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们能够将书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取得实际的收获, ,阅读故事后,我们心头涌现出复杂的读后感,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半生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半生读后感篇1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吸引了不少亦舒粉。晚上好奇心作祟上优酷打开了第一集。当女主出场后我有一种广场舞大妈的既视感(当然,靳东真的好帅好帅好帅啊)。据我所知,越有钱有地位的人他们的品味也是不低,他们不会穿着打扮得如此张扬夸张,而是低调奢华有内涵。君不见南京专卖奢侈品的德基广场内,lv、爱马仕、古驰,哪个是如那位女主的穿着打扮那样乡村气息外泄的?所以还是《欢乐颂》剧组的服装造型做得好,服装道具都是真名牌,有一种高贵的涵养。
电视剧是看不下去了,索性上网找了原著来看。关于亦舒的小说,以前上学的时候读过《喜宝》,并不喜欢,觉得故事不好看,后来连故事都忘了。前几年读过《红尘》 ,觉得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倒是在网上听人讲起过喜宝那句名言: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我觉得这句话真是犀利到家啊。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论调:择偶时不要在意物质。既然是择偶,用上了择这个字,那必然就带着挑选的性质。要么挑我爱的,我只有爱得死去活来的才能不在意贫穷的生活。挑不到我爱的,挑个物质不那么差的至少可以不为柴米油盐日日失眠。谁会故意去挑/择不合用的东西呢?
回到小说。《我的前半生》讲述女主结婚十三年,是全职阔太。男人突然提出离婚,寄情于一位女明星。女主爽快离了婚,开始在职场拼杀,后来辞职转做陶艺,并经由在国外念书的女儿撮合,收获了另一段婚姻。
这是本同样犀利的书,亦舒把婚姻,把人情世故,把男女两性,把闺蜜之间的小心思都写得酣畅淋漓。
比如说女主的闺蜜有男朋友了,没有告诉女主,女主竟然是吃醋的,并且发了火。而当闺蜜婚了,女主有一种失落感。这世间所有的闺蜜都不过如此,一旦结了婚,就不再是那个可以听你倾诉可以冲过来挺你的人了。
钱钟书说,婚姻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女主闺蜜的婚姻就是这样的。在职场上拼杀十几年的闺蜜,选择了与老公去澳洲定居,做全职太太生儿育女。然而她感叹道,婚姻中各种难以述说的无奈。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比如说女主的前夫多像我以前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的前夫啊,厌倦糟糠之妻,与小三结了婚。可是一旦小三走进了真实的生活,就又是那个让自己厌倦的糟糠——不是妻, 貌似前妻才更像妻,想想有些后悔,还是前妻好啊,听闻前妻有男友了或者再婚了心里酸酸的。
比如说更多的已婚男人他们厌倦家里的糟糠之妻,懦弱的他们出于责任或者面子他们不会选择离婚,而是接近身边的'女性,对其大吐对家中老婆的不满,以获得同情与认同,进一步获得情欲上的快感。
红男绿女之红尘百态尽在这本书里,而这本书对当下的我们最深刻的指导意义就是:你怎样去经营你的婚姻?为什么女主前一段婚姻走向了失败,而为什么离婚后的她却散发出了魅力让那么多男人为之倾倒?
