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写教案之前是需要结合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的,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你们需要注意联系实际,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支教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支教教案篇1
课题:叶子上的“血管”
课型:绘画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情感____感受树叶的美感。
认知____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构造。
操作____用常用美术工具材料表现树叶的美。
重点:用铅笔、水彩笔、水笔、等画树叶。
难点:绘、制出各种形态具美感的树叶,并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已的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各种树叶、绘、制好的范例图。
学具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树叶,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各种笔具,等常用美术用具。
教学过程:
一.入导入:播放美丽的森林、树木、植物。春、夏、秋、冬景色各种树叶特写。
二.导入:启发学生讲一讲春姑娘或秋天的童话
三.启发谈话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有没有注意到校园的花草、树木季节不同会有什么不一样?
1.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树木的花衣衫,“季节不同树木的花衣衫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活动绿、黄、红等,师:适当引导)
二.结合教材揭示>1.师:展示树叶提问?
叶子有“血管”吗?学生回答师引导“血管”就是叶脉。
2.叶脉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学生活动叶子上的叶脉就同我们人的血管一样,遍布全身用来输送水份、养份的。
三.观察、探索
1.师:展示树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拿出收集的树叶交流仔细观察,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2.师:提问。
(1)你们看到的树叶外形有什么不同?边沿有没有不同?学生发言各种形状的可能性,师:适当板画外形,供学生参考。
(2)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言混色、带色点的都有可能
(3)不同的树叶“血管”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多片叶子间(详细对比、细致入微观察)学生发言师:适当板画。
(4)正面背面有什么不同?
(5)摸一摸这些不同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发??
(6)还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发言组织学生说一说对叶子的感受
(师:总结;每一种树叶都有各自的面目,象小朋有的脸蛋,虽然每人都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但没有绝对的一样。是吗?)
四.展示例图
白纸绘制、彩色纸张绘制、剪制作品,水笔单色、淡彩,水彩笔画。
(1).提示性讲解这些画的绘、制材料及绘制过程
(2).这些例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如有疑问?师:当堂及时解答)
五.作业要求:
观察叶子画一片自已喜欢的叶子,注意“血管”的粗细结构。并在画面边写上几句对树叶、对叶脉的感受的话语。
1.课堂巡视指导,启发学生选材,指导绘制。
2.先绘、制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作业,并说一说绘制过程,及感受
3.学生作业展评,学生参评。师:讲评存在问题,肯定学生认真积极参与学习
六.小结;(展示2)
通过展示手法不同的剪制、刻制、印制、粘贴、装饰等例图,启发学生还
可以用什么材料、工具来绘、制?各种材质不同,笔具不同。如:挂历纸,包裝盒等剪贴、刻制等多种方法。在生活中可作装饰挂画欣赏,可作书贞用途等。
支教教案篇2
一个良好而有效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清晰地语言表达,更需要教师运用巧妙的管理技巧来组织课堂。志愿者们不是正规的教师,也没有教学经验。志愿者们应对的常常是气氛活跃的课堂,面对的常常是活泼好动的孩子。怎样组织好一个课堂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每一位志愿者,都希望将自己的课堂组织的即生动活泼,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我们准备了一些课堂管理小技巧,提供给大家。
一、防患于未然——充分的准备
好的准备是成功的开始,包括课程内容、材料用具、课堂布局及风险评估等都应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例如,根据教学需要排放桌椅、采用道具等。应尽量多带备课资料,以适应课程的更新和调整。备课或者活动准备都要考虑备用方案;若发生意外情况(比如停电、设备用不了等),才能及时应变。
二、充分运用你的声音和肢体语言
1、声音:
(1)音调充满自信、热情、不怯场;
(2)语速适中;
(3)避免使用城市专用词语等。
2、目光:
(1)对教室的每一件事保持注意;
(2)与每位孩子建立有效的眼光接触;
(3)从孩子的目光中读懂他们的意思。
3、聆听:
(1)为理解而倾听,而非为回答而去听;
(2)学生回答时,做出反应,让他知道你在认真倾听。
4、动作:
(1)大方、得体;
(2)配合教学内容而做,多用肢体语言。
三、如何制定规则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西部阳光的课堂虽然有别于传统的课堂,但是课堂纪律也还是需要强调的。制定一个能保证课堂秩序的规则,正是保证学生在课
堂上获得情绪安全感的前提,也是有效课堂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条件,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
2、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订。
3、课堂规则应及时制订和不断调整。
4、制定规则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理解力以及安全问题。
四、遇见消极的课堂行为应该怎么办
消极的课堂行为是指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例如讲话、捣乱等。教师要针对消极行为的轻重程度选择有效的制止方法,及时制止消极行为。通常采用的制止方法主要有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转移注意等。1、对于“异常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协助教师完成课堂活动,以发挥他们“过人的能量”。
2、对于讲话的学生,可以采取语言和眼神的暗示,引导他们回归课堂。3、对于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可以适当鼓励他们,必要的时候要在课下对他们做近一步的了解,体会他们的困惑和需求。
4、传统课堂常见的应对方式主要有:有意忽视法;突然沉默法;接近安慰法;直接提醒法;及时转换法;语调变换法;幽默调节法;表现激励法。
支教教案篇3
活动目标
启发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画小猫,并有简单的情节。
发展幼儿的美术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提前一周让幼儿观察小猫的生活习性,重点观察睡觉、玩耍、游戏时的姿态。
猫图像两幅;彩笔、图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说谜语:“眼睛大,鼻子小,豁豁嘴,胡须翘,四条腿,跑得快,捉住老鼠喵喵叫。”这是什么动物?
