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鸟,读后感最新8篇

时间:2024-05-15 作者:Monody 读后感

优秀的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感受,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幸福鸟,读后感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幸福鸟,读后感最新8篇

幸福鸟,读后感篇1

朋友,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泉,朋友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朋友,是炎热中的一阵 凉 风;朋友,是寒风中的一块炭木。朋友带给我们阳光,带给我们凉爽,带给我们温暖……

她是我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们一起上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甚至是一对同桌。

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头乌黑亮丽的直发。当她的头发飘过你身旁时,仿佛有一阵春天的暖风拂过。她平常最喜欢上身穿一件卫衣,下身穿一条牛仔裤,再配一双牛仔的球鞋。

她还有一本最爱读的书,名字叫《拥抱幸福的小熊》,这本书她曾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过,所以,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也知道书的内容;书页中夹着一张明信片,上面画着一位长发及腰的女孩抱着泰迪熊。当她每看到那时,我都能从她的眼里看到闪闪的泪光。

那天,我第一次来到她的新家来玩时,进到她的房间,让我大吃一惊,她的窗台上全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泰迪熊。于是,我开了个玩笑,让她送我一只较小的泰迪熊,她却像个小孩子一样,说:“不行。”因为我知道那所有的泰迪熊都是她的宝贝,所以我怎么忍心“抢走”她的宝贝呢?

可就在去年,她因父母的工作而转到广州去,那天,我最后一次来到她家时,她把最喜欢、最大、珍藏两年多的泰迪熊和一本《拥抱幸福的小熊》的书送给我。

让我没想到,她竟然把她心爱的宝贝送给我。她说,当她走后,只要想她,就拥抱泰迪熊,就像书中说:“拥抱小熊,就是拥抱幸福。”

一个月后,我终于完整地读完了这本书,我也终于明白了,要保持乐观,学会坚强,懂得生活。

相信每个人都能拥抱幸福的小熊,我也会永远拥抱那只泰迪熊和那本书。

幸福鸟,读后感篇2

每一个人,都如同飞蛾扑火般追求幸福。那么教育额幸福在哪里呢?这个夏天,我拜读了美国作家内尔·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对教育与幸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教育的功能在于育人,育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我们可以说教育是充满幸福的事业。

一、教育的理想表现幸福

理想就是目标。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的理想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教育的理想,就是要使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促使人们对真、善、美的满足和追求。教育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人性在社会生活中对真、善、美的幸福追求。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共同渗透于教育的理想之中。正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教育理想的全部就是追求幸福。

二、教育的实践创造幸福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马克思认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按照一定的方向,选取适当的课程,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质,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实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的根本转变。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作准备的。”教育的对人性的内化是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教育的意义在于使人成为社会的人,由此它创造了人性的最大幸福。

教学是一个生动而活泼、严肃而紧张的艺术活动,教育将成为一个充满灵性和张性、快乐和幸福的过程。马克思说:“那些为共同目标而劳动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创造了教师自己的幸福,也创造了学生的幸福。在幸福的教师那里,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有意义的生活;不是一棵蜡炬,而是一缕光辉;不是说教,而是创造。

三、教育的延展充满幸福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播手段。教育成就人的未来。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贯穿人类社会的全过程,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传承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途径。在古代社会,年老一代为了维持或延续人们的社会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并有效地参加生产劳动,就把积累起来的生产生活经验、文化知识传授给新生一代,这就产生了教育。如果没有教育,前人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让后一代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教育再生了人类文明,也延伸了人类的幸福。走向海洋读后感550字《小王子》读后感800字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

幸福鸟,读后感篇3

前几日,有幸拜读了松居直着的《幸福的种子》,一口气看完,心中感触颇多。这本书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书中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优秀的图画书、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非常的有实际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松居直着的《幸福的.种子》,告诉我如何透过共读图画书,引导孩子感受爱和快乐,成为内在充实、有情有爱的人。通过阅读本书,使我开阔眼界,改变我对童书、对育儿的看法。

如何给孩子读图画书:其实也一直也是我很疑惑的问题,应该怎么样给孩子读图画书呢?是照本宣科,一字字的念插图所附的文字呢?还是对着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呢?如今我看了《幸福的种子》以后,这个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了。松居直先生认为,父母在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要尽量的去读“图”,而不仅仅只是念文字,因为孩子不识字,他们看书的方式和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看书都是最先注意到书中的插图,他们会从插图中去理解书的意思,以及细节,而成人却是先看到文字,而忽略了图画,这样很难和孩子达成共识。

