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个人的教学特点,才能将教学设计制定得更加规范,通过制定一份教学设计,可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幸福的歌教学设计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幸福的歌教学设计篇1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又是拍手,又是跺脚,快乐吗?人们都说幸福是快乐的源泉,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从这个故事中就能找到幸福的答案。课前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幸福是什么(出示智慧女儿的话),那你知道义务是什么意思呢?(应尽的责任)是的,幸福就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责任,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智慧女儿的话虽然简单,却揭示了幸福的真谛。老师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大家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读自悟
1、感知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这么长的故事被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下来了,真是不简单!这三个曾经年少无知的牧童,经过十年艰辛,终于找到了幸福。说到这,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默读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师:你真会提问题,跟编者的想法是一样的(出示导读提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导读提示,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根据导读的要求来学习。你们看,导读中要求我们要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跟三个孩子一起去寻找和认识幸福吧。
友情提醒:找出相关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有体会的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3、汇报交流
⑴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引导:要说好有点难,老师给你一点帮助吧,他会怎样治病救人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出示:当病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他___,当病人消极绝望的时候,他___,当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他___,当___的时候,他___……(他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做呢?)(有想法的可以选自己最有感受的跟同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谁先来汇报。(适时点评: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他诚恳的话语,鼓起了病人生活的勇气)(透过你的想象,我看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医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病人终于康复出院了,此时此刻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他付出了许多,尽到做医生的责任,他给病人带去幸福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幸福,难怪他会幸福地说——(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小结:第一位青年竭尽所能,治病救人,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幸福,他明白了幸福(生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刚才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第一位青年治病救人的情景,就读出了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画面,接下来大家可以继续用这个方法来汇报,谁来呢。
⑵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学生自由说,点拨:他还做了什么事?(点评:因为他的精心培育,花儿才开得那么美丽)(好一个勇往直前的消防队员!)(热心周到的服务,带给旅客的是春天般的温暖)师:他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工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勤勤恳恳)。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忙碌了一天,他满身疲惫,心里却充满了幸福,因为他觉得(齐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他为人们做了许多事,大家对他赞不绝口,他无比自豪地想——(齐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小结:勤勤恳恳地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是第二位青年体会到的幸福,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生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⑶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师:假如你是那位农民,种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觉读。——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读出你的——(高兴、自豪、兴奋、满足)来。
第三位青年的辛勤劳动养活了许多人,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齐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引读:三位青年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十年以后,他们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尽情地畅谈自己的幸福。第一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师:第二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师:第三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师:曾经的三个牧童,终于明白了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就是——勤勤恳恳工作,幸福就是——种麦养活人,也就是智慧女儿所说的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板书)
4、回扣上文。师:这就是三个青年十年后弄明白的幸福真谛,其实十年前他们就曾经有过幸福的感觉,那是在什么时候呢?(生答)
师:他们疏通泉眼时就已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在智慧女儿的启发下,十年后,这颗幸福种子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你觉得,智慧女儿的智慧体现在哪里?(生答)这个童话中,智慧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神奇色彩。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三个牧童一起去寻找和认识幸福,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不过,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对农民来说,幸福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对老师来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自豪。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拿出你们的练习卡,书写下你认识到的幸福。
练习卡: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对我来说,幸福就是___,对__来说,幸福就是___……
(给予就是快乐。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得到帮助是多么幸福啊……)
总结:只要用心付出,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好好珍惜幸福,让她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四、布置作业
推荐理由:《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过多的讲解。我们没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几句话,统领课文,去梳理故事的情节,领会文章的主旨。学生找到统领全文的话即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接着让学生自主找出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按顺序汇报,自主选择喜欢的青年进行汇报,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尽情想象,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了火车服务员、轮船职员、消防队员、农民等等的真诚劳动之后,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让学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课堂上我还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了解课文含义。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读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谈到对幸福的理解时,我先谈了自己的感受:对老师来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许多同学争相说出自己幸福的感言:有的说爸爸每天来接我很幸福;有的是说躺在妈妈的怀里我很幸福;有的说老师每天教给我许多知识很幸福;有的说帮助了别人我很幸福……只有真正触动孩子心灵的感悟,才能焕发最美的光芒,由此及彼,让孩子体悟到幸福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学生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