幼儿:小猫
(评析:用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不仅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使幼儿初步了解猫的主要特征,为画猫打下基础。)
讲述小猫
——谁家养了小猫咪?你家的小猫长的什么样?
幼儿a:我家的猫是花的。
幼儿b: 我家的猫是白色的。
幼儿c: 我姥姥家的猫是黑白色的。
教师:猫的花色不一样。它的身体长的什么样呢?
幼儿d:头是圆的。
幼儿e:身体是椭圆的,还有一条长尾巴。
幼儿f:头上有圆圆的眼睛,嘴巴、鼻子。
幼儿g:头上还有两只三角形的耳朵。
(评析:通过提问进一步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喜欢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说一说自己家的小猫,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进一步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们生动的讲述不仅使其他孩子了解猫的特性,而且更激起孩子们对猫的兴趣。)
观察小猫
——教师出示侧面猫图像,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头、身体、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头上有什么?
(评析:观察是绘画的基础。同时绘画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边用语言描述“小猫有一张圆圆的脸,圆圆的眼,圆鼻头,三瓣嘴,头上有两只三角形的耳朵;椭圆形的身体,四条腿,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身上还有漂亮的花纹。”边和幼儿一起书空练习画小猫。
(评析: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抓准了猫的特征,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画猫的表象;又通过书空练习巩固了画猫的技能。)
——教师出示卧立猫图像,引导幼儿观察这只小猫在干什么?他的画法与侧面猫有什么不同?
幼儿h:刚才那只猫是侧面站着的,这只是卧着的。
教师小结:这是一只卧着的猫,他的身体形成一条弧线,只能看到两只前腿。
画小猫
——启发幼儿想象小猫淘气的情景,画出简单的情节。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动笔快画得好的幼儿及时通报表扬,激励迟迟不敢动笔的幼儿动手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适当的指导。
(评析:大部分幼儿能够画出猫的主要特征,但有个别幼儿犹犹豫豫不敢下笔,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重点指导。)
——教师提示幼儿合理安排画面布局。启发幼儿画出各种姿态的小猫,如猫爸爸在睡觉,猫弟弟玩线球……
作品欣赏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说说自己画的猫咪的故事。并给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评析:美术活动中的分享与交流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可以取长补短,学到更多的表现技能与手法,为下次的美术活动做更好的铺垫。)
支教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处理青春期对异性的美好感情,使男女学生交往朝着健康、友好、互助共进的方向发展。
2、让学生学会以人为镜,欣赏他人,审视自己,完善自我。
活动准备:
1、进行抽样小调查《中学生问卷调查表》。
2、下载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flash动画。
3、制作ppt课件、易事帖若干张。
适应年级:初二、初三年级
活动过程:
一、心理在线
发《中学生问卷调查表》并收上调查表,以便统计数据,调查该年龄段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倾向。
同学们,如果你肯定的答案超过或达到半数,那么老师恭喜你们!你们已经跨进了青春的门槛,进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我们跨进青春的门槛如何握住青春风筝线的话题。
二、心理qq
进入青春期之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开始在乎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那么什么样的男生受女生欢迎?什么样的女生被男生欣赏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背景音乐《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省教材第二册第10页)
男生版: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最欣赏这样的女生
女生版: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我最欣赏这样的男生
与此相反,什么样的男生让女生讨厌,什么样的女生让男生讨厌呢?
