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读后感1500字5篇

时间:2023-03-21 作者:lcbkmm 读后感

为了将我们读书后的感悟记录下来,可以及时写份读后感,写读后感是我们记录对书籍感受最好的方式,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飘》读后感15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飘》读后感1500字5篇

《飘》读后感1500字篇1

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用许多浅显的故事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则。她在《论语心得》中阐明:《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这是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论语》的精华之一,她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对待我们的生活中的那些缺憾和不完美。人首先要正确面对那些缺憾和不完美,要在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苦痛。生活不完美而有缺憾,工作不如意而有心酸,这似乎是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但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处理的办法不同,与其在那里苦苦的怨天尤人,还不如坦然的正确面对。敢于正视和承认那些不完美的现实,敢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弥补那些不足之处,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抱怨。一个人有了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他的内心会变的仁厚,宽和,所以便会忽略很多的小事和细节,不再患得患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安静,释然。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时真正的好朋友呢?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那么论语中倡导我们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是第一种好朋友,就是说我们交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人格魅力。“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有自己的思想,顶天立地,才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可以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犹豫的时候给你做出抉择,可以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你勇气,他是能够减少你的痛苦而延长你的快乐的人。友谅是第二种好朋友,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能够衡量一个人气度的标准。

生活中,能够感动别人的不仅仅是金钱和眼泪,宽容也同样能够让人释怀。懂得宽容的人是懂得生活的人,懂得宽容的人是懂得珍惜的人。所以说有一个宽容的朋友不仅相互之间能够融洽相处,他还能够感化和改变我们处事方式和不良习气。友多闻是第三种好朋友,就是说这种朋友能够旁征博引,见多识广。选择一种朋友意味着选择一种生活,选择一种朋友意味着选择一种人生,而选择一种朋友首先要看我们站在怎样的一个人生坐标和天平上。

见多识广的朋友能够赋予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常识,能够告诉我们许多不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一起探讨人生,一起切磋技艺,一起品味生活。当你在生活中彷徨失落的时候,朋友能够帮助你做出最终的抉择;当你在工作中遇到疑惑与不懂得时候,朋友能够给你最终参考的答案。所以说结交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就像打开百度搜索一样,我们总能从他的人生字典里面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即是孔子所说的三种好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而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不是苦闷的心态,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好好的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阳光与快乐的人,拥有一颗感恩与快乐的心,像一缕阳光一样去温暖和照亮别人。快乐的面对生活,面对家人,面对社会,让别人能够在自己的感召下获得生活的生机与慰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责任,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这大概是《论语》给我们最大的经验和借鉴。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用浅显的文字和简约的语言点出了人生之道,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坐标,学会在生活中一一的去践行。学习《论语心得》最大的收获还在于净化了心灵,调整了心态,使我们懂得用最朴素的情怀去感受快乐,感受生活。

《飘》读后感1500字篇2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今北京)成立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敝衰败的农村让他无法生存下去,便来到城市,他渴望以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的生活。他曾经试过各种工作,但最后只选中拉洋车。这种职业的选择表明祥子虽然离开了乡村,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一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通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放弃拥有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然而搏斗的结局是失败的,他始终未能做成拥有一辆车的梦。

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不过祥子的农民思想做事方式是不该的,既然来到了城市,应给以城市人的思想方式来生活,要适应城市人的生活。小说通过祥子周围的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的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

不光是书中写到的年代,现在,那种社会的丑面目一直都在。许多像祥子一样的乡下农民来到大城市,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但“运气好”的实现了目标,“运气不好”的不但忘记自己的初衷,并且违背了。造成这一切的大多数是被那些坏人带坏,表面帮你,暗地里却害你。但朴实的民工们却以为遇到好人了。

农民工的确不容易。挣钱讲的容易,但真的不容易。我们大手大脚的花钱,但从不想过钱是父母们辛辛苦苦挣来的,我们坐在教室里,而父母在烈日炎炎下干活,谈何容易。有一个电视节目叫《变形记》。这个节目将城市的一些不良少年到农村里去吃苦,从而改变他们的性格。每一集里所反映的农村生活都很苦,那里的父母一天只能挣几十元,但为了城市孩子们买物品,把自己的积蓄全花在这上面。当孩子改好后,去打工赚钱报答父母。

