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五官教案7篇

时间:2022-12-12 作者:pUssy 备课教案

每一篇教案的书写对于学生的帮助是有目共睹的,对于写教案这件事,各位老师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指五官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指五官教案7篇

指五官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眼睛、鼻子和耳朵的用处;

2、懂得爱护自己的眼睛、鼻子和耳朵。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

眼睛、鼻子、耳朵的图片,热牛奶一杯、小鸟声音的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自己身上有些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师:我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可是,有五样是我们很重要的宝贝,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叁样,你们想知道是哪叁样吗?(想)那我让你们来猜猜谜语,猜猜看是哪叁样!

①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②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来会吸气(鼻子)

③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

师:我们刚刚猜出来是哪叁样啦?(眼睛、鼻子和耳朵)

2、教师逐样讲解各五官的名称、作用,教育幼儿要保护好。

①眼睛

师:你们知道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吗?(看东西的)请小朋友来看看我们的课室,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捂着眼睛,现在又看到了什么?(什么也看不到了)

教师小结: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到花、草、树、木,看到蓝天、白云,看到老师、小朋友等等,可是捂上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眼睛有没有用啊?(有)对了,眼睛真是个好宝贝,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保护它,知道吗?

②鼻子

师:鼻子可以干什么?(用来闻东西和唿吸)

师:现在请小朋友闻闻看,你闻到了什么?(教师出示热牛奶到幼儿面前)现在请小朋友捏着鼻子,你现在觉得怎么样?还闻得到东西吗?(气透不过来,很难受,也闻不到东西)教师小结:我们用鼻子来唿吸,闻东西,如果捏着鼻子,就会透不了气,也闻不到气味,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它,爱护这个好宝贝)

③耳朵教师播放小鸟的声音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什么声音在响?(小鸟叫)你听见声音在什么地方响啊?(让幼儿找找看声音的起源处)哇,小朋友真厉害,都能找到小鸟的声音啊!

现在请小朋友把耳朵捂起来,你们还听得到声音吗?(听不到)

教师小结:我们用耳朵来听小鸟叫,老师唱歌等等,可是捂上耳朵,就什么也听不到了,没有耳朵行不行?(不行)所以我们要保护耳朵,爱护耳朵,知道了吗?

3、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

师:眼睛、鼻子、耳朵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呢?(让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眼睛不能用脏的手、脏的手帕去揉、去擦,鼻子、耳朵不能用手去抠、去挖。这样,细菌、小虫就不会进入我们的宝贝里去了。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指五官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2、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热情和兴趣。

3、认识自己的外貌,身体特征及其功能。

4、巩固与五官相关的词语。

活动准备:

1、儿歌“五官歌”及“五官在哪里”光盘。

2、“五官歌”挂图及“五官”图片。

3、点读机,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真高兴跟你们上这节课(自我介绍)我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那就是一首好听的儿童歌曲,你们想不想听?

播放歌曲“五官在哪里”让幼儿边听边触摸相应的部位。

二、展开部分

1、播放儿歌“五官歌”,让幼儿请听儿歌“五官歌”,欣赏儿歌的韵律美。

2、教师用点读机读歌词,让幼儿仔细听,然后说出儿歌中提到那些器官。

3、教师示范读歌词,让幼儿边听边指出相应五官的位置,看谁指的准确。

4、教师引导幼儿跟读儿歌,一边跟读一边随意动作。

5、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做动作,幼儿跟老师做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6、教师出示“五官”图片,让幼儿说出名称。进一步加深理解的外貌。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结束活动

指五官教案篇3

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

是香还是臭,问他他就懂。(猜一人体器官)

耳朵

一个住在这边,一个住在那边,

说话都能听见,到老也不见面。(猜一人体器官)

眼睛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假如你要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猜一人体器官)

头发 高高山上一堆草,密密麻麻长得好,

年复一年常整理,黑变白来多变少。(猜一人体器官)

舌头

白门楼,红围墙,

里面住个红姑娘,

酸甜苦辣她都尝。(猜一人体器官)

一个山头七口井,七口井儿暗相连,

五个有水五个干,所有井口不朝天。(猜一人体器官)

