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影读后感优质8篇

时间:2023-04-13 作者:Indulgence 读后感

读后感是增强我们的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写读后感的目的是,为了把我们读完书之后的感受铭记于心,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电影读后感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电影读后感优质8篇

爱电影读后感篇1

?傲慢与偏见》总体上是讲的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又让人感觉故事从头到尾是那么的流畅。可以说,作者简?奥斯汀成功地写了一。个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的事。在故事中,达西先生可以称为傲慢,也就是对陌生人没有礼貌;而伊丽莎白担当了偏见这个角色。让人知道: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就连伊丽莎白的父亲也有看错人的时候。

故事一开始,让人觉得达西先生很傲慢,一点不像他朋友彬格莱热情、大方,特别是在第一次舞会上,对他朋友给他介绍的伊丽莎白挑剔了一番,这让伊丽莎白很生气,但是她还是为她姐姐因为和彬格莱跳了两次舞而高兴。但故事读完,结局虽然是最好的,但总让人觉得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看法是有些过分的,不得不为达西先生的宽容赞叹。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就是伊丽莎白,在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和韦翰的虚词来评价并得出一个结论:达西先生是傲慢的,更是冷酷的,他只看得起上流人物,和他交往,有失身份;达西小姐也好不到哪里去。但经过几次的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伊丽莎白甚至我们都认为自己看错达西先生了,特别是达西先生尽力帮助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和韦翰结婚。得到的教训是:不能只从别人口中的信息来评价一个人。着让我明白了:评价别人,不能过早的下结论,不能只从别人口中所说,最好要自己去观察了解一番后,再结合别人和他熟人的看法,才能用这种看法去与他相处,不然,可能会使双方都不高兴。还有,就是自己在与人出次见面时要尽量让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因为这也是以后别人评价你的一个事例。不然,你可能会对他人有偏见。

在故事中,另外一个主角便是达西先生。他最初见伊丽莎白是在彬格莱举行的舞会上。当时,他对伊丽莎白冷漠无情,甚至这样说:“她(伊丽莎白)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得打动我的心,目前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受到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后来,他费了好大的劲才让伊丽莎白不对他怀有任何偏见。这让我懂了:评价一个人不能太草率、太随便,这会弄得双方不欢而散,更倒霉的是以后你对他很热情只会自讨没趣,会让你尴尬得下不了台。

在整本书中,清醒的时间最长,也最让我佩服的人就是班纳特先生——伊丽莎白的父亲。他不像他太太那样没头脑;一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一有不顺心事就抱怨说是自己的神经出了问题。他看一个人,不象他太太那样认为别人有钱了不起。他有自己的原则,他会结合那个人的人品加以评价,如果没有他,可能伊丽莎白早以让她那没头脑的母亲嫁给巧舌如簧的柯林斯。他始终和伊丽莎白、吉英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打退母亲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但他也看错过人:当伊丽莎白向他说自己打算和达西先生结婚,他是了解到内情后才同意的,这说明,有些时候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这里面可能还有你不了解的内情,不总要笑话那些和你看法不同的人。

评价一个人,可以说是很简单,但也可以说是很难。这也是一门学问,这只有我们的阅历增加才会懂。

爱电影读后感篇2

夜深了每个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然而我一个人独自坐在电脑前看着霸王别姬。这部剧看起来是一部和很老的剧,拍摄也不是很高清。但它莫名中戳中了我很多泪点。一直哽咽着,含着泪水看完这部电影。

?霸王别姬》是由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这三位明星主演的。是第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内地电影。此境界可表演的可歌可叹。

程蝶衣和段小楼是从小在戏班子里面认识的。蝶衣是妓女的孩子,长了一张秀气的脸蛋,就像女孩儿一般。在戏班子里的训练是非常严格的,他们的训练已经超出了人可承受的地步。记得一个孩子受不了此折磨,上吊而死。蝶衣为了一句我本是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在蝶衣的心里他与戏已经结尾一体,一直在说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为此他挨了不少打。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一个人对于自己所爱兴趣如此痴迷,该是多么敬业啊!但在他为公公表演后,被那变态的公公拉去糟蹋。这让我的心沉淀了,感觉到那个时候真的是黑暗呀!看到了蝶衣眼中的恐慌,但他无法挣脱。自从段小楼和程蝶衣的霸王别姬京剧火了以后,他俩真正的成了他们心中的角儿。而段小楼不知道的是,这么多年来,程蝶衣爱上了他,这是多么痴醉的同性恋啊!可段小楼是个直男,根本不懂,娶了妓女出生的菊仙。那个时候看到程蝶衣内心的复杂,我哭了,程蝶衣也哭了,他成为了别人的所谓“红颜”。自此开始沉迷于鸦片。一天天活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日本人进城了,霸王别姬依然在唱。蝶衣为了段小楼为日本人唱戏。但他并不后悔,因为,在他认为,日本的那个将领是懂京剧的,他并不是卖过,他只是为了京剧文化。正是如此,发生了那幕,段小楼告发程蝶衣卖国,而蝶衣忍无可忍说出了菊仙的妓女身份。最后的最后菊仙上吊自杀了。一切就这么完了,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应该说是的不是,还是说人性的自私。自此多年以后他俩以一场霸王别姬告终,蝶衣拿剑自杀。一切就这么完了。

