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5篇

时间:2022-11-09 作者:Gourmand 备课教案

不管写什么样的教案,都必须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在完成的时候,老师务必要注意联系实际,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名师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名师教案5篇

名师教案篇1

?草坪青青》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字,会写8个字。着重指导学生学写带有两点水旁的字。

2、帮助学生能初步将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字,会写8个字。

2、学写带有两点水旁的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词卡或课件。

2、自制文中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图入境,了解大意。

1、教师出示图画:

(1)图上画的是哪儿?有什么?

(指导按顺序看图:近一远或远一近)

(2)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学生说明大意即可—他在草坪上插牌子)

(3)谁来读牌子上写的字?(别踩我,我也有生命)

其他同学思考:“我”指的是谁?(青草)

2、质疑训练:

(1)同学们,看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学生质疑:这个小朋友是谁?他为什么要竖这块牌子?这块牌子是谁写的?……

请大家认真听教师读课文,边听边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音准句通。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听清字音)

2、请学生借助会认字表,在课文中画出会认字,并反复认读。

3、小组内学习会认字,由组长带读识字卡片。

4、教师指名认读—带读识字、词卡片。

5、请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小组学习:互听、互评、互助。

7、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听、评,重点指导读好长句中的停顿)课文读通了,快让我们随小健一起到他家做客吧!

(三)读文感悟,创新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1、课件导入,情境再现:

(1)教师课件演示绿色的大草坪:同学们,我们已经来到小健家的楼下了。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草坪很美)

(2)教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边听边思考:此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反馈。

晚饭后,小健和妈妈一起来到这个美丽的小花园散步。

快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分角色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4自然段。

(2)引导讨论:小健和妈妈喜欢草坪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学生先读书上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3)指名反馈:小健喜欢,但没有爱护;妈妈喜欢,不仅自己爱护,同时教育小健也要爱护。

(4)如果是你看到小健躺在了大草坪上,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小健听了妈妈的话后是怎么做的呢?

3、指名读文5—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答案。

(1)小健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为什么还要在草坪上插一块牌子呢?

(2)为了让周围的环境更美丽,你还愿意写(做)些什么?

你们真是爱护植物的好孩子。看到伙伴知错就改,你们高兴吗?

4、朗读训练,读出情感:

自由读一遍课文,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意思读出来。

读出你对大草坪的喜欢,读出你为伙伴的知错就改而高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四)积累好词。

1、请学生自由练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自主记忆生字。

1、教师用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4、指名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三)指导书写。

1、请喾一找出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1)步:注意笔顺,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第五笔是竖,最后一笔是斜撇。注意不要多一点儿。

(2)命:注意右下笔顺,先写横折钩,再写竖。注意人字头的下面不要少一横。

2、重点指导带两点水旁的字。

(1)(课件演示或出示字卡)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指名回答: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记忆的?

(3)凉、冰、冲:指导观察两点水旁的位置,把握好字的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把字写匀称、端正。

3、请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难写字可练写两遍。(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辅导)

(四)作业。

1、认真抄写会写字、词。

2、朗读课文。

名师教案篇2

教学思路

以菊花为全文教学的点,以三次看菊花为线,以母亲让我好好儿活为思想内核,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设计特点

板块教学为形,读中感悟,读中品味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句段,让学生走进母子的内心世界。

2、抓住“菊花”,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引入课文

1、师生合作玩对着干游戏(课前短暂师生交流、引出史铁生不听母亲的话)

2、有这样一位儿子,21岁了,但他不停妈妈的话,还向妈妈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天的怀念》,一起去认识这位儿子和他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解题、读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题(深情、有怀念感)

三、初读

1、师范读,学生听

2、听范读后检测:课文写的是谁怀念谁?史铁生为什么发脾气?(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导瘫痪的读写)

四、品读第一次看菊花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暴怒无常的句子(读——找——画)

2、交流暴怒无常的句子(个别读)

3、将句子浓缩成动作,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人物内心的绝望)

4、引导学生读懂动作背后的作者的心情,把体会融入文字,再读暴怒无常的句子(齐读)

