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都养成了定期写教学设计的好习惯,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876加几教学设计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876加几教学设计篇1
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今天我要教学的课文是《桂花雨》,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情感丰富而真挚。所以在这节课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对家乡那份特殊的爱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学生齐读课题。
1、(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桂花的外表是怎样的?
2、可就是这并不起眼的桂花却让琦君最为喜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用几个字眼就来概括。
3、学生交流,师小结:
板书:香
乐
1、细细读读全文,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
(1)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体会浸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衣服浸在水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小结:一个简单的字眼都被琦君如此巧妙的运用,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设疑:桂花是在金秋飘香的,但为什么在这个村庄里全年都有呢?
a、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然后说一说
b、师小结:那浓浓的桂花茶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流芳,这桂花香久久不散,这桂花香了四季,香了人们的生活。
c、让我们一起吟诵: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过度:在竞收桂子期间谁最快乐?
1、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
2、体会第一句。抓住缠
作者说摇桂花对她来说是件大事,于是,他总是缠着母亲去问。从缠子,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想象他当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和小伙伴们演一演。
3、学习摇桂花的乐。
过渡:终于盼到摇桂花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
(1)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乐在哪呢?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儿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特别起劲:帮着铺、帮着抱、使劲摇;高兴地喊起来了)
相机指导朗读:
读出摇桂花的乐。
师配乐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你就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
这桂花雨一定淋着你了吧,…读好这一句
(2)整体读这一段: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着摇花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读好这些动作、语言,读出自己的快乐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多美,多有趣的桂花雨啊,老师仿看到了那点点桂花雨如同调皮、可爱的孩子扑入我的怀抱,亲吻我的脸。多快乐呀。一起吟诵: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四、思乡情浓
1、过渡:多少年过去了,琦君离开了故土到了外地,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带子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却常说:
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读一读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
(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
4、师适时小结并板书:这浓浓的思乡情哟,时时刻刻在我与母亲的心头萦绕,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板书:思乡情
5、是呀,再甜不如家乡水,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如家乡情,让我们一起吟诵:父亲的诗
1、吟诵思乡的古诗,如李白、王维
2、推荐《乡愁》,师配乐朗
人教版876加几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初步理解把字句、被字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亲情。
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认识本课14个生字,写好带有走之耳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感受王二小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王二小肖像、纪念碑等),课外补充材料。
学生:
收集有关王二小和其他抗日小英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年有几岁了?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比我们大四、五岁的哥哥,他就是王二小。
(板书课题,学生看老师端端正正地写课题。)
2、让我们亲切地叫他一声吧。
(学生齐读课题)
为了牢牢记住这个名字让我们也端端正正地写一写吧。
(学生端正地在课后田字格上面写“王二小”三个字)
3、(多媒体课件出示王二小肖像图片)。
质疑:
现在你想了解王二小什么?
预设:
⑴王二小是什么人?师随机解答,王二小是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人。他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儿童团员,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⑵课文讲了王二小什么事?
……
二、看图说图,整体感知。
1、出示四幅图。
(第四幅图“王二小牺牲,敌人被消灭”教师补充)
导语:
看了图,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吗?
( 学生整体观察这四幅图,简单说说四幅图的大概内容。)
导语:
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赶快读一读,看看我们说得一样吗?
2、学生自由对照图找课文内容,把课文读通。
请同学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⑴遇到有不会读或难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正确,也可以请教边同桌或老师。
⑵在自然段前标序号
教师补充:
遇到不懂的地方用“ ?”注出来。
3、释疑,理解词语。
结合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结合实际重点解决下列词语
埋伏圈:
埋伏指什么?埋伏圈指什么?
(分解词语理解)
扫荡:
让学生观看敌人扫荡的录象片段,学生归纳敌人扫荡是怎样的?
(观看录象理解)
顺从:
你能给他换个词吗?