不论你是在职场上拼杀的妻子,还是全职太太,婚姻都难免有七年之痒。为什么会痒?因为不再有激情,因为人都在不断改变两个人渐行渐远……各种原因总结起来就是:你习惯了赖在这个固有的状态中,不愿意去保鲜自己的状态。就好比一个外观过了时的花瓶里插了一束落满了灰的塑料假花,你看着就很想换个新的;就好比一个人每天心满意足地吃睡看肥皂剧,不再运动不再阅读不再关心时事不再社交,这个人一定会体重增加思维变得迟钝。之前在其它公众号上看到有文章评论王者荣耀之游戏瘾,文中写道:当青少年在家中在现实中得不到温暖,他就会沉迷到游戏中去。我觉得这句话用在婚姻中也是对的。人都是喜新厌旧之动物,当一个男人在家里找不到温暖找不到鲜活之感,他就会出去寻找。
很多年前看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这部小说也够犀利,道出了为什么男人一事业有成就外遇的本质。首先不谈男人本身就是下半身动物——至少我觉得男主还是蛮好的一个丈夫,书中的女主,家里的花瓶插着一把塑料假花落满了灰尘,穿着不合适的夸张衣服,她的言谈举止让她无法去应酬的饭局。本身就谈不上有多少爱情,这么多年来的家庭主妇生活,让她已经跟不上这个男人的步伐。而当她发现男人出轨后的那么一闹,实际上就更加深男人对她的反感把男人推向小三的怀抱,当然,小说没有给出结局。我觉得还是亦舒笔下的女主拎得清楚: 他不爱我了执意要离婚,我就拿着赡养费离开。
有一个词叫黄脸婆。一打开朋友圈很多女人都在转发公众号上那些垃圾文:女人要学习多爱自己一点不要变成了黄脸婆……女人要让老公给自己花钱不要省……真正的黄脸婆并不是外表上的衰败邋遢,而是心理上的。想要不做黄脸婆并不是如亦舒所写的那位女主那样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而是,你怎么样在这段婚姻当中始终保持鲜活,怎样与你的另一半共同进退步调一致。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必须要抓住男人的胃。 我觉得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如果你真爱这个男人,你会愿意为他做出每天不重样吃到不想丢的美味;你会愿意在他和大部队们去摩游的时候成为他后座上的那个家眷;你会愿意去了解他的精神世界并向他敞开你的精神世界并且共同创造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当你始终赖在原地——正确地说当别人都在往前走的时候,赖在原地的你其实是在退后的,当你在退后,你的婚姻就成了爱情的坟墓。而当你如《我的前半生》中的女主那样,充实自己让自己不断保鲜,首先给自己一个充盈的精神世界,以鲜活的灵魂去经营鲜活的婚姻生活,请问,你又怎么会是黄脸婆?小三又如何能找到破口?
我觉得,《我的前半生》,亦舒笔下的女主虽然在那段婚姻中已经自我作贱到慵懒衰败,但仍然是有灵气的,不过是暂时蒙了尘,比如她对服装对家居的美感仍然是在的。而电视剧中的女主一开场就让人觉得怎么那么二,二到家了,这样的女人摆现实中,应该是很难黄脸婆逆袭成白富美+知性的女子。
总之呢,一部小说,有的人看个故事图个打发时光,有的人能看出其中发人深思的部分。而我,看完之后写了这一篇长文。
最后,说一下这篇小说对我这个单身人士的指导意义。小说中女主的闺蜜对女主说:要么恨前夫,要么恨亲妈,总之你得找个人来恨一下。这句话真是把人性中的某种丑陋点到位了。因为我总要给自己的失败给眼前的不堪找一个借口啊,我总要给自己留一个余地啊——哪个人不是过度地爱惜自己呢?这部小说告诉我:不论我婚了没有,只要我还活着,我都有改变的可能,我都需要给自己的人生保鲜。所以,还是《圣经》上说得对:忘记过去,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
我的半生读后感篇2
溥仪在天津的这七年是没有一天不在所“复辟”的梦的。真是一个可悲又可怜的人啊!这就是我最大个感受,至于其他,关于他支持的和寄予希望的那些“骗子”以及日本方面的军政两种势力我都没有太记住什么。总之是溥仪在“出洋”与“还宫”的摇摆中日本对中国的进步行动开始了。于是罗振玉的那一伙势力极力劝说溥仪前往东北,而以郑孝胥和遗老们为首的另一方却觉得时机不对,极力反对着。溥仪再一次陷入了选择之中。
最终他还是在一种糊里糊涂的情况下踏上了日本人为他铺的路。离开天津,一切便更加得有不了他自己了。我觉得他处在一种几乎是被软禁的地步下。当他到达了旅顺被安排在一家旅馆,继续他的等待。他自己这样说:“事实上,这些口口声声叫我皇上的,这些绞着脑汁、为我奔波着的,他们心里的我,不过是纸牌上的荒地,这种皇帝的作用不过是可以吃掉别人的牌,以赢了一场而已。
日本人为了应付西方的摩擦和国内外的舆论压力,才准备下我这张牌,自然他们在需要打出去之前,要严密的加以保藏。罗郑之流为了应付别的竞争者,读得日本人的犒赏,也都想独占我这张牌,都费尽心机把持我。于是形成了对我的封锁,使我处于被隔离的状态中……”唉!想想之所以他还能得到所谓的礼遇,无非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否则早就被掷弃一旁了。
我的半生读后感篇3
临近假期,想看轻松点的书,想起去年看过的《喜宝》,就又找了另一部亦舒的小说,叫《我的前半生》。
不愧是代表作,甚是酣畅淋漓。亦舒的作品,绝不是普通的情爱小说。她是现实的,直视人性的阴暗面,揭下了爱人、朋友以及亲人之间那层温情的面纱;她不无深刻地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子,也引发许多对书中女子命运的喟叹。