另外父母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定也要从心里喜欢这本书。只有这样,读书的人才能够把这种心情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从书中体会到乐趣。松居直先生还特别强调图画书的作用,图画书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更不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它唯一的作用是带给孩子乐趣,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松居直先生可以说是日本最久负盛名,同时也是最坚忍不拔的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几十年来他一直旗帜鲜明的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用来学习的东西,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父母亲用自己的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薄或出生证明书,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言语。

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当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母亲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用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拥抱孩子,让他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因为,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用好的图画书,通过父母给孩子读书,从小让孩子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幸福鸟,读后感篇4

幸福,这两个字引出了我无数的联想。幸福要怎样才能被称之为幸福,幸福又是什么?毕淑敏则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回答了我们的这个问题。幸福人人都需要,但是也要恰到好处。我们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有时幸福却过了头。

这本《恰到好处的幸福》,则是毕淑敏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他曾说过:“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而我觉得幸福要恰到好处才是真的幸福。书中也有写过:“酒精的浓度不能太高,过了那个最佳值,结果就适得其反。幸福也一样,切不要贪得无厌。”

恰到好处的幸福,只要用心,在平常仍能看到,就像平常的事。深深地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这里面,不就已经有幸福了吗!

我们要学会真诚地面对自己,不然如何去接受那幸福。

有人问过,幸福有几种颜色?毕淑敏说有无数种,数不清。也有人说仅仅只有七种。但我相比起来更喜前一种说法。不同的人在面对幸福的同时,觉得幸福的颜色也不一定会相同。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不可能感觉到幸福仅仅只有七种颜色。

有些人根本就误解了“恰到好处”这四个字的含义。因为某种机缘看到了好房子,就设想以后能在这屋结婚生子。看到了豪车,就设想能开豪车,知道寿星活到90岁,就发誓自已一定要活到100岁……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期望。目光太高,就违背了“恰到好处”这一原则。

我们并不需要有太高的目标,我们只需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把它做成功了。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么?只不过需要我们适度。

幸福,在我眼中,只是平平淡淡地过好自己想要的却也并不过分的生活。只需要自己不要太贪得无厌。

走过恰到好处这一条不寻常的长廊,你就已经走到幸福的门前。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就可以得到你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

读了毕淑敏的这本《恰到好处的幸福》,使我对幸福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不像以前那样苛求。

幸福,要恰到好处,才能称得上是幸福。要懂得珍惜幸福,别让它从我们的身边偷偷地溜走。

幸福鸟,读后感篇5

“哦书像一叶小舟,载着我向那五光十色的文学大海驶去。”的确如此,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就是开取智慧宝藏的金钥匙,读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睿智的人谈话……

?书》这篇文章透露了一件“我”爱书可以爱到不惜身体的境界。讲述的是作者每天放学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往书店里跑,每次望着那令人眼花缭乱的书名,“我”总是觉得“我”十分渺小。有一天,“我”发现了一本名著,欣喜若狂,由于书价太贵,“我”十分犹豫,但“我”还是买了这本书,回家路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毫不犹豫地脱下外衣,把书裹得严严实实,而自己却发冷,打哆嗦……

这样爱书,这样爱读书的精神十分让我敬佩,想一想自己,都觉得万分羞愧。说是看书,其实,无非就是看一些校园小说书,如果,看起名著,那也是囫囵吞枣,“刷刷刷”没几天就都看完了。但是读了《书》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

读一本好书,就是走一段知识海洋的路。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用心读,用心看,实实在在地做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多看看对自己有益的书,到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

幸福鸟,读后感篇6

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让我深有体会并且认识了,中国在这些年以来的惊天动地的变化与成就,表达了国家对青年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关心和爱护,让我这个小学生也感到了幸福。

人人都提出了“幸福中国”这个口号,一共分为六篇文章,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思想: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子、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幸福中国”翱翔在中国的大地上,飞翔在中华人民的心中,给春天的神州大地涂上了暖暖的色彩。

这本书中第一篇“实现免费义务教育”这一章节使我深受感动,国家为了让我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为我们购买了教学设备,改善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国家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从此可以看出,国家是投入了多么大的财力啊,因而也可以看出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