流光月影傍人行(人体器官)膀胱

高山上一蓬麻, 月月割来月月长, 要是天长没人管, 人人见了都笑煞。

头发

一个葫芦七上眼, 听的听来喊的喊。

两间房子一样宽, 大门常开也常关, 房里可容千万人, 难容沙粒在里边。

眼睛

日日开箱子,夜夜关箱子, 箱里一面小镜子,镜里一个小影子。

眼睛

上边草,下边草, 当中一颗黑葡萄。

眼睛

黑线球,白线球, 猜不着,看看我。

眼睛

平地一座山,望去看不见, 手可摸到山顶,脚踏不到山边。

鼻子

左一孔,右一孔, 是香是臭它最懂。

鼻子

红门楼,白门坎, 锁不住,关不严。

小石碑,几十块, 竖在门口分两排, 日夜三次大门开, 十人两桨划进来。

红门楼,白院墙, 里头坐个红衣郎。

舌头

白石洞里架红桥, 一头不动一头摇。

舌头

四面不见天,长得很新鲜, 虽然不下雨,总是湿绵绵。

舌头

兄弟生来三十多, 先生弟弟后生哥, 平常事情弟弟办, 大事一来请哥哥。

牙齿

上下两队兵,把守在洞门, 哪个进城去,打得碎粉粉。

牙齿

三十二个老头, 做事一起动手, 切菜不用菜刀, 春米不用石臼。

牙齿

一堵红墙两头窄, 能够拦腰两分开, 红墙启合话声起, 你说奇怪不奇怪。

嘴唇

韭菜种在红塍坝, 根儿朝上叶朝下, 颜色有黑也有白, 天天浇水不开花。

胡子

左一片,右一片, 说话能听见,隔个山头不见面。

耳朵

兄弟二人分两家,隔山隔水不隔音, 无冤无仇也无恨,就是老死不见面。

耳朵

高山上一蓬草;草底下一对宝; 宝底下一个墩;墩底下开大门。 (打四种器官)

头、眼睛、 鼻子、嘴

五个弟兄,住在一起, 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手指

大的分两段,小的分三段, 总共算一算,四七二八段。

手指

十条田塍八条沟, 条条田塍瓦盖头。

手指

十个兄弟一母生, 算算五对是孪生, 高矮不齐两边站, 仔细一看真对称。

手指

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 互相团结紧,倒海又移山。

一棵树,五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五杈生来常碰头, 团结合作本领大。

全村共有二个娃, 五个搭伙做一家, 两家灵巧会做事, 两家蠢笨地上爬。(打两个器官)

手指、脚趾

十个秃头小孩,分开站在两旁, 同床同被同睡,合穿两件衣裳。

脚趾

两只大鱼,互相争先。

脚板

一对孩子并排走, 脊背朝前肚朝后, 头上顶着擎天柱, 同心合力抬高楼。

小腿

指五官教案篇4

游戏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配合音乐指认五官的位置。

2、学习有节奏地唱准歌曲,喜欢和老师一起做音乐问答游戏。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游戏准备:

1、音乐录音磁带。

2、请一名大班幼儿与教师配合对唱并表演。

游戏过程:

1、复习游戏,听口令指五官:

(1)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并不断地变换口令,逐步加快速度,幼儿听完口令立即用手指点五官,如:教师说"眼睛",幼儿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幼儿欣赏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的游戏:

(1)在音乐得伴奏下,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游戏:

"我们现在做的游戏和刚才大家一起做的游戏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再次欣赏表演,幼儿拍打节奏。

3、幼儿学习音乐游戏:

(1)请全班幼儿跟着大班幼儿和教师对唱,边唱边拍手,手口同步。

(2)师生一起做音乐游戏,唱到"在这里"时,用手指点五官的位置。

(3)提醒幼儿注意唱准3 3 2 2 ︳1- - 0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基本用汉语流利说出五官,少数幼儿还需加强练习。

指五官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五官的重要性。

2、能大胆表述、辩论。

3、在故事情境中体会到做错事要勇敢地面对解决。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五官图片、音乐《身体音阶歌》

活动过程:

1、游戏-你说我猜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儿个游戏-你说我猜,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背对图片,小朋友来形容一下图片上是什么,但是,不能把名称说出来。(依次出示五官图片,幼儿进行游戏)

2、辩论-五官争功师:刚才我们猜的是我们人身上的五官,这五官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吵起来了,它们都觉得自己很厉害,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于是呢,它们准备来一场辩论赛,现在请你们来选一选,觉得谁重要一点。

3、师小结-五官的重要每个器官都有它存在的作用,少了任何一起器官都不行,看来,我们的五官都得好好合作,而且还要保护我们的五官。

4、韵律——《身体音阶歌》

我们身上除了五官,还有很多部位很多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方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吧!