比起姜喜宝,我更喜欢《我的前半生》里的子君。她更近人间烟火。一个三十多岁的美丽女人,育有一儿一女,她远离人群中的厮杀拼搏,安闲的在家做全职太太,在西医丈夫的庇护下做了十几年的金丝雀。家里有佣人有司机,一切琐碎事务她只操心安排,不用亲力亲为。到底养尊处优的女人是不一样的,她多年的好友唐晶,虽然在职场也已经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对自己的花销一向舍得出手,也不得不常常慨叹子君看上去比她年轻太多。然而三十三岁这年,丈夫另有新欢提出离婚,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拥有的这一切,财富、地位、优渥的生活,出入高级社交场所的权利,都是因为她是史涓生的太太,都是涓生的赠予,失去史太太这个身份,她便失去了一切。
人情冷暖在这个时候全然显现,就连她的母亲和妹妹也令她伤心。然而谁料跌入谷底的时刻,却成了她精彩故事的开端。当所有人都以为她被打倒的时候,她很快地站了起来。笼中的鸟儿虽然安逸,却也束缚了它的翅膀;外面的世界虽凶险,却有无尽广阔的天空。美丽而沉淀了的女子,运气总不会太差。尽管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中年离婚妇人的孤独,以及三十多岁突然从富家太太到公司小职员的落差,可子君依然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越来越风生水起。自然是比不上当初享的福,但是这一次,她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立足,而不是倚仗谁的给予别人的给与是既然能给与,也能收回的。奇妙的是经历变故而终日操劳的她,在前夫眼里却变得从来没有这样美丽过。大概这就是人所说的,女人最美丽的时候,是结婚前和离婚后。
她并没有回到原来的金屋。涓生曾经的绝情和伤害,可以不再怨恨,却也已无法挽回。感情再也回不到当初。在自由的日子里,她不再对婚姻有所期望,看人的眼光反而更高了。亦舒是厚爱她的,她让命运再一次的垂青了子君,给了她一个更加优质的丈夫。子君自认自己仍是一个喜欢有所依赖的小女人,但这一次,她选择婚后继续与合伙人一起做陶艺品,不再做一只舒舒服服的金丝雀。由此可见,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保障,才能不必把老公当老板那样讨好。
现实生活中的子君未必有那样的好运吧,但是也一定不会差。一个女人自身能散发出高贵美丽的气场,她就不会堕落在灰色的生活里。享得荣华富贵,也吃得一落千丈的苦。无论如何,她都会奋力坚守自己的品格,绝不让生活把她变成一个怨妇。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她真的会吸引到一个同样气场的人。
我的半生读后感篇4
本文开头给大家呈现的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女主人公子君是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丈夫史涓生是名抢手的西医,儿子平儿和女儿安儿都是学生。日子一天天地过着,就这样看似平静祥和的家庭却即将发生一场巨变。
一天涓生回到家说要和子君离婚,原因是子君根本就不了解自己,所以他已经爱上别的女人了,并且要与她结婚。子君做梦也没有想到,和自己相处了十二年且性格一向温和的涓生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她也永远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丈夫会出轨,而出轨这件事别人甚至自己的女儿都知道了她却全然不知。开始虽然子君内心几乎快要崩溃却任对涓生抱有幻想,她相信涓生只是在生自己的气,怪自己不够了解他。但当涓生把离婚协议书递给子君时,她彻底醒悟了,她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铁了心不要自己了,即使内心千万个不愿也无可奈何。而接下来的一系列打击:母亲与妹妹的'冷嘲热讽、不管不顾;女儿出国念书;儿子由涓生父母亲照料;自己被赶出史家…更是让子君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就那么一会儿工夫子君的人生彻底洗牌。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子君离开涓生会无法生存的时候,子君让大家失望了。靠着涓生每月给的生活费、房子和好友唐晶的帮助,子君找到了一份文秘的工作,虽然月薪只有600元并且工作劳累繁琐,但子君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她知道自己虽然有张大学文凭,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再加上不工作只有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所以她别无选择。渐渐,大家发现了子君的女性美,她为人善良,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还吸引了公司的一名外国经理可林钟斯的注意,并且最后可林钟斯还向子君求婚了,但是由于子君的排外情节所以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文秘的工作也让子君明白了许多事,以前靠涓生养着无忧无虑还过着奢侈的生活,而现在即使站在名牌店门口也只能望而却步,才知道以前的日子是那般安逸幸福。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后,一位叫张先生的人看中了子君的绘画才能并邀请她与自己合伙经营一家彩绘店。犹豫再三子君答应了,与其在现在的公司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还不如去闯荡下,子君是这样想的。事实也证明子君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有了子君张先生的店子生意慢慢火了,而子君的日子也渐渐好转。