记得有一期节目,两个男生去背木头,木头又长又粗,他们都无怨无悔的做着,另外一个女生整理木块。一天下来,2个男生赚了三十几块,女生只赚了5元。他们拿着钱去30多公里外的小镇上为父母买东西,晚饭每人只吃一个馒头。我想,这就能体会到祥子的难了,农民工的难了。

其实农民工只要努力地、脚踏实地地、坚持不懈地工作,一定会有自己的一个天地。许多成功人士,就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来自农村,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满人生。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发生在我的身上。王伯伯是从我老家来到袁浦的。来的那天晚上,爸爸特地去车站接他,我也好奇。当他来到我们家时,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短袖加一条牛仔裤。可能在外面呆的久了,所以看见他是一脸的嫌弃,不跟他说话,离他较远。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大包小包的东西,几乎把家搬来了。吃过饭后,他说这次出来就不打算回去了,在这找个活干。爸爸说,如果有好的工作或者有适合你的工作,我会留意的。他脸上笑开了花,连忙说谢谢。但是后来,他自己找了个工作,在一家工厂里干。过了两三年,王伯伯双手拎着外包装很精致的礼物来到了我家。他与之前的形象有了180度的大转变,西装笔挺,头发不像之前那么乱,整个人给别人的感觉是精神抖擞的。我也不免变得腼腆起来,说:“王伯伯,您来啦!快坐下来吧!”那是我第一次觉得人真的不可貌相。最后听爸爸讲才知道,王伯伯在工厂里勤奋工作,积极向上,对工作负责,不到两年,就当了工厂的一个经理,老板也很信任他。而且在他33岁的生日上有了个女朋友,现在已经是王伯伯的老婆了,还有一个小儿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不用我多讲,大家多心里有数。

总的来说,不管是乡下人,还是城市人,都可能被钱字打败。有钱人家争家产、公司,贫穷人家却满怀心计、阴险狡诈这一切都告诉我们社会的丑恶;不过,只要心存善念,总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俗话说得好:“好人有好报!”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中,不要幻想着我一定会大富大贵,心想事成,其实平安就好!

《飘》读后感1500字篇3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从二元冲动出发,主要论述了造型艺术、音乐、诗歌和悲剧。他认为,造型艺术是纯粹的日神艺术,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在诗歌中,史诗属于日神艺术,抒情诗和民歌接近于酒神艺术。悲剧求诸日神的形式,在本质上则完全是酒神艺术。

在尼采看来,日神式的审美状态归根到底是由酒神式的意志发动的,其目的和效果皆是通过肯定现象而肯定意志自身。因此,他不像叔本华那样认为“无意志静观”的心境同时是对个体化世界的摆脱,反而说:“这种心境可谓在无意志静观中达到的对个体化世界的辩护,此种辩护乃是日神艺术的顶点和缩影。”

与作为纯粹日神艺术的造型艺术相对立,处在另一极端的是作为纯粹酒神艺术的音乐。尼采完全接受叔本华关于音乐的形而上学性质的观点,认为音乐与现象无涉,是世界意志的直接体现。他强调,真正的音乐“完全没有形象”,是“原始痛苦本身及其原始回响”,是“原始痛苦的无形象无概念的再现”。但是,音乐具有唤起形象的能力,悲剧即由此而诞生。

诗歌也是尼采关注的艺术种类。不过,他认为,把诗歌列为一个独立的类别是勉强的,史诗和抒情诗其实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区别在于,在史诗中,形象纯粹是外观,是对世界本体的阻挡和掩盖,而在抒情诗中,形象却是意志的化身,是世界本体的显现。

当意志处于极端状态时,人不再能够单靠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情不自禁地要脱口喊叫,这种情形表明了声音具有超越形象的表达力量,也表明了音乐与意志之间的直接联系。所以,音乐在本质上是先于形象、超越形象、没有形象的。真正的音乐,如希腊的酒神颂,是全然不沾染形象的,它整个就是情绪,是与世界本体脉脉相同的情绪,是从世界心灵中直泻出来的原始旋律。

叔本华指出音乐具有唤起形象的能力,并指出了由音乐所唤起的形象与凭借概念对现象的模仿之间的根本区别。由此出发,尼采进而推测悲剧神话是音乐的最深邃的酒神本质寻求象征表现的产物。音乐精神对于形象化的追求,始于最早的希腊抒情诗,到阿提卡悲剧便达到了高潮,音乐创造形象的能力获得了最辉煌的表现。

