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手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2-12-10 作者:Iraqis 备课教案

没有合理的思考,写出的教案就很难给课堂带来较高的活跃度,为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错,我们一定要提前制定一份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手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手教案参考6篇

小班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向指定方向跑的能力。

2、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幼儿向指定方向跑的能力。

难点: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信封若干,封面上画有圆形、叁角形、正方形。

在场地一端放叁个邮筒,分别贴上圆形、叁角形、正方形标记。

教师行为

1、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游戏:教师扮猫妈妈,小朋友扮小猫。做模仿操。

2、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强调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进行游戏,最后检查信送对了没有。

(2)让全体幼儿进行游戏并检查所有的信是否送对,若有错,请幼儿重新送。(教案出自:)重复游戏2~3次。

3、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评价游戏情况。

(2)幼儿自由活动。

(3)猫妈妈:小猫们,天快黑了,我们一起回家吧!全体幼儿回活动室。

小班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和慢、重和轻的变化。

2、愿意参与活动中让手脚动起来。

3、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难点】

1、感受音乐节奏的快和慢、重和轻

2、让手脚随着节奏的快慢、轻重动起来

【活动准备】

1、节奏快慢、轻重的音乐各一段

2、一只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音乐游戏《黄老先生有块地》,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二)、动动手

1、教师:“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小鼓,现在我来敲一敲这个小鼓,请小朋友来听一听,我先敲第一遍:____(慢)

2、我再敲第二遍:__________________x(快)

3、提问:“刚才老师敲的两遍声音一样吗?

4、教师:“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拍拍手吧,请你仔细听好老师敲的是快还是慢。”游戏反复两次。

(三)、动动脚

1、教师:“现在老师再敲一敲这个小鼓,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这次敲的声音。我先敲第一遍:__x(轻)

2、我再敲第二遍:__x(重)

3、提问:“刚才老师敲的两遍声音一样吗?

4、教师:“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踏踏脚吧,请你仔细听好老师敲的是重还是轻。”游戏反复两次。

(四)、动手动脚

小朋友,刚才小鼓敲得快和慢时,我们做了什么动作?敲得重和轻时,我们又做了什么动作呢?咱们再来玩一次,看看谁的小手小脚最能干。

(五)、听听音乐

1、教师:“小朋友能听懂小鼓说话,声音可以重可以轻,可以快可以慢,现在我们来听两段音乐,听听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先听第一段。”——播放快节奏音乐,幼儿可以随音乐拍手。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我们再来听一段音乐——播放慢节奏音乐,幼儿可以随音乐拍手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3、根据音乐模仿动物形象

a、师:“现在我们来根据音乐模仿小动物,想一想听到快节奏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听到慢节奏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那听到重而响的音乐呢?听到轻声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

b、师幼共同随着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教学反思:

幼儿对动物很熟悉,所以模仿起来有模有样,兴趣很高,做为活动的热身,小朋友们一边模仿一边表演幼儿还是乐于参与的。幼儿能够听出鼓声的快和慢,并用拍手来表现出来。幼儿在分辨快慢的基础上,很快就能够分辨出来两种鼓声的不同,表现轻重比上一个环节表现快慢的兴趣更高,而且幼儿更喜欢用小脚来表现。从音乐的快慢和轻重联想出各种动物,这对小朋友有一定难度,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说出了很多行动快和慢,还有根据动物的形体找出走路轻和重的动物。

本活动是一节训练幼儿听力的节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强,能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互动环节配合默契,能达到预设目标。

小班手教案篇3

艺术活动:《捉小鱼》(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自由的表现鱼儿游动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停顿。

2、有初步的角色意识,愿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观察鱼儿游的动作,理解捕鱼的意思。

2、物质准备:音乐《捉小鱼》。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以小鱼游的游戏引入,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教师:小朋友,小鱼是怎么游的?谁来表演小鱼游?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鱼游吧。

(二)介绍游戏的玩法。

玩法:请两个幼儿双手上举,碰在一起做"网鱼",其他的幼儿扮演"小鱼",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游动,一个接一个用碎步从网下钻过。当唱到"快快捉牢"的捉字时,渔网迅速地放下,开始"捕鱼",把"小鱼"套进网里。被捉到的幼儿排到尾末,游戏继续进行,等音乐反复多变到结束时捕到的两只"小鱼",与"渔网"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三)提出游戏要求。