(换词理解)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下面哪位同学来展示自己通顺流利的朗读。)
结合朗读及时正音:
助、哨、杀、顺、冲都是翘舌音;
枪、英、雄、冲、荡都是后鼻音,特别是“英”容易读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
1、请小朋友马上合上书本,出示第一幅图,谁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说说王二小在干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图边出示第一段内容。)
看图理解“放哨”。
2、理解重点句“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八路军放哨”。
⑴“常常”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⑵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重在看图王二小的神情和角色扮演朗读)
⑶指导用“一边……一边……”说话。
四、巧记字形,指导书写。
1、我会记。
刚才生字宝宝在自己的家里我们都认识,现在他们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本课新词:
帮助放哨杀害顺从冲下来枪声英雄扫荡
⑴开火车读。
⑵小组内交流金点子识记方法:
生字用醒目的颜色体现。
⑶金点子大家分享: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例如:
引导编儿歌:穴字头,犬字底,突字记心里。
两点水,中字边,冲字记心间。
根据偏旁记:“枪”是木头做的。
联系课外识字记:“英雄”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
2、我会写。
⑴出示田字格“边、这、进、道”四个字。请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⑵你怎么区分这四个字呢?
⑶你认为书写这几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⑷教师板书,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写好走之耳。(走之耳三笔写成;点不要和下面的横粘在一起;横折折撇要向下方稍斜一点;捺是平捺,不要写太斜,尾部不能上翘。)
⑸学生描红,提示注意笔顺。
⑹展示学生书写,集体评价。
第二课时
一、情境引入,铺垫情感。
1、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2、(多媒体定格第一段图文)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放哨。让我们在一起齐读第一段。
3、(出示王二小被杀害的图片)
你看到了王二小怎样了?
(知道说话)
4、(出示第一幅插图和王二小纪念碑。)
王二小就这样一边放牛,一边放哨,结果被敌人杀害。后来人们在他牺牲的地方为他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如果让你在这块碑上写几个字,你打算写什么呢?
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王二小,认识英雄王二小。
二、自主感悟,激发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该在碑上写什么字比较合适,把你认为重要的多读几遍。
2、同桌伙伴交流,划出重点句段多读。
3、学生交流,读读文章的句子,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预设:学生会说的重点词:勇敢、或机智、聪明、不怕死等随机深入研读下列句子。
⑴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①他愿不愿意给敌人带路?为什么?
②这时王二小心里在想什么?
③改写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朗读句子比较把字句,被字句。
⑵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①给句子换个说法
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
王二小被……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感受敌人的凶残。
②深入感受敌人的凶残。
引导观察图画:
敌人的带着刺刀的枪。(又尖又亮)敌人的表情(咬着牙,张着嘴,竖着眉毛要吃人的样子。)
结合上面理解,指导朗读好课文第二段。
想想敌人知道上当了会怎么对待他?
(学生自由交流)
③情感激发。
教师导语:
(配乐)是呀,当敌人知道上当了,发疯一样用带着刺刀的枪先砍掉了二小右手五个手指,又把刺刀扎进了只有十二岁的二小的身体,将它挑到山坡上,重重地摔下去,王二小摔在了一块大石头上,鲜??
染红大石头,染红了周围的小草,染红了蓝蓝的天空。
(学生齐读第四段。)
师:“冲啊。为王二小报仇!”
