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会获益匪浅,所以要写好读后感,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我们对书上所写的领悟,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墨子》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墨子》读后感篇1
一直都以为自己从小接触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学,步入大学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春秋战国时代,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是无法光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的。我们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时最有成就的四大学派。仲尼的儒学是我们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学是我们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质朴力量;庄周的逍遥游是我们聆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吟唱;至于韩非的法家则带我们领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片繁荣。
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也许只是因为他那一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也或许是因为那女子的三从四德论。读了墨子,我更偏爱墨子。墨子,他总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这一点上,墨子有着天生的优势:出身于社会低下的手工业者的他,对百姓所遭受的困苦有着深切地了解。有人曾说: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但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因为墨子只是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儒家讲求的繁琐礼节等不利国民生计的主张不适合他,才选择了另一条更适合他的道路。
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作为级任的墨子,在深切了解百姓疾苦后,提出强本节用的主张。强本即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节用即反对统治阶级过度的浪费。墨子认为:一切不利于人民的开支都应该消除。在我看来,提出此观点的他,才是真正地站在人民根本利益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福的思想家。
治理国家,墨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兼爱与非攻。视人如己,爱利万民,不亏人自利和人不关己则为兼爱。他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只知爱己,利己,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人与人之间才相互敌对。如今的我,对此也颇有感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人们的视野却在不断地缩小。当社会把宣传好人好事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的社会风尚由此可窥知一二。梦君为了有朝一日实现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理想,我们就要向墨子学习,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呼吁天下所有人都相亲相爱。不为了贪伐胜是名及所得之利对他国发动战争则为非攻。墨子强谴不义之战,指出这种行为的实质也是一种无耻的亏人自利行为。为了消弭战争,他带领弟子从事实际的防御战争的研究。墨子的这一观点完全适用于我们中国。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从不以多欺少,挑衅寻事,而总是采用和平为主的手段与其他各国友好交往。即使有时他国冒犯我国,我们也总是想用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来解决。可是一旦涉及我国主权与领土问题是,我们也是毫不退让的,甚至还会做出强硬的反击。
?墨子》一书,文字通俗平易,却内涵有许多丰富而精粹的思想。即使在现代,它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身为21世纪年轻的一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入到现代化的建设中去,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墨子》读后感篇2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也随之摆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面前。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史,虽历经沧桑,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在这个意义上,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今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整个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增加,对经典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我们整个神州大地上,诵读经典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在此之上,我们还应与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和谐共存。今天,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时空跨越,把国界跨越,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这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墨家思想。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派,其创立者为墨子,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尚同”、“节丧”、“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这十大主张,其中“兼爱”为思想核心,是墨家在认为社会动乱攻伐、相互伤害,是由人们“不相爱”而造成的。所以他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这样一些反映了他企图调和统治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事实上难以实现的理想。“节用”、“节丧”是墨家思想中的精华,激烈的反对儒家的“厚葬”,要把财富埋在坟墓里,而“久丧”是影响劳动生产的,因为这样会阻碍国家富强。另外,墨家学说的理论依据是“天志”、“明鬼”,这是尤其重要的,不仅要论证“兼爱”学说不是天的意的必然遭到惩罚,他还认为“天志”是衡量“王公大人”和“万民”的规矩。他的“天”是小生产者的幻想,反应了小生产者的利益。“明鬼”也就是相信鬼神,是从“鬼神”可以帮助“天”赏善罚恶而提出来的。墨子认为,如果使天下人都相信鬼神能赏善罚恶,则天下就不会大乱,但这是一种幼稚的迷信思想。
墨子是哲学思想反应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但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所以,今人在认识学习墨家思想时也要加以辨别。
进入21世纪的新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继承和弘扬了墨子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这对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墨子》读后感篇3
古代伟大的学者墨子,在其着作《墨子》一书中,多次用犀利的笔锋讥讽那些奢靡坠落的王公大臣们,纵观其全部经济思想,节俭是主要倡导的原则。
