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7篇

时间:2023-01-09 作者:Monody 备课教案

教师工作以来,一定都养成了写教案的好习惯,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与时俱进,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7篇

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在操作中发现不同物体的转动方式。

2、愿意与同伴合作,使不易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风车、车轮、陀螺、溜溜球等。

活动过程:

一、运动操: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师:小朋友我们来随音乐一起动动我的身体吧。

二、幼儿观看课件: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可以转动起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用“转动玩具”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操作、探索。

(一)第一次尝试:

师:两组的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把你的发现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到你们组的记录表上,小朋友尽情的玩。

(二)第二次试验:

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

师:只要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尝试把一些不能转动的物品组合在一起也能让它们转动起来,小朋友互相配合试一试吧。你们会有新发现。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配合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师:谁能把你发明的转动玩具给大家演示一下,你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让它们转起来的?

四、教师总结:鼓励幼儿发明更多的转动玩具。

师:小朋友的发明了这么多新颖的转动玩具,让我们回到班里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

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篇3

活动目标:

增强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了解废旧报纸课再利用,能想方设法利用废旧报纸。

活动准备:

模特表演(报纸衣服、帽子、裙子、纸伞、纸球、毽子)

剪贴簿、一张小报纸、两张大报纸人手一份

t台音乐、操作轻音乐、纸球操音乐、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组织教学:小朋友们,看看后面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向她们问个好吧!

模特表演今天呐,不止是客人老师来了,大班的姐姐们也来了,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精彩的时装表演,我们掌声欢迎!

放t台音乐

快看,她们身上的衣服多有趣呀!还有漂亮的小花伞、纸球、还有一个好玩的毽子呢!

(模特定格)提问:

(1)她们身上的衣服都是用什么做成的呀?(报纸)

报纸做的衣服漂亮吗?(漂亮)

(2)看看她们手上还拿了些什么?(伞、毽子、球)

那小朋友再告诉老师,这些小花伞、毽子、球又是用什么做成的呢?(报纸)

小结: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呀都是用报纸制作而成的,报纸厉害吗?(厉害);姐姐们的表演精不精彩?(精彩);那我们一起拍手谢谢这些小模特精彩的表演吧!

(1)了解废旧报纸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t:每天邮递员叔叔都要辛苦的去把报纸送给千家万户,你们可别看着小小的报纸,它的全身都是宝,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了解很多的事情。

你看,白纸送到了谁的手上啊?(爷爷奶奶)

他们啊,在看报纸。看的认不认真啊?(认真)

t:付老师呀!也很喜欢看报纸,每天看完报纸都我都是把报纸上面重要的新闻或是觉得对以后生活有帮助的东西都剪下来,把它贴在一本本子上,这本本子叫做剪贴簿。(出示剪贴簿)

剩下的也不会乱扔,而是整整齐齐的把他们叠在一起,等待有收废品的叔叔阿姨来把它收走,再把它回收利用。

(2)废旧报纸的废物改造。

t:废旧白纸我们可以用它来制作很多好玩有用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可以用来制作什么东西呢?

出示报纸制作的收纳盒。这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收纳盒啊?(报纸)我们再看看还做了些什么?

接着出示用报纸制作的桌子、墙面设计、艺术品并一一解说它们的用途与特别之处,激发幼儿的赏识性。

接下来再带过逐一介绍刚刚老师制作的衣服图片(简单简述)。

(3)进一步了解废旧报纸在生活中的用途。

出示一张乱扔报纸的反面教育图片。

t:诶!这个叔叔他干嘛呀?(乱丢)

对了,这位叔叔呀!不仅没有好好爱惜我们的报纸,还乱扔我们报纸,对环境也是没有好处的,我们能向他学习吗?(不能)

刚刚我们说了报纸可以制作很多的工艺品,那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吗?有谁知道?

鞋子脏了,我们可以用废旧报纸擦擦。

窗户脏了,我们也可以用废旧报纸擦擦。

诶!书本坏了怎么办?(用报纸……)对了,我们的书本坏了也可以用废旧报纸包一下,然后就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书本了。新的书本也可以用报纸包一下,这样就可以保持我们书本的原貌了。

你们看看老师这也有一本已经用废旧报纸包的书本。(出示废旧报纸已经包好的书本)

小结:刚刚我们看到我们的废旧报纸可以用来制作很多有趣的工艺品,在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与好处,我们的废旧报纸棒不棒?(棒)

对了我们的废旧报纸这么厉害,本领这么大,我们可不能看完了就把它随手丢掉,我么要好好爱护它,好好利用废旧报纸,可以用它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3、操作

t:今天付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废旧报纸,请你们说说可以用这些废旧报纸来做什么?

(1)画画……请小朋友们在这张废旧报纸上画上你们心目中最漂亮的画吧!(教师巡回指导)

t:画好了吗?举起来让老师看看画的怎么样?嗯!真棒,画的都很漂亮,也举起来给我们后面的客人老师看看我们的画漂亮吗?

(2)折纸……这张废旧报纸上已经画上了漂亮的画,想想看,我们还可以用这张报纸来做什么?(折纸)

t:好那我们就一起用它来折我们想要的东西吧!

真棒!都折好了,把我们的作品放旁边!待会我们把它拿回教师装饰我们的教室好吗?(好)

(3)捏纸球

t:你们看看,老师这还有两张很大的报纸,那它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想知道吗?(想)那看好了,我捏我捏我捏捏捏,变成什么了呀?(一个球)对了,是一个纸球,你们想不想自己亲身捏属于自己的纸球?(想)那安静的等老师把大的废旧报纸发给你们好吗?(好)

t:都有了吗?(有了)好,开始捏起来吧!