现在我们拥有绿油油的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

这些幸福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听爷爷奶奶说,以前吃的是蕃薯,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白米饭和肉。要是家里客人来了,要让客人先吃,作为孩子的他们只能在旁边咽口水。穿的也很简朴,破了就缝,大人穿了小孩穿,就这样穿好多年。再想想今天的我们,衣食无忧,有好多新衣服穿。每天都能吃到肉和饺子,住的是高楼大厦,外出有汽车坐,学习环境也很好。拥让我们为今天所拥有的幸福加油,为了让全世界充满幸福而努力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强。

幸福鸟,读后感篇7

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说道:“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勇敢的人可以依然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生活过...”是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穷人总认为有钱才是幸福的,殊不知那些华丽的衣裳、亮闪闪的装饰下包裹着得可能是一颗怎样寂寞的心。富人总是觉得内心空虚,商业场上对金钱的欲望越发膨胀,但在夜深人静之时,多希望有一个真正疼自己、爱自己的人泡一杯暖暖的咖啡等着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每个人都有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其实有些你曾以为得到以后会让你幸福的东西在你得到以后未必会感到幸福。因为你很有可能会丢掉一些宝贵的东西。而且,人本就是贪婪的动物,得到的越多,越无法填满你那日渐膨胀的心,所以你越不满足越不幸福。总觉得自己得到的还太少。

我觉得幸福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你是幸福的,你可以和家里的人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哪怕是简单的饭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家的。所以千万不要抱怨自己不够幸福,不要抱怨家里的贫穷。父母给了你一个完整的家,让你拥有最珍贵的亲情,你还抱怨什么呢?有一个爱你的恋人是幸福的`,你们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来的日子是一生一世,从人间到天堂。即使分隔两地,知道自己的恋人在思念着自己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人爱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那样思念着自己,所以千万不要抱怨你的恋人不够完美,他让你拥有最美丽的爱情。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是幸福的,你可以与自己的朋友谈心,可以再孤单时有一丝依靠,偶尔无法陪在你身边也千万不要抱怨,因为他让你拥有最宝贵的友情。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所追求的也不同。你应该把幸福的标准降低,简简单单就好,追求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不去在乎那些名与利。只要自己的家人、爱人、朋友每天都开开心心的,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一直不断寻找,不断追寻,却没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心里,就在我们身边。

幸福鸟,读后感篇8

初读《提醒幸福》这本书时就像咖啡一样,看似苦涩,但小口小口地回味,舍齿间散发着一种淡淡咖啡独有的芬香。作家毕淑敏用自己涓涓如流水的文笔,将自己对于自然、生命的崇敬合成一杯上等的黑咖啡一般的书。在这本文集中,我最有感触的还是《一厘米》这篇文章。

小也的妈妈陶影,她是一位有着很多缺点的母亲,当小也不在身边的时候,她会逃票。虽然家庭条件不怎么宽裕,但她仍然尽可能为小也创造顺利成长的条件。在《一厘米》这个故事里,因为小也很高超过一米一一厘米的原因,陶影与检票员发生了争执,原本她是可以跳起来像泼妇一样和检票员吵架,但为了在小也面前挽回自己的尊严并为了给儿子做示范,避免给儿子成长带来负面效应,便拉着小也的手没进庙,但她却十分在意小也没进寺庙受到的心理伤害。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不久之前,我与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路上车不多,但菜市场门口那条街上几乎停满了车,中间留下的距离只够两车勉强通过。这时我和妈妈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辆车刚好准备倒出来,妈妈便等候在那里,等待这辆车倒出后,将自己的车再倒进去,但妈妈正在倒车时,从后面开来一辆车,不由分说就抢占了那个停车位。妈妈摇下车窗对那车里人喊道:“我在倒车,你怎么就占了我的车位。”那人径自打开车门,瞥了妈妈一眼,说:“谁知道你在倒车。”撂下这一句话,扭头就走了。妈妈转过头看了我一眼,我能从她的眼神里读出愤怒以及和那人决一死战的神情。但她像陶影一样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天下的父母亲应该都是这样的吧!他们时时刻刻在子女面前维护自己身教重于言教的形象,以给子女作为良好的示范。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声的爱的表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