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事前撰写的教学文书,无论是为了完成什么样的教学任务,我们都是需要好好制定教案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词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词的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了解数学的价值。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手实践是重要的方式。因此本节课要努力体现以下两点:
1.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以教材上的资源为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有序地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明的计算工具,从而使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变得生动有趣。上课伊始,由计算遇到困难引入计算工具,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工具的作用与价值。
2.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使用计算工具,放手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名称和按键功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游戏互动,感知计算器的作用
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动脑筋,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课件出示题目。
第一组:25×2045+55360÷361900-100
第二组:123456+985523698×46201
36952872÷2332
师:同学们能很快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
生:不能。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的大数,当计算比较复杂时,可以使用计算工具。
词的教案篇2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宝宝笑了
目标:
1.能够大胆地根据声音、表情图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2.知道笑和哭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准备:
录音机,笑声、哭声磁带;表情图1幅。
过程:
1.请幼儿听录音,进行联想。
(1) 这是什么声音?(笑声)
(2) 猜猜看,他为什么会笑?
2.观察笑的表情,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笑的情绪体验。
(1) 人笑的时候,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2) 你什么时候会高兴地笑?
3.听录音机播放哭发声音,观察哭的表情,体验自己哭的情绪体验。(形式同前)
4.出示表情图,请幼儿对照一下不同情绪时脸部的表情。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笑和哭,高兴、快乐的事会让我们笑,难过、害怕的事会让我们哭,特别想哭的时候是可以哭一会儿的,但是如果遇到了很麻烦、很难过的事,应该请爸爸妈妈和教师帮助你。笑有利于身体健康。
词的教案篇3
目标:
1、学习手、膝着地向前爬的动作。
2、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准备:
1、用报纸卷成若干小棒。小猪的头饰若干。
2、请一位小班幼儿学会做该游戏。
过程:
1、请出小班幼儿扮演小猪,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今天谁来了?小猪怎么了?为什么小猪不开心?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赶猪人。我是做什么呢?你们看。
2、师扮演赶小猪的人,与该幼儿表演“赶小猪”。
提问:小猪跑的慢不?原来小猪跑的太慢了,所以才不开心。赶猪人是怎么做的?(边赶边说:“小猪加油!”)后来小猪有没有跑快起来?
3、请部分幼儿上来扮演小猪,老师扮演赶猪人,游戏一遍。
师:你们想不想玩?那要爬的快哦!看哪只小猪爬的最快。
4、请全体幼儿扮演小猪,集体游戏数遍,每次游戏后表扬最先回家的小猪。
5、请部分幼儿扮演小猪,另外一部分幼儿扮演赶猪人进行游戏。
词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圆、三角形、正方形,知道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地上画圆、三角形、正方形,每种图形都有4种不同的尺寸,分别标1―4个点,图形标上几个点,图形内就可以站几个人。作业卡。
活动过程:
1、幼儿分成3组,每组分别站进圆、正方形、三角形内。音乐响起,游戏开始,幼儿在场内自由活动。一声令下,幼儿迅速站进自己的图形里,动作又快又准确的组为优胜组。各组互相轮换,再做三次,使每人都有机会站到不同的图形里。
2、指导幼儿做练习:
(1)将图形分类计数,并将数量用圆点表示出来。
(2)将图形分类计数,并比较多少,找出最多和最少的图形,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3)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用所给图形拼成适当的图案。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词的教案篇5
1、培养环保意识,增进爱鸟、护鸟的情感。
2、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以及鸟巢的构造。
3、想象鸟类的生活,围绕主题构思画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观看图像资料并讨论
提问:鸟类是怎样筑巢的?采集什么原料?有什么功能?怎样筑巢?鸟巢是做什么用的?它是什么形状的?
2、作画提示
⑴首先设计
一至两棵大树。剪出粗壮的树干,上面再剪些树枝,中间放置搭建的鸟巢。
⑵想象小鸟在鸟巢里的生活。正在孵化的鸟蛋;幼鸟在等待食物;小鸟在一起玩耍;鸟妈妈正在喂食幼鸟??
⑶最后,将树林周围的环境再添加完整。
⑷鼓励儿童大胆选用颜色表现,不要局限用固有色表现。
⑸注意画面内容、形式的完整性。
3、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1、通过观察,认识和表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2、通过色彩对比,表现物体与背景的关系。
词的教案篇6
知识要素
图片反转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风筝的造型特点
实践与创造:设计风筝的图案及色彩
欣赏与评议:介绍风筝的一些相关知识,交流感受
教学重点
风筝的外形及图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
对称轴的确定及粘贴时的水平翻转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尝试
1.教师出示不同造型的风筝供学生欣赏。
2.多媒体展示有关风筝的图片及风筝的资料。
3.教师演示半个风筝外形的画法。
4.讨论水平翻转命令的用法。
5.学生简单尝试表现风筝的外形。
二.讨论与表现
1.说说你知道的有关风筝的知识,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2.教师画出半个风筝外形,学生讨论怎么变出另一半。
3.学生观察风筝,分析风筝外形特点(形态、花纹等)。
4.结论:用复制、粘贴、水平翻转画完整风筝外形。
三.想象与创造
1.通过想象画出风筝的外形,设计风筝的图案造型。
2.对风筝图案填色,注意色彩面积大小对比。
四.欣赏与评论
1.通过学校局域网,进行作业的展示交流。
2.学生介绍作品,说说设计思路。
3.教师挑选有特点的作业进行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