5、角色体验说话:假如你是作者的妹妹,你会怎样劝说哥哥呢?(情境说话练习,同时引出母亲第一次要带我看菊花)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体现母爱的动作的词语(抓、扑、忍、躲),对比突出母亲的无私和对儿子的爱

7、聚焦忍字,读中感悟母亲的痛苦和对儿子的爱

8、齐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五、品读第二次看菊花

过渡:同学们,第一次看菊花,儿子拒绝了母亲,然而母亲没有放弃,在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母亲第二次提出带我去看菊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语气、感情读好对话

2、分角色朗读(一生读母亲的话,一生读儿子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3、老师向扮演角色同学提问:问“母亲”:为什么儿子在看窗外的落叶会挡住他?为什么忌讳说跑踩一类的字眼?问儿子:这次你看成菊花了吗?

4、品读重点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字字含泪、字字含情)

六、品读第三次看菊花

过渡:又是一个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亲,是妹妹推他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学生自由读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仅仅是在看菊花吗?(怀念母亲、理解母亲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从绝望中走出来)

3、在这个秋天,作者还会砸、会摔、会捶吗?用什么来代替发泄情绪的动作(坚强、自信、乐观)引导学生读第三次看菊花,读出作者的乐观心态

4、母亲离开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伟大、无私等)

七、总结

母亲虽然走啦,但她可以值得欣慰了,因为他的儿子不但活着,还活得很精彩,他成为了一名著名作家,请同学们看史铁生的资料(补充材料)

史铁生,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1979年始发表文学作品。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下面是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菊花

儿子 好好儿活 母亲

瘫痪 肝癌

砸 扑

摔 躲

捶 忍

乐观 伟大

自信 无私

名师教案篇3

?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的:

(1)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根据思路,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_。

教学重点: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着生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理解关键文句,进而把握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听写字词

检查词语含义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导入:在我国文学,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板书)。

设计二:忘不掉那南斯拉夫大大使馆被炸的硝烟;忘不掉那打着“民主”旗号的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谰言;更忘不掉我们的三位记者不幸以身殉职。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三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思路呢?这节课我们就看看鲁迅先生为了“记念刘和珍君”是如何布局全文思路的。

2、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背景资料

“三一八”惨案是继“五”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_,它的直接导火线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党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_运动展开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政务院_,执政府卫队竟用_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3月18日上午10时,李大钊作了演说,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高唱《国民革命歌》,高呼“_帝国主义”“_段祺瑞”“驱逐帝国主义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进行_。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欣然前往,并担任指挥;女师大进步学生杨德群等沿途散发传单,群情激昂。

刘和珍等到就是此时遇难的。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_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鲁迅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

(二)、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

问题设计:本文思路的起点是什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至此形成板书)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训练重点:理清思路

一、写作缘起(1-2)

二、记念主体(3-5)

三、教训、意义(6-7)

(三)、分析局部思路

关于文章的局部思路,既指一个语段中的几个句子的思路,也指一个部分中几个层次的思路。

名师教案篇4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重点语句中,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赞美母亲的古诗导入。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永远牵挂着儿女的安危,永远包容着儿女的过失,永远理解儿女的一切。因为有了母亲,我们才倍感幸福。就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里唱的那样: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这样一位作家,在最青春年华的年纪21岁因病双腿瘫痪,就在这一年,他最亲爱的妈妈罹患肝癌永远的离开了他,他就是(幻灯片:史铁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能通过母亲的语言、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三检查预习生字词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猜到文章的大体的内容。大家看题目:秋天的怀念,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生:为什么怀念秋天?秋天怀念的是谁?

师:通过预习,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生: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怀念母亲。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的脾气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标句子,说体会,指导朗读

五、品词嚼句

一个21岁的年轻人突然双腿瘫痪,可想而知,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他的脾气怎么暴怒无常。生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到“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我想不想活?)