男生版: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最讨厌这样的女生
女生版: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我最讨厌这样的男生
权威发布(省心理教材第三册第九页)
心理学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调查结论如下:
最让男孩欣赏的女孩:
(1)总是面带微笑,温柔大方
(2)活泼稳重而不呆板
(3)清秀美丽
(4)心直口快,善良随和
(5)聪颖,善解人意
(6)纯真而不做作,有性格
(7)有主见,有头脑
最让女孩欣赏的男孩:
(1)大胆勇敢但不蛮干
(2)思维敏捷
(3)团结同学,重友情
(4)幽默诙谐
(5)有主见,有上进心
(6)高大魁伟,善于照顾他人
(7)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成熟
最让男孩讨厌的女孩是:
(1)长舌头对小道消息津津乐道
(2)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3)小心眼,爱大惊小怪
(4)疯疯癫癫,不懂得自尊自爱
(5)悲观,动不动就流眼泪
(6)总喜欢找茬吵架
(7)做事总是慢慢吞吞
最让女孩讨厌的男孩:
(1)满口污言秽语
(2)吹牛皮,逞能
(3)小气,心胸狭隘
(4)小小成功就沾沾自喜
(5)过于随便,得过且过
(6)遇事莽撞冲动,动不动就打架
(7)喜欢乱花钱,摆阔
三、心理互助
展示“苦恼中学生”来信,请同学们进行支招比赛(p15)
获得异性的欣赏与赞美。对于已经跨进青春门槛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了。但是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同学们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烦心事呢?我这里就有两封处于苦恼之中的中学生来信(屏幕展示)谁来读一下?大家能不能想点好办法,帮一帮他们呢?
信??
可能是由于我和外班的一位男生多说了几句话,同学们戏称我们是一对,开始,我有点怕,总是有意无意的疏远他,可是渐渐的,我发现自己真的开始喜欢上他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我的注意。我整天为此心烦意乱。我不知道该不该和他交往,如何交往……
信二
(一)我是一名初中生,也是我们班的班长。由于班里的工作需要,我与班上的一名女生接触较多。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她,上课的时候总想多看他几眼,放学以后满脑子都是他的形象,以至于写作业时常常一个人发呆但平时我们在班里很少说话,我知道自己现在不应该有这种想法。我曾想努力的忘记,可是我做不到……
(二)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五个组男生女生人数各占一半,每组分发一个小黑板,可粘贴的空白彩色纸条若干,让学生们出谋划策,将主意写在纸条上(字体写的大一些),要求小组成员配合好,重复的建议只算一条;并委派一名组长上台宣读所支招数,并能将本组的建议进行一番阐释。哪一组支的招儿又快又好,并阐述得清楚明白有条理,哪一组获得优胜小组称号。
(三)教师顺势归纳提升(可结合自己中学时期的情感经历谈):像你们这么大的少男少女喜欢异性是人之常情,也是心智发育的标志,就像吃饭、睡觉、出生、死亡一样普通、自然!但我们对异性这种朦胧的好感绝不等同于爱情,爱情是两个经济独立、人格成熟的异性经过较长时间的了解建立起来的持久的亲密的关系,而我们中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人格尚未成熟,用苏霍姆利斯基的话来讲,爱一个人就意味着对他的爱侣承担责任,我们自己这个年龄应该承担的责任尚未完成,如何能承担得起另一个人的责任?那么如何同异性交往才合适,刚才同学们给两位苦恼的中学生支的很多招儿跟心理学博士不谋而合,咱们看看心理学博士怎么说?(大屏幕展示)
四、心理博士
(一)心理博士谈“如何与异性交往”
?1〉注意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避免过分亲昵,避免嬉笑打闹,你推我拉,勾肩搭背。
(2)注意交往的健康发展。多一些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多一些社会、人类、教育方面的思想沟通,语言上互相尊重,行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避免“一对一”单独接触(一个异性好比一棵树,无数个异性就组成了一片森林,不要因拥有一棵树而失去一片森林)
(4)淡化性别,广泛交往。
(二)心理博士谈“如何面对情感困惑”
(1)把“爱”转移
(2)把“爱”“窖”起来
(3)把“爱”化为动力
(4)合理宣泄
教师总结:
如果有同学遭遇情感方面的困惑,我觉得这几句话说得挺好:(大屏幕)
恋爱是没有年龄上限的,而属于学习的黄金时间却是有限的,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间,就如同橡树错过了春天,是很难弥补的。
春天,就做春天的事!