(学生齐读第五段)
(为了给王二小报仇)
出示句子:
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学生改句子
八路军把……
三、整体回归,升华情感。
1、导语
王二小的牺牲,带来了战斗的胜利,乡亲们的安全。
八路军战士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微笑地闭着双眼,再也听不见了。这时,乡亲们在哭泣,二小的牛儿在哭泣,风儿在哭泣,小草在哭泣。我们的王二小却躺在这块冰冷的大石头上。
(放歌曲和多媒体二小牺牲画面)
让我们起立,用朗读表达我们的小英雄的崇敬,用朗读感谢千千万万向王二小这样的小英雄,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生起立齐读全文)
2、你还知道哪些像王二小这样的小英雄
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交流。
四、拓展延伸,抒发情感。(任选二题)
1、创造性复述课文。(加入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
2、阅读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观看有关影片。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板书设计:
23 ( 英雄)王二小
机智
聪明
勇敢
……
人教版876加几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通过赏读人物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明的个性特征。
2、欣赏这篇小说的独特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朴的人情美。
教学重难点
掌握人物的个性特征,学习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及设想
1、诵读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做背诵要求,使学生领悟小说语言的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京东北运河畔,朴实的民风孕育了朴实的人。他们重情重义,爽朗豪放,在他们身上,有着中国农民的人情美。在充满了浓浓乡土气息的语言描写中,他们—小男孩,何满子,爷爷何大学问,奶奶一丈青,是那样的鲜活灵动!看哪,他们正向我们走来。
二、预习检查
1、作者及题解: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中年,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孔梨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
2、背景资料: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50年,曾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代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篇小说共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多情重义,除奸助良,扶贫济困的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了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的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和掌握词语的意思:
⑴听写生字:
烟囱(cōng)梆他(bāng)纤夫(qiàn)腌臜(ā zā)捯气(dáo)唿哨(hū)拗不过(niù)隐匿(nì)勒令(lè)戏谑(xuè)荣膺(yīng)断壁残垣(yuán)蓬蒿(hāo)作揖(yī)礼聘(pìn)嘬着嘴唇(zuō)剜肉(wān)捎马子(shào)
⑵解词:
荣膺隐匿一气呵成如坐针毡影影绰绰望眼欲穿两肋插刀妙手回春天伦之乐
四、研读课文,探究赏析
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老师适当给以点拨和评价。
1、想一想,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爷爷为什么号称“何大学问”?
2、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3、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4、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五、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飞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六、积累迁移
小说通过对景物和风情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同时也塑造了多情多义,爽朗豪放的中国农民形象,读了之后,相信你一定感慨良多。可就自己的爱好和感想来写一篇读后感。
人教版876加几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⑴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⑶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⑷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⑸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⑹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3、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6、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③、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⑤、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教学设计
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⑴、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⑵、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⑶、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⑷、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②、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⑴、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⑵、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⑶、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人教版876加几教学设计篇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students are able to summarize the general ideas of each paragraph by reading the text.
2.students can summarize the benefit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life abroad by reading again
3.students can learn about the xie lei’s character by discussion.
4.students can master some difficult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by explanation.
教学重难点
1.students are able to summarize the general ideas of each paragraph by reading the text.
2.students can summarize the benefit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life abroad by reading again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show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other countries to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including the pyramids of egypt,london bridge,sydney opera house,eiffel tower,,stonehenge,etc.
questions:
1. do you like traveling?
2. if you have chance to go abroad,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for travel?
设计意图:课堂以欣赏国外优美的风光,在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享受的`同时,激起他们对于出国旅行,学习的向往,至于最想去的国家或地方更能让他们有话可说。接着就自然地把话题引到出国旅行的好处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方面。
step 2. pre-reading
1. brainstorm some word or phrases about traveling abroad then collect them with students.
question: what should we take into account (consider) before we decide to travel abroad?
2. show some beautiful pictures of famous universities including yale university,princeton university,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cambridge,university of oxford,harvard university. then ask students a question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in a foreign country.
question: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in a foreign country?
设计意图:课堂以美丽的外国大学的风光,激起学生对外国大学的向往,接着就很自然的把话题引到国外留学上去。然后讨论国外留学的利与弊,从而引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step 3. preparations for reading
self-work before this lesson.
Ⅰ.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give one sentence to describe it.
it talks about the chinese studen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in the uk.
Ⅱ. scan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long has xie lei been in england?
2. which two types of people have helped xie lei most since she came to england?
3. why has xie lei decided to join a few university clubs?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自学,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展示答案,检查预习情况。
step 4. fast reading
task 1. skim the passage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1 a.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xie lei and her study
para.2 b. the advantages of living with a host family.
para.3 c. xie lei, a chinese girl, is studying in a foreign country--london.
para.4 d. xie lei is getting used to the western university’s way of learning.
para.5 e. the newspaper will follow xie lei’s progress in later editions.
para.6 f. the difficulties xie lei met while living in london.
para.7 g. xie lei feels much more at home in england now and is living an active
life.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总结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task 2. glance quickly through the article and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re true or false.