如果你是他的弟弟、妹妹、朋友、同学,你会怎么劝他?生说。师读“我活着有什么劲!”那么最了解他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才能让儿子从心里改变。生读“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区分:母亲走过来,拉住我的手,止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原文更能体现母亲的焦急、担心。母亲“扑”住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的命)

2亲“忍”住的仅仅是她的哭声吗?再读第一自然段,小组交流(预设:儿子的坏脾气、自己的病痛、儿子的打击……)再读这一句。

母亲还忍住了“我”的坏脾气。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母亲忍住了“我”的坏脾气?生读。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圈出其中的叠词)

文中还有一处“悄悄地”:……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品味“悄悄地”,体会母亲的这份“忍”:小心、耐心、关心、心疼。)“悄悄地、躲、偷偷地”看出了母爱是宽容、母爱是理解。请带着母亲的小心、理解再读这三句话。

母亲自己活着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她对儿子却是用心良苦。她希望自己的做一个坚强的母亲,教会儿子也成为一个坚强的让你。

她忍着儿子的坏脾气、忍着自己的病痛,还劝儿子“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还忍住了什么(病痛)

“母亲病重”你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简单介绍肝癌。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理解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师读“母亲常常肝疼……睡不了觉。”送这位母亲一个字“忍”!

面对“我”的暴怒无常,面对自己的病痛,(对比)她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她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她有没有捶打自己双腿大声呼喊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这是一位坚强的母亲,自己活着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他对儿子却是用心良苦,他希望自己做一个坚强的母亲,同时教会儿子也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好好儿活

再读课文。母亲想让儿子怎么“好好儿活”?

2、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名师教案篇5

?怎么都快乐》

教学目标

1、会认“怎、独、跳”等13个生字。

2、会写“玩、当”等7个字。

3、流利的朗读课文。

4、会说带有动词的词语。

5、会说相应格式的句子

教学重点

1、会认“怎、独、跳”等13个生字。

2、会写“玩、当”等7个字。

3、流利的朗读课文。

4、会说带有动词的词语。

5、会说相应格式的句子

教学难点:会说带有动词的词语

教学准备:教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会认“怎、独、跳”等13个生字。

2、会写“玩、当”等7个字。

3、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会认“怎、独、跳”等13个生字。

2、会写“玩、当”等7个字。

3、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孩子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里你们玩得快乐吗?说说为什么?(生交流)

2.师小结:是呀,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有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无论怎么都快乐。

3.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

4.指导朗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回答问题

2、朗读课文

3、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环节过渡语那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把诗句读通读顺。

2.学习新字新词。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在本文中读děi。

(2)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4)朗读词语。

怎么独自跳绳羽毛球排球篮球游戏运动会

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

①自由读一读。

②观察第二组词语。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都是前面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③学生自由说几个这样的词。

3.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朗读。

1、读课文

2、学生字、词语

3、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自由读课文的时候,学会认识生字。

三、规范书写,形成习惯

1.着重指导"讲、许"的写法。

(1)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

(2)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字的最后一个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各描红一个,临写一个。(师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

2.学生自学"玩、很、当、音、行"的写法。

(1)观察这几个字的笔顺演示。

(2)观察这几个字的占格位置。

(3)在描红本上练写。

1、听老师讲解生字

2、写生字

设计意图抓住汉字的结构,掌握识字方法,力求让孩子写的规范、工整、正确、到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流利的朗读课文

2、会说相应格式的句子

重点难点会说相应格式的句子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检测旧知,比赛朗读

1.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同桌之间比赛读文,评一评谁读得好。

1、读生字

2、读课文

设计意图检查孩子的生字掌握情况

二、多种朗读,渐入诗境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一个人玩很快乐)

(2)一个人可以玩些什么?在书中圈出来。

(3)指名朗读。

(4)除了这些,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

小创作: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可以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

2.过渡:那么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更多人玩,会有哪些乐趣呢?

3.指名分小节朗读第2、3、4小节。

4.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交流。

5.完成小创作。

两个人玩,很好!

可以______________

一个人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

许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么游戏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快乐。

7.思考:为什么许多人玩会更好,更快乐?

8.齐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节奏,读出快乐。

9.男女生比赛读。1、自由读

2、学生小组交流

3、多种形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流利朗读课文,并且掌握一定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