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能够在读完一本书后主动起草一篇读后感,为了铭记读书时的感悟,我们需要将读后感写好,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徐悲鸿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读徐悲鸿读后感篇1
徐悲鸿公元1895年生于宜兴县一个穷教书的人家。早年的生活甚为艰苦,1942年他在一幅作品题诗中曾说“少小也曾锥刺股”,以此来形容他年轻时的生活艰难。
徐悲鸿的父亲是位半耕半读的村塾老师,同时也是位乡间画师。徐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七岁时因为常常看见父亲画画,对画画发生兴趣,那时就想学画。他父亲认为七岁的孩子年纪太小,不肯教他;但是他念书念到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就偷偷地求人画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儿子实在喜欢画,在他九岁的时候,就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这就是徐悲鸿学画的开始。
徐悲鸿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帮他的父亲在画上不重要的部分添染颜色。但生活的艰难,仅仅十七岁,他便辍学到一家中学里教图画来帮助家用。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逝去,家里负债很多,弟妹也要供养,他那时只得在县里三家学校担任教课来解决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担子压不住他上进的决心,为了学美术,他来到上海。他曾企图把画寄给当时的《小说月报》,以求换得买米之钱,但却被无情退回。他那时寄居在一家赌场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摊开铺盖在赌桌上睡觉。那时,他常常吃不到饭,也找不到工作。——徐悲鸿甚至为此有过自杀的念头,据他后来回忆,他曾经狂奔到黄浦江边,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混浊而奔腾的汗水汹涌地冲击着江岸,轮船的汽笛尖锐地吼叫着,他解开衣襟,让无情的风刚打入他年轻的胸脯上。当一阵寒冷的颤栗从脚跟慢慢传递到全身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1915年,当人们都在用锣鼓爆竹迎接新年的时候,青年徐悲鸿却饿着肚子给一家叫做“审美书馆”的出版社,用颜色填染单色印刷的杂志封面(那时印刷术落后,没有彩色印刷,杂志封面是雇人用手工填色的。审美书馆的主办人,就是著名的岭南画派导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等拿到报酬,他的肚子已经空了好几天了。
1916年,徐悲鸿考进震旦学院,攻读法文。他是穿着死了父亲的丧服,噙着眼泪踏进了这个学校的。
徐悲鸿的作品逐渐受到社会的注意。除了高剑父兄弟外,当时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蔡元培等也给予他鼓励和帮助。1917年,二十二岁的青年徐悲鸿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大学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帮助,派他到法国去留学。可是出国不久,因为内战,他的经济来源就断绝了。他经常干面包就白开水度日,并且不间断地从事每天十小时以上的劳作。他用功锻炼素描,临摹古代的名画,并努力于国画和油画的创作,还给书店画书籍插图及写一些散稿来维持生活。
由于徐悲鸿曾经经历过艰苦的遭际,所以在他后来的一生中,凡是遇到年轻有为、肯用功吃苦的人,或穷苦无告的人,他总是给予莫大的同情,并且尽一切可能去帮助和鼓励他。1928年,他给当时的福建当局画了一幅壁画,画好后他辞谢了给他个人的金钱报酬,却提出要福建省派送两个青年出国学习艺术。这两个青年一位是油画家吕斯百,一位是雕刻家王临乙,二人后来学成归国,对我国艺术都卓有贡献。
30年代初,徐悲鸿游江西南昌,发现一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在报刊上发表有关中国美术史的文章,很有见解,就约见了他,并替他写信向那时的江西省长熊式晖推荐,后于1933年将其派遣到日本留学。这位年轻人就是其后名满天下的画家傅抱石。
读徐悲鸿读后感篇2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课,课的名字叫《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文主要讲了,徐悲鸿进了达仰的门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一个外国学生嘲笑中国人一辈子都成不了才,让徐悲鸿赶快回家,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要用事实来证明这一切!从此,徐悲鸿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常常到博物馆临摹一整天,但生活上却十分清苦,经常每顿只吃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最终用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他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证明了中国人是有实力的!
这篇课文让我十分惭愧,人家徐悲鸿的勤奋我甚至一点儿都做不到!有一次,我在家练习古筝,不过一会儿就不弹了,说已经会了,妈妈让我在练几遍,再记一记,我却怎么也不肯,结果到了古筝课上,我基本上都不会,听到老师的批评,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练,认真记。一个星期过了,我每天写完作业就都在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终于把它给背了下来!老师看了也直夸我弹得真好,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只要你用心去做你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好,不要光说,要行动起来,加油!
读徐悲鸿读后感篇3
徐悲鸿是我们宜兴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的祖国并不富强,中国像一个既落后又不团结的大家庭,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永远都是愚昧无知,就算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终究是成不了才的。那天,他的一个法国同学,对中国留学生非常蛮横无理,冲着徐悲鸿出口伤人。他的这种狂妄态度,一下子激怒了徐悲鸿。为祖国、为中国人,他克制住了心头的怒火,对那个学生提出挑战,看等到结业的时候,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日夜奔跑,发奋苦学。由于生活没有规律,天长日久,他得了胃病,他时常独自忍着剧痛,不管严寒、酷暑,坚持着对名画的参观和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美术界。
徐悲鸿用中国人特有的韧劲,勤奋钻研,终于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他的名字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回想我自己: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遇到困难老想着让爸爸、妈妈帮忙,平时他们让我参加个学习班:画画、弹琴……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学得很随意。现在跟徐悲鸿比起来,真让我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像徐悲鸿那样奋发努力,勇往直前,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读徐悲鸿读后感篇4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被别人嘲笑,奚落的时侯。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人就觉得自己丢了尊严,然而就会抬不起头,这就更加没有了尊严。甚至有些不堪一击的人会自暴自弃。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怎样去挽回自己的尊严呢?
