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读后感推荐7篇

时间:2024-04-21 作者:betray 读后感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的表达,也可以是对作者意图的推测和解读,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的情感描写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评价,感受作者的情感渲染,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射雕英雄传,读后感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推荐7篇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篇1

第一,人生在世,总有点自己的追求,特别是学习,我认为和武侠小说中练武是一个道理。

首先,要长时间花精力坚持不懈地去做。

然后,内外兼修。就如练武之人,要修习内功和外部的搏击技巧。学习,内即要平心静气,气沉丹田,冷静下来冥想,思考;外则要看一行行的字并练习。欲速则不达,其实这就涉及内功了,必须在勤练的同时保持意识清晰,内心平静。

第二,人的拼劲的力量是很大的,特别在于生死存亡之际。郭靖每次武功精进都是在遇到生命危险之时。为什么郭靖最后武功敢和武林高手相较,就是因为他用功,一个劲地练,不顾一切困苦,一股牛劲往前冲。成吉思汗为什么势力范围扩大那么快,也是在被别的部落逼上去的,而蒙古军队就是这种野马奔腾的势头,让人觉得不可阻挡。

第三,看这部电视或读此书,都觉得郭靖傻,但现实中,大部分人就是郭靖,甚至连郭靖的天资都达不到。你可以说我说话比他早,比他反应快。但是如果真正有人教你武功,试试看,“降龙十八掌”招式怕是一看就晕,更不用说《九阴真经》里的经文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记住了,而且连读来完全不知其意的梵文也一字不漏地记下来,还没有忘却。《武穆遗书》也是全文记住,黄蓉一提点便懂得运用。打仗时,黄蓉可不是一直在他身边的,但他就可以带军用计。

第四,可能很多人对杨康这个角色是鄙夷的。但是,这和现在很多国外的华人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杨康的角色不只是华人,而是相当于一个在国外出身,身边一直都只道自己是混血儿的人。

我记得很清楚,大学的时候,我们外教就是一个加拿大籍华人,我们问她加拿大和中国踢足球,她会支持谁?她就和我们很坦白地讲会支持加拿大。因为在她心目中,她出生,生长在那里,那就是她的家乡,我记得当时是全班沉默。可能也有理解的人,但是我当时是不理解的,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好奇怪,就像个畸形的怪物。不过十几年后的今天,我是完全理解这样一种感情的了。

然后,杨康其实是很聪明又有能力的人。用计,谈判,招揽人才各方面不在话下,可以说他更像是完颜洪烈的亲儿子。

关于他的轻浮,背信弃义,现实中的人,各自照照镜子,有没有杨康的影子呢?

第五,关于完颜洪烈对杨康的这种感情其实我以前一直不太明白。那么坏的一个人,喜欢包惜弱,包在世时对她儿子好好理解,难以理解的是包离他而去后仍然把杨康当亲儿子。直到读完元朝的关系表,答案就浮出表面了。

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术赤,并不是他亲儿子,是他老婆被别的部落掳去后救回来的时候时候出生的,这并不是秘密,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成吉思汗就是当他是亲儿子一般,并不让别人以此来羞辱他。并且后来给他分的属地也非常大,在今俄罗斯西北部、乌克兰、多瑙河的下游,南起巴尔喀什湖西部、里海北部、黑海,土库曼斯坦西北部,北到北极圈附近那一片大片,后来术赤那一支势力也非常强大,并且统治了俄罗斯达四百年之久。在元朝家族关系中,这样的例子还挺多。

所以,女真,作为少数民族部落,当时并未受到多大中原文化影响的初期,完颜洪烈对杨康的这种感情就很好理解了。再加之杨康的能力,完颜洪烈的惜才,两者性情相投这种利用关系掺杂就使这对父子关系更亲近了。

最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些高手对武功的追求,更是让人仰慕,在现实中,这样充满激情认真执着地追求一个目标的人,大抵都有所收获。黄药师及其门下陆乘风及一灯大师门下书生皓月清风的追求,那又是何等引人入胜。

