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写作也是为了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每个人在写教案的时候,都要将自己的思路梳理好,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教学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关资料
时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 suō ,“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四、拓展与运用。
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水水 山山 处处 明明 秀??
│ │ │ │ │
晴晴 雨雨 时时 好好 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
水对—,
峻岭对——。
?积累〕
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
设计方案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这些对联,体会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四、交流从生活中找到的对联。
1.各小组内交流这些对联。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了解对联这种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汉字文化。
小学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小学教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美好,培养孩子以诚待人。
2、通过精读文本,培养学生品词品句体会文本内含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信任”,“谁来读读这个词?谁来说说生活中你最信任谁?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关于信任的美好故事。因为
它产生于陌生人之间。”
二、精讲文本
1、自由放声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桃子——自采——三里路)
这个告示牌是故事的起因,也是作者此行的线索,更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快速浏览全文,找找想想,它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
方?
3、拿起笔,请你细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划下来,品一品,在旁边用简单语句批注上
你的体会。
4、小组交流
刚才,我们通过****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先读句子,再说体会其他同学补充。
5、全班汇报
小结:醒目、准确的告示板,温暖热情的小纸条,无人看管的钱箱,训练有素的猫、狗时时处处体现出了主人一颗怎样的心?(
真诚)主人用自己一颗真诚的心,信任来过的每一位客人,而客人们则从主人的点点滴滴表现中感到了被信任的喜悦。信任与被
信任是相互的。这种感觉真好。
6、文章读着读着,我突然觉得(7—8)段有些多余,你们认为呢?先齐读,再议议。
看来感受这份喜悦的人不止一个,而是有许多,老师相信他们不仅会带走这份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更会将这份喜悦传递给更多
人。
7、作者马上要离开桃林,他的心中有千万句话想说,在他临别之际,请你代她给桃园的主人也留下一张小纸条吧!
动手写一写。……齐读第9段。
三总结:
故事虽然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也接近了尾声,但老师相信这种陌生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一定深深的留在了你的心底,相互
的信任拉近了我们心灵。孩子让我们也变成火炬手,回去将这个美好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朋友听,让我们也把这种喜悦传递
给更多的人,共建一个美好的精神乐园。
板书设计:
信 任
桃子——自采——三里路
醒目准确 真 告示板
温暖热情 纸 条
无人看管 城 钱 箱
训练有素 猫 狗
喜 悦
小学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教学教案篇5
一、 复习导人
1.指读、齐读6个单韵母
2.小组读带调韵母3 4 # 6 ! ) + 0 ]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声母
二、指导学习声母
1.指导看图
(l)(出示幅)图上画了什么?(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一个小男孩在泼水;摸瞎子;工艺品佛像)
(2)问: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bpmf的读音:
把"播"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b的发音。(出示b的卡片)先听老师读b,注意:声母应读得轻短些,跟读,齐读,指名读 。
示范p的音,发 p音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双唇放开送气。
学顺口溜:两扇小门rn-rn-m。
范读f音,指导发音方法:上牙放在下唇上,突然放开送气。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上 f一f一f。
3.指导正确书写
(1)观察四线格上的pmfb的形:它们各占什么格?
(2)师指导书写: b占中格和上格,先写竖,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在中格里挨着竖写右半圆。p一共两笔,占中格和下格,中格占满,竖写到下格的一半处。m的笔顺| n m共三笔,占中格,要占满。 f共2笔,占中格和上格,但不顶上格。
(3)学生摹写一次,在本上练习写三遍。
三、巩固练习
唱顺口溜,听音送卡片。
小学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小学教学教案篇7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b、p。(集体练,个别读。)
2、拼读ba、pa的第二和第三声。
二、教学声母m。
1、看图说话引出m。“摸”声母是m,(出示“m”的图)
(1)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做过摸人的游戏吗?
(2)这个字母怎么读?
(3)教发音方法。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
(5)开火车读。
2、记住字形。
(1)看图说说怎样记住它的形?
(2)顺口溜:两个门洞mmm。
3、指导书写。
4、教学m和单韵母的拼音。看课文上的图,拼读mu、ma。
三、教学声母f。
1、看图说话引出f。
2、教学f的发音。
3、学习“f”的形。
4、指导书写。
5、教学f和单韵母的拼音。
四、巩固练习。
1、读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2、猜字谜。
3、听音取卡片。
4、用卡片认读声母和音节。
五、学习小结,课后激励。
1、今天我们认识了声母家族的四个朋友bpmf。同学们回家要读给家人听哦。
2、把学会的拼音拼给家长听。
4、dt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