墨子的经济思想是以节俭作为原则,因而在物质消费上他的限度是实用,凡是超过了实用的范围,他都认为是浪费,是一种罪过。这在绝大多数人都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有时甚至是必需的,因为在这样的时代,统治者要维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除了加深对广大人民的盘剥外,别无他途。
生活上的奢靡坠落者看起来都像是一个坯子里出来似的,从墨子时代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了,可他们的表现在许多地方都还差不多。比如,古时候他们是造宫室台榭、青黄刻镂,现在则讲究洋房别墅、豪华装饰;古时候他们是做锦绣文彩靡曼之衣,现在要求的是名牌款式进口时装;古时候他们要文彩饰车刻镂饰舟,现在的是高档轿车。古时候他们是蒸炙鱼鳖美食刍豢,现在是“鸳鸯火锅腾细浪,乌龟王八溜鱼丸”;古时候他们是蓄私拘女成百累千,现在是……
古今奢侈者们最最相似的地方是:他们大都花费的是人民的血汗、社会的财富。墨子先生愤怒的控诉他们“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使民“饥寒并至”。现在的腐败者公款消费,大慷国家之慨,被人民深恶痛绝。
由此看来,重要的是完善法制、制定机制使想腐败者无法腐败,这才能让老百姓们放心、才能彻底杜绝奢侈靡费之风。
《墨子》读后感篇4
?墨子》是墨家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可能认为《墨子》的作者是墨子。但是不然,《墨子》并非墨子一人而著,是由墨子及其弟子一起编著而成的。关于墨家创始人——墨子,由于各处历史资料稀缺。我们甚至连他的生平信息也无法准确的知道。许多人都知道墨家后来消失于西汉,却不知道在此之前墨家曾与儒家一样是先秦的显学,在遭受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文化摧残过后,一起称为显学的儒家在西汉兴盛起来,而墨家却衰落了。一代显学化为千古绝学,墨家为何消失?这也是学术界的一个谜团。
虽然墨家消失了,但是代表其学术界的思想的著作《墨子》仍然被流传下来。有人说《墨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自墨家消失后,《墨子》这本书沉默起来,两千多年后终于在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时,被重新看到了这部著作的闪光点。《墨子》时一部神奇之书,其中包括;1许多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政治以及军事理论。
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还延伸到了国外,清末学者邹伯奇就提出“西学源于墨学”的说法。他认为西方的天文、历法、算术等都源于《墨子》,并曾经依据《墨子》的理论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制造过望远镜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照相机。学者张自牧在论说了墨家科技成就后说“墨子为西学的鼻祖”。尽管墨家消失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墨子》这本书中来了解墨家的核心思想。
墨家在《墨子一书中提出十大主张:兼爱、尚贤尚同、非攻、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天志、明鬼。而这十大主张又可细分为四大类,即一:伦理思想,也就是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兼爱。我们在学习历史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就知道了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爱护,共同谋福利。兼爱这一思想跨院了等级,无论富贵贫贱,体现的是一种无差别的爱,而儒家也同样提出:仁者爱人,却是建立在礼乐等级秩序上,而维护的是君主制度。
所以在在君主专制中似乎墨家不太受欢迎,这或许也是墨家消失的一个原因吧。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有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体现了这种无私的大爱。
二是政治思想:尚同、尚贤、非攻,对于当今社会也是有着重大的影响,尚贤,为选拔官吏提出了标准,任人唯贤一直都是每个时期都需要追求的,崇尚贤士任用有才能的人才能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幸福!非攻也就是说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相处,这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纷纷对他国发动战争,百姓深受战火的摧残,若国与国之间都能非攻,和平相处那么比较是一个美好的地球村!“非攻”我想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今各国人民所期望的。
三是经济思想:节用、节葬、非乐。在礼乐秩序时期,君主诸侯以表示自己的尊贵地位特别重视礼乐等级。但在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力财力都十分有限,受苦的当然也是百姓。这也是墨子提出节葬、节用非乐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仍然不能忘记节约,无论多么的富贵,终究会有败光的时候。四是宗教思想:天志、明鬼、非命,在这个思想中我最认同的就是“非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不顺从天命,这个观点正好与儒家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相反,所有的食物都不是由上天决定的,而是事在人为,天道酬勤。只有自己努力,便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所谓的上帝老天爷不过是人民美好的向往罢了。
?墨子》也是国学经典,它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关于伦理、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思想。虽然它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是内容却永远不过时,仍然值得我们去深究学习!
《墨子》读后感篇5
在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大师扎堆诞生的时期,中国古代哲学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当孔子的名声已经走出国门;在五大洲四大洋留下足迹,另一位大师的名字,好像被冷落了,他就是墨子。
当大家都陶醉庄子的缥缈的世界,列子玄幻的神话传说,韩非子的铁血野心,孟子的远大理想,老子的安然平淡,墨子,却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执教者,也曾盛极一时,成为了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显学。战国初期,大有超过儒家之势,致使荀子哀叹“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儒家虽然高唱民贵君轻的口号,但实际行动却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核心思想是巩固王权,安抚人民,使各司其职,以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当然,就当时来说,确实具有历史进步性的。强大、稳定的王权在当时也就意味着社会的相对稳定。回头看看墨子,也是主张仁政,墨子不仅是同情还是真抓实干的帮助穷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尚同”、“节丧”、“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这十大理论,该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俗化的。
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但这不会改变整个墨家体系的高度。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此时,我真想借一双手帮我转交墨子一封信: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个简单而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下骑着春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着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恍惚,我看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的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观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若“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的坚定不屈。