五、心理感悟
学生谈收获
请同学们用“握住青春的风筝线,我明白了……”、“握住青春的风筝线,我懂得了……”、“握住青春的风筝线,我学会了……”表述。
六.教师寄语: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多彩的,青春是神秘的!
青春的脚步指向未来,青春的力量气贯长虹!
亲爱的同学,请划好你情感的桨,把好你理智的舵,绕过充满诱惑的暗礁,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瑰丽辉煌的明天(播放歌曲《七色光》并展示十中同学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照片共计十八张。)
支教教案篇5
二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明确题目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②能够观察图形间的不同,正确运算数学上的减法。
③提高学生动脑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主题:减法运算
三、教学内容:
(一)故事情景导入(此处需要准备图片)(5min)
例子1:这里有6根胡萝卜(贴图),一只小白兔(贴图),小白兔吃掉了2根胡萝卜(拿走两张胡萝卜图片),问:这里还剩几根胡萝卜?
写出表达式6-2=4
例子2:这里有4根或萝卜和6个土豆(贴图),问:土豆比胡萝卜多几个(贴图时注意上下对,便于观察)。
写出表达式6-2=4
(二)在黑板上贴出图片,一行胡萝卜,一行土豆,请学生上来拿掉多余的胡萝卜或者土豆。(10min)
若答对:给予肯定鼓励,奖励小奖品(五角星,贴画,手办等)若答错:及时纠正错误,给予相同的奖励。
以此类推,激发学生积极性,根据课堂时间出题。
(三)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数量的△和○,让同学分辨哪个图形多,多几个?此阶段采用提问的形式,主要面对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或者不遵守纪律者,参与者发放相同的奖励措施。
(四)增加数量,贴出黑兔和白兔让学生与同桌讨论结果。例:12只白兔,7只黑兔,之后抢答,给予奖励。让学生自主写出表达式12-7=5.
(五)总结并下发习题6道练习题,做不完者课下做,下节课上交。
四、注意事项:
①强调课前纪律,保持课程有序进行。
②注意每一环节的时间控制,语速适中,不可急于求成。
③课程中出现不守纪律学生,轻度进行口头教育或进行提问,严重者勒令停止。
④奖励措施奖励适度,不可重复奖励。
支教教案篇6
教学重点: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flying, walking, running, jumping, swimming.
在情景中使用对话中的句子,并能恰当的替换句中的单词。
听、说、读、写单词:flying, walking, running, jumping, swimming。
教学难点:
walk, run, jump, swim的末尾字母与ing连读的发音。
running和swimming的单词拼写。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图片(let’s start)、录音(let’s learn, let’s chant)、课件、动画素材。
本课时的五张单词图片和卡片。
教学过程:
warm up ( 热身)
活动一:唱一唱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教师播放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a部分let’s do的录音。
教师适时出示各种动物的词卡,学生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播放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b部分let’s do 的录音,方法同上。
活动二:做一做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1) 教师将jump, walk, fly三个词写在黑板上,然后手指相应的单词发指令,如:jump like a rabbit. walk like an elephant. fly like a bird.学生边跟读边做相应的动作。
(2) 教师继续发指令,学生做动作,适时提问:what are you doing?,引导学生回答:i’m (jumping) (like a rabbit).。教师在黑板上的jump后面加上ing,呈现新词:jumping。同法引入walking和flying。
2、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活动三:学一学
教学参考时间:10-12分钟
教师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教学课件,提问: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让学生回答。
教师指着大象说:look at the elephant! it’s walking! the elephant is walking.教师让学生重复句子。分别指着一只鸟和小兔子,让学生模仿句子说出:look at the bird! it’s flying! the bird is flying. look at the rabbit! it’s jumping! the rabbit is jumping.
让学生看图回答:why is the rabbit jumping? what animal is after the rabbit?引导学生回答:a tiger. 教师再问:what is the tiger doing? 引导学生回答:it’s running. the tiger is running.教师板书:running。
教师指着正在水里游的鱼,问:what is the fish doing?引导学生回答:it’s swimming.教师板书:swimming.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对话,让学生重复句子。
让学生看板书,读出单词。教师手指running, 问:how many “n” s are there in this word?引导学生回答。用同样的方法提示学生swimming中的字母m也要双写。
让学生拼读单词。running, r-u-n-n-i-n-g, running.
