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儿歌教案8篇

时间:2023-04-08 作者:Trick 备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预先撰写的书面表达,为做好新学期的教学任务,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玩儿歌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玩儿歌教案8篇

玩儿歌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在听一听、学一学、演一演中,初步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中小鱼的情绪变化,感受好朋友间团结友爱,欢乐愉快的情感。

3.初步尝试用手偶表演儿歌,激发幼儿对手偶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教师表演小鱼(三条),教师表演小鱼手偶三只,幼儿表演小鱼手偶若干,《小鱼》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引出课题。

师:我们今天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这是什么地方呀?

(二)观看手偶演示,学习儿歌。

1.观看手偶演示。

师:咦,在蓝蓝的海水里,谁游来了呀?

“小鱼”“对,是小鱼,小鱼在摇摇尾巴点点头的跟我们打招呼呢!小朋友们好”

你们知道,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就知道啦!(看老师操作手偶表演,边操作边念儿歌,速度放慢。)

2.理解学习儿歌。

师:儿歌里有谁呀?“小鱼”对,这首儿歌的题目就叫《小鱼》。

小鱼在哪里游呀?我们一起来说说看:一条小鱼水里游。

一条小鱼在水里游,它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迁移幼儿已有经验,提示幼儿讲述)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不开心、发愁的表情。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让幼儿一起念儿歌,引导幼儿语气和表情的变化)

咦,又游来了一条小鱼,现在有几条小鱼在水里游?

两条小鱼在一起见面啦,它们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师引导幼儿说出摇摇尾巴点点头,并用手做出相应动作)

动作表现“摇摇尾巴点点头”

怎样表现小鱼摇摇尾巴点点头呢?用我们的身体能作出摇摇尾巴点点头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幼儿肢体表现)看,老师的两只手也像小鱼一样,“摇摇尾巴点点头”呢?你们也来试一试!

我们也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来问好呀“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噢、又游来一只小鱼,现在有几条小鱼在水里游呢?“三条小鱼水里游”

三条小鱼在一起做游戏,它们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那我们也变成小鱼做一个开心、快乐的表情吧。真棒!我们一起来说“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这首儿歌的题目是什么呀?(最后提示儿歌题目)

我们请小鱼再来表演一下吧( 手偶表演)

3.多种形式学念儿歌。

(1)师生接句念儿歌

师:我来考考你们,我说前面半句,你们来接下去,行不行?

(2)师生儿歌接龙

师:真棒!现在老师来念第一句,你们来接第二句,好不好?(及时评价幼儿,提示有节奏地念儿歌)

(3)幼儿表演儿歌

师:起立!现在我们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表演!

(三)师生表演手偶,巩固儿歌。

1、观看教师手偶表演,幼儿念儿歌。

师:你们念得真好,有只小鱼也想来和你们做游戏,它来了!

咦,这条小鱼怎么啦?它的尾巴呢?(套上手偶,手指当尾巴)噢,尾巴来啦!原来,小鱼的尾巴是老师的手指呀!小鱼来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啦!(四处和幼儿摇摇尾巴点点头,提示幼儿用手做出动作)

小鱼也想来给你们表演,它想请你们来给它念儿歌,好不好?

2、师生共同表演手偶。

师:请小朋友来和老师一起表演,大家给我们念儿歌!

3、幼儿表演(三位幼儿上台表演,老师在旁指导)

(四)幼儿集体配乐儿歌表演。

师:大家都一起来吧!(幼儿人手一个手偶,教师注意示范配带手偶)

师:好多小鱼呀,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小鱼呢?给小鱼找找朋友吧!请穿一样颜色衣服的小鱼站在一起,大家一起来表演《小鱼》!(配乐表演)

四、活动延伸

师:我们带着小鱼,去给班上其他小朋友表演吧!

玩儿歌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一些aabb、abac式的词语,理解捧、掰、扛、摘、扔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能看图说几句完整的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明确目标,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

二、教学重点:

积累一些aabb、abac式的词语,理解捧、掰、扛、摘、扔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能看图说几句完整的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明确目标,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小猴子图片,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小猴子)"小猴子生活在哪里呀?"生说。师:小猴子的家安在山上的树林里,时间一长啊,他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他想下山去看看,顺便找点好吃的。板书课题:18、小猴子下山

2、复习词语

有几个词语宝宝也想跟着小猴子一起下山去看看,我们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开火车读)。

还有一些词语宝宝也想跟你们打招呼,你们会还认识他们吗?(男女生读)。

二、初读感知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子下山都干了些什么。(播放视频)

2、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遇见小白兔

3、谁能帮助老师把括号里的量词填好呢?指名生答,适时表扬。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4、小猴子经过这么多地方,肯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你想知道吗?我们跟着小猴子的脚步一起下山吧。

三、朗读品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生读文,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

2、谁能帮助老师把填空完成?小猴子来到了(),他看见()又()又(),非常(),就()了一个,()着往前走。

3、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见玉米板书:玉米地又大又多,高兴连忙伸手去(掰)玉米,讲解:掰字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生字,中间是一个分字,意思是用手把东西分开,小猴子掰完了玉米,扛着玉米往前走,我们看看图,小猴子把玉米放在自己的哪里呢?(肩膀)扛就是把东西放在自己的肩膀上。

4、师: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呀?(非常开心)他此时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呀?(玉米这么大这么多,我可以吃的饱饱的了)引导生说。表扬生你真能理解小猴子的心情。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句话,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适时表扬。板书:玉米地又大有多掰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棵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它又看见了什么?

