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节目的的出现是一个好现象,做为一档有关于“文化”本身的节目,它让观众树立“慢一点,感受美好”的生活观念,让大家拾起阅读习惯,看完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关于朗读者观后感简短范文4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朗读者观后感1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于近日再度推出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期节目中嘉宾们朗读的书信,瞬间传遍网络,成为热点语录,引发人们对文学、对情感、对人生的讨论。
“只要你是一个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生命不是你过了多少天,而是你记住了多少天。”
《朗读者》首期,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许渊冲以及四川一对夫妻朗读的书信播出后,便被网友们整理成语录,传遍网络。不少人形容这档节目是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
说它“清”,是因为《朗读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主持人与嘉宾简短的对话后,嘉宾们分享文字,并朗而读之。看似简单的节目设置,实则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每一篇文字的选择和朗读,其实传递的是个人成长、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观。
这种需要静下心来感受和品味的节目,在泛娱乐电视生态下,难免会被认为是小众的。节目组不讳言,策划之初并不被看好。但当下许多风行的阅读公众号、听书软件,还是让他们看到了受众需求,并坚持下来——事实证明,即使在碎片化时代,安静的阅读和认真的聆听也从未远去。
首度担任制片人的更是坚信这个节目的意义。在她看来,很多人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其实不然,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800多年前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字字读得响亮。朗读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风化人,也正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心。”表示。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朗读者观后感2
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眼泪的优秀演员,这一次在《朗读者》现场,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属于她自己。
斯琴高娃,纵横影坛50多年,完美的荧屏形象和淋漓尽致的演技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她是《大宅门》的白文氏,《康熙王朝》的孝庄太后,她饰演了不下20个母亲的影视形象。
无论演哪一位母亲,她都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她是在体会自己母亲的母爱中深入剧情,去理解诠释天下间各不相同的母爱。
生活中,她遗传了母亲的坚强和刚毅,纵然三次从马上摔下来,她也不曾落泪。
“现实中,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大声哭泣啊”,念完这一刻,回想起挚爱的母亲,她热泪盈眶,观众包括董卿在内不禁潸然泪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她奉劝我们趁父母还在,好好珍惜孝顺他们。
朗读者观后感3
选择,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哪里都有选择,在哪里都有小小大大的选择。而面对选择,最后的就是大胆的面对,这将是一种磨练。
下午冯老师给我们看了《朗读者》这个节目,主题是“选择”,我不禁展开了会想。
我自我认为,从我出生至今,最大的选择,是三年级时的那个——略有叛逆的选择。
当时,是一节普普通通的数学课,因为两名同学没有认真听讲导致10多分钟的课间转瞬即逝,当时我就心想:怎么老师沉默了半天开不让下课啊!最后想了想只得一气之下冲出了教室。
在教学楼外,我根本不知道能做什么,上了厕所就愣生生地坐在学校南半部的台阶上(我们当时的教学楼在北半部)。我不敢回教室,怕老师说我,更不敢去别的地方,更何况现在是上课时间。过了一会儿隐隐约约的看见几个同伴的同学出来似是在寻找我,我正在气头上便又转移到了文艺广场前。
坐了一会儿,我看见了一个有些陌生但略显威严的“老师”恰好走过我面前。“不对啊!老师现在要不都在上课要不都在备课,这个人好像是……王校长。”我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现在真后悔没有回教室。
“你是哪个年级的啊?”“三……年级。”因为当时正当气头再加上校长突然出现不由得紧张起来,“怎么不去上课啊?”“……”“那先去我那儿吧,外边怪冻得。”
我随着王校长到了她的办公室,她问我:“你是哪个班的啊?”“三…三(9)班。”我还是显得有些胆颤,腿哆哆嗦嗦的晃个不停。
最后我又被陈老师领会了班级,此次“冒险”恐是在学校最大的一次罢,也算是哮喘的前兆。
以后要改掉叛逆选择这种习惯,控制情绪、调整情绪,不禁赞叹道:选择,我正式向你发出挑战!
朗读者观后感4
这是一个无论音乐、场景还是文字都能让观者产生共鸣的节目,那种感动可以渗透到每一个细胞,当你开始看或听的时候,你的生活即使是一片霾,也会随之而散,阳光立马照亮生活!
本期主题“陪伴”,由“遇见”到“陪伴”,董卿的衣着由粉红色套装换成了一袭白裙,在我的潜意识里,有着这样的解读:遇见,不管是父母与子女的遇见、还是少男少女的遇见,如初见桃花,都是激动人心、浪漫而温馨的,所以粉红色是很合情境的;而陪伴,是平淡的,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白裙淡雅而平淡,也映衬了陪伴的形态,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大爱或是小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就这样渗透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陪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陪伴,无论哪一种陪伴,都是温暖的,杨乃斌的故事最励志,是青年一代向前的动力;乔臻老夫妻的一路陪伴,唐国妹老师的付出,向我们阐述着真爱,不是因为他们的成就或是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的爱,他们的相互陪伴。。。
所有的陪伴,都是因为爱,没有为什么,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爱人。。。
父母子女一场、夫妻一场或是闺密一场,我们都是用最珍贵的时间来陪伴的,父母从小到大给予子女的陪伴,是最纯粹的;夫妻一场,是亿亿分之一的概率,由遇见到陪伴,时间越走越少。。。
朗读者,对与老者,更多的是回忆是感恩;之于年轻者,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迷雾中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