1.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xie lei had left her home country.
2. she has come to the england university to complete a literature qualification.
3. most foreign students must complete the preparation course before entering a course.
4. xie lei lives in student apartments with her students.
5. now, xie lei doesn’t feel much more at home in england.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根据文中信息判读正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step5. careful reading
fill in the form according to the text.
设计意图:再次阅读,学生能快速寻找有用的信息,同时使学生能了解谢蕾在国外的留学生活。
step6 group work
discussion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xie lei is? discuss with you partners and find evidence in the article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设计意图:阅读过后,让学生继续拓展思维,真对文章中谢蕾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我的任务型型教学法,锻炼学生表达自己,支持自己观点的能力。
通过讨论谢蕾的性格特点,是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增强他们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信心。
step7. some possible difficulties in reading
1. 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it in (with…..) : get along (with)/ be in a suitable relation (with)相处融洽;适应;
e.g. ⑴they work hard and fit in we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fit in with the tim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six months ago xie lei said goodbye to her family and friends in china and boarded a plane for london.六个月前,谢蕾告别了他在中国的家人和朋友,登上了前往伦敦的飞机。
although some foreign students live in student accommodation or apartments, some choose to board with english families.尽管有些外国学生住在学生宿舍或公寓里,有的还是选择寄宿在英国人家。
board n.木板,硬板
v. : get on (a bus, a train, a plane…)上(车、船、飞机等)
v. : get or supply with meals and usually lodging for payment食宿,寄宿
e.g.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客现在可以上火车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法国期间,寄宿在法国人家里。
3. it was the first time she had ever left her motherland.
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她的祖国。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 clause结构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 clause结构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________________ foreign guests.这是我第一次与外宾谈话。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________________ such a beautiful place.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地方。
4. living with host families, in which there may be other college students, gives her the chanc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new culture.
房东家也许还住着其他大学生,跟这样的人家住在一起会给她提供机会,更好地了解这个新文化。
in which there may be other college students是一句________________,修饰families。
5. xie lei told me that she feels much more at home in england now, and what had seemed very strange before now appears quite normal.
谢蕾告诉我说,现在他在英国感到自在多了。以前看是很奇怪的事,如今似乎很正常了。
feel / be at home : be comfortable as if one belongs where one is(像在家一样)舒服自在
she ________________, because she recognized familiar faces.
她感到很自在,因为他认出了熟悉的面孔。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step8.当堂巩固
task 1. multiple choice section
1. amy joined a painting group but didn’t seem to ___ ,so she left.(山东高考)
a .show off b .go up c .fit in d .come over
2. the doctor recommended that you_______ swim after eating a large meal.(浙江高考)
a. wouldn’t b. couldn’t c. needn’t d. shouldn’t
3.i began to feel in the new school when i saw some familiar faces.(山东高考)
a. at home b. at heart c. at will d. at sight
4. ________you can do what you like.
a.as long as i’ m concerned b.as far as i’ m concerned
c.as far as i’ m concerning d.as soon as i’ m concerned
5. .—it’s the second time that i ________to shanghai.
—what great changes!it’ s ten years since i______ it last time.
a.have been;left b.had been;left c.am;had left d.come;had left
6.fully ______in looking after three children at home,she no longer has time to enjoy the various activities in the club.
a.attached b.occupied c.burdened d.prepared
7. —my watch has been losing time for the past week.
—it probably requires________.
a.cleaning b.to clean c.being cleaned d.cleaned
8. bill gates has created a wonderful “window” ________people can surf the internet freely.
a.that b.which c.where d.when
task 2.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or phrases.
1. not having made full p , they put off the meeting.
2. i wouldn’t r you to go there alone.
3. she a his help in her book.