活动四:说歌谣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听let’s chant部分录音2-3遍,以小组为单位将图片按听到的顺序摆好。
教师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单词leaping, fighting, biting, climbing, snoring的中文意思。教师给学生解释never boring的中文意思。
听录音,跟说歌谣并表演。
活动五:编歌谣
教学参考时间:4分钟
(1)教师出示let’s start部分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句子:look at…! it’s… the … is…
(2)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let’s chant部分,自编歌谣。
(3)把自编的歌谣说给大家听。
3、let’s play ( 趣味操练 )
活动六:玩一玩
教学参考时间:4分钟
(1)教师请一名男生和女生上台,女生做一个动作,其他学生根据动作猜动物的名称,如:it’s a rabbit.动物名称猜对后,男生做一个动作,其他学生根据动作说一个句子,如:the rabbit is jumping.除了let’s learn部分的五种动物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其他的动物和相关动作。
支教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美好,掌握用轻松、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2、认识并打准符点音符,并了解连音线的作用。用自由、舒展动作为歌曲创编律动。
3、用自由、舒展动作为歌曲创编律动。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歌唱能力,并注意提升学生创编律动能力。
2、认识并打准符点音符,并了解连音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
注重学生在歌唱、表演和创编能力上的培养。
教材分析:
?快乐宝贝》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第1--8小节节奏完全相同,四、六、七度的大调音程闪现在旋律进行中使歌曲动感十足,是孩子们不由就要跟着音乐跳起来。第9--12小节节奏舒展,动感中又增添了抒情的色彩。紧接着,切分音和附点节奏的出现使歌曲从新欢快活泼起来,在16小节歌曲进入高潮,最后在“就是我”的欢呼声中结束。歌曲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它有跳跃的旋律,用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朗朗上口又紧跟时尚,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疑
1.跟随旋律学生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活动解疑
1.师: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让我们一边听一边扭动身体把一个假期的欠缺的运动补回来,用精神百倍来面对新学期吧。(播放歌曲)
2.教师:同学们的节奏感觉真不错,我发现有好几个同学的动作非常棒,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们到前台来做给大家看。
3.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看上台的同学表演,在鼓励的同时,纠正动作再适时教授自己编排的律动。
4.教师:同学们,你们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能力真是太强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完整来表演一遍吧。
三、拓展升疑
1.多媒体播放《快乐宝贝》,学生边观看边休息。
2.再听一遍(发歌谱,词曲人手一份),学生轻声哼唱。
3、学生按照节奏朗读读歌词,并说出难点
a、师出示难点的节奏型:
b、师:老师再给加上歌词,你们还会拍吗?
噜啦噜啦啦快乐宝贝
就是我就是我
师: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再来一遍(用电子琴敲击节奏做纠正依据)。
c、认识并了解连音线的作用。
4,反复播放,学生自学歌曲。
5、教师适时指导、纠正,并做歌曲处理。
6、学生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升疑
师生共同载歌载舞演绎《快乐宝贝》
小结
1.教师:快乐的宝贝们,今天的学习快乐吗?
2.让我们保持着现在的快乐状态精力充沛的去学习其他的课程吧,同学们,下一节课再见!(学生在《快乐宝贝》就是我中走出音乐教室)
支教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情况和课时安排,我将通过一节课的时间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接受性和课堂趣味,授课过程中将有一些ppt的展示和互动环节,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对地理知识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
1、第一环节: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地理概况,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的简单概况并在地图上指认位置配有图片展示让学生有更加刻的印象以及将中国的长江黄河走向在地图做(这一环节预计时间为10分钟左右)
2、第二环节:
结合上一环节内容简单介绍一下重庆的地理概况,如重庆的山川河流,重庆的民俗风俗。选取重庆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观并配以图片展示,如长江,嘉陵江,朝天门,磁器口,解放碑等景观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在这一环节中可以穿插一些互动活动,比如准备一些重庆的景观图片让同学们猜,猜对的我会给一些奖励。(这一环节预计时间为15分钟)
3、第三个环节:
异域风情,世界各国之旅。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英国、埃及、澳大利亚,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解说介绍给同学们。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英国的白金汉宫,埃及的金字塔,澳大利亚的袋鼠。使同学们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收获一些地理知识。(这一环节预计10分钟)
4、最后一个环节:
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授课主线是地理知识,同时也隐含着一些生活常识。最后鼓励同学们努力认真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忽视任何科目。(这一环节5分钟左右)