4:纸球操

t:捏好了吗?(好了)你们捏的真不错。这个只求的用处可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用它来锻炼身体,接下来就让我们的客人老师看看我们是怎样用它来锻炼身体的呢?

放音乐

5:游戏(结束)

t:做了纸球操全身都热乎乎的,纸球很高兴,说你们真棒做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还做了可爱的纸球操,接下来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了,你们愿意吗?(愿意)

玩什么游戏呢?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有一个夹球跳的游戏,我们用纸球夹夹看,看谁夹球跳的快!

几个幼儿比赛后请全班幼儿夹球逐一跳出教室到操场上完游戏!

活动反思:

有趣的报纸是中班的综合活动,在这活动中我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以幼儿为主体,始终注意启发幼儿的积极思维,运用表扬鼓励、个别指导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引导幼儿人人动手、大胆尝试,让他们做做玩玩说说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目标得到了完成。但活动中我疏忽强调幼儿是过期的废旧报纸,这一点还需加强,以后要精确到活动的每个细节。

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通过讨论和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体验和伙伴老师一起过节日的快乐并学会分享;

4、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6、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映中秋节的环境,如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挂图;

2.家长助孩子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并为孩子准备一块月饼;

3.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及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过程:

(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课题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铭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探寻中秋节的来历,鼓励小朋友自己介绍,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

(4)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请小组派代表讲述。

(5)"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让小朋友分享、品尝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6)最后环节:听故事《常娥奔月》。

相传,远古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离开自己的妻子,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有一个心术不正,名叫逢蒙的人听说后,就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广寒宫。

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园中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

教学思: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中秋节的习俗也很多,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时值中秋节的来临之际,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

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绳子的几种玩法,练习走、跑、跳、平衡和投掷等基本动作的综合能力。

2、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对玩绳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过绳子的经验。

2、猫头饰一个、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绳子、录音机及伴奏磁带、活动场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扮演鸡妈妈和小鸡进入活动场地,随音乐做模仿热身运到;扇翅膀(上肢)、磨擦鸡嘴(下蹲)、理羽毛(体侧)、磨爪子(腹臂)、跳舞(跳跃和放松)等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取绳子。鸡妈妈带小鸡去捉虫子(绳子),要求每个幼儿捉一条虫子。

2、玩绳子。将虫子变成绳子,展开玩绳活动。

(1)幼儿自由玩绳子,巩固幼儿在角区活动中创编的绳子玩法。(伴音乐)

师:请小鸡们来玩一玩绳子,看谁玩的方法多,玩法与别人不一样,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

(2)幼儿说说做做自己的玩绳方法。

师:请小鸡说说你用绳子做什么?你是怎么玩的?

(3)老师总结

绳子各种玩法,引导幼儿再次一物多玩。鼓励幼儿尝试别人的玩绳方法,主动与他人合作游戏,提醒注意安全。

3、游戏:战胜野猫

(1)另一教师扮演野猫出场,引导幼儿想出躲避野猫的方法,并进行演示。(野猫巡视一圈,没捉到小鸡到一旁休息。)

(2)再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利用绳子变成武器战胜野猫,如:用绳绕圈子砸、捆绑等方法。

(3)幼儿抛绳表现胜利后的心情,练习抛掷动作。

三、结束部分

1、以表扬为主评价鸡宝宝的聪明和勇敢。

2、用绳子做小车随音乐开回活动室,结束活动。

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2、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词语,体会文意的能力。

3、通过朗读、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主要字词,在情境中理解词语,提升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品读课文。

(一)体会通天树的高

1、师画简笔画:文中提到这棵树很高很高,我觉得自己画的树还不够高,谁来帮帮我?

引出: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请一名学生画画,其它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为画配音。

2、今天老师教大家另一种读书方法——默读。出示幻灯:不用手指、嘴不出声

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这棵通天树很高?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养成边读书边标记的好习惯。

a、出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怎样爬?在你说说这棵通天树就像是什么?(通天树就像是一架天梯、金箍棒。)

师:啊,确实高,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还有哪句话能看出这棵通天树很高?

b、出示: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1)巨人怎样做的,请你学一学。

(2)同学们,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

引读:他看到了白云,也望不到——树尖。

他看到了小鸟,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树尖。

这通天树——实在是太高了。

来,我们读出通天树的高,谁愿意读,起立齐读。

(二)巨人的懦弱

1、过渡:巨人摇摇头,“唉”,(叹了口气)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谁能像老师这样加上合适的词语也来领读这句话?

出示: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结:同学们很有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得有味道。

2、这时,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

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想想大家会怎样鼓励巨人?

课件出示:

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不行,我爬不上去。”

引读: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3、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连连告退)

身材魁伟的巨人试都没试就跑掉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懦弱、怕吃苦)

(三)蚂蚁的努力

1、面对这棵通天树,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2、蚂蚁说了四句话,我们先看前三句,课件出示句子:

“我能爬到天上去!”

“您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蚂蚁。”

“我能行!”

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反复读这三句话。

3、从这三句话中你读出了小蚂蚁的什么?(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评价语言: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5、通天树太高了,小蚂蚁一直向上爬着,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小蚂蚁的身体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吹落下来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6、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三、深化主题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不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配乐)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4、齐读句子。

幼儿园有趣的茶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2.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