在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希腊神话与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为代表的希腊悲剧之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是酒神音乐的兴起。日神性质的史诗神话之边化为酒神性质的悲剧神话,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酒神音乐。根据尼采的阐述,在悲剧诞生之前,希腊人已经开始把神话历史学化,导致希腊神话濒临死亡。靠了酒神音乐的强大力量,荷马传说重新投胎为悲剧神话,神话在悲剧中再度繁荣。那种使得神话在悲剧中获得新生的酒神音乐,就是酒神颂。

周国平在评论尼采时说:只有强者才有认识的自由,弱者却需要生活在欺骗之中。

精神的强者出于内在的丰满和强盛,与一切相嬉戏,玩弄至今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藐视至高无上者。只有这样的强者才能真切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从人生的痛苦中发现人生的欢乐。他的精神足够充实,在沙漠中不会沮丧,反而感觉到孤独的乐趣。他的精神足够热烈,在冰窟中不会冻僵,反而感觉到凛冽的快意。这也就是尼采所提倡的酒神精神。尼采要我们看到,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了整条毯子,整个生命,没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痛苦所产生的生命的崇高感。痛苦磨练了意志,激发了生机,解放了心灵。人生的痛苦除了痛苦自身,别无解救途径。

对于痛苦者的的安慰方法是让他知道,他的痛苦无法安慰,这样一种尊重可以促使他昂起头来。

一个人对人生悲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死亡,生命是短暂的,生不断的变成死,人在变动的世界里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是短暂的,都是暂时的,到底有什么意义?

尼采说,实际上流变的生命必然包含着否定,包含着毁灭,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你要肯定生命,肯定世界的话,必须肯定他必然包含的否定。要做到这种肯定,取决于你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飘》读后感1500字篇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信有些人看到这句话,就会想到一个作家——路遥。这个不平凡的人在1991年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著作《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是以中国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刻画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他们的劳动,爱情,生活与当时巨大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完美诠释出了人们在那时的历史进程所走过的曲折道路。

这部作品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莫过于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了。哥哥孙少安小学毕业后在家劳务,弟弟孙少平去了县城高中念书。像那个年代的贫困家庭,这种现象应该不足为奇了吧,对读书的渴望以及生活的无奈充斥着每个人的心。我们的父母大概也是那个年代出生的,因此他们更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地为我们营造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这个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时代,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吗?

第一,这部作品处处展现亲情与友情,是一部可以温暖人心的作品。孙少平,孙少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二十七岁的孙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受了重伤,俊容尽毁,但是他的朋友没有因此远离他,他也没有被不幸压垮,而是面对现实,充满信心地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迎接新的生活与挑战。现在这个看脸的社会,有些人会被所谓的高颜值迷惑,而忘记了最重要的其实是人的内心美,由内而外的美才是真的美。路遥在书中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我觉得说得很对。

第二,就是路遥笔下的爱情,写得很美。虽然孙少平对郝红梅爱而不得,但后来又遇见了田晓霞。可是悲惨的是,田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了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孙少平悲痛不已。是啊,自己爱的人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怎能不悲痛?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我能想象得孙少平的那种心情,那种心痛。就在今年,我的爷爷因病去世了,回到老家参加他的葬礼,印象很深的就是我的奶奶,她安静地坐在房间的床上,低着头,我觉得当时的她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我走进去,她就拉着我的手,泪流满面。我什么话都没说,因为我真的不懂得怎么去安慰她。我很心疼她,特别是能感受到她的悲痛。

路遥笔下的时代,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我觉得他所写的《平凡的世界》是一个很现实的作品,他赞颂了劳动者,也记录了历史的艰难进程。孙少安,孙少平都是挣扎在贫困线上青年人,他们凭自己自强自立的精神与命运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也反映出了中国人民不服输,不畏艰苦的精神。也反映了中国青年想融入社会并为之努力奋斗的迫切心情。社会也是一个校园,还有很多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进入了社会,离开了校园,我们也要继续奋斗。“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这也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

最后我想说的是,时代在变化,但中华人民的奋斗精神是需要我们一直传承下去的,要努力把自己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变成不平庸的人。“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这句话我认为是这部作品最能振奋人心的一句话了。作为学生,现在需要我们奋斗的共同目标就是高考。要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让人不平庸!