一次长假,子君决定去拉斯维加斯看女儿安儿。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拉斯维加斯,子君邂逅了安儿男友的舅舅霍君,两人从此坠入爱河,并在亲人朋友的祝福下修成正果。这就是子君的上半生,相信在霍君的陪伴下,子君的下半生也会像众多夫妻那样会美满幸福。
我的半生读后感篇5
这本书挺好看的,第一次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三天我就看完了。
本来我是规定自己每天阅读一个小时,在看这本书期间,我忍不住的就会多看半个小时。而且在第二天看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期待。
整个故事很简单,所以看起来很轻松,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就主要的几个人物就凑成了一个故事脉络。
子君和涓生是两夫妻,他们大学毕业没多久就结婚了。涓生是个西医,也算有钱有地位,自从结婚后,子君就变成了家庭主妇,带孩子,逛逛街,打打麻将。生活过的逍遥自在。
忽然有一天,涓生说要跟她离婚。子君一听这个消息就懵逼了。她奔溃,沮丧。连她最好的闺蜜和女儿都说是她自己活该。
因为子君从来都没关心过涓生,没把涓生放在心上。但她心里其实是爱涓生的,可能只是被涓生宠坏了,家里有保姆,不用干活,接送孩子又有司机,她能做的就是逛吃玩玩玩。涓生跟她说话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从来没放在心上过。
涓生对她说,给你五十万,你走吧。
五十万能买什么,买套房子也只够首付,对于毫无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她来说,要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是一种难题。
虽然一开始她很沮丧,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走向独立,最终让别人刮目相看,最后连她的老公都变得后悔跟她离婚。
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女生看,她会告诉你,女人不能单单靠男人,即使结婚后,也要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只要经济独立了,才不会被生活牵着鼻子走。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个感悟。就是写书,并不需要多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多么宏伟的场面,简单故事也可以写的很好看。
特别是在看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时候,故事更是简单,虽然我没怎么看懂。
但这两本书给了我一个希望。
原本我以为,写书肯定要有精彩的人物或精彩的`事情才能写出一本好书,不然太过平凡的事情谁会看啊。所以我总是在想,我要哪里去找那么多精彩的事情啊,我得走遍多少地方,遇到多少人啊。总觉得不现实,想多了就会气馁。
但看完这本后,我才知道,简单事情也可以同样精彩,身边的小事情,只要稍微发挥一些想象,也可以写出一本精彩的书。
我的半生读后感篇6
与它的结缘,源于电视剧版的《我的前半生》,出于对主角的喜欢,关注了这部剧,不过未曾完整看过,只因讨论太多,偶尔看了最后的片断!这部剧的热度和评论,促使我有了了解原著的欲望,了解亦舒!
或许是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总是会将电视刷中的情节代入到书中,而且会很自然的做比较,想下一段是什么,子君和贺涵怎样认识的?书中有没有这个桥段?对贺涵的关注度,不亚于当年的宋思明!
看了剧版的《我的前半生》让人有一种防火防盗防闺蜜的感觉,虽然理解子君和贺涵的情不知所起,也明白贺涵与唐晶太过相似,却更期待完美结局。尽管一切都明白,心依然会有波澜,爱原来是有期限的。
书中的开篇和剧版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帮子君走出阴霾、重新走向职场的是唐晶,而唐晶的男友莫家谦书过半时才出场!所谓暖男贺涵只是编剧为了提高收视率而虚构的。书中的子君更为真实,更贴近生活!她信奉“女人以家庭为主”,在遇到涓生时毫不犹豫的结婚了,甘愿放弃自己的所有,做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如果没有别人的介入,她的一生就是以平静、和谐、安康圆满结束。而当男人筑就的“安逸”即将离去时,却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人要学会翻篇,过不去的事要过去,放不下的情要放下,翻过一页,才能书写另一页。经历过婚变的子君重新出发,走进职场开始新的生活!女人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自己,自己独立才是真正的安全感!上司的抬爱也没能阻止她辞职,前夫再多的关爱也都成了过往!她选择做个陶艺人,自在、随心、安静!
