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组合教案7篇

时间:2022-10-29 作者:Cold-blooded 备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的文件,制定教案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前的首要任务,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的组合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数的组合教案7篇

数的组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①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②使学生在探索规律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排列与组合的规划,并能解答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区分排列与组合的异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衣服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有趣的地方去玩,想去吗?

板书:数学广角

想去的话,要通过老师的考核才能去的。

猜一猜:我的年龄是由数字3和5组成的两位数。

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二、探究学习

1、3个数字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课件出示:猜一猜,我家座机号码是0713-62147()()

先让学生猜一猜。

师:你们这样猜要猜到什么时候啊?这样吧,老师再给你提供一些信息:

剩下两个数字是由1、3、8三个数字中的两个。

(1)摆一摆

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共有几种可能?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张数字卡片,请你们动手摆一摆,同桌合作,一个人摆数,一个人记录。同学们尝试拼摆,并且将探究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留意学生的几种答案:有序的(先确定十位的,先确定个位的)、无序的、有遗漏的、有重复的。

(2)说一说

请几名学生(有代表性的)汇报。呈现在黑板

师:哪些是对的?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如果学生还是说不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有序的一种,1在什么位,1在十位的两位数能摆几个,师可用卡片同时演示;除了1还有哪些数可以在十位,他们分别又有几个两位数?像这位同学就是想到先确定十位。那么这位同学又是先确定什么的呢?或问除了先确定十位,还有其他方法吗?)

这样先确定十位或个位的方法好在哪里?(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3)猜数

师:范围越来越小了,再给你些信息

课件再给出信息:这两个数的和为9,个位不是8。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2、组合

(1)恭喜你们,猜对了,你们考核过关!来,同桌互相握手祝贺一下。

师:同桌2人互相握手几次?演示两人握手,可以说我和你握手,也可以说你和我握手,但算握手的次数的话,算几次?

这里也有三位小朋友在握手,她们是怎么握的?出示:每两人握手一次,三人共要握几次?

要说清楚握了几次,怎么握的,他们没名字怎么说得清楚?你觉得刚才说的方法麻烦不麻烦?怎样表示才能又清楚又简洁?

对啊,我们数学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符号、图形来表示,更快更清晰。(师标上1、2、3)

(2)想一想,写一写

(3)为什么三个数排成6个两位数,握手只有三次?(课件出示)

师小结: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有序地思考,有些与顺序有关,有些与顺序无关,比如搭配衣服。

三、巩固提升

1、搭配衣服

该出发了,老师想打扮得漂亮些。这里有二件上衣和二条裤子,你能帮老师选一套衣服吗?

该怎么搭配呢?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师:你们摆出了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是怎么想的?

请生上台展示。

师:现在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要你们把刚才的想法用连线的办法表示出来,你们会吗?

生在练习本上连线。

2、照相排队

小丽、小芳、小美三人想站成一排拍照留念,她们有几种站法?

生上台演示。得出一共有6种不同的站法。

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展示她们三人的站法?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试吧。(可以是文字,符号,数字等)

4、路线

课件出示:从数学广角回到家中有几条路可走?

你会选择那条路呢?

学生讨论,汇报。

5、电话号码

师:在数学广角玩的开心吗?记得有什么开心的事要打电话让老师也听听。

课件出示:老师的手机号码:18942167()()()

最后三个数字是由1、6、8组成的,猜一猜,老师的手机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玩,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

师:老师课后留了一个小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好之后告诉我。

课件:09里面是不是任意三个不同的一位数字,都能排成6个两位数呢?

数的组合教案篇2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尝试。本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高年级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如:衣服的搭配、路线选择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感知排列组合的知识。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为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主动的建构知识。我采用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排列组合。旨在凸显三模小组化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 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以下三种转变:创境引题变说出为引入;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展示反馈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境引题变说出为引入

蓝猫是学生喜欢的形象,本课我设计了蓝猫带大家去数学广角游玩的情境并贯穿全课。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蓝猫要带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参观,你们高兴吗?哎,快看,数学广角的大门是有密码锁的,要进去必须得到密码才行。这时有学生可能会发出疑问或者提出问题:密码是几位数啊?密码符合什么条件啊?。蓝猫告诉大家: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答案:12或21,但不能确定是哪个,同学们,密码是10-20之间,学生判断出是12。我对判断出是12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让他们一开始上课就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破译密码的过程中,渗透了简单的排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用1、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感知排列知识。