4. chance usually g________ the outcome of the game.
5. can you s for the singer who is ill?
6. a lot of care and attention is_______ (需要) in keeping the pets.
7. i’ll (草拟) a contract for you.
8. most of the bedroom is o by the big bed.
9.we eventually arrived at our holiday_______ (目的地).
10.we need a spirit of (事业心) if we are to achieve something
设计意图: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当堂运用。
step9. homework: two in a group to make a dialogue
suppose one of you is a newspaper reporter.
you want to interview xie lei about her life in england.
the following words or phrases may help you:
keep it up, get along, make progress, board, adjust to, it is the first time….get used to, as far as one is concerned, feel at home, all the best, etc.
课后习题
当堂巩固
task 1. multiple choice section
1. amy joined a painting group but didn’t seem to ___ ,so she left.(山东高考)
a .show off b .go up c .fit in d .come over
2. the doctor recommended that you_______ swim after eating a large meal.(浙江高考)
a. wouldn’t b. couldn’t c. needn’t d. shouldn’t
3.i began to feel in the new school when i saw some familiar faces.(山东高考)
a. at home b. at heart c. at will d. at sight
4. ________you can do what you like.
a.as long as i’ m concerned b.as far as i’ m concerned
c.as far as i’ m concerning d.as soon as i’ m concerned
5. .—it’s the second time that i ________to shanghai.
—what great changes!it’ s ten years since i______ it last time.
a.have been;left b.had been;left c.am;had left d.come;had left
6.fully ______in looking after three children at home,she no longer has time to enjoy the various activities in the club.
a.attached b.occupied c.burdened d.prepared
7. —my watch has been losing time for the past week.
—it probably requires________.
a.cleaning b.to clean c.being cleaned d.cleaned
8. bill gates has created a wonderful “window” ________people can surf the internet freely.
a.that b.which c.where d.when
task 2.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or phrases.
1. not having made full p , they put off the meeting.
2. i wouldn’t r you to go there alone.
3. she a his help in her book.
4. chance usually g________ the outcome of the game.
5. can you s for the singer who is ill?
6. a lot of care and attention is_______ (需要) in keeping the pets.
7. i’ll (草拟) a contract for you.
8. most of the bedroom is o by the big bed.
9.we eventually arrived at our holiday_______ (目的地).
10.we need a spirit of (事业心) if we are to achieve something
homework: two in a group to make a dialogue
suppose one of you is a newspaper reporter.
you want to interview xie lei about her life in england.
the following words or phrases may help you:
keep it up, get along, make progress, board, adjust to, it is the first time….get used to, as far as one is concerned, feel at home, all the best, etc.
人教版876加几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参考资料
1.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叶、根、树皮可入药。
2.广东省新会县郊外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其覆盖面积之广,世罕其匹;远远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鸟儿栖息其上。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
3.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人教版876加几教学设计篇7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自我教育、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
4、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
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⑴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书):读、画、体会
(师巡视,辅导)
⑵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
(学生自读后抽查)
(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惋惜的心情。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比较体会:
(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读)
(抽生读)
5、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
师板书:
爱
灰 ??
爱
列宁
男孩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学生七嘴八舌答)
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生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教读,生读。)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如果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列宁)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
(放鸟归园)
7、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师叙述12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鸟儿会回答吗)
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激励学生美滋滋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师: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生认真书写,师巡视辅导。表扬学生卓有见地的话语。
(师插话:99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是已经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爱吗)
师: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
二、阅读评价
三、领悟表达特点
四、生字识记与书写
,《灰雀》教学设计七
五、布置作业
1、写本课的生字与词语。
2、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教后小结】
情融于课文,却溢于言表,如何让学说真切地感受作者蕴涵于文中的这种情感。必须让学生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世界去走一遭。学习这一课,运用多媒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列宁和孩子,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悟、分角色品读,让情感激发情感,让心灵滋养心灵,学生读得投入,感情读效果非常好。教师语言的渲染,多媒体的吸引,把学生真正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