(四)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随音乐学"鱼儿"游动的动作,让幼儿享受自由随音乐运动的快乐。

3、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歌曲,感受音乐结束前的休止。

4、鼓励幼儿创编各种表现鱼儿游动的动作,让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

5、开始时教师可以当捕鱼人,幼儿熟悉玩法后,与幼儿交换角色。

(五)教师简要评价后,幼儿自由做鱼游动作结束活动。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 小刺猬 见领域活动指导p23。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小班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感冒的症状,知道感冒后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大人。

2.初步了解预防感冒的方法。

3.知道感冒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

1.小叮当手偶一个

2.自拍录像小片段

3.预防感冒方法的图片(洗手、吃饭、锻炼……)

4.小叮当音乐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引发兴趣,导入活动。

出示小叮当手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看看他是谁?”小叮当:“大家好!我是小叮当,今天我给大家唱一首歌曲(唱两句后不停的打喷嚏),我怎么了?我不能给大家表演节目了,小朋友再见!”

2、组织讨论——了解感冒的症状及原因。

问题一、小叮当怎么了?为什么会感冒?

师小结:穿衣服少了、蹬被子了、到人多的地方被传染了都容易引起感冒。

问题二:你们感冒过吗?感冒了会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鼻子不透气、流鼻涕、嗓子痛、头痛、咳嗽、打喷嚏、有时候会发烧,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及时告诉大人。

3.观看录像小片段——渗透情感,懂得不怕打针吃药。

讨论:小叮当到哪里去了?他打针的时候哭了没有?小朋友打针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师小结:小朋友也是勇敢的孩子,如果你感冒了,要赶紧去看医生,不怕打针吃药,这样感冒很快就会好了。

4.结合图片展开讨论——初步了解预防感冒的方法。

(1)讨论: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样就不感冒了?

(2)看图片提升经验,了解预防感冒的方法:勤洗手、多喝水、不挑食、睡觉盖好被子、天冷了及时穿衣服、不到人多的地方去、多锻炼身体……

五、活动延伸:随着小叮当的音乐与幼儿一起外出锻炼身体。

小班手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跟着音乐节奏行进走,并乐于用肢体模仿小动物的特征。

2、通过数数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

3、初步尝试仿编歌词。

活动准备:

猴子图片五张;立体树一棵(猴子以及食物可以在树上活动);食物若干;cd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听听,走走”

1、音乐停顿时,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个别幼儿模仿,大家一起猜

3、音乐停顿时,大家一起区分模仿幼儿的动作。如,小乌龟和小青蛙,它们一个是四肢着地;另一个是蹲在地上,双手撑地

4、老师模仿,幼儿猜(引出活动主角---猴子)

5、幼儿和老师一起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二、出示小猴和香蕉

1、欣赏歌曲“五只猴子”

2、找找歌曲里有什么有趣的地方(藏着小动物和数字)

3、学习歌曲

4、通过动手操作增强学唱兴趣(老师演示小猴子上树摘香蕉或其他食物)

5、幼儿学唱歌曲(可以邀请幼儿去树上挂小猴子喜欢的食物)

6、引出问题:“小猴还喜欢吃什么?”(帮助幼儿分辨小猴子喜欢吃的水果那些是树上或、草地或藤上的)

7、仿编歌词练习

三、律动―猴子

小猴吃到了喜欢的水果,开心地跳舞啦。

小班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现无缝的蛋宝宝是捏不碎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蛋宝宝易碎却捏不碎”的秘密。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个(碗里有缝和无缝的蛋人手一个,且种类相同,如均为鸡蛋或鸭蛋)

2、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工具

活动过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种工具(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说说自己是怎样把鸡蛋弄碎的?你觉得把鸡蛋敲碎容易吗?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和蛋宝宝比力气

1)分别用力捏有缝和没缝的蛋

2)想想哪个蛋破了?为什么会破?

4、经验分享:

幼儿陈述实验结果:无缝的蛋宝宝捏不碎。

活动反思:

教师在选择敲蛋的工具时,选择了比较结实的木头积木,不锈钢的勺子因为有一条扁平的边,所以幼儿不需要用很多力气就能用这些工具把蛋宝宝敲碎。这为幼儿得出“蛋宝宝很容易碎”的结论提供了前提,接下来,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状不一,会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及时抓住观察重点在与是否有缝,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并误导幼儿的观察小结。所以,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环节中各项物品的准备、取用都是很有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