在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个故事里,我觉得大画家徐悲鸿在学画时是很有毅力,他坚持不懈地学画,但他令我感触最深刻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他在遇到外国学生的嘲笑时,虽然很恼怒,但他没有失去理智,仍然沉着、冷静地面对。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画,就是为了向外国人证明中国人并非无能之辈,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徐悲鸿向别人证明了自己,也为自己与中国人挽回了的尊严。
被人看不起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只要大家鼓起勇气,用自己的实力告诉别人:“我们大家都一样,我们也有尊严,请尊重我。”这样就会一直勇往直前。
其实尊严是自己给的,只要拿出实力,别人都会尊重你。“碰钉子”,“摔跟头”这些都是平常事,在哪儿摔倒在哪儿爬起。大家一定要学会坚强。
读徐悲鸿读后感篇5
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当红领巾迎风飘扬,让我想起了祖国的辉煌历史,又想起了历史上祖国受过的屈辱,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而奋斗,而争光,而创造奇迹!这次我读了一篇文章——《徐悲鸿的故事》,里面的内容让我感到愤愤不平,也为那一回击而感到自豪。
文章讲的是徐悲鸿做为中国代表去巴黎深造的事情,遇上了一个外国学生,他在所有人面前嘲笑徐悲鸿,说:“中国人是愚蠢的,你们做什么都不行,天生就是亡国奴的命,更别说来深造了。”外国学生还声称中国是“东亚病夫”,这些话使徐悲鸿十分气愤,决定比试一番。后来,他的作品《箫声》、《琴课》震惊了整个西方。他对外国朋友说:“我不是天才,但我是中国的儿子,谁都不准侮辱她。”就这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感动不已。
古往今来,正是为了这种尊严,多少炎黄子孙奔走呼号,多少中华英雄豪杰前仆后继,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不朽的诗歌。或许我们现在还不能为国争光,但我们却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经济和发展;从现在开始立下目标,有远大的理想,好好读书,以后才有能力去报效祖国;从现在开始珍惜国家资源,不浪费水、电、纸,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祖国是大家的母亲,她需要56个民族、多少人到一个人的努力奋斗。我们要永远牢记一句话——祖国在我心中,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尽自己最大的力去回报祖国。
读徐悲鸿读后感篇6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徐悲鸿学画的故事》。
当时,有许多外国学生看不起他,徐悲鸿决心跟他们比试比试。从此以后,徐悲鸿就更加刻苦学习,一年后,他终于画出了出色的油画,受到了法国有名的艺术家拉蒙先生的好评。他还多次在绘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他为中国人争了口气。
读了这边文章,我不禁想起了几年前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
原先我的学习成绩很差,我爸爸教训我说:“你看看你的成绩,太差了。”我当时非常惭愧,一心想:难道我的成绩真的这么差?我不甘心。于是,我每天努力学习,看书。大约过了半年,我的成绩大有进步,连平时一直批评我的爸爸也开始表扬我了。这是我也没有骄傲,还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成绩稳定在了前五名了,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我的劳动成果啊!
现在,我读了《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我不由得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徐悲鸿那样,刻苦学习,努力在努力,那一定会出更多的人才,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读徐悲鸿读后感篇7
读了《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以后,我深深地感慨感染到了徐悲鸿的爱国情怀。让我想起了邓小平爷爷说地话:我是人民的儿子,我蜜意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徐悲鸿也是这样,他用自己的努力,也为中国争了一口吻。文章主要写了徐悲鸿在外国留学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外国学生欺侮中国,徐悲鸿十分气愤就与他迸,望谁无能经由他的努力,他成为了知名的画荚冬为中国争了气。徐悲鸿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的努力上,他猛瓮摹仿名画,都是带着一块干面包和一壶水往的,一往就到逼梯时间才归来。自从国家被欺侮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为祖国争气,让我感慨感染到了他的好品质。终极,在他的努力下,他完成了目标,给祖国争了光。
这位伟大的爱国人物使我又想起了奥运冠军刘翔,他也是一位爱国的人物,在他受伤的情况下,还坚持跑步。在奥运会上,刘翔扭伤了脚,但他并没有抛却迸,而是坚持地向前冲。即使他跌倒了,他也会用自己的那最后的力气爬起来,由于在他的行踪还有一个信念:我要为国争光。只要有这个信念在刘翔的心中,他就一定会爬起来的。他终极也是经由努力,得到了冠军,不仅自己争了光,也为祖国争了气。鲁迅先生说过:“惟有命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提高。”徐悲鸿也是这样,他的爱国精神永遥记在了我的心里。我们也要想他一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读徐悲鸿读后感篇8
今天我读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他还非常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学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句话不但说了徐悲鸿,还说了我们中国人。
徐悲鸿听了这句话非常生气,但他知道,如果和别人吵架或者打架,别人会更觉得我们无知。要让那位外国学生知道,我们中国人不像他说的那样一点才能都没有,更让他知道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从此,徐悲鸿更加勤奋努力、勤学苦练、争分夺秒。他日夜奔波,学而不厌。三年已经过去了,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这一次,那位外国学生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深鞠一躬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这篇文章给我讲述了一个小小的道理,只要你用心去做一件事,你就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