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22-12-03 作者:Cold-blooded 教学计划

为了相信记录下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一定要写好教学反思,为了写好教学反思,老师们需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才能得到进步,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用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5篇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初步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是学生真正学习笔算除法的开始,是继续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难点。通过本节课学习,要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又能通过具体计算,感悟到多位数的竖式和表内除法的竖式之间的不同点以及互相之间的联系,本节课通过以下两方面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理解算理,初步掌握计算方法。

1.加强比较辨析,理解算理

例题1学习十位上除后没有余数。我先让学生操作分小棒,然后尝试写竖式,大部分学生直接写出了两位数的商,并没有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继续除,不能体现出两次分小棒的过程。我不急于否定学生的这种方法,而是让学生继续尝试计算例题2。由于十位除后还有余数,再用刚才的方法,就遇到了困难。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就出来了,在他们的这种写法中不能清晰的体现先分掉4个十,再分12的过程。这时候我把辨析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继续分小棒,先把五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一捆,共分掉了4捆,然后把剩下的1捆拆开,和另外的2根合在一起有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根据分小棒的过程,试着写出竖式。接着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辨析。在具体的比较和辨析中,结合具体操作,学生弄清楚了这个12是从哪里来的,商6为什么要写在个位,而且初步学会了十位除后有余数的竖式的写法。

2、通过比较,体会数学知识的联系,沟通不同中的相同点。

首先:进行表内除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对比。通过比较,学生明确:我们新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也用以前学习过的表内除法来计算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以前学习的竖式除法,商都是一位数,可以直接用口诀来计算。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口诀计算,但通过转化,可以两次运用口诀来除。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除后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相比:第二次的商都要写在个位上,都要将个位上的数移下来继续除。不同之处是,十位上除后没有余数的,只要直接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继续除就可以了。而如果十位上除好后有余数的,就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合并成一个两位数继续除(就是要把剩下的一捆或者几捆小棒拆开来与另外的几根合起来继续分)。这样的比较以及和操作相互结合,就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2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1.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注重学生的情感,自主选择,发现的积极性。通过探究的过程,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36—8退位减法前,先出现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36—8算式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冲突,突出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

3.在探究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也许是例1的教学比较扎实,算例2时部分学生就模仿例1的方法,不再借助学具的操作,也没有学生提出其它的算法。学生会知识迁移固然好,但对中差生来说,立即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这样的过程可能跨度太大,因此还需借助直观的学具来进一步理解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另外学生没有提出别的算法,但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算法多样化,在这里我提出了把36分成10和26,再用10减8等于2,最后把2和26相加的算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3

沪教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数学知识的连贯性而设计的一节教学内容。整个学习阶段可分为两段 :无进退位的,有进退位的。它们都建立在二十以内加减法(无进退位,有进退位)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由此进入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学习。这节课主要任务是无进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求学生能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并继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来解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题。

朱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探索新知——运用新知——新知迁移——拓展新知”四个环节。首先,通过复习旧知,自然而然的引出新知,在探索新知阶段让学生在小组里通过摆一摆,说一说,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用多种方法计算23+2,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并通过一组题:3+4= 23+4= 33+4= 63+4= 让学生计算和观察,不仅巩固理解了算理,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类推能力。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时,用加法迁移到减法,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再次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体验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上的`数字相减,十位数不变的算理。在计算5-4= 25-4= 35-4= 65-4= 一组题时,通过计算和观察,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类推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算理。

大部分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已经能算出结果,但是对于计算方法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整节课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充分操作、观察、讨论、口头表述思考方法,经历验证过程,体验算理,以“说”促思,以“说”明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类推能力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愉悦。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主要是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在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首先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只要能够算出结果都给予肯定。

其次,注重方法的优化。在多种算法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你认为算的快的方法,如:由2×3=6,得20×3=60。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竖式计算:“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通过说算理板书书上的分布计算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一般写法。

另在随后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在竖式中一般我们是先写两位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提示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用手挡住黑板上的答案,和学生一起在算一遍,这样的形式进行验算,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在做练习时,再乘一遍,不一定要想加法所学写出来再算一遍,心里验算也是可以的。

在练习投影反馈时,选择什么样的作业反馈,缺乏一定的机智。随手拿的几本发现一个学生把题目抄错了,在选择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可找写的`好的作为范例,也可找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比较。这方面还需要多钻研,多思考,细心观摩有经验的老师上课。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5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关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过程的意识。”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我尝试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

所以,课堂上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其实也是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 。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学生,更在于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能力,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心、眼、口”,让学生在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上学生管学生的权利。课堂上学生展示前先管课堂纪律,学生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接着动手操作,开口说理,引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自行去解决问题,竟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讲,师生听,因此兴趣高,听得易懂好记住了。我退到幕后,学生成了主角了。课堂纪律好了,课堂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实现了。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听了其他小朋友的方法后再尝试做一做,这并不是为了刻意地强调其中一种方法或者面面俱到地巩固每一种方法,而是力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思维的真正碰撞一下。教师完全放手,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尝试去学会尊重,学会欣赏,让算法多样化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引起老师地注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课堂上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群孩子的身上,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争取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享受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课堂。

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