指五官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五官歌》,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地唱歌。

2.通过看动画、玩蒙眼画五官的游戏理解、记忆歌词。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通过游戏学唱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小黑板4个、白板笔4支、白板擦1个、眼罩4个、伴奏音乐。

2.曲谱《五官歌》(附)。

活动过程:

1.倾听教师范唱,初步感知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歌里唱了什么?(头、眼睛、鼻子、嘴巴??)

(2)教师边画边范唱歌曲。

这次刘老师一边唱一边把歌里的内容画出来,请你们仔细看哦!

(3)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歌曲。

歌里的五官都做了哪些动作呢?

(4)初步感知理解歌词。

?际们听到歌里唱了什么吗?

2.学唱歌曲《五官歌》

(1)边唱边演示ppt(小男生头像)。

刚才我听到有的小朋友都想唱了,看看我们唱过以后有什么神奇的事发生。

(2)边唱边演示pryr(小女生头像)。

变出什么啦?我们再来唱唱,看看还能变出什么?

(3)边唱边演示ppt(小猫头像)。

这次又变出谁啦?还想变吗?

(4)出示ppt(小兔头像)。

你们猜接下来会变出谁呢?到底是谁呢?用我们的歌声把他变出来吧。

3.游戏“哈哈五官”

请个别幼儿玩蒙眼画五官的游戏,其他幼儿边唱边看。

活动反思:

1.设计意图

歌曲《五官歌》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几句歌词中展现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初听这首歌曲,感觉比较简单,但每一句后面有对五官的功能的描述,这对孩子而言学习起来会略有挑战,所以用ppt和蒙脸绘画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根据活动目标将活动的重点放在通过各种策略有效地学唱歌曲,并

体会其中的乐趣。

3.教学策略

(1)促进师幼之间互动。

?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教师注重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热情,且能有效回应幼儿。

(2)游戏化歌唱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在日常音乐活动中,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和动感旋律会使幼儿感受到愉悦的审美享乐,他们很容易对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热情和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且这种兴趣容易转移,易于波动。在音乐活动中如何将幼儿原有的兴致深化,将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音乐活动的深层推动力,从而真正促进幼儿喜欢音乐,逐渐学会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次活动中,我们努力做到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唱歌。

4.教学环节

(1)谈话引出范唱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善于倾听、乐于观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在第一遍范唱的时候,请幼儿带着问题仔细倾听,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2)理解歌曲用多种方式感受歌曲。

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及语言发展的特点,活动中采用边听边画、动作提示、念白歌词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听觉、视觉、动觉等多通道的学习,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

(3)学唱歌曲用ppt激发好奇心。

用充满趣味的课件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在每一次的演唱后变出一个形象,如小男孩、小猫、小兔子等,让幼儿对每一次的歌唱都充满想象和期待。

(4)游戏情境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幼儿合作游戏,请个别幼儿蒙起眼睛来画画,其他幼儿用歌声来提醒画画的人。在这种合作游戏的情境下,幼儿愉快地歌唱,并体会幽默诙谐的情绪。采用蒙脸绘画的方式边玩边学,主要是为了增加学唱的兴趣,歌词可以提示绘画的先后顺序,同时,这种形式又有别于平时的绘画,给幼儿带来意外的惊喜。

指五官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漫画,生动地描述图片的内容。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两猫相争》。

2、学习包《语言讲述活动两猫相争》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今天森林里开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猫兄弟俩去哪里了?

二、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讲述。

1、感知讲述对象并自由讲述。

2、丰富词汇: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集体讲述。

4、幼儿个别讲述。

三、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结合图片取名。

四、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五、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续编图片的故事。

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过于具体,让幼儿少了想像的空间,这样就缺少锻炼幼儿的想像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幼儿提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更加简练。活动中,教师引导恰当,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迁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