朱自清的《春》之后的第二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老舍细致观察济南的冬景,把心中对济南冬景的喜爱以及对自然山河的赞赏之情通过笔墨描绘出来,创作出这么一篇优美的散文。本课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大自然。通过反复朗读本课文,在学习《春》之后继续加强朗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加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认识,阅读更多的文章来加深体会文中细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写景抒情的文学创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在上一节课了解了文学作品中自然的描写,赏析了优美的语言,发挥想象,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点学习了比喻对文学语言的润色功能,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理解文学语言的思维能力。对于朗读方面仍需加强学习,体会文中感情。

四:教学目标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喜爱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笔下冬日里带有温情的济南山水,发挥想象,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喜爱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笔下冬日里带有温情的济南山水,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难点:

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想象文中描绘出的景观,体会文学作品的语言对空间的塑造以及传达情感的魅力。

七:教学时间

40min

八:教学设计

立足点:“看”(顺着老舍先生的目光,在想象的世界里观览冬日里的济南。)

导入:5min

冬天的电影场景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顺着老舍先生的目光,一起认识冬天里的济南,在想象的世界里观览冬日里的济南。

检查预习:5min

借助注释,了解作者背景。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词,读三遍。(基础巩固)

朗读技巧学习:10min

跟着录音,低声跟读,注意感情起伏,重音及停连。(初步感知作者细腻文笔及对济南,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一:5min+12min

顺着老舍先生的眼光,你看到了什么自然美景?各自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把你在文中看到的地名、自然景观在文中用笔画出来,五分钟之后请同学来分享所得,用自己的话简单描叙出来。(鼓励积极发言,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理清文章层次: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总体感受、济南的小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山以及冬日里的水)

课堂总结:3min

了解作者背景生平等、字词巩固、朗读初步学习以及对文章层次的梳理。

九: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一遍,朗读第三段三遍。

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的句子,试着思考一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语文a版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语文百花园,这里有有趣的汉字,春天的古诗,迷人的葡萄沟,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当一位绿色小卫士,开展绿色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们愿意与我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吗?

二、畅游语海,体验趣味

(一)汉字真有趣yàn(吞咽)

1、出示第一个多音字:咽

yè(呜咽)

自己读一读这个字及其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体会在我们的汉字中,有一部分字一字多音,读音不同,导致它的意思也不一样,让学生体会到多音字的有趣)

2、像这样的汉字在我们的汉字中还有很多,例如,种、恶、干(依次出示这三个字的读音)

3、自己读一读,在书中的括号中根据不同的读音组出词语。

4、引导交流评议,订正错误。

5、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音组出更多的词语,并互相评价,纠正错误。

例如:种:zhònɡ种地、种植、种花、耕种zhǒnɡ种类、种子、播种、选种

6、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引导学生进行多音字的拓展复习,对以前学习过的多音字进行复习总结。

(二)仿照例子,改写句子。

1、教师引入:在我们的汉语中,不光汉字有这么多的趣味,就连句子也很有意思。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例: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海鸥的羽毛。

海鸥的羽毛被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

2、学生读句子后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大风刮断了树枝。

4、补充练习。

(1)春风吹绿了小草。

(2)妈妈做好了晚饭。

三、读背古诗,积少成多。

1、自由读古诗,认识字词,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解决。

2、充分朗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对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及时进行纠正。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描写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山野遍绿,杜鹃声声,细雨蒙蒙。第三句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最后一句集中写了农家紧张的劳动。全诗大意是:山野里到处绿油油的,涨满的河水映着天光,白茫茫的一片,杜鹃声声啼叫,细雨像雾一样;乡村的四月已经进入农忙时节,闲人很少,农妇刚采罢桑叶,又去插秧种田。

4、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熟读成诵。

5、学生试着根据诗意画一幅雨中采桑插秧的图画,全班交流展示。

四、阅读短文,提高能力。

1、自由读短文,不会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你通过自己读书认识了哪些字,理解了哪些词语。

3、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4、自由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课文中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5、自由练习朗读,读出作者对葡萄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开展朗读比赛,读出自己的感情。

7、把课文中好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自己的采蜜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