所以,读武侠小说,要看怎么去读,读什么品类。这种经典自然是琼瑶言情小说和当代那些杂草丛生的吸睛读物无法比拟的。最重要的是读一本书,修身养性,引起内心的思考对话,对人生态度追求更是大有裨益了。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篇2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爷爷的扛鼎之作,书中描写了宋朝年间,两个少年郭靖和杨康,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郭靖朴实、善良、武功高强、爱国爱民,领导者一群武林侠士守卫襄阳城,抗击蒙古大军,是一个人人敬仰的大英雄。杨康认贼作父,贪图荣华富贵,屡教不改,最后落得个中毒惨死的下场。

我虽然喜欢可爱的老顽童,侠义的洪七公,神秘的黄药师,善良的段皇爷,还有聪明绝顶的黄蓉。可最最敬佩的是有一点点傻的郭靖,靖哥哥。

郭靖从小在沙漠长大,朴实憨厚。七个师傅教他练功时总是骂他笨。可他没有退缩,坚持不懈地练功,华筝公主叫他去玩,他也不去,只是专心练功。马钰道长叫他爬上雪山学剑,天黑乎乎的,他总是按时爬上山,非常勤奋。洪七公教他“降龙十八掌”时,一个动作都让他做无数遍,他毫无怨言,一边一边直到做好为止。就这样勤奋刻苦,他终于客服了自己不聪明的弱点,成为一个武功高强的大英雄。

我们在学习中常常认为自己很聪明,就不用功不刻苦,背资料不认真,做习题偷工减料,遇到难题总想着去问家长或老师,早就忘了“勤能补拙”这句话了。

看看郭靖我们应该学会勤奋,认认真真地听课,仔仔细细地做作业,踏踏实实地学习,坚信勤能补拙,就一定会学到知识,创造自己的最好成绩。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篇3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里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激昂的乐曲再次在我耳边想起,这首《鉄血丹心》,再次翻出压在我脑底的、尘封已久的坎坷大侠成长史。

暑假的时候,我深深陶醉在《射雕英雄传》的阅读中,我的心情随着情节而跌宕起伏,当看到杨康认贼作父时,我感到十分气愤,当看到郭靖成为一代大侠时,我又由衷地感到欣喜……

小说中最感动我的地方就是郭靖不屈不挠的成长史。当金国的完颜洪烈指使别人杀掉了郭啸天,郭啸天的妻子千辛万苦跑到了蒙古大漠,并在蒙古定居生下了郭靖。而郭靖生得笨头笨脑,淳厚质朴,甚至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四岁才会说话,可就是这样一个接近愚钝的人,竟后来成了天下第一功夫大侠。

同样是父亲被完颜洪烈杀掉的杨康,他天资聪慧、机敏伶俐、巧舌如簧,却认贼做父,向欺压汉人的金人点头哈腰,导致后来身败名裂,惨不忍睹。

掩卷深思,书中的杨康可谓是占尽先天优势,反而输给了资质不如他的郭靖,这是为什么呢?仔细想想,答案让人深思。郭靖虽然愚钝,但是他不怕吃苦,不偷懒。除先天条件外,杨过不但没有一点狭义心肠,不将家国荣辱放在心上,而且缺乏郭靖所具备的毅力。郭靖得到九指神丐洪七公亲传的降龙十八掌第一招,就马上刻苦练习起来,一遍不行,连十遍,十遍不行,练百遍,百遍不行,练千遍……就这样反反复复练习了上万遍。而杨康仅在师傅面前做样,练习完一遍,等师傅走了,就马上去享受“大金王子”的待遇去了。郭杨二人的做法,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大智若愚”,什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郭靖这种学习的认真程度让我感到十分佩服,他不仅不怕吃苦,勤于学习,而且还认真到把师傅们的好的性格特点传承下来,譬如:柯镇恶和洪七公的侠义,朱聪的好学,韩宝驹的坚定,张阿生的单纯耿直,无形中为他以后成为大侠,奠定了基础。

生活中,这种天道酬勤的例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班的宫晓诺同学,许多人在羡慕她喜人成绩时,却忘了想一想,她平时如何努力的,比如周末,在我们写完作业疯玩时,她却在英语补习班;生了病也坚持来上学;如果看到别的同学遇到困难,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她们,这也是她在班里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生活中,当面对困难时,我想到的不是退缩,而是如何咬牙坚持,因为,在这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除了敢于吃苦,不怕困难之外,郭靖能成为大侠与他的爱国爱民,心怀天下,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部书中,武功高强的人比比皆是,但不一定都可以称得上是大侠,欧阳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虽武艺高强,被称为“西毒”,但因品质太差,贪图荣华富贵,而遭到江湖侠义人士的唾弃。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久久挥之不去,就是郭靖在拼死守住襄阳,抗击蒙古大军的时候,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被金轮法王捉住,用以要挟自己,献城投降,他大义凛然,不为所动,高声激励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要以社稷为重,儿女为轻,郭靖的这种大义灭亲,为国为民的做法,不正是大侠的真实写照吗?

