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01-21 作者:Gourmand 备课教案

不管身处什么教学岗位,老师们都需要学会制定教案,我们写教案的目的都是为了可以将自己的基础知识得到传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前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学前教案精选5篇

学前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学前教案篇2

第十四课 我们都有一双手

教学内容:

我们都有一双手(音乐游戏 )

教学目的:

1、 音乐游戏中让幼儿分清左右手,并对幼儿进行文明举止教育。

2、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领唱、齐唱的歌曲几游戏。

教学准备:

场地的布置,录音机和磁带等。

教学过程:

1、组织幼儿练声:小动物怎么叫?(c——f)

2、学习歌曲《我们都有一双手》

3、讲解音乐游戏的玩法:

全班幼儿围成圆圈,请一人在中心坐好,领唱并做动作,齐唱部分由全班幼儿齐唱并做动作。唱到“左手、右手”时,把相应的手高举:齐唱“握手”时,与邻座幼儿握手:唱到“洗手”时,做搓手动作;每段最后一句则双手高举有节奏地自由摆动。

4、组织幼儿进行领唱、齐唱练习。

5、幼儿讨论手还有什么本领?并请幼儿把它画出来。

6、组织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体验游戏的乐趣。

7、结束:对幼儿进行文明举止的教育。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

学前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已经接触了三年的音乐、舞蹈,在舞蹈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让幼儿单纯地模仿教师做舞蹈动作并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于是我决定让幼儿自由地、以自己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外在事物的理解。之所以选小鸭子是因为本班幼儿对学小鸭子的动作一直都很感兴趣,对小鸭子这一形象也比较熟悉,因此创编起来可能会比较容易一些,并且他们一直很习惯于学老师怎么去做,让他们来自己创编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了不让他们失去兴趣,所以我选择了让他们创编小鸭子的舞蹈,也当作以后教学的一个过渡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鸭的各种动态姿势。

2、大胆创编小鸭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鸭头饰若干、多媒体一台、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见过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今天呀,就让我们一起学学小动物的各种动作,好吗?(带领幼儿模仿小鸟、大象、小鸡等动物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多媒体画面《孔雀舞》,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杨丽萍的孔雀舞。

提问:你们知道她是模仿什么动物做这些动作的呢?

师:这个舞蹈叫做《孔雀舞》,是我国一位有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阿姨模仿孔雀的各种动作跳的,她为了创编这个舞蹈,观察了孔雀很长时间才创编出来的。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创编舞蹈,你们能不能试一试?那你们想模仿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发言)今天老师拍了一段小鸭子的动画片,让我们一一看,然后把它编成舞蹈好吗?

(二)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小鸭的各种姿势。

1、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全段,幼儿欣赏,观察小鸭子游戏时的各种姿势,感受小鸭的愉快情绪。

提问:小鸭子在做什么呢?(小鸭在走路、在喝水、游泳、开心地跳舞。)你们能不能学学小鸭子的这些动作呢?——让幼儿在整体感受小鸭子的各种姿态后,尝试来模仿。

2、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第一片段,幼儿自由模仿并创编小鸭子走路。

3、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第二片段,幼儿自由模仿并创编小鸭子喝水和游泳的动作。

4、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第三片段,幼儿自由创编小鸭子跳舞的动作。

5、让幼儿自由讨论,把创编的三段小鸭动作结合起来,组成舞蹈《小鸭子》。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鸭子的走路、游泳、喝水等好多动作都做出来了,那我们能不能来扮演一下小鸭子,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放音乐,发头饰,让幼儿跳舞,老师也在一旁跳,还可以模仿一些幼儿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活动中自然结束。

学前教案篇4

教学准备:

1、了解随地吐痰不仅会污染生活环境,而且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2、请小朋友回家向爸爸、妈妈咨询有关痰和病菌传播的危害。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使幼儿明白:我们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

2、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在我们的痰里面,有什么?

你知道痰里面的病菌是怎样传播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谈谈痰传播疾病的途径。

3、教师小结:生病的病人身体内有很多的病菌,吐出的痰里也村有许多的病菌,这些闼如果被人踩了,就把细菌带到了各个地方;这些痰被太阳晒干了,痰里的病菌会跑道空气中,就会被吸入我们的身体内,传播各种病菌,危害人体的健康。

4、组织幼儿讨论:

自己在生病痰多的时候,如何保护他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卫生?

使幼儿明确卫生要求:不能随地吐痰,咳嗽时不要正对他人,并且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嘴巴。

如果你有痰呀,怎么办呢?

幼儿与教师共同讨论并得出以下的结论:

①吐在垃圾箱中。

②如果附近没有垃圾箱,可以把痰吐在纸头上,等有了垃圾箱再扔进去。

③可以把吐在厕所里,用水冲掉。

了解病菌传播的多种途径。

你知道哪些疾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呢?(感冒、肺结核等)

你还知道哪些疾病,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教师举例,如:红眼病——接触传染)

学前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萌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2.提高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3.了解夏季的基本特征以及人们的活动。

活动重点:

了解夏天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

掌握夏天里人、动物、植物的变化以及各种活动。

活动准备:

挂图两幅,西瓜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室外活动,感受夏天。

指导语:“小朋友夏天到了,我们站在院子里,你身上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夏天天气的特点:很热)

二、展??

1.室外观察寻找夏天植物的特征。

指导语:“小朋友都感觉非常热,我们去看看夏天里的小花、小草、大树是什么样的吧!”

(1)请幼儿观察各种植物,说说自己的发现。(如:大树的树叶比较多,有些叶子被太阳晒干了,小草、小花也被晒干了等)

(2)请幼儿摸摸自己的头上、身上有什么东西冒出来。(引导幼儿知道夏天活动后,人们会出汗)

2.室内观察图片,了解动物乘凉的`方法。

指导语:“夏天这么热,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乘凉的吗?我们一起回教室看看吧!”

(1)天气这么热,松鼠是怎样乘凉的?大象怎样让自己凉快呢?袋鼠有什么凉快的好办法?

(2)根据幼儿兴趣,介绍其他动物的乘凉方法。

3.寻找夏天的物品。

指导语:“夏天到了,老师该使用哪些物品呢?请你们帮我找找吧!”(幼儿用书)

三、结束

指导语:“小朋友夏天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请幼儿一起说说西瓜等水果,活动自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