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教案5篇

时间:2023-04-08 作者:Brave 备课教案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学会制定教案,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事前书写的文字报告,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元宵节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教案5篇

元宵节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小朋友与老师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悬挂幼儿与父母共同准备的红色物品;

2,面粉、盘子、小碗、小勺等。

3、在网上收集花灯和元宵节的视频。

具体活动过程

1.各班欣赏各种各样的元宵节的视频,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欣赏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3、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介绍花灯的名称与特点,体验说一说、玩一玩的快乐。

4.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5.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6.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教学反思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元宵节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元宵节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自由大胆的表现小碎片自由飞舞的动作。

2、学习与同伴边唱歌边卷炮仗,并用象声词表现炮仗爆炸的过程,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乐趣。

玩法

选一名幼儿当点炮仗的人,其余幼儿手拉手站成一排(或头尾不相连的一个圆圈),带头人带领大家随音乐边唱边走成螺旋形。当歌曲结束时所有的幼儿蹲下静止不动。点炮仗的幼儿用手指“点燃”某个幼儿,同时发出“嘶”的声音。“嘶”声一停,被点的幼儿就跳起来发出第一声爆炸声“嘭”,紧接着其余幼儿一起跳起来发出第二声“啪”,并随音乐表现出“炮仗”爆炸后漫天飞舞的各种姿态。

规则

1、当歌曲结束时,所有的幼儿要蹲下静止不动。

2、被点者在“嘶”声一停时立即说“嘭”,其他幼儿紧接着说“啪”,并跳起来表现炮仗爆炸后漫天飞舞的样子。

建议

1、初学时,可由教师当带头人,带领幼儿玩游戏,熟练后可分成 2—3 组同时游戏。

2、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表现小碎步自由自在放松飞舞的样子。创新玩法更换不同的舞步进行游戏。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炮仗爆炸后漫天飞舞的样子。

元宵节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2、产生对猜谜活动的兴趣。

3、尝试动脑筋猜灯谜,并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贴有灯谜的花灯若干

2、元宵节猜灯谜视频一段

3、谜语若干

活动流程:

1、观看视频,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边人山人海,这么热闹,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赏花灯、猜灯谜……)

师小结:大家这是在赏花灯、猜灯谜,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猜对了灯谜还有小礼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开心啊!

2、请幼儿自由赏灯,发现灯谜,激发猜谜的兴趣。

出示贴有灯谜的花灯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花灯上面所贴的就是灯谜,也就是谜语,需要小朋友把谜底猜出来,大家愿意猜灯谜吗?(揭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玩猜灯谜游戏,教师随意选择花灯,引导幼儿来猜,并有小礼品派送。

4、游戏:比一比

出示谜语,比比哪个幼儿猜得又对又快。

5、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学会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谜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教师、同伴玩猜谜语的游戏。

元宵节教案篇5

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录相、元宵一盒、花灯等。

活动与指导: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是过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录相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4.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备注: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