我们虽然无法成为大侠,大侠的光辉却永远照耀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做一个坚韧不拔,心怀天下,为国为民的人。正如守护香港的阿sir,他们对“阿中”爱护有加,对乱港分子坚决抵制,他们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侠!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篇4

这个故事是发出在宋朝年间,文中主人公是宋朝两个抗金英雄,但被朝廷的叛贼给出卖了,被杀陷害了,他们的孩子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他们长大后卷入了武林抗金的战争中。

杨康认贼作父,卖国求荣,作了金人完颜洪烈儿子,并且掌握兵权同自己的结义大哥反目成仇,郭靖天生愚笨,但心地善良处处袒护着杨康,杨康三番几次利用郭靖的同情心来骗取他的武功,幸好郭靖身边有一个聪明刁蛮的黄蓉,有了她,杨康的阴谋一直没有达成。

最后郭靖回到大漠蒙古那里,因为从小被他娘带到大漠生活,并被铁木真封为金力驸马郭靖按铁木真的意愿带兵去同金人作战,但他没有想到与他交锋的却是杨康,郭靖下不去手,正因为如此,让杨康有机可乘,再加上他的心机很重,大败蒙军,搓败蒙军气势,屡屡如此,但杨康认为郭靖存心侮辱他,并决心杀了郭靖

由于郭靖不懂打仗,蒙军大汉不得不派人去找黄蓉来帮他,因为只有黄蓉才能让郭靖振奋,找到黄蓉之后,他俩个与金军头领去抢上代岳飞抗金大英雄留下的《武穆遗书》,这本书俗名叫《破金要决》,但被杨康抢走了,好在黄蓉的记忆力超强,看一遍全都记住了,又默写了一边,带回蒙古大漠,在黄蓉的辅导之上郭靖最终打进了金军的老巢,并杀死了金军的用兵大将——王爷完颜洪烈。

但蒙古大汗的野心不足用郭靖的娘亲来威逼他带军攻打自己的国家大宋,郭靖的娘亲深明大义自尽了,于是郭靖离开了大漠和黄蓉一起在武林的纷争中甜蜜的生活着。

通过看此书,让我了解了历史的真实写照,并且还有这么一大批爱国抗金英雄,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为国奋斗,像真实的历史人物一样,忠肝义胆,义薄云天共同来抵御外来侵略之贼。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篇5

爸爸是个“武侠迷”,书房内堆满了各种武侠小说,爸爸还说,这所有书里面,他最喜欢的还得数《射雕英雄传》!以前我总觉得那些打打杀杀的情节终与女孩子无缘,但某日随意浏览时,却发现了另一片天地——江湖!

?射雕英雄传》一书中,不管是大宋英雄还是金人奸贼,作者金庸都妙笔生花写出了许多吸引人眼球的有趣情节,令我爱不释手。

不必说郭靖的淳朴善良和黄蓉的古灵精怪,也不必说江南七怪的重情重义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武功盖世,单是那些处处可见的'武打情节,就足够精彩的了!

“杨铁心虽然不及先祖威勇,却也已颇得枪法心传,只见他攒、刺、打、挑、拦、搠、架、闭,枪尖银光闪闪,枪缨红光点点,好一路枪法!”这是开头《风雪惊变》中对杨铁心和郭啸天对战丘处机时的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将当时紧张、激烈的场面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杨铁心未必很有学问,但他满腔的热血感动了无数人。善良的心使他收留了义女穆念慈,他的爱心和家国情怀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他身子离黄蓉一丈开外,倏忽之间,期近身去点了她颈中的风池穴,一中即离,快捷无伦。”这是对一灯大师给黄蓉疗伤时的描写,“快捷无伦”仅四字便凸显出南帝段皇爷的武艺超群。南帝本是一国之君,却因为痴迷于武功看淡了权利和地位,他为瑛姑痴情,尽管瑛姑背叛了他,但善良灌溉着他的心田,他仍为未能救治瑛姑的儿子自责不已,便削发为僧,以此惩戒自己。

