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学反思可以提高老师的自我指导能力,通过写教学反思,我们可以记录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篇1
前不久,参加了学校的“同川之声”课堂教学比赛,跟同年级的何老师同时上了一节《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在何老师的课上,学生在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时候,总共产生了5种不同的方法,而在我的课上,经过学生的探索只产生了两种方法。究其原因是对主题图的处理,何老师是这样来处理主题图的:
师: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生:有十箱牛奶,每箱有12瓶。
师:你怎么看出是十箱?
生:左右各5箱。
生:已经搬好了十箱,正在搬最后一箱。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十箱一共有多少瓶?
结果学生在口算12×10时产生了5种方法:①12×5=60,60×2=120。②12×1=12,12×10=120。③12×9=108,108+12=120。④12×1个10=120。⑤2×10=20,10×10=100,20+100=120。
而我是这样来处理主题图的:
师: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有十箱牛奶,每箱12瓶。
师:(出示“三年级共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够不够?”)怎样知道够不够,怎么想?
生:想十箱共有多少瓶。
学生在口算12×10时只产生了两种方法:①12×1=12,12×10=120。②10×10=100,10×2=20,100+20=120。第三种方法12×9=108,108+12=120是由我提出来的。
感悟与体会:
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却有不同的反应,这不得不使我有所想法。是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吗?回答是否定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何老师作比较,究其原因,是因为何老师对主题图的诠释更为细道,不放过图上的每一个细,最终使得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可见,教师的引导是何其重要。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而要使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对主题图的理解很重要。但是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学生的思维狭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课标》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的提问要具方向性,教师的引导要具有效性。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我对学生的引导是粗略的,而何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是细致的,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以,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钻研,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可以跳跃的平台,因为学生的思维需要搀扶。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篇2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安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步学习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时先复习已有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帮助学生知识复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从口算、估算、计算三方面让孩子算出得数。我认为竖式是乘法的一种计算方法,对其他方法也不可忽视。在估算时,基本上所有的估算方法都出现了。我设计的问题“说出准确值的范围”难度相当大,目的是可以帮助验算准确值,还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孩子探究算出准确值的方法,孩子想出的方法出乎我和听课老师的意料,有的方法和估算相结合,有的用了拆分法,口算法,笔算法……,让大家体会到了算法多样性。当然我们这节课的重点还是笔算过程,说出先算……,再算……,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在45×123计算时不妨列123×45的竖式,对计算技巧进行了指导。但是因时间关系,只做了小结没有进行巩固练习,就直接当堂检测了,导致成绩不是很理想。在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许多的问题。主要是计算能力不过关,还有第一课时,学生还没掌握内化为自己的技能等原因。在今后要加强训练强度,使之形成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从小组合作来说,我认为小组交流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此课没有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学生在怎么合作和交流方式、关注弱势群体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还要继续探索。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篇3
今天我讲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来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我采用五步六动模式进行教学,觉得本节课非常成功。
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做了一些必要的铺垫,让学生熟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提前进行了预习,了解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的自学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小组长协助本组的学困生进行计算。在反馈展示环节中我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疑惑,如竖式中为什么把62看成60来试商?试的商太大了该怎么办?除法竖式为什么这样写等。小老师尽职尽责的为同学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同学们也听得很认真,当讲解不明白的地方时我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整节课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组内交流、反馈展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最后我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时,学生们能总结到点上,整节课的效率都比较高效。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觉确实比较有成效。其实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就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归纳。教师只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篇4
核心提示: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了笔算乘法的基础,因此我在课一开始就先出两道笔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笔算的,唤起学生对旧知识联系,为学习新课作准备。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李叔叔从哈尔滨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约有多少千米?”学生列出算式145x12=,先让学生估算:李叔叔家大约离北京有多远?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有了课前的“温故”和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试说出算理,我适时板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篇5
近两周的时间教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学过程,感悟颇多。教材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有点生硬。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总找不到感觉似的。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得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得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注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尽管教学时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当教学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后,在进行练习时,感觉学生掌握的不太好。通过学生的作业,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联的问题。
(1)个别学生商与除数相乘时出错,这反映了学生两位乘一位数的口算没过关。
(2)有些学生乘对了,在被除数减除数乘商的积时又出错了,看来减法计算掌握的也不太好。
(3)还有个别学生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没有用商乘原来的除数,而是乘了整十数。
(4)还有学生抄错题,横式上漏写商或余数。
(5)还有的学生竖式写到一半不写了。
(6)极个别学生除法不会试商计算。
分析学生出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首先强化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特别是像整十数的乘法除法练习。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其次,适当增加计算的训练量。每天课前或课后2—3道笔算题,要求学生力争做对。在前面教学中曾经采用此法,感觉收效很好。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篇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关键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后,学生试商时困难较大,在教给学生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适当补充一点试商的小窍门。比如当除数的末尾数是1或9时,用四舍五入法一次试商即可成功。而当除数的末尾数是2、3、6、7、8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当除数末尾数是4或5时,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在这种情况下,四舍五入法就显得不适应了,因为所取的近似数与原除数误差较大。
尽管教学时已给学生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针对这种情况,练习课中,在学生应用“四舍五入”法和口算方法试商的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灵活试商的方法,如:4512÷47136÷26首先让学生确定商是几位数,初商在哪位,然后让学生讨论:被除数、除数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试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①同头试商法:如4512÷47这道题,因为除数和被除数的首位相同,而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可以直接商9,比较简便。
计算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学生的想法中往往就包含了对算理的理解,如果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明确我又通过追问的形式,作进一步的引导,如在学生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后追问:“为什么要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在学生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后追问:“为什么你要把28看作30来试商,看作20来试商不可以吗?”这样一来,就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计算教学,只有算理理解了,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也才能运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因为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的除法,所以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又特别关注学生的错例,并把这些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评议。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都是有一定原因,学生在对错例的评议过程中,弄清了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课堂暴露的问题转移到课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做一个新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使我的教学品质得到了一定提升。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要学生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去体验、理解;要让更多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现在,我深深地感到: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有所付出,学生才会学生踏实。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篇7
本课是初次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进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乘法的笔算方法。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束双文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复习铺垫与情境创设
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新课前的复习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唤醒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习作好准备。
2.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
在学习不进位的口算时,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和汇报,展示学生自己探索的口算方法,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再结合例题计算20×8,让学生说思考方法。
3.估算与精确计算
在练习巩固环节中,通过商场里购物的情境,请小朋友帮老师估算一下带的钱够不够、大概要带几十元等问题,发展学生估算的能力。最后通过自由选择几个同样的玩具算算要多少钱进行精确计算。
4. 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说,交流想法,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商榷之处:
1.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清晰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而不是在验算的过程中强调。
在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指向不明,应该先让小朋友来说20×3是怎么想的,再说3×20也可以怎么想。而不是教学中两个一起看,层次显得不分明。
2.对教材把握还需加强
对教材的理解,每一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