(引导生说出桃子又大又红)板书:桃树下又大又红

2、它看见又大又红桃子,他是怎么做的呀?(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指名生答。你能找出小猴子表示小猴子动作的生字吗?板书:(扔摘)

3、你能不能看图把填空填好呢?指名生答。适时表扬。那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齐读。

板书: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看起来可真好吃。小猴子摘了桃子又继续往前走,他走到哪了呢?谁能看图来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指名生答。

2、他说的对不对?(出示第三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3、小猴子用他的双手捧着桃子,来到了一片板书:西瓜地目光又被地上又大又圆的西瓜给吸引了,他又把桃子扔了去摘西瓜。

板书: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

4、小猴子下山遇见了三种食物,出示(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苹果——荷叶——)生填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猴子抱着大西瓜往回走,他把大西瓜带回家了吗?(没有)它又干了什么事情呢?我想请男生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男生读。

2、它遇见了谁?(小白兔)原来他遇见了一直蹦蹦跳跳十分可爱的小白兔,把大西瓜扔了,去追小白兔了。板书: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你还会说这样aabb式的词语吗?请生答。师再出示aabb式的词语,每个读两遍。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内容吗?谁来填一填?指名生回答,适时表扬。你的记忆力真棒。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他扔了大西瓜,去追小白兔。追到了吗?(没有)小兔子去哪了呢?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最后小猴子拿了什么东西回家去。齐读第五自然段。

2、小猴子拿了东西回家吗?(没有)他是空手回家的。说说小猴子现在的心情。(后悔、难过)板书:空着手回家

3、梳理:这只小猴子呀,先摘了玉米,看见桃子把玉米扔了,摘桃子,看见西瓜把桃子扔了抱西瓜,最后看见一只小白兔,把西瓜扔了去找小白兔,最后他什么也没得到,空着手回家去了。

(六)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他带了吃的回家吗?(没有)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因为: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

2、对呀,这只小猴子…师读总结。

3、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

(小猴子,你做事可要一心一意呀,这样才能摘到果子回家)

4、现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了,他来到一片苹果园林,他会怎么做呢?我们来写一写吧。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来,走到一片苹果林里,他看见()又()又(),非常(),就()

四、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玩儿歌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 乐于学儿歌,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说儿歌。

2. 乐于参加“找朋友”的游戏,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花儿、蝴蝶、蜜蜂的头饰。

幼儿用书或电子书《和昆虫做朋友》的儿歌。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提问:花儿喜欢跟谁做朋友?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和昆虫做朋友》的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儿歌《和昆虫做朋友》。听一听花儿都和哪些昆虫做朋友?

3. 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让幼儿完整地欣赏。

提问: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2.谁跟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花儿。)3.为什么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好朋友?(花儿给蝴蝶和蜜蜂提供食物。)

4. 请幼儿戴上花儿、蝴蝶和蜜蜂的头饰玩“找朋友”游戏,“蝴蝶”和“蜜蜂”需分别找“花儿”,二人一组,手拉手说儿歌,当说完儿歌后,他们可以找另一朵“花儿”做朋友。

四.教师小结

附:和昆虫做朋友

花儿和蝴蝶是好朋友,

花儿和蜜蜂是好朋友,

好朋友,招招手,

来玩游戏不要走。

玩儿歌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儿歌的名称,学念这首儿歌。

2、幼儿能向小青蛙学习,游泳不怕水。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过程:

出示青蛙,引起幼儿兴趣。

――它是谁?它有什么本领?

欣赏儿歌

――教师边念儿歌边放

――为什么说小青蛙的胆子大?

――它是怎么跳下水的?

游戏――跳水

――幼儿学做小青蛙(每个人站在自己椅子上往下跳)

讨论:

我们怎么像小青蛙学习?

附:跳水

小青蛙,胆子大,跳水游泳都不怕。

“扑通”一声挑下水,心里乐的笑哈哈。

活动反思:

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所以孩子们整个活动很积极,效果很好。

玩儿歌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明白排队、下楼梯要守纪律。

2、认识汉字:大白鹅、小黑鸡、小动物、排队、下楼梯、守纪律。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词卡、儿歌字卡。

2、动物头饰各式各一个、大图片一幅。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学习儿歌。

1、出示动物头饰,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作神秘地说:“今天我请来了几个朋友,看看谁来了?”出示的小动物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大白鹅!”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大白鹅”说“哦!原来是大白鹅。”引导幼儿指读字卡。

教师说:“看看我请的朋友还有谁?”出示“鸡、狗、猫”的图片,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2、引导幼儿观看图片。