首先出示导学案简洁明了,为学生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先学。这时学生小组合作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并记录下结果。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面的交流展示做好准备。而我则重点指导学生要边摆边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有机结合。接着鼓励学生小组一起上台展示,在展示时,有的学生讲,有的学生写,其他成员补充,这样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师故意选择了三个不同方法的小组展示,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板书三种情况:(1)固定排头的方法12、13、21、23、31、32;(2)固定排尾的方法21、31、12、32、13、23;(3)个位十位交换位置的方法12、21、13、31、23、32。通过对比交流,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应该是6个,我接着追问:怎样才能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写出这6个数呢?这时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好办法,我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并表扬:你们的方法真好,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就不会重复和遗漏了,并将其概括为:有序列举,这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出这个教学重点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有序列举的好处,我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三种方法,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叙述加深了学生对有序列举的感受。

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发散学生思维,效果不同凡响。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方法,把不同的排列进行对比,克服学生思维定式,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排列知识,从而深刻理解排列的内涵,揭示排列的本质,使学生对数字的排列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展示交流,既可以锻炼这部分学生的胆量,又借学生之口来讲解老师要讲的内容,台下学生听得更认真,同时能让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思考,进而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惑,重点讲解,难点辨析,这样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扎实。而且因为学生自已整理出来的知识结构,往往是最贴切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从中也最能暴露学生知识的盲点,有助于教师的矫正。这样的教学利于学生主体性地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体验互助合作的神奇,完善健康的人格个性。在这一环节领袖儿童脱颖而出。

2、小组合作握手游戏,感知组合知识。

承上一活动,门终于开了同学互相握手表示祝贺,从而引出:三个人之间可以握几次手呢?先让学生猜猜看?经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可能会猜是6次,也有的可能猜是3次,到底是几次呢?学生亲自握手试一试!此时我也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重点指导有顺序的握手。小组活动结束后,请一小组上台展示握手情况,在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图示来表示握手的方法。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在握手的游戏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可以作为课中活动,使学生在此放松,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用图示来抽象形象的表示握手的方法,这又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对比发现,区分排列组合。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握手游戏,对组合的规律进行了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已经感受到了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我以一个问题引入同样是3,为什么3个数字可以摆6个两位数,而3个人却只能握3次手?这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采取的是在操作活动中对比感知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在同伴的交流和启发中发现,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变成了两个数,而握手时两个人即使换位置还是这两个人,所以就是一次。由于数学知识很多时候都显得枯燥无味,在这儿我利用儿歌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更容易记住,编了一个温馨提示。那么我也及时的做出小结并揭题:前面摆卡片的情况是与顺序有关的叫排列,而握手的情况是与顺序没有关系的叫组合。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展示反馈变学会为会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练习设计时注重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有趣味性、联系生活,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仍然围绕蓝猫问题为情境,以搭配、起名、走路、号码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领袖儿童各种能力为目的,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反馈的平台,让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在这里得到应用,让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里得到高涨,让整节课在这里得到升华。

1、搭配问题

蓝猫想请大家为它搭配一套漂亮的衣服,用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能搭配几套呢?将衣服图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感觉很新鲜,积极参与,学生说的同时师连线其实也在渗透一种作图方法,并且用两种颜色的笔区分开来,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固定上衣的方法,老师并不满足现状,而是趁热打铁追问到: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进而启发得出还有固定下装的方法。这种发散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

2、起名问题

蓝猫请大家用孙、行、者这三个字给孙悟空取名字,看能给它取多少个名字?我让三个学生戴生字头饰排队,学生顿时兴趣高涨,在排队游戏中巩固排列知识。

3、走路问题

蓝猫从学校出发经过数学广角回到家有几种不同的走法?你会选哪条?这也是一个组合问题,但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生活经验直路最近。

4、号码问题

蓝猫的电话号码后三位是1、8、9组成的,可能是什么?这是一个贴近生活的排列问题,也是一个拔高题,与三年级的知识衔接在一起。

另外,我在板书设计时,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艺术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数的组合教案篇3

?排列与组合》教案

对于学习来说,人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起学生 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排列与组合》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在教学中,我运用开放式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好学习的主角。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5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生1:我猜有5个。

