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朗读者》观后感简短范文3篇

时间:2022-01-12 作者:Surplus 读后感

当我们看完一部作品,肯定会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也有了许多自己的看法,这时候抽出时间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下来,它必须是观看后的感悟,看完《朗读者》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央视《朗读者》观后感简短范文3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央视《朗读者》观后感简短范文3篇

《朗读者》观后感1

每一期,节目都有如“遇见”“选择”等主题,选择合适的朗读者并匹配好内容是引发共鸣的保障。

从效果看,《朗读者》有好反响,或许和找到了不少有阅历和感染力的嘉宾有关。

徐静蕾和已过世的奶奶有着割不断的感情,当她朗读史铁生《奶奶的星星》的片段时,很多观众落泪;“世界小姐”张梓琳朗读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献给自己10个月大的女儿,她那“愿女儿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期许打动荧屏前的无数妈妈……

在《朗读者》策划之初,节目组就意识到单纯依靠专业朗读这样“曲高和寡”的方式来吸引大众显然行不通。

他们寻找到的高而不“冷”的表现语言,拿刘欣的话来说,是“以文字为介质,以情感为窗口”。

把文字和人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那些原本看上去深奥的'文字,自然就拥有了柔软的质地。

《朗读者》观后感2

《朗读者》在CCTV-1黄金档首播,一档纯文化节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关注。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朗读者》是董卿作为制作人的首秀。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个转身,让观众领受到了她规矩之外的别样风采,温婉庄重包裹的是一股强烈的个性,一瞬间鲜活起来。这也同样是《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朗读者》观后感3

在陈老师的推荐下,认真的阅读了这本书,拿起这本书,最吸引眼球的是书封面上的这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本书的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家长为孩子朗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这样做的神奇效果:艾林出生第一天起,她妈妈就开始给她读书。15个月时,艾林阅读量达到30本书左右,21个月时,艾林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24个月时,艾林已经知道1000个词。罗伯特艾伦6岁时就成为孤儿。7岁时,他的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后来,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他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3年后,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在田那西马丁大学任教。

以上看来让孩子阅读的益处远超出我的想象,孩子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懂得也就越多,以前对孩子阅读这块没怎么上心,也不知从何教起,自从孩子上学后,陈老师让孩子在家里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每天做完作业后记录孩子的阅读与听读情况,刚开始孩子也不怎么感兴趣,像应付任务似的,现在读完一个故事还想读,被里面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读完后问他讲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再给他记录下来,现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电视也不怎么看了,每天晚上还要缠着我给他讲个故事才肯睡觉,让我们大人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陈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我们家长和孩子也受益非浅,朗读也激发了对阅读的兴趣,让我们孩子也爱上了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孩子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给生活也添加了不少乐趣。那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大声的朗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