《飘》读后感1500字篇5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我最喜欢的、看的最投入且最快的一本书。书的封皮是土黄色条纹软纸,捧在手心里非常舒服。先生将一家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平淡流畅,如细水长流,渗入心底。读起来平实温情、细腻敦厚,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与其说喜欢《我们仨》,不如说喜欢杨先生一家那朴实真挚、刻骨铭心的感情。看完《我们仨》,我想起我的父母。

读毕,我不断地问自己,看着父母的老去,我该如何?我无法回答自己,眼前却总是浮现出这位睿智温和的老人微笑着告诉我的,陪他们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是啊,人生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就散了。

人常说,与死亡相比,“老”是一种更能体现时间残酷的漫长过程。它在我丝毫没有防备的时候赫然以触目惊心的方式出现,在不经意间侵入了我的生活。

在我的记忆里,清晰的记得,爸妈年轻时是那样威风凛凛,意气风发。不经意间,发现身体向来很棒的老爸也会被小感冒袭击,多了瞌睡,老妈也会因为天冷,贪睡了一会。我从未想过父母会慢慢老去,腿有点弯了,背有点脱了,皮肤有点粗糙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爸妈批改作业带着老花镜的情形,我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竟不知这副笨重的老花镜何时放肆的躺在父母的鼻梁上,那么明目张胆,那么心安理得。是在我归家、离家的一次次往返中?在我大吵大闹任性的发脾气中?或许是我第一次离家求学时,或许是我第一次登台表演时,或许是我第一次外地上班时?

18岁,我离开爸妈去了西安上学,回家的周期从以前的一周变为两周甚至更长。回家的前几天,爸爸总会无数次打电话确认。你是这周五回来?坐的`火车?嗯,是的。几点到?早上刚打电话说了啊,咋又问!噢,把东西带好,快到车站了打电话给我,好去接你。其实,我知道,并非我一个电话爸爸才会出现在车站。事实我也从未打过电话。大多数,我则一路昏昏沉沉睡到底,在大家匆忙收拾行李的聒噪声中爬起来,抓起背包就跑下车。人群中,我总是一眼就可以看见那个满脸皱纹,眼睛炯炯有神的中年男人。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更远的地方工作。这是一个被爸爸称为“适合居住与养老”的地方。我承认。只是我从未这样计划着自己晚年的生活是在一个远离父母的遥远城市度过,或让他们远离自己所在的城市与我生活。

爸爸__岁生日的时候,我正在参加单位年度工作会,会议休息间隙,随手抓起一张草稿纸,龙飞凤舞写了一首“诗歌”送给爸爸,拍照过去,又小心翼翼用短信编辑了一遍,发送过去。

过后,我已经忘了这件事。甚至回家还和他吵过架,惹他不开心。直到今年*月*日,二姐将老爸抄写的我为他写的“诗歌”拍照给我,从爸爸书写下来的行行诗歌中,我在这泛黄的纸张还保留着一层庄严和湿润的光泽中,似乎看到爸爸满足的笑容挂满在那张褶皱多多的脸,我心里荡漾起一阵无比的幸福感,伴随着略微的酸楚。同样,我看见了自己写的,泛黄的纸片上自己用黑色墨迹钢笔书写的笨拙的字体,粗糙的“诗歌”。可是,就算这样,粗糙的话语也不是常有的。

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他写了一首。我不过只是在他__岁的那一年送了他一首连诗歌都算不上的“诗歌”。而我看到了一个父亲的开心和骄傲。

工作后,回家的次数同样可以用周来计算,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周才是我回家的周期。一月回一次,一次待一天。有时候,不是我不愿意回家,也并非怕路途中的舟车劳顿、换乘、抢票……这些令人懊恼的过程,只是我不愿意寒风中看到爸爸斜着身子,肆意的白发在额头乱舞等待我的情景。我更怕自己汩汩流淌的思念终究抵不过爸妈的永远张望与无怨无悔……

我想关于父母每个人都会难忘,因为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那是最美的岁月,那些幸福不言而喻。

我是女儿,终会嫁到别处远离父母独自生活,已经到了“被逼婚”的年龄。结婚这一天也在慢慢逼近,它再怎么遥远,也将会到来,或者如期而至。如今,我更是怕自己快结婚了,回家的次数大多数给了他们的女婿、亲家,回来的次数更会少之又少。而无论我们走多远,父母总在我们身后,用两根饱含关怀的目光柱,在我们需要的触手可及的地方。

跑,任你撒着欢疯跑,谁又能跑出父母温暖的臂弯?

此刻,我也坐在这里,一个人思念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