生2:我猜有8个。……

师:到底有几个两位数呢?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

生1:我写的数有12、21、13、32、23。

生2:我写的数有12、31、23、21、23、32。

生3:我写的数有12、13、21、23、31、32。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两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

生1:先写出1在十位上的有12、13;再写出2在十位上的有21、23;再写出3在十位上的有31、32。

生2:用数字1、2能写出12、21;用数字2、3能写出23、32;用数字1、3能写出13、31。

生3:先写出个位是1的有21、31;再写出2在个位上的有12、32;再写出3在个位上的有13、23,小学数学教案《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反思)

排列与组合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领域。在开课时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引入,易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体现了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易于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引导学生发现写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交流,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方法,也训练了说话能力。

(片断二)

故事引入

师:下课了小狗、小熊、小猪做“找朋友”的游戏,好朋友见面之后要握握手,每两只小动物握一次手,小狗、小熊、小猪一共握几次手?怎样握?

学生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并3人一组亲身实践一下。

汇报思考的过程。

小组1:我们这一组中,我和另外两人各握了一次,他们两人握了一次,一共是3次。

小组2:我们这一组依次按顺序握手,也是握了3次。

师:刚才我们帮森林学校的小动物们解决了用数字1、2、3能写几个两位数;3只小动物每两个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的问题,森林学校的小动物们直夸同学们聪明呢!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用3个数字能写出6个两位数。

生: 3只小动物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3次。

生:排数时有顺序,顺序不同数就不同。而握手就只是两个人,不管顺序。

(引导学生明确排列与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

师:小狗要参加学校的时装表演,妈妈为它准备了4件衣服(课件出示2件上衣、2件裤子的图片),请你帮小狗设计一下共有多少种穿法。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交流想法。(略)

(反思)

通过比较,明确排列与组合两种问题的同与不同,便于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安排用同一条故事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全课,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小狗穿衣服的练习,学生能自主的选择方法进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儿童的生活经验里已经积累了一些搭配衣服,购物花钱的知识经验,所以学生乐于参与。借助生活经验丰富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实践证明,课堂中学生兴趣高涨,气氛活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数学能力、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数的组合教案篇4

高中一年级的新同学们,当你们踏进高中校门,漫步在优美的校园时,看见老师严谨而热心的教学和师兄、师姐深切的关怀时,我想你们会暗暗决心:争取学好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在新的高考制度"3+综合"普遍吹散全国大地之时,代表人们基本素质的"3"科中,数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学科。数学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中阶段则应可能充分反映学习者对数学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

一、高中数学课的设置

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高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二章函数;第三章数列。高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第一册(下):第四章三角函数;第五章平面向量。高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第二册(上):第六章不等式;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高二年级下学期学习第二册(下):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第十章排列、组合和概率。高二结束将有数学"会考"。高三年级文科生学习第三册(选修1):第一章统计;第二章极限与导数。高三年级理科生学习第三册(选修2):第一章概率与统计;第二章极限;第三章导数;第四章复数。高三还将进行全面复习,并有重要的"高考"。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笮。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0和"-3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将在三维空间中求角和距离等。

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初中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将相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相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

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教多,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反对创造精神。如学生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就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那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学生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学习,靠的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4、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笮,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几何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5、定量与变量的差异

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采用对方程ax2+bx+c=0(a≠0)的求解,讨论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时的所有根的情形,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所用的数学思想。

三、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课即将开始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但比初中数学知识系统。高一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在高中数学中是起着提纲的作用,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其中有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点,近年来,高考压轴题都以函数题为考察方法的。高考题中与函数思想方法有关的习题占整个试题的60%以上。

1、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

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其它注意事项

1、注意化归转化思想学习。

人们学习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决未知知识。数学学习过程都是用旧知识引出和解决新问题,当新的知识掌握后再利用它去解决更新知识。初中知识是基础,如果能把新知识用旧知识解答,你就有了化归转化思想了。可见,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更新旧知识。

2、学会数学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其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实施这两步的措施可在课堂的听讲和课外的自学中进行。