泪水哗哗的流的,叹的是电影的剧情过去感人,但悟的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的内心,让人难以揣测。我为自己生活在新中国感到庆幸,也为那些活在黑暗社会的人感到悲哀。只希望一切都恢复平静。

爱电影读后感篇3

?猩球崛起》这部电影,是讲述人类在动物身上进行药物试验的故事。

在剧中,有一个庞大的药物公司,这个公司为了发明好的药物推销给人们,拿猩猩做实验。

有一次,工作人员要拿一只母猩猩做实验,而母猩猩以为工作人员要伤害自己的孩子,所以到处乱逃,结果被保安人员用枪打死了。

但小猩猩还是保住了,它受母亲遗传,所以很聪明,因为它的母亲受过“gfl—112”药物的试验,这种药物可以让猩猩变得聪明,可会让人类死亡。

在这里工作的男主角,他是要务公司的“明星”。他把猩猩带回家抚养,渐渐地,猩猩长大了。男主角给他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凯撒。后来,凯撒被迫送到了猩猩禁闭所那里的管理员对猩猩们很不好,但后来凯撒逃了出来,偷到了“gfl—112”,然后它又回到禁闭所,打开了“gfl—112”,让所有猩猩变得聪明,竟然还说出了话!后来它们向管理员复仇!与警察抗争,有一只巨猿扑向了直升机,救了大家,牺牲了自己,是伙伴们回到了红山森林。

这部电影,使我感到了: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性猩猩,拿猩猩做实验,猩猩也有生命,它们也要自由。同时,我也感到了母爱很伟大,母猩猩为了救小猩猩,逃了出来,而且出来时它捂住肚子,而子弹却无情的穿透了它的胸膛。许多猩猩为了就自己的伙伴而牺牲自己,那只巨猿就是这样做的。当我介绍到这,你应该有所了解什么叫“猩球崛起”了吧?这种崛起,就是整个猩族觉醒了,它告诉人们,当受欺负时,不能懦弱,要想自由前进!

这部电影震撼了我的心,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爱电影读后感篇4

拥有悲情的故事,却有一个让人回味的结局。这是多么美妙。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这句话意味深长,这既代表了爸爸的离去,也代表着自己长大了,自己成熟了。

?城南旧事》讲述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里的故事,这本书里记载着小英子的生活。小说分为五部分:《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这些描述的都是小英子在北京的童年生活,有着最质朴的真善美。

真善美人都在苦苦的追求,可是说起来它的定义又模糊不清。因为这个词里有三层意思。真:代表着要真诚待人,不能虚心假意,更不能图谋不轨。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生活中充当坏角色的,对待人不忠诚的都不会有好下场。

善:顾名思义讲的就是善良。善心与真心一样,也是为人好的意识或思想,也就是说他们都属于“好心”,他们的区别在于“真心”的表达率直,可能还不好听,不好受,甚至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但是善心的表达则比较婉转,好听和受用,所以善人往往也被称为老好人。

美:是最难理解的。美能代表美好,幸福,快乐。然而美来自哪里呢?美来自渴望,当人们的渴望获得了满足,人们就可以获得幸福,所以美的享受就是幸福的享受。显然,没有渴望,就不会有满足,不会有幸福感,不会享受美。

事实上,所谓的“真善美”之“真善”就是要去做一个真诚的人,就是要去做一个善良的人,那么“真善美”的“美”就是要去做一个为人好的“美”人。但是,美人应该是比真人和善人更上“档次”的人,因为真人和善人是能给他人带来利益的好人,因为人的最终追求是幸福。美人就是能给他人带来幸福的人——所以美的定义就是:美是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人或事物。

在杭州我们也看到过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吴菊萍。吴菊萍是一个最美丽的妈妈,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一个从十楼掉下来的孩子。当时,她并不知道她去接的这个孩子从十楼掉下来会有335.4公斤。她只是一味的想要救人。这件事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美联社、法新社、英国《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美国《纽约邮报》、福克斯电视台等欧美媒体,巴基斯坦媒体、中东媒体都报道了“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

加拿大广播公司7月5日报道说:吴菊萍能把一个从10楼掉下来的孩子接住真是一个奇迹,我们希望奇迹能够继续,妞妞可以活下来。世界各地众多网友也纷纷祝福吴菊萍和妞妞早日康复,赞扬吴菊萍是一个“守护天使”。英国网友“詹姆斯”说:“应该送一枚勋章给吴菊萍。人们喜欢这样的真英雄,而非什么足球或电影明星。”