我还看到了一位穿着补丁衣服,蓄着长长胡须的清瘦老人,带领着弟子们躲在屋檐下避雨,虽为狼狈,但很坦然,呵呵笑着,明亮的目光穿透朦胧的雨帘。
不论怎么说,墨子也是一位不拘于现实,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理想主义者。
我敬你,墨子。
《墨子》读后感篇6
墨家反复告诫,在每个人认为自己的利益,或者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时代,他们会希望推翻对于自己太过看重的这种错误,来强调你如果能够“兼爱”,把所有的人当作跟你一样重要,世界才能得到和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那么这样的时代,最大的祸害是什么?所以要先追究“害”是从哪里来的。《墨子》里很明白的一件事:“害”绝对不是从爱人或者要替别人着想的态度而来,“害”全都是因为你对于别人存在一种分别心,或者是你想要害别人从而得到利益,书里称为“误人”、“贼人”。
要更清楚地理解“误人”或者“贼人”的态度,你就能知道这两者都是来自于“别”,就是所谓分别心,让你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你才会厌恶别人,因为厌恶别人,你才会觉得你应该或者是你可以伤害别人。彼此对立跟区别制造了这个祸害,因此要反对“别”。“别”当然和“兼爱”的“兼”形成强烈又直接的对比,强调兼就要反对贼。
于是就有这句:“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其说将必无可焉。’”
这就是反对。你反对别人,一定要提出不一样的予以替代的主张,不然就是拿水救水或者用火救火,用一样的东西去反对,或者是要处理同样的东西所制造的问题,是没法成功的。
因而在全天下,大家都因为分别而造成问题的时候,就要拿“兼”来替换“别”。
《墨子》读后感篇7
读《墨子》有感_高中生读后感1200字篇??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题记正如余秋雨所说,墨子的全部都是黑色的,他如同黑色的旋风席卷整个中华大地,但是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他的作用呢他是普通百姓的代表,他是社会底层的代表,当然不可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认可,因为封建帝王是要家天下的。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而他自己则是将这个理念带到了那样黑暗的时代,不知是墨子的悲哀,还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孔子的名声远超过墨子,可是谁又能将墨子的功绩抹杀呢他的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中。其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也正是靠的这种兼爱思想吗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哪一次成功的战役不是靠人民的力量,那一次不是集体的智慧。现在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感谢墨子,是他的思想引领着中华名族的复兴。
我们更要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泉涌报,墨子的理念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成功,就算我们不高呼拥护墨子,最起码也要能够记住他。上为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那么从个人呢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任何人没法比的,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逆子呢或许他们就没有感恩的心,父母的含辛茹苦,换来的却是冷眼相对;父母的辛勤浇灌,换来的却是心灵折磨,或许不能这么的武断吧,毕竟还有那么多的有良知的子女,卧冰求鲤,那是多么的让人感动,扇枕温衾,那是多么的让人震惊,鹿乳奉亲,那是怎样的感恩!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
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或许我们不需要一饭千金,但是我们任然需要学习感恩的精神,人生不过区区八十载,当你步入晚年之时,在想感谢帮助过你的人,也许时间也不允许了。感恩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在心中感恩,不如在行动中恩,不要让感恩只是浮于表面,成为空中楼阁。
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治疗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来看你。它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
低智能动物尚且会感激别人的救助,人类难道不也应该有颗感恩的心吗狗和鸟会长久地凝视你离开表达感激之情,可是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他们可能很快忘却你。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弥散在天地间,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温暖,有了亲切。因而我们应当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感。我们现在生活在钢筋混泥土铸成的社会之中,他的兼爱思想我们更应该学习。
随着时间的流逝,兼爱的思想或许已经渐渐淡忘,但是换来的却是感恩。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育。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感恩--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飘》的读后感_高中生读后感550字篇二
翻开《飘》的第一页,我就被它那浑然一体的文学魅力以它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所捕获。它讲述了一段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浪漫绝美的爱情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农园主的千金,在美丽温柔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野性,向往着自由的心灵。当灾难从天而降,她扔掉世俗伦理道德赋予女性的枷索,勇敢的追求幸福,闯荡事业,守卫她所爱的家园。而这才是真正的斯佳丽一个大胆,精明执着的女性,如同一条锐利的鞭子,无畏地抽击着封建思想的桎梏,纵使到头来自己是遍体鳞伤也再所不惜。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但她却不了解他们中任何一个,她如果了解阿希礼她就不会爱上他,她如果了白瑞特,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生都在很固执的追求着幸福,却又一次次将真正的幸福推向深渊。整本书以她的爱情为线索,以战争为血肉,以人物为灵魂,以思想为血液策划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美丽战争,改变了斯佳丽,也使我对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她在危难时刻杀死北方士兵,在极端贫穷时开创事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不屈。为了维护家人及产业,她不得不与甘扶澜结婚,表现出她的牺牲精神。建业时期,她独特的经济眼光,商业天赋,敢于拼搏的精神,实质上就是传统妇女容易被忽略的优点。斯佳丽毕竟是女人
永不放弃,永不绝望。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敢杀掉一个士兵,在一无所有之下承担一个女人所不能承受的痛楚,这需要勇气。每每遇到困惑,痛苦,我便会以tomorrowisabetterday!来激进自己,怕什么。我载《飘》的情感望着斯佳丽的背影走着自己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