幸福的歌教学设计篇2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们有了体会之后,揭示幸福的含义。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自己去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把它读正确。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那课文的起因是什么呢?(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4、自由读——齐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三个牧童挖了水井后,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了,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于是他们分手各自去寻找幸福,他们找到了吗?请小朋友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然后展开想象:在这十年之中可能发生一些什么事让他们更深地体会到了幸福。(生讨论交流)
1、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义务”、“有益”?(益就是好处。)
2、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最后老师找了几句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
关于“幸福”的名人名??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赫拉克利特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萧伯纳
1、读读毕淑敏的作品《提醒幸福》,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根据《幸福是什么》这个故事,接着续编通话。
★3、收集有关幸福的名言名句,并且工整地书写到课文的空白处。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尽义务有益的)
帮助别人有用的养活别人
幸福的
幸福的歌教学设计篇3
教学要求
1.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以开放的姿态探讨幸福的话题,积累幸福的名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快速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引出一个什么问题?(幸福是什么)因势理清文章线索。
三、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他们为什么要挖水井呢?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他们怎么寻找的? 4.
四、分析“寻找幸福”。
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补上课文没有说的话。(训练补白)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五、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1.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
2.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六、拓展:体会“幸福”的含义,
1.小练笔:幸福是( )
2.交流幸福名言。
3.欣赏诗歌《幸福是什么》。
附板书:问幸福
找幸福:做医生,救了很多人;
勤劳工作,对人有用; 感到幸福
耕田种地,养活很多人
说幸福
教学反思
1、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2、多元感悟,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在这一课的最后,许多学生都说了很多与课文中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真实的,是值得尊重的
幸福的歌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幸福观。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三、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四、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幸福的歌教学设计篇5
?内容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写的。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目的】
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幸福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出音乐《幸福拍手歌》,教师与学生一起歌唱拍手。导入课题,展现问题——幸福是什么。
展现课件,总结幸福的种类是多样的,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幸福是什么》一课来寻找答案。
二、 检查复习情况。
检查生字词,挑选一名“小老师”带读,帮助纠正,适时表扬。
讲解生字词。
三、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同学们,我们已经扫除了课文中的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幸福吧!全班快速的默看课文,边看边思考,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件展示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看来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的很强。本课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故事。(课件展示)
四、 细读课文 体会幸福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童话主要是用了什么样的记叙手法?(事情发展顺序)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事情发展顺序要去怎么交代事情呢?(起因、经过、结果。)很好,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第几段到第几段是交代事情的起因的?第几段到第几段又是交代事情的经过与结果的?
第一部分:
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的起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那么他们挖井的过程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高兴、兴奋。)而挖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课本上找一下答案。(教师总结。)
在挖井后他们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分别又做了什么决定?
第二部分: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
“三个青年快活地看着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分析小井旁边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青年快活是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幸福的含义。)
三个青年最后明白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章中用波浪线画出来。边画边思考: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都做过了些什么,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分析第一个牧童)第一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医生。)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治病救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表演怎样治病救人,病人反应又是怎么样。)
(分析第二个牧童)第二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过很多工作。)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帮助别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思考做过很多不同工作的时候是怎么帮助别人。)
(分析第三个牧童)第三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农夫。)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耕田养人。)(教师总结,情景演绎农民种田。)
第三部分:
在他们聊天的时候,谁出现了,说了什么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在这里的“义务”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就是孝顺父母。总之,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这三个青年都明白了:因为他们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了对别人有用的事。这就是智慧女儿叫他们寻找幸福的目的。
(课件展示)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最后我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捋一下文章的脉络,做一下总结。
拓展:
对于幸福这个词,原本你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想的?【作业处理】完成小状元。【板书设计】第一个牧童——医生——治病救人
第二个牧童——很多工作——帮助别人 劳动、做有意义的事情
地三个牧童——耕地——养活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