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我们领略到作者独特的文化观和读后感,我们在每本书中寻找知识,也感受读后感,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假孝心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假孝心的读后感篇1
9月27日,中央电视台20xx“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录制完成。悉心照料93岁奶奶和患病哥哥的田应志、坚持多年带着年幼弟弟妹妹上学的余虽、独自照顾奶奶日常生活的任芳芳、捐髓救母的李佳、给渐冻症舅舅带去温暖和希望的周蕊、为患病母亲唱歌进入《音乐大师课》的向小康、和继母共同撑起六口之家的坚强女孩迟凯琳、跑遍深山为爷爷采药的“小大人”张钊、替父母分忧悉心照顾年迈外婆的姜沅昊、捐髓救父的曹胤鹏,这10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受邀登台,接受全社会的致敬和礼赞。
晚会由白岩松和欧阳夏丹主持,在童声合唱《妈妈的怀抱》中拉开了颁奖典礼的序幕。典礼由人物事迹短片引出每位“最美孝心少年”登台领奖,并在与主持人的现场访谈中讲述他们记忆中最难忘的事、表达他们心中的梦想,自然开掘他们孝亲善行中使人震撼的闪光点。航天英雄杨利伟、著名表演艺术家吕中、著名歌词作家任卫新、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喜爱的主持人李修平、鞠萍、刘纯燕,以及孩子们生活中的身边人等作为颁奖嘉宾为他们颁奖,给予“最美孝心少年”最朴实和亲切的礼敬。现场,一位位“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就像一首首动人心田的歌,一条条清澈甘醇的溪流,滋润了每位观众的心灵,使人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深沉震撼。今年晚会的特色之一是有两个根据“全国中学生孝心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中的获奖作品改编而成的节目:音乐剧《孝心少年》、由著名朗诵艺术家张筠英朗诵的《孝心的轮回》。两个节目情真意切,用艺术化的方式反映了孝心少年的故事,传递了当代青少年对孝亲文化的理解和心声,使慈爱孝亲美德、核心价值观在孩子们心中的自然培育和深深根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本届“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自今年4月份启动以来,经过了全国征集、人物事迹展播、官网公示、推选委员会推选几个阶段。通过联合中央文明办等相关单位共同挖掘、宣传人物事迹,邀请70家地方电视台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寻找典型人物、进行事迹展播和相关活动,邀请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文化学者、道德楷模和公益人士组成推选委员会全程关注并展开推选,最终从征集来的800多位少年儿童事迹中推选出300多位“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进而推选出10位“最美孝心少年”和20位“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相关人物事迹短片在央视新闻频道、少儿频道多栏目以及央视网进行了展播,得到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和广泛共鸣,掀起了致敬传统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孝心少年”优秀的楷模效应在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中体现了强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假孝心的读后感篇2
我今天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仪式,在这里最让我感动的是患有白血病的杨小婷姐姐!杨小婷的父母在成都市武侯区打工,一家人住在出租屋里,虽不富裕,但也曾和千千万万三口之家一样,普通而幸福。然而,这一切在她十岁那年遭受巨大冲击——杨小婷不幸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十岁的她,从此以医院为家,小小年纪便经历病痛的折磨。但生性乐观、坚强的杨小婷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渴望,积极地面对病魔,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病情也一度得到缓解。不过,治疗白血病花费巨大。几十万的治疗费用让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承受巨大的压力,陷入困境。经济上虽然困难,但杨小婷的父母并未想过放弃。20xx年杨小婷病情复发,父母生下了弟弟杨超,本以为可以用脐带血救治小婷,但配型失败。顽强而乐观的杨小婷强忍痛苦,坚持放疗化疗,几经复发,病情才终于得到控制。谈起自己治病的经历和家里现在的情况,杨小婷说:“日子再苦,也要咬紧牙关去过呀!
