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参考5篇

时间:2022-11-09 作者:Lonesome 备课教案

教案在完成的时候,老师务必要注意联系实际,很多时候教案都是我们进行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名师教案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名师教案参考5篇

名师教案篇1

?路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座梦幻城堡,那里居住着许多我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看,他们来了!(出示动画人物图片:白雪公主 米老鼠 唐老鸭 小鹿斑比 爱丽斯等)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吗?

(出示图片: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简介沃尔特·迪斯尼和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不但创造出了那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出示迪斯尼乐园的图片。)迪斯尼乐园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是全球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面积有206公顷,是香港迪斯尼乐园的两倍,相当于30个苏州外国语学校。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包括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到了迪斯尼乐园就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简介格罗培斯

然而你们知道迪斯尼乐园是谁设计的吗?(出示图片:建筑大师格罗培斯)

① 通过预习你对格罗培斯有了哪些了解呢?

出示句子:

a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

b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总结:世界建筑大师 功绩卓著 业绩辉煌)

② 老师补充资料

(出示: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4、揭示课题,质疑。

a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不是“迪斯尼乐园”,不是“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也不是“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而是——?(师指课题,学生齐读)

b解释课题

什么是路径?什么是?“路径”是什么意思?

(路径:就是的路线。)

c两个享誉全球的人物,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乐园,无论哪个都是夺人眼球的焦点,可作者为什么避而不谈,单单要介绍微不足道的迪斯尼乐园路的径设计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路径?这条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在路径设计的过程中,格罗培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理解词意:漫山遍野 微不足道 启发 优雅

辨别形近字: 功课 奔驰 焦躁 催促

攻克 松弛 干燥 摧残

指导书写: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左右配合) 窄(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注意竖中线)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设计。(获得)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练习朗读,挑战“朗读大王”。

(读得最流利 读得最有感染力 读得最准确 读得最投入等)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6 路径

2、 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路径》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4、 迪斯尼的路径设计被评为路径可真是件了不起的事,但路径的设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瞧,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正为它大伤脑筋呢!

二、 创设场景(一),引导学生认识大师,感悟他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

1、 营造现场氛围

画面出示: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风光

教师配画外音: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车内坐着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虽然车窗外风光旖旎,漫山遍野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但是格罗培斯却无心欣赏,他正呆呆地看着远方,愁眉不展,默默无语。(一名学生模拟格罗培斯当时的神态)

学生钢琴伴奏,琴声舒缓悠扬。

2、 引导学生与格罗培斯对话,进行人称转换练习,深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师画外音:这时坐在一旁的司机可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问:

学生分别扮演格罗培斯和司机进行对话:

司机:格罗培斯先生,您有什么心思吗?为什么愁眉苦脸的?

格罗培斯:哎!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施工部打电报催促,让我赶快定稿。

师问:格罗培斯说什么?你会用用第三人称“他说”的方式转述吗?

他说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施工部打电报催促,让他赶快定稿。

3、引导学生认识“大师”

师问:相对于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设计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太微不足道了。难道这也值得他大伤脑筋吗?是不是他没有尽力?是不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

对于迪斯尼乐园各景点的道路安排,他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a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思考:你从这些数字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大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b 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读出对大师的敬佩。

三、 创设场景(二),通过扮演顾客购买葡萄,引导学生感受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所包含的对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师配画外音:交谈中,山路忽然一转,汽车开进了一个小山谷,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格罗培斯的注意。

出示句子比较:

许多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前停着许多车辆,人们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1、 指名读两个句子。

2、 两种卖葡萄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一个是 一个是 。(无人问津 门可罗雀 冷冷清清/ 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红红火火)

3、 同样是卖葡萄,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买谁的葡萄,为什么?

4、 演一演,说一说。

(我会选择去买老太太的葡萄,因为可以选到新鲜的,的;因为可以享受亲手采摘的快乐;因为可以感受到被人尊重,被人信任的感觉……)

四、 创设场景(三)通过司机和格罗培斯的对话,揭示路径设计中的理念:对人信任,给人尊重

1、 出示语段,师配画外音

看到此情此景,格罗培斯深受启发,突然来了灵感,他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巴黎,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师问:格罗培斯一连串的动作快得让司机来不及反应,为什么要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呢?于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又有了一次对话:

2、 学生填写对话表格(注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司机( )问:

格罗培斯( )说:

3、 电报的内容按字收费,所以写得很简练。如果你是施工部的工作人员,看到格罗培斯的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会有怎样的想法?

(担心、疑惑、不理解……)

五、 创设场景(四)想象乐园中各种各样的小路,体验格罗培斯成功的喜悦

1、 师配画外音:那么事实如何呢?

2、 出示句子

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师插问:被踩坏了吗?没有)这些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师插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走的人多,路就宽;走的人少,路就窄;没有人走,没有路。因为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小路与乐园周边的景物融为一体,和谐自然,显得雅致美观。)

3、 迪斯尼乐园中的草地不仅没有被踩坏,还那么优雅自然,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被专家评为路径,这就是对格罗培斯设计理念中的“对人信任,给人尊重”的褒奖。(板书:对人信任 给人尊重)

4、 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漫步在迪斯尼乐园的小路上,请想象一下那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象)

六、 创设场景(五)用答记者问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的含义

师配画外音并出示: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设计。记者采访了各界代表一个共同的问题:你觉得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设计,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吗?为什么?

格罗培斯:这是按照游客走出的痕迹铺设的,尊重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方便、快捷,当然是设计。

游客:这些路径花费了格罗培斯大量的心血,设计得漂亮,有情趣,是设计。

专家:这些路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确实是设计。

七、 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在学生心中播下顺其自然,尊重他人的种子。是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一波三折,终于获得成功,被评为设计。看来,正如格罗培斯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选择。”真诚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能以格罗培斯为榜样,对人信任,给人尊重,创造“”。

名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思考。

(2)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话的理解,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譬如:“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话作为重点来理解,可从蔺相如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入手。)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2、在小组内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解决。

3、教师适当组织全班讨论。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用一二个词语评价蔺相如,并简单说说理由。

七、指导完成《词句活动室1》。

(1)补充完整。

(2)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词语中所填入的字词的意思。

(3)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八、作业:

课外阅读《渑池会》、《将相和》。

名师教案篇3

?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时间:1~2课时

学习准备:

1、 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 教师准备学习网站;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 从“_”认识略读课文

2、 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 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 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 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 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名师教案篇4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名师教案篇5

?人生寓言》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寓言的特点。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脆弱坚强起来

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合作释疑

1.(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2.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略

(2)明确: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3)明确:用原句回答,见课文第四段。

(4)明确: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才能表现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