若无相欠,怎会相见!生命中每一个遇见的人都是注定的缘!当子君遇见翟有道,便认定他是她的后半生!他与她没有过多的接触,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他的沉稳,他的淡定,他的一切都让她着迷!她在翟君面前那样的羞涩,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渴望!当翟君漂洋过海来找她,告诉她“我们结婚吧”,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史涓生以爱的名义将她捆绑,用“不再爱”的籍口抛弃她,她的前半生以这个懦弱的男人而结束!感谢涓生的放手,成就了另一个子君,也改变了她的后半生!遇见你,以为你是人生;而你却不珍惜轻别离!
书的最后子君与翟有道旅行结婚,在飞机上翟君给子君轻轻搭盖下毛毯,子君感慨说“这就是夫妻间最平常不过的了吧!”空姐发放饮料,子君摆手示意不要吵醒翟君!看着无名指的环戒,她笑了,我是何等的运气,竟如此理想的结束了我的前半生。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唐晶用前半生成为了精英,后半生便成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每一个出现在生命中的人,都有原因和使命。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缘份,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恩。
喜欢原著,喜欢真实的子君,喜欢故事的发展,喜欢这样的结局。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的半生读后感篇7
原来没有看过亦舒的书籍,因为从来都是听说她的书多以为主,想想一把年纪的我手上捧着爱情小说在看,总觉得会让人笑我。
偶然在网上给宝宝选早教书籍时,《我的前半生》———这个书名好似有一种魔力般吸引着我,想都没有想就买下来,并且一口气读完,这种情景好似很久没有发生过了。
这本书的女主人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竟然与我的年龄相仿(唉,不得不承认我也三十好几了),不知为何?好似她的故事在述说我自己一样,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惨到被老公遗弃。但是她对的付出,对家庭的专注,似我一般;而她内心中的那种坚韧与“不得以”的坚强也好似我骨子里的'那种倔强,这本书让我瞬间理解了生活的真实意义,理解了婚姻不是童话故事,我亦不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
记录了书中的一些我认为将我唤醒的名子:
“一世无成,半生潦倒”
“在外头讨生活,人的心肠会一日硬似一日,人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人。”
“我可以看到我的前路,路是有的,可惜崎岖一点,布满荆棘,走过去,难免会头破血流,尚有许多看不见的陷阱引我失足。”
“以前小时候,我也曾拥有过偶像,后来我发觉,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
“若不认清过去,对将来就一筹莫展”
“这是属于她的天地,是她赤手空拳,咬紧牙关争取来的,牢不可破,她多年来付出的力气得到了报酬。”
“我知道你重感情,最好咱们生生世世地陪着你,永远不要离开你。”
“是,我怕转变,即使是变得更好,我也害怕。”
“人口流动性大,谁也陪不了你一辈子,趁早培养个人兴趣,老了可以插花钓鱼。”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倦极愁极的时候,我便想坐下来哭。
哭真是好,以前小时候一放声哭总有人来搭救。现在哭完了擦干眼泪收拾残局的总还是自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直到最后一日,到末日,俺去也,留也留不住,我竟向往那一天。傻了。”
这些句子中的感受和话语,又何尝不是我常对自己说,常劝慰自己的话,但,这些话给予我的转变好痛。
亦舒的语录:“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会自然而然地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爱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每个女人都在婚姻的爱与不爱、付出与索取、清醒与糊涂中徘徊;早些让自己懂得婚姻的真相,早些在现在婚姻中清醒、看透,早些独立,早些懂得爱自己,因为凤凰盘涅而重生的痛苦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我的半生读后感篇8
皇帝不都是幸运的,尤其是爱新觉罗傅仪。紫禁城里,甚至是太监都没有人会在意一个孩子的哭号是因为害怕,执着迂腐地将他关进小黑屋治疗,直到他筋疲力尽。有太多的人在关爱他,可他却连最起码的“温饱”都得
不到保证,一次之过,连食三旬粥汤,着实把傅仪饿得见食就抢,连鱼饵都送入口中。
有人说,满洲国是中国人的耻辱,我不否认。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傅仪有的选吗?他能选择吗?如果傅仪当时真的卧薪尝胆,颠覆历史,有一批股肱大臣,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或许他就不会来惨痛的回忆他的过去。历
史不过是用来祭奠失败者的`。多少历史真真假假扑朔迷离,该不该信,那都无所谓,因为你真的存在过,即使没有追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