然而,厄运再度降临于这个家庭。20xx年,年仅2岁的弟弟杨超被查出同样患有白血病,而且病情更为严重,必须接受骨髓移植才能活下去。之前的外债还未偿清,新的巨额治疗费用又压了过来,将杨小婷一家压得喘不过气。杨小婷父亲从事电动车维修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每月收入仅两三千元,而这部分钱完全要用于弟弟日常治疗。而为了照顾弟弟,原本打工的母亲已经完全脱产,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家庭之间。
14岁时,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杨小婷毫不迟疑,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父母分担辛劳。据悉,杨超每周要去医院三四次,全程由母亲陪伴。于是家里的家务事全部落在杨小婷肩上。她学会熟练地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学会买菜做饭。每次买菜,为了节约些钱,她都会到稍远的地方去采购。母亲带着弟弟去医院的日子,小婷都把饭菜装进保温桶,及时地送去。杨小婷笑着说:“我是他姐姐啊,他是我弟弟,我当然要照顾他嘛,应该的。”为了逗弟弟开心,杨小婷还掌握了一些手工技艺,不时会做些气球之类的小玩具带给弟弟及其病房里的其他孩子,深受欢迎。
因为长期跑医院推销口罩,小婷成为很多儿童白血病病友的“知心姐姐”,她常用自己战胜病魔的经历鼓励这些小病友,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和欢笑。杨小婷的乐观和微笑、热情与努力渐渐为人所知,引来社会各界的称赞和关心。目前,在政府和慈善组织的帮助下,弟弟杨超成功移植了骨髓,医疗费用也得到了解决。我真替杨小婷姐姐高兴!
假孝心的读后感篇3
现在,有许多青少年不理解孝,不履行孝,甚至我认可孝,那么,在“众里寻你”节目中选出的十位孝心少年无疑给了所有的青少年作了“孝”最好的诠释,展现了“孝”感天动地的力量。
和我们一般大的少年少女,却都早早地承担了对社会,对家庭的重担,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困苦,也完成了其他青年难以企及的事迹,品尝到了苦后的芳香甘甜,用孝道让其余的人自惭形愧。
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坚守孝道,而且在困境之中,他们还能坚持学业,坚守理想。再看看那些父亲养着,母亲供着,却不思进取,贪图玩乐的青年,十位少年的生活,也许说不上幸福,但在人格的高度上,却比他们更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富裕了,生活变好了,“孝”却好像被人遗忘了,有人甚至以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你养我,我再来养你”。“孝”已经随着时代的更迭被淘汰了,而十位孝心少年的所作所为无疑为这种说法打了个大大的.叉——“孝”是每个时代都所必要的,而十位孝心少年,无疑为所有青年的楷模。
本是花季少年,却提早为父母生计奔走;本是补充营养的年龄,却狂奔不息,只吃点面包,喝点白开水;本是在画室里追逐梦想的时候,却为亲人早晚奔波……
若问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只能说孝心无价!
假孝心的读后感篇4
寒假里,我有幸阅读了毕淑敏的一篇文章,我不禁赞叹毕淑敏那细腻的文笔中“孝”这个字的价值。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想了许久,要想做到孝心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比如在父母劳累时送上一杯白开水,上去帮帮忙,搭把手;闲来无事时拖拖地;清洗一下衣物;帮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老爷们捶捶背等等,都不是什么累人的事情。
这看似简单而又寻常的举动,却是一件无价之宝,无论你付出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它体现出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从而断定了你的人格。一个孝顺的人,是不会给亲人们以重担。亲情就像一汪泉水,而孝顺则是里面必不可少的`鱼儿;水草以及微生物。
一个家庭,若没有孝心,他就是一个空壳,并没有什么意义。一个圆满的家庭需要孝心来装饰,否则,整个家庭就会黯然失色,失去本应该有的光华。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同样,我们的生活需要孝心。
孝心是给予大地生机的太阳,孝心是滋润万物的雨露,孝心是使人放松身心的音乐孝心又是使人健康的运动,孝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虽然孝心不能给人以金钱、利益,但能抚平亲人心头的伤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总之,孝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同学们,让我们牵起双手,迈向新世纪的曙光,让孝心在我们身上发出太阳般的万丈光芒!