老师:“今天,看小动物们来和我们玩一个什么游戏?”观看图片,并引出词“小动物、排队、下楼梯、守纪律”。

3、请幼儿先听儿歌录音,再跟老师一起指读儿歌。

4、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表演边念儿歌。

二、游戏:跟着字宝宝走。

老师和小朋友念:“字宝宝字宝宝走走走,这宝宝回头我不动。教师出示字卡(大白鹅、小黑鸡、小动物、排队、下楼梯、守纪律)让幼儿认读。小朋友根据教师出示的词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童谣的琅琅上口的节奏感给幼儿带来了快乐的情绪。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

玩儿歌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有表情 地朗诵儿歌,感受诗歌中描写的意境。

2、了解月亮从初一到十五的变化。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六张月亮圆缺不同的图片。

2、课前请幼儿对月亮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有时落在山腰,又是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想把镰刀。(谜底;月亮)

二、谈话活动;“你知道的月亮”。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说一说自己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么样子的。

教师;

(1)你在哪里见过月亮?

(2)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3)将月亮进行分类,按月量的变化进行排序。

三、欣赏儿歌《看月亮》。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谈话:儿歌里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把你的发现和感受跟周围的同伴说一说。

四、学习儿歌《看月亮》。

1、幼儿看图片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请幼儿闭上眼睛再次欣赏儿歌,充分想象有月亮的夜晚。

4、鼓励幼儿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儿歌中的内容。

儿歌:

初一一根线,

初二看得见,

初三初四像眉毛,

十五十六圆又圆。

活动反思:

幼儿有好动的特点,如果两手空空地上课,一定会索然无味。因此我结合本课的特点,自制了月相图,能活动的板条,漂亮的课题,圆圆的月亮形的字卡,小猴捞月亮的挂图。每一次在黑板上展示这些教具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为了让幼儿体会月亮每天都在变的特点,我还设计了可以变化的小月亮,让每一个幼儿都动手来变一变,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也带动了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玩儿歌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所喜爱的,特别是我们小班的小朋友,对动物的叫声、生活习惯等等非常好奇。在一次计算活动中,幼儿对动物和它们所喜爱吃的食物产生了兴趣,因此,我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将小动物喜欢吃什么编成了儿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儿歌,能理解内容。

2、能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现小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动物课件 小鸡、小狗、小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分别出示三种小动物)它

们还有一首好听的歌,你们会唱吗?

集体演唱《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乐意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了解小动物的特征

师:有谁告诉我,小鸡是怎样叫的?小狗是怎样叫的?小鸭是怎样叫的?(幼儿分别用声音和动作表示)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小动物是怎样叫的,那么谁来告诉我小鸡喜欢吃什么?小狗喜欢吃什么小鸭喜欢吃什么?

师:你们真棒!我呢,把你们刚才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播放课件,幼儿集体欣赏)

2、幼儿学念儿歌

师: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我们一起来学会它好吗?(再次播放课件,幼儿一句一句的学念儿歌)

3、用动作表示儿歌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念得都很好,我们现在一边念一边用动作表示好吗?

4、知道儿歌的名字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这首儿歌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动物吃什么》。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又学到了一个新的本领,我们将今天学到的本领去告诉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吗?

附儿歌:小动物吃什么

小小鸡,叽叽叽, 小花狗,汪汪汪, 小小鸭,嘎嘎嘎,

吃什么?吃青草。 吃什么?吃骨头。 吃什么?吃蚯蚓。

玩儿歌教案篇8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花间捉迷藏造宫殿

运食粮池子欢笑结网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用三句话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平时都在做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这一句中介绍了哪两种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明确:介绍了蜻蜓和蝴蝶。蜻蜓张开翅膀在半空中飞来飞去,蝴蝶在花丛中悠然自得地玩捉迷藏的游戏。

(2)句中“展翅飞”和“捉迷藏”这两个词语用得很生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明确:“展翅飞”写出了蜻蜓飞翔时的姿态。“捉迷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悠然自得的样子。

2.学习第二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这一句中介绍了哪两种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明确:介绍了蚯蚓和蚂蚁。蚯蚓在土里爬来爬去,忙着建造自己的幸福家园;蚂蚁也在地上爬来爬去,忙着搬运粮食。

(2)句中“造宫殿”和“运食粮”这两个词语用得很生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明确:“造宫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蚯蚓建造自己的家园,享受美好的生活。“运食粮”指蚂蚁搬运食物,突出了蚂蚁的勤劳。一个“运”字也从侧面写出了“食粮”对于小蚂蚁来说是多么重要。

3.学习第三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这一句中介绍了哪两种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明确:介绍了蝌蚪和蜘蛛。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蜘蛛在房前忙着织网捕食。

(2)句中的“欢”和“忙”两个字表现了什么?

明确:“欢”字点出了蝌蚪在池中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忙”字说明了蜘蛛很勤劳,它正集中全部精神专注于织网的工作。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本课用________句话,介绍了______种小动物。其中,会飞的是________、________,会在土里建屋的是________,会在水里游泳的是________,能搬运粮食的是________,能织网的是________。

答案:36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蚂蚁蜘蛛

2.谈话小结:这首儿歌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本领,激发了我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我们就会从细小的事物上得到快乐。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