课堂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分解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进行数学技能地训练,使高中学生学习所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得到程度的理解、挖掘。如初中学习的相反数概念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以下理解:①从定义角度求3、-5的相反数,相反数是的数是_____.②从数轴角度理解:什么样的两点表示数是互为相反数的。(关于原点对称的点)③从绝对值角度理解:绝对值_______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的。④相加为零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吗?这些不同角度的教学会开阔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望同学们把握好课堂这个学习的主战场。

五、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可: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同学们在高中有优美的学习环境,有一群乐于事业的热心教师,全体教师经验丰富,他们甘愿为你们做铺路石直至你们走进高等学校大门。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一定会使你们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

数的组合教案篇5

求解排列应用题的主要方法:

直接法:把符合条件的排列数直接列式计算;

优先法:优先安排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

捆绑法:把相邻元素看作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一起排列,同时注意捆绑元素的内部排列

插空法:对不相邻问题,先考虑不受限制的元素的排列,再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在前面元素排列的空档中

定序问题除法处理:对于定序问题,可先不考虑顺序限制,排列后,再除以定序元素的全排列。

间接法: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方法。

例1:有3名男生,4名女生,在下列不同要求下,求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

(1) 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只能在中间或者两边位置;

(2) 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不在最左边,乙不在最右边;

(3) 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男生必须排在一起;

(4) 全体排成一行,男生不能排在一起;

(5) 全体排成一行,男、女各不相邻;

(6) 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丙三人从左至右的顺序不变;

(7) 全体排成一行,甲、乙两人中间必须有3人;

(8) 若排成二排,前排3人,后排4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某班有54位同学,正、副班长各1名,现选派6名同学参加某科课外小组,在下列各种情况中 ,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无任何限制条件;

(2)正、副班长必须入选;

(3)正、副班长只有一人入选;

(4)正、副班长都不入选;

(5)正、副班长至少有一人入选;

(5)正、副班长至多有一人入选;

6本不同的书,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

(2)分为三份,每份2本;

(3)分为三份,一份1本,一份2本,一份3本;

(4)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

(5)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至少1本

例2、(1)10个优秀指标分配给6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

一个,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2)10个优秀指标分配到1、2、 3三个班,若名

额数不少于班级序号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1)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一共

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2)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且恰有一个空

盒的放法有多少种?

数的组合教案篇6

1、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因为可以用函数的定义来抽象和规范三角函数的定义,同时也可以类比研究函数的模式和方法来研究三角函数;启后是指定义了三角函数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征,并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数学在其它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2、设计理念

本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整堂课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提出整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圆周运动等具周期性规律运动可以建立函数模型来刻画吗?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钻研教材,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改造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并运用类比方法,形成“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一新的概念,最后通过例题与练习,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内化为学生新的认识结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学会运用这一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数学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和化归思想在数学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理性之美。

4、重点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类比与化归思想的渗透。

5、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函数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相关概念、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将学生的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改造为以象限角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并形成以角的终边与单位园的交点的坐标来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再拓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6、教法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7、学法分析

本课时先通过“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类比学习法引导学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法,来研究三角函数一些基本性质和符号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成教学目标。

数的组合教案篇7

5的分解组合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将数量是5的物品分成两部分。

2、学习念读5的分合式及算式 。

活动准备:

1、“5只兔子头饰”,儿歌《小白兔白又白》。

2、1-5数字卡片;分合符号。

3、学具:每个幼儿五颗棋子。

4、《游戏册》第五册第11-12页 。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游戏导入:小兔子挖菜。

创设环境:森林里来了兔妈妈和5只小兔子,播放儿歌《小白兔白又白》。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出场。小兔子最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妈妈请小兔子去挖萝卜和青菜,请小兔子自由的分成两组。请在座的小朋友将分组用分合式表示在黑板上。总共分三次。导出今天的活动内容:学习蒙氏数学《5的'分解、组合》。

二、探索操作

1、感知数的分解、组合。每个幼儿发放五颗棋子,请幼儿进行自由分解操作,教师请个别幼儿说出5的分解方法。

2、教师总结幼儿的分组情况。教师演示将五颗从1开始分,将棋子分成两组,教师将组成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并写出算式,教幼儿念读。

3、教师按照第2步完成5的四种分法,让幼儿知道5从1开始分一共有四种分法。

三、游戏体验:

1、游戏一:每个幼儿发放五只猴子的学具进行分解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游戏二:做《游戏册》第五册第11-12页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