假孝心的读后感篇5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着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了,我有过梦想。”我想用这句歌词形容书中的这位老人。这位母亲一生时最灿烂的时间,应该是病危时儿女陪在身边的时间吧,而真正的绽放却是在离开的那一刻,为了不把痛苦留给儿女而选择孤独幸福的离开。
老人的梦想应该是看见子孙满堂,然后在陶醉中安静的睡去。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同样也希望吧,但她却选择了给儿女留下幸福,放弃梦想。
我们每个人都乘坐着同样的一辆长途车,每站有人上也有人下。在长途车上,我们要扮演孩子、朋友、亲人、爱人、父母的角色。最开始是孩子的身份,会一直伴随着我们。从小孩慢慢长大,变老,我们将要承担一份永远不变的责任——孝。
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我们永远是孩子。他们爱我们,我们没有权利觉得理所当然。我们对他们的爱,是恩,生育之恩,孝顺他们是绝对的事。对于父母来说,这辆长途车的终点,或许比我们的早,或许那一站是悲伤,是幸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那终点站,尽可能的充满温暖和快乐。也许,那是远方的天国。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对于这种悲凉的终点,一定让它消失在站牌。
当有人下了车,相信他们一定会想看到继续旅途的我们,轻浅的笑。这样另一个世界的他们,才能放心的离开。
假如,我是说假如,我们有亲人站点将近,我们不能等到那之前的一点时间去尽我们的努力,从现在开始,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
终有一天,我们的站点也会到。车停了,我们也会满足的下车,向另一个世界。
假孝心的读后感篇6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爱滋润着人间的亲情,但我们却不知道什么是“孝”往往对“孝”这个字感到陌生。当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才知道什么是孝。
就在昨天周六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被评为最美孝心少年的有:看完之后我认为他们的美不在外表的美而是心灵的美他们懂得孝敬老人,承担自己的责任。他们就是真正要学习的人。
在这么多孝心少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0岁的王齐悦,他整天和时间赛跑,每天别的小朋友都还在睡觉的时候他却早早起来,给双眼失明的父母做饭之后又牵着父母的手把父母送到盲人工作的按摩店,这样才开始了她一天的学习时间。放学后他又赶紧跑回家来照顾爸爸妈妈。小小年纪的她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而他却一直那么的乐观。有时候做家务还和爸爸妈妈做游戏。还表扬妈妈做的好,其实是在鼓励妈妈,要让妈妈坚强。一家人,三个人一双眼睛,她说她要一直成为爸爸妈妈的眼睛他身上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坚强、自立、孝亲、担当”就像金子一样照亮一个家庭的梦。她让我懂得了要“自立担当孝顺”
看完《最美孝心少年》我明白了孝顺就像一间房子父母在里面不受风吹雨打,我们在外面保护着一个家的温馨。
假孝心的读后感篇7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读了《孝心无价》我感触更深。“孝”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写法,是一个少年人牵着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孝”字从右上到左下那长长的一撇,便是老人飘荡的胡须。“孝”是我们都知道的,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学会孝,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了呢?我们都只是在口中说要孝敬长辈,孝敬父母,总是打算长大以后要怎么孝敬长辈,孝敬父母,而不是在现在孝敬。但时光总是有限的,等到我们想到要孝敬时,长辈们父母们恐怕早已带着对我们“孝”的失望而走了。
?孝心无价》中那个苦孩求学的故事,我觉得那个孩子做得不对。为了求学,不惜牺牲母亲的鲜血,用母亲的鲜血浇灌求学之路。他连自己的母亲都不懂得爱,以为刻苦求学、不惜一切就是对母亲的最好的“孝”,那他还会去爱谁呢?由此我想到了那次的一件事。
那天是奶奶的生日,我思来想去,决定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奶奶。到了鲜花店我望见了那些优雅高贵的玫瑰,但我的钱只够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奶奶。拿着这束康乃馨我小跑着回家,心里又激动又紧张,真怕奶奶不喜欢这束花。站到家门口,我手捧康乃馨,微笑着轻轻敲门。奶奶开的门。一开门,奶奶先是脸上掠过一阵惊讶,紧接着,又露出了笑容,对家里的人说道:“你们看,我孙女送的花真是好看啊,我最满意这份礼物了,你们都学学啊。”
那时我并不明白,那束康乃馨并不是多么美丽,但为什么奶奶那么满意那束康乃馨呢?现在,我明白了,那束平淡无奇的康乃馨,之所以在奶奶眼里是最美丽的康乃馨,是因为那束康乃馨带着我真诚的孝心,才让那束康乃馨变得更美,在奶奶眼里成为最美的康乃馨。
并非越贵重的东西越好,有时,一份小小的平常的但却带着一颗真诚的心的礼物,比任何贵重的礼物都更有意义,更珍贵,更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