吴菊萍是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她不是小英子,小英子拥有的真善美的真是纯真,善是善良,美是美好。而吴菊萍拥有的真善美的真是真实,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美是能给妞妞的家人带来快乐。这两个不同的人表现的是不同的真善美。

小英子的故事我们难以忘怀,吴菊萍的事迹我们铭记在心。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善美。

爱电影读后感篇5

?小兵张嘎》,你是伴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小到大,真正让我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并不多,得上百看不厌的只有两个,一是《西游记》,二是《小兵张嘎》。喜欢《西游记》,无非是为了消遣,让里面的猴儿逗自己一笑罢了;而对《小兵张嘎》的喜爱,则完全出于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与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嘎子只身上县城找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在县城结识了集贤居少掌柜佟乐,嘎子仇没报,反而陷入鬼子追杀。在佟乐和一个神秘便衣的帮助下,脱离险境。便衣原来是罗金保,将嘎子带到区队秘密隐藏之地,钱队长收留了嘎子。嘎子从此以小八路自居,紧接着又和区队八路打了一场挑帘战,嘎子缴获一把真枪。眼看梦想全部实现,枪却被区队长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赌认识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县城。嘎子要单独替奶奶报仇。由此同时,后方特派员刘燕肩负使命路经白洋淀被伏击。刘燕不知下落,鬼子派了石磊冒充特派员混入区队。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嘎子和佟乐、胖墩行动起来,误认为区队联络员纯刚是鬼子奸细。纯刚竟然被孩子制服,报信不成有口难辩。白洋淀鱼户女儿玉英,打鱼时救了刘燕。刘燕受伤难行,请玉英去城里寻找联络员。玉英在城里遇到了嘎子一伙。三方力量围绕着真假特派员斗智斗勇,特派员肩负的任务迫在眉睫,大批药品将在指定时间内经过白洋淀。鬼子方面,肥田和斋藤一武一文,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奸细石磊了解真想,将区队八路和药品一网打尽。区队钱队长则逐渐识破石磊真面目,将计就计引鬼子出动。而真特派员刘燕却与孩子们在一起。 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一举歼灭肥田斋藤一伙日本鬼子。

当看到八路特派员被鬼子抓住时,我的心一下子就揪起来了,两眼紧紧地盯着电视。残暴的鬼子严刑拷打特派员。特派员宁死不屈,最后被鬼子迫害致死,光荣牺牲了。我的心情顿时变得很沉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不仅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更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处处以嘎子为榜样,从嘎子身上汲取更多更丰富的养分,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小兵张嘎》,你是伴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爱电影读后感篇6

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

看完《活着》,想说说关于"活着",这样广大却沉重的话题,似乎每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审判台前,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活在永恒的国度里。而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于是没有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

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福贵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感觉着他活着的状态一点点变化: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父母的关切,无视现实的责任;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战场上经历生存的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活着的底线挑战,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角色的重担;看尽生死后,麻木而乐观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泪无述,也无欲无求。"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们会默然发现,活着是一种状态,仅仅一个词,悲惨抑或苦难、凄凉、无奈,无法展现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深入触及。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悲剧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乐。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正如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告诉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我仿佛已经看到许多问号:这样,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那到底该怎么活着?

老人对生命的态度总是让我很敬畏。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后,眼前的一切都已经变得无所谓了。他们不担心是否会被炒鱿鱼,不担心是否有战争,不担心下一周的股市行情——或者说是不愿去操心了。这就如同余华所说的——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么说来,老人的态度也就是孩童的态度了。在我们绞尽脑汁去寻思到底什么是活着、该怎么活着的时候,造物主在我们背后偷偷的笑了。原来,他早已把答案告诉了我们——终点就是起点。我们在一开始就已经手握答案,只是这轻易而来的结论在没有经历现实的验证之前我们不愿意相信。于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验证它。验证结束,生命也就接近终点了。

呵呵,无数大家都说不清的事,我怎么又能说的清呢。我只是在看完余华的《活着》以后说一些关于活着的话而已。

又或者,"活着"更本不需要我们去多言。我们还是像福贵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然后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跟一个路过的人一起翻阅那些或痛苦或甜蜜的回忆,最后拍拍屁股,在夕阳下抽着烟斗回家去!

爱电影读后感篇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咏项羽》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潜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爱电影读后感篇8

在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选出一部在我阅读过程中带给我的震撼,并且在读完之后给我深刻的思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那无疑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说它荒诞,是因为这部小说内容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这部小说的许多内容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僚主义、大跃进运动和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内容,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到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静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耸然。现实中痛苦和快乐的人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难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当绝望和痛苦如狂风骤雨消失在宽广的海岸线,温暖而和煦的阳光总会相聚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让我们都去到山涧,望着无垠的天边,恬静而从容的呐喊出心中的那一缕缕不凡和坚持——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