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的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2-12-24 作者:betray 备课教案

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强调与时俱进,通过教案的文字是可以知道教师的教学流程的,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光的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光的教案精选5篇

关于光的教案篇1

教学要求:使学生从不同的两种思考行式逐步记住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重点:在分与合中从不同角度学习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中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生手指游戏1—10,边说边动。

2、出示:5个胡萝卜,两只白兔的图片

生边看图边数出是多少。

二、新知:

创设情景一、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分萝卜)

1、要把5个胡萝卜,分给2个小白兔,可以怎样分?

2、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师引导:5可以分成3和2,2和3合起来是5

3、把自己分的说给同桌听听。

4、汇报

创设情景二、7个气球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生边说边动手分,汇报发现规律

师板书:123456

654321

三、练习

1、六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应该怎样摆?

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2、里填几。

2441327312

3、猜一猜。

(1)有5个围棋,左手拿2个,右手拿( )个

(2)有6个围棋子,左手拿( )个,右手拿( );7个哪?

4、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能把物体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检查两份合起来是不是原来的整体。

四、作业

书23页第2、3题

五、板书

分与合 1 2 34

5 7

2 3 6 5 4 3

3 2

4 1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分小棒,学生边分边说,对数的分与合掌握的较好。在训练中,启发学生可以按顺序分,以免漏掉。

关于光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读图

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中找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西至 ,北连 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 而得名,地表 、,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原因是黄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 ,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 ,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课本p27页活动: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归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结合教材图6.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质 ,多 ,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 保护;③夏季降水,且多 。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 等活动破坏地表。

(4)合作探究: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①土质:(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坡度:(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降水强度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的,破坏了和,使得自然灾害加剧,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3)阅读教材29页图文资料,完成“活动3”

知识点四:水土保持

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1)采取 等生物措施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如陡坡地退耕、,过度放牧的地方等。

2.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读教材图6. 37 ,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 ,堆积形成肥沃的 (2)读教材图

6. 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 、 的作用。

(3)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①陡坡地应全部退耕,缓坡地应修建 耕作。

②退耕结合 ,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 ③退耕的同时要控制 的增长,减轻其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 ④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上高原的 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仕务。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探究思考

读图6.29,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明确: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探究

关于光的教案篇3

活动背景

孩子们对于恐龙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带着有关恐龙的书和玩具来与同伴分享,在行为上也会模仿恐龙的叫声、动作……于是 “我来研究恐龙”这一主题活动产生了,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如“共同收集恐龙资料”、“恐龙大进行”――分类记录,“画画我最喜欢的恐龙”等一系列的活动。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对恐龙已有了基本认识,一些常见的恐龙都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侏罗纪时期的恐龙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逐渐成为孩子们议论的热点。游戏“恐龙大聚会”正是让他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把自己打扮成一只只大恐龙,进入 “侏罗纪”时期,从而体验感知想象中的恐龙生活。

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将自己装扮成一只恐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团结协作,解决困难,达到目的。

3、体验创造的成就感和游戏的乐趣。

环境材料

1、室内:与幼儿共同布置一片侏罗纪的树林。

2、室外:创设游戏情景,在大操场的山上布置“侏罗纪公园”。

3、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恐龙真好玩,你能给大家说说你喜欢哪些恐龙呀?”幼:我喜欢的恐龙有三角龙、雷龙、翼龙、长颈龙、剑龙。幼:我喜欢的恐龙有马门溪龙、迅猛龙、双冠龙。(评:孩子们经过较长的认识阶段,对恐龙已有一定的经验,非常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认知,因此,从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讲述,一方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幼儿间实现资源共享。)“你们看,这边有我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漂亮的恐龙,好吗?”

2、幼儿装扮自己。

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恐龙。(《纲要》指出,应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各种材料,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意愿打扮成心目中的恐龙形象,“我是唯一的,我是特别的”,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自我表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3、游戏:“穿越侏罗纪”。

老师和孩子们一同来到“侏罗纪公园”,唱唱跳跳,发现来了一只凶狠的霸王龙,大家团结在一起把霸王龙赶走了,然后一起快乐地跳起舞来。(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把我园特有的小山坡布置成“侏罗纪公园”,让小朋友与特定的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他们完全溶入了游戏的角色中。)

4、讨论、评价,结束游戏。

关于光的教案篇4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 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过程与 方 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具器材 地图

导 学 过 程 批 注

(一)新课引入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设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先有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作业设计 复习

小结

关于光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4,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数字卡、小猫。小兔头饰各一个。山洞、数字宝宝(1-3)

2、4个棒棒糖、奶、鸡蛋、西瓜、草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走线并入座,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4的分解。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狗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看!

2、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个鸡蛋

幼:4杯奶。

师:那怎样把这些数量是4的东西分成两份呢?谁知道请举手。

3、我们先来分奶。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总结说我们把这4杯奶,1杯奶分给了小兔子,3杯奶分给了小狗。(边说边出示数字卡)并让幼儿一起学念。重点认识分合号。

4、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分棒棒糖,分的时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样。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棒棒糖,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兔,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2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最后还有4个鸡蛋,谁会用和前面俩个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分?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鸡蛋,3个鸡蛋分给了小兔,1个鸡蛋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3和1,幼儿一起学念。

三、教师小结

师: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三种分法。

四、游戏学习4的合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4人一组开火车去吧!”(听音乐玩开火车的游戏)

咦,看地上有什么呀(草莓),有几个?(2个)其地方还有没有?有几个?(2个),那总共有几个呀?(4个)

听音乐再往前走

咦,看地上又有什么了(西瓜)有几个(3个),其他地方还有没有(1个),那总共有几个(4个)

听音乐继续走

“呀,看,这是什么啊?(山洞),这个山洞只允许数字宝宝是4的小朋友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老师这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数字宝宝,(发数字宝宝)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是数字4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4呢?(幼儿讲述1和3合成……)“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4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五、教师小结:

3和1和起来是4,2和2和起来是4,1和3和起来是4.

听音乐继续走(走出教室)

六、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练习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