不管是哪一段情节,都能看出书中人物练武的精和苦,再细细品味一番,更是品出了小说的主旨——侠义!侠义使杨铁心与郭啸天他们活成了抗金英雄;侠义使江南七怪与郭靖一起在大漠上生活了十多年,并遵照和丘处机的赌约,悉心教导郭靖武功,为郭靖成为一代大侠做出贡献;即便是可憎的欧阳锋,也重视“侠义”二字,不屑于用卑劣手段取胜……是“侠义”让英雄人物们并肩作战抗金守国;也是"侠义”,让武侠的精神和魅力永存!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篇6

世界再大,好汉不怕。弘扬正能量,除恶扬善。

读了这本书,深有感触:不管你是否正义,不管你是否成功,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坚持,便能实现梦想。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正如郭靖为父报仇,替天行道;又如法尔文探求世界,撰写名著;更如中国抗击日本,创造奇迹!这对我们而言,又应证了那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此书在无形之中传播正能量:兄弟之间的义气,江南七怪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精神。他们无私的`传播武学,尽力做好一切,为郭靖的复仇之路无私奉献。而如今的善人虽多,但能做到这点的少之又少。

作者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不希望出现只能用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事件。

当然,郭啸天和杨铁心的儿子,一个堕落了,变得奸诈无比。而郭靖凭借自己的忠厚老实,屡屡获得他人的帮助,成了流传千古的一代宗师。金庸也自然把因果关系描写得十分透彻,三大恶魔个个死于好汉之手。杨康中毒了,他死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或落得如此下场;欧阳克被轧断双脚,后被捅死;欧阳锋则神经错乱,疯了。

相比之下,成杰思汗一世英名,英勇善战,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可惜时间不饶人啊,他终究敌不过时间这把杀人刀。

有些人的命轻于鸿毛,有些人的命则重于泰山。你想做哪种人由你来决定!若想流传千古,需抛金钱,再弃名利,为国奉献,决不做贪图官职之人。

言归正传,不管你怎样,只要你认真刻苦,便可实现自己的心愿,如郭靖一样,虽然天资不足,不还是靠勤奋来弥补了?这看上去夸张,但“认真”是人必备的品质。某位数学家点错了小数点,导致飞船爆炸的,所以不是三心二意才能有所成就啊!

持之以恒的精神,从古至今永不凋零。英雄本色,流存于岁月之中。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篇7

假中,吾经父荐举,试读《射雕》、《神雕》二部,阅毕选其一,以抒己感。

黄蓉负伤赴一灯大师处求医,与“渔樵耕读”之一朱子柳较文,朱曾连出二题,其题一:“六经蕴籍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斗,却掩半床无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黄蓉曰:“原为辛未状元也。”其题二:“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折叠扇。”黄蓉即曰:“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朱大惊,是以出言讥讽:“孟子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妹是闺也,非其妻,何以载也?孟子曰:“嫂溺,叔可援之以手。妹未溺,也非其嫂,其载,实大违其礼。”黄蓉怨曰:“孟爱胡语,其话不可信。”朱怒:“孟乃圣贤,其语何不信?”黄笑曰:“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朱呆立,无语。是已显黄文高,聪慧绝伦。

蒙之大汗曾与宋立盟约,齐攻金。蒙之可汗曾于攻金之晚发郭靖一囊,曰:“其囊必在金銮殿开拆,依计行事。未到,绝不拆!”郭回母帐,母奇心起,拆囊,怎知里曰:“破金后,即移南,破临安,灭宋朝,统天下。郭若立此功,必封王。若怀异心,必当斩首其母凌迟处。”吾感:蒙之汗明立约与宋齐攻金,怎其破金后反约,直攻大宋?竟逼郭卖国求荣,否则处死郭母?郭虽痴,可己是大宋之民也,岂能攻自邦国?蒙之大汗实乃不义人也,而郭乃忠义之人也。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